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朱自清的一篇著名文章 论雅俗共赏 评唐宋诗词

2020-11-17 20:55:02
相关推荐

宋代的姜夔曾说,“气有清浊厚薄,格有高低雅俗。”晋代的陶渊明也曾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唐代的刘禹锡虽然在他的《陋室铭》中这样写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不过他的很多作品都是雅俗共赏,比如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还有浪淘沙,“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等等。

唐代的白居易也非常注意自己作品的通俗性,经常写完诗稿就念给一些目不识丁的老太太听。时光跨越千年,回到盛唐时代,很多唐诗不仅耳熟能详,更是妇孺皆知。下面介绍朱自清的一篇著名文章,论雅俗共赏,评唐宋诗词。

《论雅俗共赏》

作者:朱自清

“雅俗共赏”是以雅为主的,从宋人的“以俗为雅”以及常语的“俗不伤雅”,更可见出这种宾主之分。起初成群俗土蜂拥而上,固然逼得原来的雅土不得不理会到甚至迁就着他们的趣味,可是这些俗士需要摆脱的更多。他们在学习,在享受,也在蜕变,这样渐渐适应那雅化的传统,于是乎新旧打成一片,传统多多少少变了质继续下去。

唐代的安史之乱是社会变迁的一个分水岭,同时也让处于巅峰的唐朝文化逐渐开始了滑坡。很多贵族垮了台,社会等级也不像之前那么泾渭分明。士大夫流落民间,普通百姓加入士流,曾经的估价标准需要重新调整。

从初唐到中唐,禅宗也逐渐发展,佛教徒用口语来记录大师的说教和经文。晚唐到五代,这种趋势就更加明显,到了宋代就出现了称为“笔记”的东西,不仅记述一些趣味的杂事,也发表作者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黄庭坚就提出了“以俗为雅”的主张,而之前的梅圣俞、苏轼其实也经常写一些小品文,只不过山谷加以总结,又增加了“以故为新”的观点,以至于必须无一字无来历,终于让山谷的作品越来越难懂。

朱自清在回顾了唐诗宋词的发展过程后,提出自己的意见。他认为,由于俗士们蜂拥而上,逼迫雅士不得不理会甚至迁就他们的趣味。“但俗士们要摆脱的更多,在学习和享受的同时,也在自我蜕变,以适应雅化的环境。”由于这种相向运动,让雅和俗的界限变得模糊,也促进了整个社会审美水平的提高。

比如宋词、元曲,本来就是起于民间,以音乐为重,文辞却无关轻重。但音乐的作用使得雅士们将文辞美化,从而让唐诗、宋词和元曲都更加趋于雅化。而一些评话、章回小说等终究与音乐关系不太紧密,于是人们还是哼着那些粗俗的戏词。

到了二十世纪,在文化领域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白话文以及新体诗逐渐被大多数人接受,更多的普通百姓也能接触到那些高雅文化,从此唐诗宋词也从殿堂级的文化走进千家万户,才真正地变得雅俗共赏。

比如我们喜欢李白的诗,但诗仙的大多数作品依然与当今时代有着很深的鸿沟,可是当我们读到余光中的《寻李白》,立刻就像梦回唐朝,先看诗人深情地描写:

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肝硬化怎杀得死你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从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当地一弹挑起的回音

这首诗叙写李白的痛饮狂歌与坎坷遭遇,又以李白的乘风归去结束全篇。作者妙思巧构,想象超凡,展现出诗仙不凡的风度和洒脱的情怀,令人一口气读完,然后还感到余味不尽,于是又希望翻看李白的诗篇。正像朱自清所说,雅和俗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妥协和迁就,从而最终产生更多雅俗共赏的优秀作品。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作文 初中你好作文500字 描写春天的作文二年级 最美的馈赠作文 写作文我的学校 作文帮 初三的感受作文 那次考试作文 垃圾分类作文800 写梁山的作文 人与他人作文素材 崇洋媚外作文 三年级作文我想变成什么 为善良的人点赞作文 小学三年级作文最难忘的一件事 建议类英语作文模板 优美作文句子 我的一次探索作文600字 求人不如求己的作文 有时我也想作文600字 作文这件事让我感动 关于春天的小标题作文 开学第一课视频作文 钓螃蟹作文 善意的提醒作文 老人摔倒扶不扶的作文 致运动员作文 那声音在我耳边回响作文600字 以静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啦啦操表演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