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在黄土地上写作文的高中生——让土地发挥更大的效益

2020-11-16 00:50:01
相关推荐

韩明月是柳树镇玍木村的一位高中生,今年读高三,他从高一开始就帮着父亲种菜。菜地的体力活,父亲并不用他干,但是种菜的策略都是韩明月给父亲出的主意。韩明月在县城读高中,每个月回家一次,每次回去都为父亲带回几本有关种菜的科技书籍。父亲种菜发财了,韩明月读书的尽头也更足了。

柳树镇隶属于辽北县,位于辽北县西南部,距县城27公里,医巫闾山余脉横贯镇南部。总面积15100公顷。有耕地面积3267公顷。全镇有11个行政村,103居民组,5158户,总人口17853人,其中农业人口17008人,非农业人口845人。

柳树镇可谓三山六水一分田,这里耕地少,历史上种植品种单一,人们总是习惯于种植玉米,不仅在大田种,就是房前屋后的零散地块也都种上。除了种植玉米外,另外还种植一些高粱、谷子、黄豆等。这些农作物的市场价格较低,全镇人均土地不到2.5亩。在这样的事实面前,如何带领农民致富?劳务输出并不是最完美的办法,因为农民工撇家舍业,即容易荒废了土地,又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韩明月认为,只有在土地上做文章才是农民最理想的出路。

韩明月在初中时,作文成绩就好。他是个爱写作文。爱学习、爱思考的学生。上高中时,家里由于贫穷,交不起学费。为了挣钱上学,也为了改变家里人的命运,韩明月就在自家的土地上动起了脑筋。

柳树镇地处阜新市郊区,最北部的玍木村距城内市场不到20里地,三轮车能在20多分钟就把新鲜的蔬菜送到地方。近两年来,随着城市的延伸,郊区菜地的征用,市区居民需要一个大菜园子来满足人民的生活。为此,韩明月认为,这是一个绝好的发财的契机。柳树镇离市区近,紧邻市区,随着城市的扩大化,柳树镇必将成为市区蔬菜生产基地。从市区到柳树镇的路程无菜园子,多年来柳树镇农民有种植蔬菜的习惯,过去栽植大葱曾在地区创过品牌。由于临近市区,菜价好。近距离销售降低成本,容易和消费者对接,省时省工省交通;蔬菜市场的价格拉动,居高不下,而且年年有增幅。为此,韩明月就跟父亲商量,在自家的土地上,发展蔬菜生产作为增收致富的增长点。在发展蔬菜生产的思路确定之后,分三个层面来发展蔬菜生产,即裸地蔬菜、冷棚蔬菜和暖棚蔬菜一起上,实行三轮驱动,推进蔬菜产业持续发展。

韩明月帮助父亲种菜,爷俩靠种菜鼓起了腰包,同时也走出一条成功的种菜之路。即使遇上大旱的年头,也一点没影响他的收入。韩明月现在有冷棚6个,另外还经营裸地蔬菜15亩。这些菜地就是他的绿色银行。那大把的钞票,可以说就是从他的菜地里长出来的。

韩明月家是村里的非农业户,家中的耕地很少。过去家中没有任何其它经济来源,父辈们就靠死守那仅有的一点点地种大苞米维持生活,那时家中非常困难。韩明月跟父亲开始种菜,一开始,爷俩只是小打小闹,只经营了2亩地菜田,第二年有发展到3亩地。就这样发展,一直到现在,已经是20亩地了。种菜不仅使韩明月极大地改善了家庭生活,而且还有了一大笔存款。

回首种菜的经历,韩明月总是感慨万千。他上初中时,家里只有一亩多地和几间破旧的房屋。在父亲一次意外车祸中,又欠下了许多外债。这样的日子,对韩明月来说,别提有多艰辛了。韩明月说:“我自己还只是个学生,不能上班帮助家里改善生活,欠下的外债也根本无力偿还。”俗话说,穷则思变。韩明月经过仔细的思量,毅然走上种菜之路。

刚开始种菜时,热情很高,但是由于面积小,同时又缺乏技术和资金,辛辛苦苦地忙乎一年,却没有挣上几个钱。韩明月说“虽然收入很少,但是却积累了一些经验,也证实了我选择的路子没有错。”后来,韩明月又从书本上学习,向有经验的邻居请教,再加上父亲在第一年的实践摸索出的经验,以后逐渐就顺手了。第二年种的3亩地蔬菜收入2万多元,这跟当年种玉米相比,增长了十倍多。

这个收入一下子给韩明月打了兴奋剂一样,让他种菜的信心更足了。韩明月动员大干一番。他看好了河边的一片足有10亩的河滩地,准备承包下来种菜。他把这个想法和父亲一商量,全家都不同意。说那老河套,都是沙子、石头,咋种菜啊?韩明月也就没有了注意。可是,种菜挣钱的梦想始终在韩明月的脑子里闪现。他深知,发展蔬菜,是一条致富路。现在只靠家里房前屋后这点得,远远不能满足自己的愿望啊。就这样,韩明月在母亲、爷爷的反对和村民的关注下,说服父亲,自己造地。

