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高考作文做到三点 看得清 做得到 写得好 冲刺满分作文不是梦

2020-11-15 12:15:01
相关推荐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昌鸿老师

高考作文复习,在顶层设计上需要考虑三个问题:“可能考什么”“怎样准备更有效”“考场需要怎样写”。相应的,在行动层面上重在落实三个到位:首先需要看得清,看清此前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和趋势,预测高考年份的作文命题方向和大概率话题;其次需要做得到,根据考场写作的关键能力点,各个突破,并做好相应的素材准备;最后需要写得好,要保证在考场情境下,依托科学的流程,实现稳定的发挥,最大化地把自己的写作能力转化为作文分数。

一、看得清,在内容导向性命题趋势中聚焦高频考点

按当下流行的说法,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大部分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偶有传统的材料作文。

关于什么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并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但我们需要理解它的立意和实质,这样才能在备考中避免盲人摸象。在目的层面,任务驱动型作文为了避免套作、宿构,通过近乎真实写作情境的创设,给出了明确的写作任务,要求考生有对象感、有针对性地写作,培养考生写作的读者意识、文体意识、功能意识。在写作层面,任务驱动型作文内容的展开不像过去作文那样“由此及彼”,内容游离题目具体情境自由发挥,而是要根据作文材料设计的情境,有针对性地“就事论事”或“就事论理”。如果用一句话概况任务驱动型作文和传统的材料作文的区别,可以说,以往的材料作文经常是主题导向性的,而现在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多为内容导向性的。

为了纠正考场作文假大空、伪思辨的现象,近年的高考作文明显强调了写“有我”作文。在内容模式上,具体表现为“我看……”与“我和……”,以此可以概括近三年高考全国卷的全部作文题:

“我看……”:2017年全国Ⅰ卷作文题“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全国Ⅱ卷作文题“以两三句中国文化名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全国Ⅲ卷作文题“我看高考”;2018年全国Ⅱ卷作文题“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分析”,全国Ⅲ卷作文题“不同时代的标语”。

“我和……”:2017年全国Ⅲ卷作文题“我的高考”;2018年全国Ⅰ卷作文题“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2019年全国Ⅰ卷作文题“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全国Ⅱ卷作文题“百年节点青年学生当事人情境作文”,全国Ⅲ卷作文题“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

从上面的统计里还可以发现,从2017年到2019年,高考作文命题视角从“我看”更多地向“我和”靠拢。实际上,这也说明高考作文命题更加强调了“我”的在场和参与,既强调了内容的现实性,也强化了内容的约束性。

预测高考作文命题的题材内容,需要看到两个重点区域:一是高考年份的特定热点话题,二是具有多年连续性的重要话题。在复习指向上,前者侧重热点事件的事实,后者侧重有关概念的内涵。

2020年的特定热点话题会一直延伸到高考命题定稿前。就目前而言,需要重点关注的有:

(1)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这是2020年初的特别重大事件。从这里,我们应看到疫情防控中体现的国家凝聚力、上下一心的战斗力、坚忍顽强攻坚克难的民族精神、无私奉献守望相助的精神,等等。此外,还应由事件本身联想到健康生活、珍爱生命、英雄、公益、责任、信息透明等相关话题。

(2)2019年至2020年自上而下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及其衍生出来的广义的“初心”“使命”话题。其中,要牢记和理解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一句话:“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3)2020年处在2019年建国70周年和2021年建党100周年之间,由2019年国庆掀起的爱国热潮在2020年可能会向梦想、使命担当、接续奋斗、改革开放、扶贫攻坚、共同富裕等方向演绎。2019年评出的年度短语是“我和我的祖国”,以此作为相关话题、相关主题的总枢纽,具有极大的渗透性和涵盖性。

多年连续性的重点话题主要包括: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期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四个自信”(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重点是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

