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一篇文章读懂史记的所有内容 值得收藏

2020-11-15 23:00:01
相关推荐

史记作为正史的开端,并非是司马迁的本意。司马迁写作的意图在报任安书里面已经说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也就是说,司马迁耗尽心血的史记,只体现对历史的一种看法,从未标榜自己就是权威。

只可惜,后来的史学家并没有理解司马迁,不仅如此,始终没有跳出史记所定下的体例规范,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有人说,司马迁的体例和内容,都具有一定的独创性。这不假,但是追根溯源,不论是本纪、表、书、世家还是列传,都是有先例可循,它们来自不同的书籍,司马迁将他们重新赋予了定义,整合在了一起。内容上,司马迁更是如同一个裁缝,将史料剪裁得体,废料扔掉,补充上自己的见闻,尽可能还原客观的历史。

本纪,记载帝王兴衰的一种体例,也是史记的总纲。史记中一共有十二本纪,上迄黄帝,下逮汉武帝,详今略古。

五帝之说,流传颇广,但具体是哪五位上古帝王,却是众说纷纭。司马迁采纳了世本和大戴礼记里面的说法,以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

既然本纪是记载帝王的体例,为什么司马迁书会自己犯规呢?关于秦的记录有两个,分别为秦本纪和秦始皇本纪。后者大家可以理解,前者就有些犯糊涂了。

历史本来就是一种通识教育,为了历史知识的普及,必然导致知识的简化,以及某些细节的删除。周秦政权的更迭,并非是周灭亡后,秦立刻完成了统一大业,两个朝代之间有一段真空期。这段真空期属于战国没错,属于东周就是错误的,所以“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也是错误的。

秦本纪记载作为诸侯国时期的秦国不假,恰好是诸侯国时期的秦灭亡了周,此时具有“宰执天下”能力的就是秦,用本纪记载秦非常恰当。

同样破例的还有项羽本纪和吕后本纪。到了汉书里面,项羽被贬到传中,吕后本纪分裂为高后纪和惠帝纪。

在秦帝国土崩瓦解之后,汉帝国未建立之前,楚政权是这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政权,性质如同战国时期的秦国。

虽然共主为楚怀王,但怀王自巨鹿之战,被项羽夺取了军权之后,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傀儡,而西进关中的刘邦经历了鸿门宴之后,对项羽只能俯首帖耳。分封天下给十八诸侯的人,便是项羽。

但项羽又不过是一个过渡性政权,夹在秦始皇本纪和高祖本纪中间的才不是西楚本纪,而是项羽本纪。这种折中的办法,正是司马迁的高明之处。

汉文帝是汉朝第几位皇帝,很多人的答案是第三位,实际上,他是第五位。高祖时候,吕后大权在握,即便是孝惠皇帝也只能听命于她,而孝惠皇帝死后,她又先后立了前少帝和后少帝。只要是吕后在世,大权就掌握在吕后手中,吕后本纪本身就说明了当时汉帝国政治的核心所在。

只可惜,班固修汉书的时候,全然不顾权力的实质所在,硬生生列出惠帝纪,无异将历史事件重复了一遍,宋人郑樵将班固比喻为猪,也是情有可原了。

表,既整理古往今来的大事,又记录一些不足以立传却又绕不开的王侯将相(赵翼观点)。这种体例是谱牒的变体,而在描述的历史上已经超越了原来谱牒的范围。

十表是史记之中最耗费心血的部分,司马迁根据历史记录的清晰程度,分别制成了世表、年表、月表(内藤湖南中国史学史观点)。

三代之前的记录已经消失殆尽,不要忘记,我们距离司马迁时代的时间和司马迁距离三代之前的时间是相等的,为了保证记录的正确性,只好用世来作为时间单位。

三代以降到秦,记录相较于三代之前的记录,理论上更加可观,但由于秦始皇焚书,几乎烧掉了秦之外所有诸侯的记录,剩下的秦国史书非常之简略,司马迁只能尽力而为,结合战国策写成了年表。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楚汉相争的五年,发生了很多事情,对汉帝国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于是司马迁不厌其烦的编写了月表。

在每一篇表之前,司马迁都有一个综述的序言,这些文章中最值得阅读的是六国年表的序言。在序言中,司马迁试图探讨秦帝国兴起的原因,很遗憾,他将原因归结于“天助”,照应了他“究天人之际”的态度。

书,是讲述制度的变迁,实际上也是对于社会变革的综合叙述,最能彰显司马迁“通古今之变”写作意图的体例。八书里面的平准书和封禅书,更是不可多得史论。

平准书从经济层面入手,剖析了汉帝国兴起的原因,重点描绘了汉武帝时期的社会现状,并且对国家财政政策提出了自己的一套解决办法。卜式是司马迁经济思想的一种投射,司马迁借助卜式之口告诉后世,国家在追求财富的道路上,如果一味地掠夺,必然会导致社会的动荡,“烹弘羊,天乃雨”表面上针对的是桑弘羊,实际上矛头直指后面的汉武帝。

