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分享几个不外传的写作技巧

2020-11-16 23:20:01
相关推荐

本文共有 4345 字

如果觉得页面很长

那是因为留言很多

L先生说:

公告:

报名了第六期训练营的朋友

请尽快按照入营指引

完成三个任务喔

否则会影响后续的听课和作业、互动

如果找不到链接,请留言给我

说好的写作课一直跳票

深感对不起大家

于是,今天简单跟大家聊聊写作

不会讲太高深的东西

主要是分享自己的一些习惯

希望能帮到你 : )

你一定了解过市面上常见的写作课程。

它们一般是这样的套路:

写好直击人心标题的三十六个狠招;

拆解朋友圈爆文,教你全套刷屏心法;

四个模板,三种套路,你也能轻轻松松写出10万加……

这些方法,有用吗?多多少少有一些,但效果我是存疑的。

见过不少「培训班」出来的作者,大多数都有一个毛病:千篇一律。

你几乎能看得出来,他们套的是什么模板,用的是什么套路;如果把作者名字抹掉,根本看不出任何区别。

这样的「写作」,如果只是为了产出一堆信息流,过了第二天就不再会有人看,意义在哪里呢?

在我的观念中,写作,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什么意思呢?要成为好的写作者,套模板、学套路,是远远不够的 —— 你必须从原理层、认知层到应用层,把三者融为一体,达成一致。才能真正写出有价值的东西。

你必须真正学会一样东西,有分享的渴望,同时了解你的读者,把读者当成朋友,用读者最容易理解的方式,跟他们交流。

这才是有诚意的写作方式。

而不是把读者当成流量,每天按部就班地,产出一堆同质化的文字产品 —— 这种,只能叫做编辑,所做的只能叫做组稿。

是否有诚意,是否把读者当成朋友,其实,读者是能感受得到的。

所以,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点我的写作模式和习惯。

当然,未必一定最好,也未必适合每一个人,但求能给你一点启发。

1. 心法:构造式写作

一篇好文章是怎么写出来的?

有人会说:是打磨出来的。

这样的人,可能会花上一整个下午,一行行地打,不断调整、修改,字斟句酌。如同做一锅汤,让它慢慢酝酿、翻滚,不断加料、去水,直到味道到达「正好」的程度,一切水到渠成。

有人会说:是修改出来的。

这样的人,可能会一口气把文章写完,然后放在一边,不管它。过一阵子,再回过头去看,细细修改、打磨一遍,甚至把大段大段的内容重写。直到满意了,再端出来。

这两种做法都没错。但我的模式不太一样,我称之为「构造式写作」。

什么叫「构造」呢?

举个例子:我平时不写作的时候,会在 Focused 清单里面,写上一些问题和关键词。再在碎片时间里,把它们拿出来,随意翻阅、发散,不求得到任何结果,就是让思维跑起来。

然后,再带着这种状态,去看书,聊天,浏览各种网站,乃至于在路上观察各种事物,不断切换和激发思维,让这些留存在脑海里的念头,跟各种文字、意象、关键字碰撞,产生各种灵感和火花。

接着,再把它们记下来,重复循环以上步骤,让这些灵感和想法,自由生根发芽,不断向外延伸。

直到它们形成一个个的「晶体」 —— 这些,我就称之为「知识晶体」。

然后,再进入第二步:在闲暇的时候,把尽可能多的「知识晶体」纳入视野,让思维不断流动,去构思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用这些「知识晶体」,构建成一张小的知识网络。

下一步,就是把这个知识网络对外延伸出触点,跟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整合。

这就是一个「晶体化」和「系统化」的过程,也就是我所说的「构造」。

这样,当我写作的时候,就非常轻松:我不需要费力去寻找各种论据、方法,更不需要想办法,去剪裁和扭曲它们,来让它们适合我的论点—— 这是许多「套路式写手」爱做的事。你会发现,同样一个故事,他们总能从中读出很多哲理。

因为它们早就作为一块块的知识晶体,存放在我的知识体系里面。

我只需要找到适合的主题,构建出完整、严谨的逻辑框架,再把这些晶体「嵌入」框架里面即可。

从这个角度讲,写作输出的过程,其实也是学习的一环。是进一步内化和巩固「知识晶体」的过程。

2. 工具:Scrivener

如果说只能推荐一款写作工具,我一定会推荐 Scrivener。

这是我试用之后,就毫不犹豫购买正版的软件(当然,正版比较贵,网上也有一些渠道,可以自行搜寻)。

Scrivener 有多强大呢?我主要只用到它的两个功能,但就是这两个功能,已经是无可替代的了。

1)片段式写作

在 Scrivener 中,文字的最小承载容器是「Text」,我将其译为「片段」。这些Text,在 Scrivener 中,是可以随意调整位置、层级的。

也就是说,你可以把这些 Text,理解为「积木」。而一篇文章,就是一块块积木拼成的整体。

无论一个案例,一个故事,一个理论,一个知识点,一个方法,都可以把它放到 Text 里面,随着写作的思路不断调整,直到呈现出最好的效果。

这种做法,尤其擅长我这种「构造式写作」的模式。

因为我的做法,是先划出文章的整体框架,再往里面填充内容。而采用 Text 的模式,我可以聚焦在每一块内容的书写,完全无需担心前后过渡、承接,致力于逻辑的梳理和构建。