那一年,韩明月父亲投资4万元,雇铲车平地,雇大翻拉土造地。韩明月父亲硬是在那昔日的河边荒摊造出了12亩地。为了防水,他又在靠近河边的外围打了防水坝。看着自己造出来的这一大片地,韩明月的心里总是美滋滋的。韩明月父亲在这块地上种上了各种大陆菜,足有8亩地,同时在另外的4亩地上还种上了玉米。可是天不遂人愿,韩明月父亲虽然在地边垒了防水坝,可还是有几亩地被洪水给冲了。当时,爷俩真是心疼啊。不过,即使这样,他的投入还是在当年就回本了,而且还有剩余。有了这个教训,韩明月就去镇政府的水利站请教。在水利部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他劝父亲又投资修建了两条石龙坝。

现在,韩明月家那12亩河滩地,种有茄子、黄瓜、柿子、辣椒等几样大陆菜,一天最低能卖600多元钱。一年纯收入10万元。他不但用卖菜挣的钱还清了外债,翻建了房子,买了一辆专门用于卖菜的大三轮车,另外还有了存款。韩明月说:“看着父亲开着自己的三轮车,拉着满车的菜,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

村里人看韩家挣钱了,也都学着韩明月爷俩开始种起菜来。有几个在外地打工的都回来种菜了。玍木村一下子掀起了种菜的高潮,菜农们种菜的热情空前高涨。此时,韩明月心里却有了一点遗憾。为啥呢?因为村里开始发展冷棚了小区,韩明月家的菜地离村里规划的冷棚小区太远,未能规划进去。看着别人家在冷棚里种菜,韩明月的心里干着急。他早就知道,冷棚稳产、高产,一定挣大钱。拥有自己的冷棚,成了韩明月的一个梦想。这个梦一直在他的脑子里飞旋。直到两年前,柳树镇领导知道了他的想法后,给了他们爷俩很大的帮助,帮他协调了拉电的事宜,同时把他家的菜地规划进了冷棚小区,圆上了他们父子的梦想。

2011年,韩明月父亲一口气建了6栋冷棚,占地6亩。他在冷棚里专门种植大陆菜。6栋棚年纯收入达到9万元。韩明月在家时,经常给前来学习的人算一笔账。一栋冷棚黄瓜可以收入15000元;在裸地种一亩地黄瓜,最多收入8000元。韩明月说:“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韩明月父亲用冷棚菜挣的钱,买了一辆大卡车,那辆三轮车光荣下岗了。现在韩明月家的菜效益最好时,一卡车菜能卖2000多元,最低时也能必保卖到700多元。尽管韩明月家不是最早发展冷棚的,但是在冷棚里扣上小拱棚的,他们父子是村里的第一人。当他提出这个想法时,村里的人没人相信。一是嫌费事,二是感觉作用不大。今年,韩明月跟父亲在自己家的6栋冷棚里同时做实验。结果,别人家冷棚在4月份栽苗,韩明月家用小拱棚的办法比他们提前20天栽苗。虽然赶上了倒春寒,但是效果是非常好的。别人家开始栽苗时,韩明月家的苗已经开花了;别人家的黄瓜开花时,韩明月家的菜已经坐果了。棚户们都到他家来看,都信服了韩明月父子俩的做法。就是这6棚黄瓜,因为上市早于其它冷棚20多天,赶上了市场上缺菜的节骨眼,不但好卖,还卖上了好价钱。

提前20天,就是商机。因为4月份正是暖棚和冷棚菜衔接的时候,暖棚菜下架了,冷棚菜还没有上市,市场上就出现了一个蔬菜短缺的局面。就是这将近一个月的功夫,要是能把菜弄到市场上,不就抓住了这个商机吗。当时,一斤黄瓜批发价是1元5角到1元8角,比后来大量上市的冷棚菜多卖5角钱。

韩明月说:“冷棚菜,就是抢一个早字。”冷棚菜,管理简单,见效快。韩明月总结出冷棚菜的三种改进措施:一是在棚里扣小拱棚;二是浇粪水;三是菜的品种一定要全。韩明月今年准备把6栋冷棚换成钢筋骨架。柳树镇正在玍木村实施城市大菜园子工程。相信韩明月父子一定会在种菜这天路上,走出灿烂的明天。

“种菜挣钱,一亩园十亩田”。韩明月提出的这个这个口号,迅速在该镇的玍木营子村叫响。现在这个村的种菜户已经达到50多户,菜地面积共有600多亩,蔬菜年收入800多万元。

谈起今后的打算,韩明月语惊四座。他说:“我准备叫父亲去外地菜农家打工。”自家的菜地还得雇人干活,这主人咋还要去外地的菜农家打工呢?原来他是想去学人家的种菜手艺,把别人的手艺学回来,再通过自家菜地的课堂传授给村里的人。

韩明月在菜园的小屋里贴上这样一副对联:建生态菜园,产绿色果菜。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坚持作文开头 记事的作文500字以上 关于长辈的作文 谜语作文 畅想十年后的自己作文 属予作文以记之的作 集体的温暖作文 四年级游览顺序作文 爱国抒情作文 成功的要素作文 关于漫画的作文400字 用游览顺序写一篇作文 割稻谷的作文 关于和谐的作文素材 我的老师作文250字 溺水的作文500字 白云山风景作文 宝塔山作文 假如我是孙悟空作文500字 慢下来会更精彩作文 写四川的作文 北京印象作文 优秀高中作文 以励志为主题的作文 我的梦想大学生作文 包粽子500字作文 九年级英语各单元作文范文 下雨蚂蚁搬家作文 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英语作文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