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公务员考试科目行测和申论怎么学才好?有什么学习方法?

2020-11-18 20:25:01
相关推荐

众所周知,公务员笔试主要是考行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那么本文就直接上干货,分为行测篇和申论篇,每个篇章包含考试特点、备考原则、主要题型、做题方法四个方面,最后有几个复习时的注意点。全文大概13000字,读完全文大概需要30分钟左右的时间。当然你也可以直接拉到想看的地方。

本文目录如下:

废话不多说,请往下瞧~

第一部分 行测篇

一、考试特点

1、题目做不完是常态

行测最大的特点不是难,而是考试时间不够用,很少有人能在规定时间内答完全部题目,总有些来不及。

就拿国考来说,题量近两年都是135道题,时间是120分钟,另外需要10分钟左右的时间填涂答题卡。这样答题时间只有110分钟,每一题的答题时间只有49秒,还要除去答题的时间,思考的时间实际上是非常有限的,在这种时间限制下再简单的题目都会变得很难。

2、变态题很少见

行测考试本身就是时间紧任务重,其目的也不是为了为难谁,更多的是想测试你的相关能力是否达到公务员岗位的标准。

虽然可能出现极个别感觉很变态的题目,但是在行测复习时,遇到变态题不要去死磕,相对而言搞清楚行测考试每种题型的规律更加重要,只有把握其命题方式才能找到最佳的答题方法,快速准确的完成考试。

二、备考原则

1、复习时:正确率先行,速度随后

行测备考应采取“正确率先行,速度随后”的原则,因为行测一道题只有不足一分钟的时间去思考、作答、涂卡,135道题肯定做不完,首先保证做题的正确率,然后再去追求速度。

所以,在复习备考时,前期不一定要追求题目数量,首先应该通过课程学习各个模块不同题型的解题技巧,同时搭配少量的题目练习,目的是熟悉技巧的应用,做到看见题目就能知道是什么类型,应该从哪个角度入手进行解答。

当然,学完解题技巧的时候,并不代表你掌握了技巧,单纯的听课或者看教材并不能完全掌握技巧的应用。正确的做法是找一些像小红题这种单独成册的专项练习题进行训练,不追求速度,力求通过最简单的方法把题目解答出来,而不是像初高中做题一样,只要做出来就行。当你发现自己的正确率可以达到80%以上的时候,就可以开始练习自己的做题速度了。

对于速度的练习,可以采用掐表做真题试卷的方式,不仅是看做整张试卷自己花费多少时间,还要看各个模块自己花了多少时间,找出哪些模块对自己来说比较困难,从而调整自己的做题顺序。

2、做题时:在有效的时间内得到更多的分数

行测题目并没有难到做不出来,如果给每个人充足的时间,大多数都可以拿到80+,甚至是90+,这也就没有了考试的意义。

在行测考场上最忌讳的就是纠结,因为纠结出来的结果不一定对,而时间却在一点一滴地流逝。如果遇到实在没思路的题目,先选个自认为对的答案放过它,把时间放到其他能得分的题目,等到最后做完了所有会的题目,再回过头来试试。

当然,很多人在进考场之前都会告诉自己不要纠结,可是真正开始做题,进入了做题的状态就容易使自己陷进去。在考试前几天,一定要按照正式考试的时间流程去做题,熟悉考试状态。

三、主要题型

行测主要是一种职业能力测试,考察应试者是否具有公务员岗位所需的能力,主要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资料分析、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五个方面。

从上表中2012到2018年国考题型题量可以看出,历年题型没有变化,只是从2015年开始,国考行测分为副省级和地市级两类试卷,主要区别在于省级数量关系比地市级多了5道题。

四、做题方法

1、言语理解与表达

(1)逻辑填空

逻辑填空题目会给你一段话,但是其中扣掉一到两个实词/成语,让你去选择正确的选项。在做题时将语感与技巧相结合,语感的培养可以多阅读规范文章,比如人民日报评论、申论文章等。而技巧的培养一方面从文段角度出发分析题目语境,另一方面则是从选项角度出发,辨析各个选项词语。