封禅书,很多人理解为讽刺,实际上更是一种规劝。当帝王享受到了人间无上权力的时候,他要迈过人生有尽头那道坎,即追求长生不老。先秦所追求的长生不老,没有权力欲望,庄子说得好,“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到了秦汉,帝王追求长生来满足自己长久统治下去的欲望。

欲望越强烈,越会不择手段,越容易受人蒙蔽,不论是秦始皇,还是汉武帝,最终沦为方士们攫取权力和财富的工具。

从班固开始,后世的史学家将书改为了志,内容上大部分是对前朝宫廷记录的一种摘抄。不得不说,后来的史家只学习到了形式,没有学习到精髓。

世家,简单来说,记录辅弼天子的人物。但是当翻阅了三十篇世家之后,又发现本没有世家的资格,却被破格记录,他们就是孔子和陈涉。

孔子在世的时候,虽然做过官,也不足以和诸侯并列。这里面就有司马迁的私心了。在太史公自序里面,有一段论六家要旨,司马迁父亲司马谈更加看中道家,而司马迁从小受业于儒家的大宗师们,而且当时汉武帝的倡导又提升了儒家的地位,如何突出如儒家在显赫地位呢?最明显的方式就是将孔子列为世家,而其他流派的代表人物和孔子的学生一样在列传之中进行描写,比如老子韩非列传,仲尼弟子列传。

陈涉,不仅王是自己封的,连政权也仅仅存在了六个月,凭什么进入世家呢?陈胜的地位非常重要,他是第一个对秦帝国发难的人。

陈涉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一个产物,他可能是落魄贵族之后,也可能是普通平民出身,不论是哪种情况,太平时代,他的结局都是碌碌无为而终,他赶上了好时候,他也确实把握住了机会。

陈胜虽然失败了,他所建立的政权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得到了延续,而根据今天我们挖掘出来的简牍可以看出,汉帝国非常尊重陈胜建立的楚政权,这类简牍司马迁很有可能也看过,而且,陈胜死后,汉帝国统一之后为他立了宗祠,他进入世家无可厚非。

最让人感到可惜的是韩信。汉初三杰之中,萧何与张良都入了世家,唯独他只是一个列传。

司马迁这样安排,有可能遵从了当时汉朝的主流看法:对于汉帝国来说,韩信是一个叛逆。

或者是司马迁对韩信持一种贬低的态度。在淮阴侯列传的结尾部分,司马迁描写了蒯通与刘邦之间的对话,仔细品味就可以看出,司马迁认为韩信不智,功劳上和萧何、张良平分秋色,而政治上却远逊于前两者。

世家以五宗世家和三王世家结束,故意标出了数量,表明诸侯王数量的增加,单位诸侯实力的削弱,侧面说明了推恩令的效果。

班固直接删去了世家的体例,饱受争议,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如果砍掉班固直接抄录史记的部分,将班固自己写的部分直接续在史记后面,可以完美看出汉代制度的改变:皇权到了汉武帝时期集权到了顶峰,封建制已经完全转变为郡县制。从这点来看,班固删掉世家体例是否有意为之已经不重要了。

列传是史记中篇幅最多的体例,也是司马迁最可以发挥的部分。因为列传少了本纪和世家部分的束缚,人物的选取上随便了太多。

和后世正史过于关注统治精英的描写不同,司马迁网罗了他所处时代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人群,而且将周边的政权也记录了下来,史记已经不仅仅是中国的历史,而是那个时代的世界史。

在人物的选择上,司马迁的态度更值得学习。七十列传中的大部分人物,都处于战国以后,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春秋战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作为群体的人逐渐变成了具有个人意识的人,以血缘为纽带的封建宗法制度开始受到个人的冲击,出现解体的苗头。

司马迁谦虚地说“仆窃不逊”,但实际上他相当自负,否则就不会写太史公自序。太史公自序不仅仅是对史记的总结,也是对父亲遗命的反馈,更是对自己家族的表彰。

他用一部书洗刷掉了作为“刑余之人”的耻辱。

他做到了令后世敬仰的“孤灯绝笔尚峥嵘”。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军训体验作文 秋天的雨作文600字 难忘的一课作文600字 妈妈的怀抱作文 细节描写的作文500字 梦到考试写作文 以勇气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六上同步作文 有关写景的作文 爬长城作文400字 优秀叙事作文800字 秋天的香气作文 诚信的作文结尾 好书推荐作文400字 一个活动作文 心中一片月作文 故宫游记作文 我喜欢书法作文400字 小井沟作文 作文结尾段 我是一棵小草作文600 庆中秋迎国庆作文 五年级作文西瓜 保护环境的小作文 考研英语一小作文题目 怎么写我的妈妈作文 成长作文怎么写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 信念的作文结尾 谈诚信作文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