趣文网 > 作文大全

2022高考语文精讲 高考作文押题三连中 名师硬核解析来了!

2020-11-14 13:45:01
相关推荐

2020年高考语文结束后,鹅会长的朋友圈被“杨小晴”三个字刷屏了...

原来,咱们的语文主讲老师杨小晴在今年高考中押中了3套作文题,这光荣的战绩成功引起了鹅会长的注意!

因此在新一期高考语文精讲中,鹅会长特别邀请小晴老师为大家做真题解析和经验分享。

全文干货满满,实用指数max,大家一定要认真阅读噢!

出身于教育世家的杨小晴老师,毕业于双一流重点高校中文系,从教5年,有着3年高三授课经验,曾经获得新浪五星金牌比赛超人气教师。

她还曾任知名大型教育集团高中语文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所带学员平均提分30+,教学深入浅出,细致认真。

作为官方认证的“真·平平无奇押题小达人”,小晴老师在2020高考语文作文的10套试卷里成功押中3套!

半山腰太挤了,让我们和小晴老师一起去山顶看看!

2020高考语文卷命题总结

高考语文试卷是最好的国家意识、民族精神、集体智慧、民生声音的传声筒。

命题人把国家姿态和全球视野浓缩在一张考卷上,为我们展开一幅象牙塔外更丰富复杂的世界图画。

拿下这张试卷,人生的新篇章也就此开启。也许这就像一个锦囊,在若干年后,你会回想起,自己当年高考的试题,想着,正是这份试卷,启发了我更多的思考。(当然,还没高考的你,可能现在并不这么想)

总之,高考语文试卷是最能体现出时代强音的,从阅读语料的选择到作文命题设置,无不引导考生绽放属于自我的思维火光与智慧色彩。

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共有10套试卷,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5套,分别为全国Ⅰ卷、全国II卷、全国III卷、新高考Ⅰ卷(今年山东使用)、新高考II卷(今年海南使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自主命制5套。

纵观2020高考语文命题的特点,坚持“立德树人”、“以考育人”的教育理念。

命题紧扣时代脉搏,弘扬中国精神,引导当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培养奋斗精神、增长知识见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说到这里,各位准高三的同学们,就要拍拍自己的胸脯,扪心自问了“我是不是优秀的共产主义接班人?”“我有没有成为天选之子的实力”……

以全国卷为例,试卷结构保持稳定,阅读选材文本类型依然是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古诗文阅读(现在高考模块还不清楚的,先留这面壁思过,背会了再往下看)。

文本选材新颖,既关照学生学习生活视野,又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责任担当、价值选择。

全国Ⅲ卷实用类阅读材料《对话〈钟南山:苍生在上〉作者》、全国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宋史·苏轼传》等都体现出可贵的担当精神和家国情怀。

论述类文本阅读中的“家庭伦理与‘孝’”(全国Ⅰ卷)、“《古文观止》”(全国Ⅲ卷)、“中国历史地理学”(新高考Ⅰ卷),语言文字运用中的“殷墟甲骨文”(全国Ⅱ卷)、“中华文化”(全国Ⅲ卷)、“中华文明史”(江苏卷)等等,都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此外,为全面落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要求,试题命制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理念,将美育、体育、劳动教育有机融入试卷。

例如古代诗歌阅读中李白、杜甫、王勃、王昌龄、陆龟蒙、陆游、韩驹的诗,文学类阅读中海明威、沈从文、刘庆邦、葛亮、于坚、梁衡的小说和散文,语言文字运用中篆刻艺术、潍坊风筝等语料,都能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品味。

越野滑雪、有氧运动等素材,传达着“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的体育意识。蒋

子龙《记忆里的光》、白居易《观刈麦》等素材,则蕴含着中华民族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优秀传统。

通过精心设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以浸润的方式在语文试题中得以体现。

2020高考作文解析

接下来我们谈一谈高考第一天当之无愧的热点,爆点——“高考作文”。

▲小晴老师的朋友圈

今年高考作文,很幸运的,小晴老师十套试卷押中了三套!

对于高考作文的命题导向颇有感悟,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

01.

真题再现:2020新高考卷Ⅱ(海南适用)作文题

2.