(3)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实践。

如果我们回过头看近年来考过的作文题,很多题目就是出自上述范围,特别是几个范畴中重复叠加的概念需要更加注意。在命题技术上,多年连续性的重要话题和高考年份的特定热点话题是可以兼顾的,这也应该成为我们作文备考的一种视角。

二、做得到,在考场作文的关键能力上严格达标训练

在短时间内提高作文分数,需要找准影响分数的关键因素,进行针对性的准备。根据多年备考经验,这里主要从能力和素材两方面提供一些建议。

高考作文复习,要始终扣紧几个关键能力点:审题、构思、展开。这几个方面的能力训练,不能仅仅依托考试进行,要在模考之外,大量筛选有代表性的作文题目,进行针对性的单项训练。

1. 审题。

尽管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不在审题上为难学生,但因为考场作文审题的极端重要性,以及作文命题在具体内容和呈现方式上存在变数,所以作文备考必须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从程序上说,审题过程有两步特别重要:

第一步,审题必须保持独立。审题就是审题,不能把它和立意搅在一起,这一点很重要。如果把审题和立意搅在一起,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出岔子。作文审题不是在做作文题,而是在做阅读题。这个过程要回答的问题是:题目材料总体上在讲什么问题?具体包括哪几个重要的点?这个过程中不要去想自己要写什么。

第二步,在把握整体意图的基础上找准关键词,明确题目要求写什么。有人以为审题过程就是找关键词的过程,这样是有隐患的。其一,在学生的认知水平上,关键词选择可能出现以偏概全的问题;其二,即使关键词选择较为恰当,但行文展开的过程,不能照应题目的整体意图,还是容易跑偏。

审题的结果,是要把题目的核心意图概括为一句话。如果一句话概括有困难,也可以是两句话、三句话。当然,在保证准确的前提下,概括得越精练,作文内容和主题就可能越集中、越精粹。审题时,需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题目提供的材料,二是题目提出的写作要求。前者贵在准确理解,后者贵在对接意图。在题目材料和写作要求两者之间,后者的强制性更大。题目材料可能是要求写作的内容,也可能只是例子或引子,当材料和具体写作要求不完全一致时,要更加重视写作要求的规定性。

2. 构思。

考场作文需一次成文,写完后没有机会再做大幅度修改。这种情况下,利用写前构思的快速优化就成为提高分数的关键。

不管是什么作文题,客观上都可以有无数种写法,而我们也可以看到,有多少个考生就会有多少篇不同的作文。无数种写法的可能性,意味着对于某一位考生而言,可以有很多种写作方案,写作方案的档次直接决定得分的档次。写作方案是关于作文写什么和怎么写的宏观设想,它是写作的大方向,而不是具体的写作素材。在构思阶段,写作方案是可以且应该不断变化、不断权衡、不断优化的。元代学者戴师初说过:“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皆扫去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止不可用;第三番来者,精语也,方可用之。”考场作文阅卷者最青睐有创意的作文。根据评分标准,有创意表现在“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写作方案优化,先要开动脑筋,从体裁、立意、大致内容和特色追求上综合考虑,五分钟内想到三个或更多的不同方案,然后再从中选择一个或整合出一个方案,作为确定构思。

3. 展开。

构思之后,还需要快速对作文内容进行合理、合题的展开。

以任务驱动为主要特征的高考作文题,在内容展开上偏向于“就事论事”或“就事论理”,而学生作文中恰恰普遍存在“由此及彼”游离题目材料的问题。如果把题目材料的内容看作大圆圈,把作文内容展开的各个片段看作小圆圈,可能有下面两种状况:图1是“就事论事”或“就事论理”型作文题的展开思路,特点是作文中每一个环节都呼应作文材料;图2是“由此及彼”型作文题的展开方式,作文中部分内容游离于题目材料,这样就显得不够切题。

从方便操作的角度看,三个小圆圈代表的几个主体段内容,可以是并列式关系,也可以是递进式关系。如果一时思路不畅,找不到打开的线索,还可以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几个点想问题。比如从“为什么”处往里切开,或从“怎么样”处往里切开,也可以综合考虑,几者兼顾。

