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主题:推广分餐制的难点和痛点

2020-11-15 16:40:01
相关推荐

作文题目

【2020高三广东二模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围桌共食是我国的传统饮食习惯。家人共餐或亲友聚会,许多人习惯用相互夹菜来表达情感。但2020年春天,广东、北京等多地卫生部门发出倡议,推广使用公筷公勺、分餐进食。

为此,小武爸妈决定开始在家里实行分餐制,家人就餐,必须用公勺公筷从公盘里取食物。但爷爷奶奶对此颇有微词,认为家人、亲朋之间,分餐而食不仅生分,也让人有被嫌弃的感觉。

对此,居家正在进行高考备考的小武,陷入了沉思……

请你以小武的身份,选择某一类长辈,就“公共生活与卫生安全”的问题,谈谈你的思考和认识。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背景

我国的新冠肺炎疫情虽已得到控制,但防控工作不能懈怠。而且抗疫肯定的是,人们与疫情的斗争将是长期的。有关“公共卫生”的话题,随着疫情蔓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近日,由中央倡导,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等央媒宣传推广,全国各地先后发起了“使用公筷 文明用餐 健康生活”的倡议,倡导使用公筷公勺,培养文明健康用餐好习惯,提高公共卫生水平,用“小公筷”带动“大文明”,用分餐制预防病毒传播。而在餐饮行业,一场新的“餐桌革命”也正在兴起。全国多地纷纷发布行动公约、出台举措,推广以分餐进食、公筷公勺为标志的餐桌文明。

相对于人们普遍认同的公共场所卫生安全规则,一家之内的就餐难免有新旧观念的分歧与碰撞,所以,2020广东二模的这道作文题,既切应了当前的社会热点,也提供了可供考生思考辨析的空间。命题角度新颖,任务驱动明显,是一道挺好的作文题。

审题分析

材料由两个主要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为背景情境叙述。先引出我国“围桌共食”的传统以及最近卫生部门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再设置情境:小武的爸妈决定在家里实行分餐制,爷爷奶奶却颇有微词,而小武陷入沉思。

第二部分,是写作任务要求。明确设置了身份与对象:以“小武”的身份,以“某一类长辈”为对象。也提供了写作话题:公共生活与卫生安全的问题。“某一类长辈”可以是父母辈,也可以是爷奶辈,准确来说,是“某一类”而不是“某一个”。

材料以小见大,透过家庭成员对分餐制、使用公筷的意见分歧,折射出传统思想观念与现代文明风尚之间的冲突,深入一点是探讨疫情对新型社交规范与人际安全距离的影响。在一家之内,小武的父母是新的文明就餐方式的拥护者和倡导者,爷爷奶奶是代表传统就餐方式的反对者,而小武应定位为理性的观察者和思考者。

本作文题的写作指令很明确,考生要特别注意。写作身份是高三学生小武;写作对象是“某一类长辈”,这里指爸爸妈妈们或爷爷奶奶们,;写作议题是“公共生活与卫生安全”问题。

行文时,可以需要重点思考几个问题:

第一,分餐制是在什么特殊背景下提出来的?为何要倡导和推行分餐制?

第二,小武的父母为什么要决定实行分餐制?有什么意义?其实质是什么?

第三,爷爷奶奶为什么会反对?表层原因和深层原因是什么?

第四,你认同哪一类长辈的观点,理由是什么?

第五,你不认同某一类长辈的观点,你如何说服他们?有没有其它更好的建议?

从文体来看,题目未做具体要求,写成议论文更佳,写成记叙文也未尝不可。可以写成一般的建言与规劝式文章,也可以写成书信体,相对而言,书信体使得身份和对象都已然明细,不失为明智之举。

此外,小武作为晚辈,面对长辈尤其是爷爷奶奶,应注意表达语气与方式方法,理性思考,得体表达。爸爸提出这样的建议,是否应该更充分考虑爷爷奶奶的感受?爷爷奶奶未能很快适应新型就餐方式,而“有微词”,是否情有可原?不宜过分指摘、苛责。

标题示例

《文明用餐,避免“吃祸”》

《就餐方式,与时俱进》

《推广分餐制的难点和痛点》

《一双公筷树新风》

《小筷子里的大文明》

《文明用餐,是抗疫的好举措》

《分餐制,既是文明,也为安全》

《坚持战“疫”,“筷”意温情》

《分餐,不分亲情》

《“分餐制”吃出文明新“食”尚》

《“分餐制”,舌尖上的新风尚》

《“分餐制”,吃得更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请支持分餐制的常态化》

《在分餐制中感受文明新风》

《公共生活中的”筷”餐文明》

《分餐有些难,请一定支持》

《分餐不分情,公筷显文明》

《小小的改变,让生活更健康》

教师下水

分餐制“分”不掉亲情

——小武给爷爷奶奶们的信

作者:语文教师 孟道君

爷爷奶奶:

你们好!