题源分析

这个作文题目一看就是很明显的“反押题”套路,命题人没有设置社会上普遍猜测的疫情相关的话题,而是从“地名”说起,进行半命题任务驱动型作文书写“带你走进______”。

外行人可能看起来这仿佛是个束之高阁的话题,没有半点创新。

实则不然, 2019年11月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播出《中国地名大会》,其实就照应了这一主题。

不仅仅在主题上一致,在文体形式的命制上也有所借鉴,“《中华地名》主持人”简直是为《中国地名大会》写“台本”,相信看过这个节目的同学一定有话可说,有料可写。

“地名”其实是本则作文材料的切入点,而我们要透过地名去书写城市文化。可以是你曾经游览过或是满心向往熟悉的城市,也可以是自己生活的城市。

适用本题的海南考生更是有话可说,更要写得深刻创新,“继往开来”。

因为今年是海南省自贸区(港)建设的重要里程点,2020年6月1日,海南自贸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公布,内容涉及全岛封关零关税等力度空前的开放政策,是此前18个自贸试验区和上海临港新片区所不具备的。

海南考生自带的“城市名片”焕然一新,高考以此命题当之无愧。

这道题目新鲜吗?

不,以前就考过类似的。这道题目一出来我立刻联想到了2018年浙江高考题。

同样,之后还会考吗?我的答案是肯定还会考到。

那还考“地名”吗?不,考察的形式还有很多很多。北京地区也许会考到“胡同的衰落”,部分城市也许会考到“创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为什么我的答案如此肯定,我想说,同学们一定要明确我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明确教育方针引导下的我国中学阶段的课程标准(简称“课标”,这是规定语文学科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

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正式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高考正是检验学校的教育成果,高考的作文命题往往是围绕学生们的核心素养进行考察。

我们可以根据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三支六类十八点整理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作文母题,进行备考与训练。

因此我们再来看海南的高考作文,实际上就是在考察“责任担当”这一母题。

那么“责任担当”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呢?

1/ 社会责任: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敬业奉献;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热爱并尊重自然,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及行动等。2/ 国家认同:具有国家意识,了解国情历史,认同国民身份,能自觉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具有热爱党、拥护党的意识和行动。3/ 国际理解: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等。

03.

备考建议:紧抓时代脉搏、素材高效积累

在押题“命中”的背后,其实是对时事热点,命题规律的“敏锐嗅觉”,有这般敏锐的“鼻子”,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押中作文题,比如《奔跑吧》……

现在是个融媒体时代,我们传统的纸媒大亨也都有了相应的网络平台,把世界浓缩在一个手机显示屏里,跟上“热点”轻而易举。

不要以为你的手机只适合峡谷遨游,乖乖地呆在象牙塔里,作文取材总会难逃窠臼,固步自封。

据统计,今年高考语文试卷的字数在9000左右,其中全国一卷和二卷约9500字。

在120分钟内阅读小一万字并进行思考和作答,阅读速度一定要提上去,“功夫落在平时”,提示大家限时阅读和限时答题很重要。

建议同学们在平时阅读时事新闻时,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加快有效信息的提取,在高效积累素材的同时进行应试训练。

语文作文高分攻略

刚才我们说过了押题,看着就很爽对吧?

但是同学们可以想一想,押中了题作文写起来就容易了吗?完全不!

相信各位同学都有这样的感受,考试题见过,很熟,心里痒痒超级爽,无奈落笔成书火葬场。正所谓,“眼睛笑了,手残哭了。”还不是因为脑子转的慢?

所以,目前的作文教学,小晴老师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思维的训练和作文的修改与升格。

审题立意是作文的第一步,是重中之重。

审题,即拿起手术刀,庖丁解牛般地研磨试题,作文主题往往不难,但是具体到成文,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设置就难上加难。

如果分论点切入不够深刻,无非就是“苹果是圆的,苹果不方,圆的是苹果”这样子陈词滥调,没有任何论证推进地纠缠下去。

因此思维的驱动尤为重要,平时的作文训练需要格外重视审题立意的方法和技巧,注重探究分论点设置的角度与论证思路的严谨、流畅与完整。

另外,大家一定要知道,语文学习的底层逻辑其实就两个基本点——输入(阅读)与输出(表达)。

我们要有优质语言材料的输入与思考,才能将其转化为有自我特色和智慧呈现的优质表达。

同学们在平时也一定要紧跟时事热点,做好高考母题素材的积累,形成自己的“素材库”,才能在考场灵活提取,随机应变!

▲小晴老师作文课程核心逻辑

2021年高考命题趋势

2021高考作文怎么考,想来大家看完文章也有所思考了。我想,2021年高考会有这几点特点: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家乡文化作文 我的天空作文 七年级作文600字 同学情作文 写长城的作文 打扫卫生的作文 写景的作文怎么写 七年级600字作文 故乡作文600字 英语作文70词 最喜欢的动物作文 坐飞机作文 做手工作文 放假作文 天安门作文 我长大了的作文 万里长城作文 英语建议信作文 一年级作文100字 假期作文400字 中国文化作文 关于书籍的作文 春节作文200 研学之旅作文 写食物的作文 关于美景的作文 传统文化英语作文 一封家书作文 春天的美景作文 我的家乡作文三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