那么如何从文段出发分析题目语境呢?重点关注文段前后之间的关系,主要有转折关系、递进关系、并列关系等。

转折关系:题目中所表达的前后意思是相反的,但不能矛盾,会有一些标志性词语,在复习时可注意进行积累。常见的标志性词语有:虽然…但是…、可是、然而、其实、却、事实上……

递进关系:这往往是程度上的递进,题目的语义程度前轻后重,即两个词义是相近的,只不过程度上不同。常见标志性词语有:不仅、而且、甚至、更……

并列关系:一种是同义并列,即两个词或者两个句子地位是平等的,大家平起平坐,通常两个部分之间以顿号或者逗号相连;另一种是反义并列,前后两部分是相反的意思表达,常见标志性词语有:不是…而是…、是…不是…、反之等等。反义并列看似和转折差不多,但是要注意的是反义并列前后的句式一定是相同或相近的,而转折只是前后意思不一样。

【例题】一般我们总认为,文学重视形象思维,而科学需要理性逻辑。其实,科学也可以很文艺, ,充满艺术的想象力。这两者看似关涉领域不同,其实只要有创意,便能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妙趣横生 水乳交融B.洞若观火 若合符节C.有声有色 相辅相成D.入木三分 相映成趣【解析】题干中两个空前面都有“其实”表转折,前后意思相反但不矛盾。而且第一空前面逗号,表示所填词语应与“文艺”是同义并列的关系。A项妙趣横生,表示美妙的意趣,可行;水乳交融即可指人关系的融洽,也可以指两个事物紧密结合,与前文中两个领域不同意思相反,当选。B项洞若观火,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但是文中并不涉及观察,排除。C项有声有色,形容说话或表演非常生动,与科学可以很文艺相符,可行;相辅相成指的是两个事物互相配合,缺一不可,题目中并不涉及科学和文艺相互配合,排除。D项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与科学可以很文艺、没那么理性无关,排除。

如何从选项角度出发辨析各个选项词语?理解清楚各个词语的意思,看是否有词义侧重、固定搭配、轻重程度、感情色彩等情况。

词义侧重:学会区分长得很像,或者是发音很像的一些词。分辨不出来时尝试拆解,不脱离原词意进行新组,通过新组的词语去猜词语意思。

固定搭配:常用的固定搭配通常会有一些相互对应的词组,比如“爱护”既可以搭配人,也可以搭配物;而“爱戴”只可以搭配人。此外,还会结合一些时代热点有固定搭配,比如“经济新常态”、“京津冀协同发展”。

程度轻重:不同词语有不同的轻重程度,空中所填的词语必须与文段意思的轻重保持一致。在选择时,感觉词语意思都差不多比较纠结,记得从程度轻重方面来进行比较。

【例题】湿地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美。湿地的自然景观是湿地自然而然、自足自得的自然之性的 ,是大自然的 造就的自然生态平衡之美。依次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A.彰显 鬼斧神工B.显现 沧海桑田C.凸显 开天辟地D.展现 精雕细琢【解析】第一空……之性,四个选项均可,第二空表达意思为大自然的美是自然造就的。A项鬼斧神工,形容技艺精巧非人工所能为,与大自然搭配合理,当选。B项沧海桑田,比喻人间事物变化极大或极快,无法与大自然搭配,排除。C项开天辟地,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与大自然的美自然造就无关,排除。D项精雕细琢,比喻做事情精益求精,与大自然无关排除。题外话:从历年真题考试来看,“彰显”可以说的公考行测的宠词,常常出现,考试时遇见可多加留意。

(2)片段阅读

片段阅读文字较多,在解题时先从问题出发,清楚题目要求之后,再去文段中了解真实情况,最后对比选项得出答案,片段阅读题题型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中心理解题:这类题目提问方式常见的标志性词语有:主要、旨在、意在、主题、观点、想要说明/论述/强调的是… 题目中出现这些词句时,要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心句,中心句通常是表达观点、对策、结论等,“这”“此”等代词所引导的尾句需要重点关注。通常,理清文章的结构,是总—分结构?还是分—总结构?了解行文脉络则可知道哪些是中心句,哪些是分述句。若是文段中有中心句,则寻找相同意思的表述,但是很少有与原文一模一样的句子;若是文段中没有中心句,则需要自行归纳概括。此外,寻找文中的关联词、主题词、程度词等也可知道文段重点在哪。