我和爷爷奶奶虽分属两代人,但我相信,情之相通,天下皆然。今天,我想借这封信,对你们说出我的一些心里话,这也大概是很多晚辈们想要说的共同的心里话。

我门都知道,2020年的春天这场疫情,阻隔了人们的交往,但阻隔不了彼此的情意。而这次爸妈倡导的分餐制,也同样分不了家人的亲情。是的,至亲之间的血脉相连,是任何疾病、灾祸都无法改变的。而后辈们对爷爷奶奶的爱,正如爷爷奶奶对我们的情,都不会因此冷却半分。

爷爷奶奶,我还知道,最近,二位对爸爸妈妈提倡的家庭分餐制有一些不解。我非常理解你们的心情。作为中国人,蒙受着千年饮食文化的熏陶,尊奉中国特色的进餐方式。餐桌碗筷于我们而言,不仅是普通的用餐器物,还承载着几代人之间流动的亲情。推杯换盏中,我们增进了交流;举箸夹菜中,我们涵养了家风;围桌谈笑间,我们融洽了亲情。

可是,疫情阴霾并未完全消散,在国家卫生部门的提倡下,这次突然要你们分餐而食,使用公筷,作为老一辈,你们有不解,有委屈,都是很正常的。你们也许在担心,我们信守了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基本礼数,会被改变,原本流淌在家庭中的温情,会慢慢冷却。

爷爷奶奶们,你们请放心!滔滔江水不会因堤坝而停止流动,浓浓亲情也不会因分餐而分离。一张餐桌砌不下城墙,一双公筷挑不散亲情。我相信,温厚、智慧如你们,也终究会理解,会支持,这是顾大局,这是识大体,是特殊背景下的非常举措,你们也会理解爸爸妈妈响应国家号召、呵护家人健康的初心。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只有卫生安全了,我们才能更好地享受父慈子孝、其乐融融的家庭温情。我敢保证,你们的担心不会成真,我们的亲情会有更好的维系方式。

不信,你们试着想一想,“禁鞭令”的推行,可曾让我们淡忘了除夕之夜围炉守岁的传统习俗?微信红包的流行,可曾让我们放弃了拜年团聚、礼尚往来的真心问候?

国泰民安,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愿景;健康平安,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分餐而食,拿起公筷!请相信,所有这些淡不了关系,分不开亲情。因为我们的亲力践行,文明用餐,健康生活,会蔚然成风。

爷爷奶奶,永远爱你们!

此致

敬礼!

小武

2020年6月5日

时评素材

点击以下标题进入

《分餐制从健康方式走向社会时尚》

《张文宏的拷问:不分餐就是裸奔》

《人民日报:分的是餐,聚的是文化》

《我国约7亿人感染这种病菌!别忽视》

《把健康嵌入城市整体规划》

《经此一疫,“公共卫生”该加倍重视》

此次疫情防控人民战争倒逼出很多新观念、新做法,显著促进了公民文明举止的进步。从勤洗手讲卫生、公勺公筷分餐制到一米之间守文明,从景区景点预约旅游到婚丧嫁娶移风易俗,一系列生活好习惯、文明新风尚,在城乡大地上悄然兴起。细微之处见文明,长久之间成习惯,每一个人都要做公共卫生安全的践行者、守护者。

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好习惯、新风尚更要常态化。按照行为科学的研究,一个人一天的行为,约95%都是习惯性的,习惯是长期养成的,而养成除了靠个人自觉,更要靠规章制度巩固。疫情期间,很多地方修改完善了市民文明行为公约,充实了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的健康生活方式等内容;不少地方印发了餐饮业分餐制、公勺公筷服务规范,对此要广泛宣传推广,加大社会监督力度。——新华社 王立彬

专家们还是想提醒广大市民,使用公筷公勺很有必要。它有两个“显而易见”的好处: 一是干净卫生、预防疾病。使用公筷公勺可以避免共同用餐时个人使用的餐具接触公共食物,减少对菜品的污染,降低病从口入的风险,特别是降低胃幽门螺杆菌、甲肝病毒等食源性病原体的传播。在疫情期间,避免混用餐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 二是减少浪费、文明餐饮。使用公筷公勺可帮助大家养成定量取餐、按需进食的习惯。在外用餐没有吃完的,大家可以放心打包回家。减少浪费的同时,还培养了人们环保节约的良好风尚。——人民日报

从饮食安全尤其是公共卫生安全的角度看,传统的聚餐需要随时代演变。社会应该大力倡导分餐制,让分餐制成为一种时尚、安全的饮食方式。无论在家庭,还是在酒店,都要推行分餐。一群人一起吃饭,大家都自觉使用公筷、公碗,既让自己放心,也让别人放心。吃多少,就往自己的碗里夹多少,也是集约简约的饮食方式。 聚餐下的分餐制,让聚和分相互兼容,既能保留传统的聚餐文化,又能个性化保障每个饮食者的健康。分餐制的推行,需要大众的意识觉醒,也需要提供餐饮者的良好设计。当人们在公共场合集体会餐的时候,餐饮行业应该给予消费者引导,并提供周到的分餐服务,让客人感受到分餐的实惠和便捷,分餐的理念将会深入人心,分餐制不令而行。——人民日报 作者:山东 赵侠

从城市治理看,需要把“健康”嵌入城市整体规划,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把守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纳入城市治理各环节。疫情既是对公共卫生应急能力的一次考验,也暴露出公众在文明习惯和卫生防护方面的不足。不久前提交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二审的《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规定,“在公共场所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患有流行性感冒等传染性呼吸道疾病时佩戴口罩”“用餐实行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对拒不改正不文明行为或多次违反法规者,行政执法部门可以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处罚幅度范围内从重处罚。以制度建设为抓手,用法律为人民健康护航,起到为建设健康城市铺石奠基的重要作用。——人民日报评论 作者:施芳

(来源:湘语文)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本领作文 思维导图作文 夕阳作文 勇敢的作文 邻居作文 生日小作文 风 作文 博物馆作文 价值作文 作文帮 科学作文 作文写事 英语作文怎么写 美景作文 大学作文 有关作文 范文作文 这样的人让我感动作文600字 给女朋友写的小作文 家国情怀的作文素材 传统文化类作文 我爱秋 季作文 作文 说明文 我的家庭英语作文50字带翻译 夜空中最亮的星作文600字初中 走过那一个拐角600字作文 彼岸并不遥远作文600字 howtokeephealthy英语作文 一件难忘的事作文300字三年级 黑板上的记忆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