在素材的准备和运用上,该为可为的事包括搜集记忆和母题训练。

素材的搜集可以上文提出的高频考点为线索进行,市场上也有相关的素材资料可以直接参考。对于有代表性的素材,不能一看了之,可以从“何时何地”“谁”“怎么样”等信息提炼关键词加以记忆,作文使用时再根据需要灵活对接。

以母题训练为线索,可以强化素材积累和思想积累。

所谓母题,是相对于子题而言的。前者指外延较大的话题,其包含的具体内容可以看作是子题。如以“发展”为母题,发展的各种方式、各种过程、各种成果都可以是它的子题。母题训练的好处是,覆盖性大,适应性强。考前训练母题,考试时遇到相关的子题,只要巧于变通,就可能有了素材和思想上的储备。研究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题,会发现它们具有较大的重叠性和重复性,其范围都是在前文所述的几个话语体系中兜圈子,这个范围应该成为二轮复习设置母题的重点区域。母题训练的诀窍是,有意不把题目内容限制在某个局部,而是使话题保持较大的包容性,以适用可能出现的其他更多的具体内容。

三、写得好,在考场写作的特定状态中争取最佳效果

写考场作文,不宜追求超常发挥,一心想着超常发挥的考生,可能会马失前蹄,适得其反。我们追求的“写到位”,应该是挖掘自身最大潜力,达到自己的最好成绩的“到位”。需要理解的是,考场“写到位”,并不仅仅是考场功夫,重点恰恰要依靠考前特别演练的能力准备。除了上文“做到位”中所谈的,这里强调的是适应考场作文特点的“智性表达”。

有过多次高考阅卷经验的教师总结:“高考好作文就是一眼看上去像是好作文的作文。”这里的诀窍在于“一眼看上去”“像是好作文”。作文后期复习一定要呼应这种赋分倾向来进行针对性的表达训练。

首先是拟题训练。好的作文题应该呼应作文命题,提示文章内容或主题,并有文采。要养成先构思,再拟提纲,然后再拟题目的习惯,并且要快速提出多个题目,通过比较修改最后确定。其次是写好第一段。考场作文第一段应追求三个特点:准、明、精。准,即对应命题要求,显著点题;明,即清晰表达写作意图,不绕弯子,不隐晦;精,即简短精练有文采。另外,还要重视分段能力训练,使文章内容呈现清晰的环节性,议论文要注意在段落中体现论证层次,记叙文要注意在段落中体现有关节点,让人在快速阅读中一目了然。

语言对作文品质和档次有直接影响。在平时语言训练的基础上,后期强化可以找到接近自己风格的美文范例,进行背诵、仿写,模拟出某种语言特色。如果做得扎实,短时间内也是有效果的。另外,考场作文语言一定要注意表达的准确性和清晰性,这样便于阅卷者快速把握考生意图。

近年来,高考作文在文体上显著增加了应用文的比例,如:书信、演讲稿、读(观)后感、倡议书、访谈录、新闻稿、时评等。对于这些常见的应用文,要进行针对训练。训练的目标包括两个层次:基本目标是符合格式要求,更高的目标是写出特定文体的内容偏好和风格特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有关拔河比赛的作文 用名言警句写作文 我不是我作文 与书共眠作文600字 生活计划作文 生命最重要作文 品尝幸福作文500字 我的家乡作文100 高中校园作文800字 考试前的心情作文 突破作文600字初中 我能变成什么的作文 成长的挫折作文800字 那一次我真后悔500字初一作文 秋风的作文200字 什么的旅行作文 遇到的困难作文 我终于作文 以读书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制作手工作文 常州文笔塔作文 慢慢才明白作文 作文温暖的时刻 吾师之风作文800字 风景作文500 英语作文秋天 我与班集体作文 自然现象作文100字 发明创造的作文 我成功了作文1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