直到理顺了逻辑,再把所有内容输出,全文进行润色。

于是,一篇文章就此生成。

很多读者会觉得我的文章逻辑性很强,其实很大原因来自于此:我都是先建筑好骨架和逻辑,思考好整体的脉络,再填充内容。

本质上,内容是为逻辑服务的。它们共同撑起了整个「系统」。

这是其一。

2)素材粘贴板

在 Scrivener 中,有一个默认的 Research 文件夹。

它的作用是什么呢?你可以随意把各种素材,比如论文、文章、页面,甚至书籍,贴到里面,作为你写作的引用和参考的来源。

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极有用的功能。

我写一篇文章,可能会检索数十篇论文,精读5-10篇,提炼出有引用价值的内容,再加上翻阅各种书,寻找素材,援引论据 —— 可想而知,一篇文章下来,这些信息会有多零碎。

但有了这个功能,就非常简单了:在 Research 下,把论文文档直接拖进去即可。它会自动在 Scrivener 中建立一个副本,供我查询和搜索。

或者新建一个页面,打开电子书,截图,粘贴。我要的内容就呈现在里面了。

这样,在我写作时,就可以心无旁骛。任意时刻,需要援引素材,打开这个文件夹,找到对应内容,写进去,搞定。

这个功能,为我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再结合「构造式写作」,平时搜寻、构思选题时,就可以一直开着 Scrivener,看到合适的素材,直接贴进去,一步到位。

所以,我的文章里,你会经常看到各种案例、实验,其实都是平时积累起来的。

好的工具,节省的可能只是一两步的操作,却能帮助你更加专注。

3. 积累:深度加工法

可能有同学会说:坐在电脑前,开着软件,遇到素材搜集起来,这当然没问题。但大多数时候,我们并没有这么好整以暇 —— 我们接收的信息,绝大部分是碎片的,杂乱的,如何把它们变成有价值的素材呢?

其实,这里有一个误区。

很多人会认为,学习最重要的是「记忆」。于是,他们会去学习各种记忆法,诸如记忆宫殿、口诀、序列……务求将学到的东西,最大程度地记下来。

还有一些人则相反。他们认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最好的记忆法就是「笔记」。于是,他们会做各种思维导图、XXX笔记法,打造自己的笔记系统。

但你会发现,无论是记忆法,还是笔记法,都可能存在一个问题:你记了,但需要的时候,根本想不起来。

举个例子:你要写「写作」,那么,如何从你几千条笔记里面,筛出所有跟「写作」相关的笔记?

要知道,很多内容未必含有「写作」两个字,但却是很有用的素材 —— 比如前面这段关于记忆的分析。

难道你要把笔记从头到尾看一遍?

更别说记忆了。实际上,人最大的问题,根本不是「记住事物」,而是「想起事物」。

那么,如何才能让有用的素材,在需要的时候能更高效地回想起来呢?这里就要用到「加工」。

简而言之,当我记下任何一个内容时,我绝不会觉得「它已经被记下来了」,就把它抛诸脑后。我会进一步思考:

这个内容主要讲了什么?我可以如何复述它?我可能在什么场合用到它?

这就是我常说的:用「思考」代替「记忆」。

一样东西,你思考得越多,它被编码的线索也就越多,「触点」也就越多,故而,当需要的时候,你回忆起它的可能性,也就越高。

原理并不复杂,但很多人却做不到。原因很简单:思考永远是费脑子的。大家倾向的,都是「怎么样能不费脑子」。

殊不知,只有经过脑子加工的东西,才能真正为你所用。否则,只不过是在「囤积」而已,永远无法发挥它的价值。

这就是一种「深度加工」,又称「精细加工」,它是记忆的本质方式。

借由这种方式,可以达到什么效果呢?我未必记得所有素材的细节,但我能够记得:我曾经读到过什么东西,它可能对这个主题有用,我应该如何去找到它。

这么一来,就能最大限度地「压榨」素材的价值。

4. 锻炼:挑战性阅读

最后,聊聊我平时使用的锻炼方法:挑战性阅读。

乍一看,它和「批判性阅读」很像,但两者是全然不同的。

批判性阅读,是指对读到的内容永远保持怀疑,不盲目相信,而是先检验,再接收。它的目的是保证信息的准确性。

但「挑战性阅读」则不然:它无关于信息的准确性,也不在乎你的理解是否正确,而纯粹是一种思维训练。

简而言之:对你所读到的内容,去问:

它有没有可能是错的?如果它是错的,哪些地方可能存在问题?如果我要反驳它,我可以如何组织论据、构建逻辑?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任何时候」都要这样做:实际上,我一般会不定期匀出一点时间,可能是半小时,来进行一次「挑战性阅读」。

我会理清文章的逻辑,找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论述方式、论点和论据,然后站在对立面,去思考:我要如何搜集信息?如何组织信息?如何提出假设?如何进行针对性反驳?以及,我自己的逻辑能否站得住脚?

这种思维训练,绝不仅仅是停留在「思考」的层面 —— 你要真的去行动,去搜集信息,检验自己的想法和假设是否正确 —— 这样才有作用。

无论你最终的结果,能否支持自己的假设,经过这么一个过程,不但能帮你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站到更高的视角去看待和剖析,也能不断提高你的思维能力。

慢慢将这种能力内化,当你需要思考、构思时,就不再有任何困难。

先分享一点微小的心得。

更系统的内容,敬请期待(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出来的)写作课。

也希望读到的你,能真正用到实践中。

共勉。: )

如果你有关于生活、学习、思维的困惑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初心的作文 写苏轼的作文 写人作文700字 把握当下 作文 邻居作文600字 写滑雪的作文 跳绳作文300字 关于青春的作文素材 乡村风光作文 旅行的意义作文 五年级英语小作文 品味作文600字 全家福英语作文 青春的力量作文 破茧成蝶作文 仓鼠作文300字 云南旅游作文 同舟共济作文 赏梅作文 写绿萝的作文 写好朋友的作文 期待的作文600字 温暖的陪伴 作文 作文我的梦想400字 读书经历作文 身边的美作文 拼搏奋斗的作文 挫折作文500字 桂花作文300字 团结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