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同声相应 同气相求”?浅谈今年江苏卷作文题的求解方向

2020-11-17 08:05:01
相关推荐

#2020高考作文#

2020年的高考可谓万众瞩目,而伴随着7月7日上午的语文场考试结束,素来冠有“地狱模式”之称的江苏高考,却再一次引来网友们的吐槽。

原因很简单,相较于其他全国卷、地区卷,江苏卷的高考作文题属实有点“高端”,不少考生直呼“第一眼看下去实在有点不知所云”,难以在简短的时间内理清思绪。

考题如下: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地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

事实上,这个考题对于一些学过新闻理论的大学生而言绝对熟悉,尤其是像笔者这类的新传专业户。一看到“互联网时代、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这几个字眼,首先想到的便是“信息茧房”这一词。

所谓“信息茧房”,出自哈佛大学教授凯斯·桑斯坦在2006年出版的著作——《信息乌托邦》,该术语一般而言是指,受众在信息领域往往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拘囿在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一种社会现象。

更为直白地说,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轻易接受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信息,相反,对于那些不符合自己兴趣、价值观的东西就会拒之门外。然而,这种偏执的信息生活直接导致的便是会固化人们对某种乃至多种事物的认知,尤其是在当今这个算法推荐模式日益发达的互联网时代,计算机往往会通过接收、分析每个人浏览过的信息,从而做出精准的数据推算,从今往后便只会将与之相符的信息推荐给用户,这就会进一步固化受众的认知,导致受众的认知范围愈加狭隘。

举个例子,在抖音用户愈加泛滥的今天,你会发现,如果你在几天内持续浏览的都是一些关于娱乐圈内的狗血新闻,那么,恭喜你,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除非你做出改变,否则你的抖音界面里出现的都将是关于这一类的视频推荐,而你的认知圈从此可能就只会局限在这一圈子内。

那么,在理解这一层信息的基础上,假设笔者是一名高考生,那我首先想到的命题方向便是关于“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说理类文章,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含哲思的至理名言与西方传播学中的著名理论相结合,只要后续内容拓展的合理、不走偏,这绝对符合高考阅卷老师的胃口。

在此基础上,考生发挥的空间其实很多,若想联系实际,其实发生在今年疫情期间的各类谣言便十分契合。

众所周知,今年疫情期间,大众由于大多都只能待在家中,与外界的联系大大减少,这就直接导致了大众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被极大缩减、接收信息的渠道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压缩。再者,由于疫情这一公共突发事件本身具有的突发性与不可预知性,这也致使广大公众乃至媒体在初期是处于完全迷茫的状态的,各类因素综合起来,这几乎就是为谣言培养了滋生的“沃土”。

也正是因此,疫情期间各类谣言甚嚣尘上,各类家族微信朋友圈更是成为谣言的“重灾区”,诸如“高度酒精可杀死病毒”、“全身喷洒酒精可起到消毒效果”、“双黄连口服液可以治疗新冠病毒”等,可谓臭名昭著。尽管后来陆续有专家、媒体澄清谣言,但谁又能否认,起初确实有相当一部分人确实是因为信了这些东西,从而驱使着自己乃至发动周边亲戚朋友出门扫货呢?而最终致使这类少数群体相信此类谣言的,其实就是“信息茧房”的锅,到底还是因为一些人在了解相关信息时,没能做到“兼听”、“多听”。

所以说,绕来绕去,今年江苏卷的高考试题如果是按照这一方向来写,还是能回到“2020年疫情”这一热点的。对此,笔者也不得不佩服出题人的良苦用心,果然,论水平,谁能比得过这高考出卷的老师呢?尤其还是这江苏卷的!

此外,对于“信息茧房”这个词,能拓宽的审题方向其实还有许多,稍典型的,就比如对“互联网与亚文化”的探讨。

所谓“亚文化”,是指与主流文化相对应的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现象,指在主文化或综合类文化的背景下,属于某一区域或某个集体所持有的观念和生活方式,这是在形成“信息茧房”框架的基础上,网络群体逐渐分化、极化,以某类特殊群体为中心从而衍生而出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诸如“同性恋文化”、“饭圈文化”、“二次元文化”等便皆属于亚文化的一种。

考生在此基础上,其实可以从“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冲突与对立”、“主流文化对亚文化的消费”等角度入手,通过结合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典型现象或例子进行阐述。

比如,在“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冲突与对立”这一块上,考生就可以从“异性恋对同性恋的嘲讽与排斥”、“饭圈文化衍生的各种暴力文化与社会主旋律格格不入”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尤其是在近些年“LGBTIQ群体”在中国日益得到关注、年初涉及某顶流明星的“AO3事件”至今方兴未艾的背景下,考生更应当有话可说。

而在“主流文化对亚文化的消费”这一块上,考生们就完全可以从过去几年包括现在可能还在流行的“小清新”“文艺青年”等文化标签进行剖析,通过对这些出现在身边的小众文化出现的动因、存在价值、受众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就又可以整理出一套类似“存在即合理”、“文化彼此共生共存”的价值体系来。

总而言之,其实只要考生们具备有足够的互联网思维,应该是能够挖出考题里涉及的这些方方面面的重要信息,而在此基础上,大家其实头脑风暴出的东西更是不止于此。

当然,笔者在此确实也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意思,毕竟是经历过大学里一系列思想理论体系的洗礼,所以才能在此有话可说,如果真让自己抽掉大学里学过的一切理论知识重新回到高考考场,或许,面对这样一道较有深度的考题,一时半会儿,可能也会不知从何入手。

话说,各位对今年江苏卷的高考作文试题(又或是其他卷的)又有何看法呢?欢迎在下方留言。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传媒之鑫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幸福的作文800字 小学生600字作文 关于礼物作文 我的家园作文 感谢朋友 作文 写情感的作文 一节课的作文 春节的作文300 蝌蚪的作文 我的妈妈的作文怎么写 作文写事500字 高中作文金句 勇敢面对作文 九年级上册作文 疫情作文高考 那一次我真作文 一篇想象作文 泡茶作文 优秀作文初二 作文感恩妈妈 秋天作文200字 春节的作文500 民风民俗的作文 作文冬天的雪 作文书有哪些 作文理想 作文秋天200字 青春话题作文 难忘老师作文 坐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