另一类是细节判断题:这类题目常见表述为:“对文段理解正确/不正确的是…”、“符合/不符合这段话意思的是…”、“从文段中可以得知/推出…”等等。 细节判断题每年都会考,虽然不难,但花费时间较多,而且一不留神就容易做错。通常错误选项的设置会有无中生有、偷换概念、偷换时态、偷换语气、偷换关系五个方向。做细节判断题最重要的就是细心谨慎,只要自己仔细一点,基本都可以避开出题人设的坑。

(3)语句表达

通常包括语句排序、语句填空、接语选择三种题型:

语句排序题(一般2-3题):提问方式尤其明显,一眼就能看出来,常见题目是:“以上/以下几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做这类题目,最科学的方法就是从选项出发,直接看选项内容。 首先根据选项提示,对比后确定首句,通常为定义、提出观点、背景的引入等等。其次,结合题目特点,确定捆绑集团,即是否有两个及以上句子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不容许其他句子的插入,留意指代词或是关联词。然后,确定先后顺序,比如公务员考试,笔试一定在面试之前,通常表现为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最后,确定尾句,留意“终于”、“因此”、“所以”等总结性的词语。

语句填空题(一般2-3题):这类题目是扣掉文段中某一句话,然后问你“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简单明了,题目本身不具有迷惑性。 当横线在结尾处,通常是为了总结或者提出相应的对策。若横线在开头,则是常见的总分机构,需要概括文段的中心内容。横线在中间,往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注意与上下午进行联系,理清上下文之间的关系。

接语选择题(一般1题):这类题型数量不多,可能整套试卷也就一到两道,但是有它的答题套路和方式,完全不必给自己多大的压力。常见的提问方式为:“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讲述的是……”,答题时,重点关注文段中的最后一句话,找到它的核心话题,若是选项中只有一个话题一致,那就选它没错。 若是通过尾句核心话题也看不出来,那就结合前文去找,排除掉文段中已经叙述过的内容。

2、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题目会给出一大段材料和数据,要求理解材料意思并据此列出式子进行解答。在做资料分析题目时,首先要有较强的信息捕捉能力,看到题目之后,在材料中迅速准确的找到你需要的信息。其次,要有识别数据并快速列式的能力,题目中的数据可以按照呈现形式及研究内容来划分。

资料分析的速算方法有很多,常见的估算法、首数法。如果选项或者待比较的数字相差比较大时可以进行估算法,如果两数相除计算复杂且四个选项的第一个数或者第二个数不一样可用首数法。在做题时,不要蛮干,使用技巧会节约很多时间。

3、数量关系

公务员行测中的数学题绝大多数是高中数学的公式,倍数关系、行程问题、概率问题、排列组合……基本都学过。通常来说,倍数关系、行程问题、工程问题、排列组合问题、概率问题、十字交叉法、容斥问题这七大类基本属于至少会考5道题的样子。在平时的复习中,有意识的进行题目归类,寻找解题方法。

例如行程问题,主要是相遇追及,相遇相当于两人合作完成某一段路程,追及则相当于一人起到的是阻挠的作用并最终被追上的运动过程。当题干中出现“相向”、“背离”、“同向”等字样时,考虑是否为相遇追及问题。

(1)环形运动:

同一点反向运动:环形周长=(大速度+小速度)×相遇时间;

同一点同向运动:环形周长=(大速度一小速度)×相遇时间。

(2)队伍行进问题:

队头到队尾:队伍长度=(人速+队伍速度)×时间;

队尾到队头:队伍长度=(人速一队伍速度)×时间。

注:流水行船、上下扶梯与队伍行进问题相似。

(3)直线往返相遇问题:

左右点出发:第N次迎面相遇,路程和=全程×(2N-1);

同一点出发:第N次迎面相遇的路程和=全程×2N;第N次追上相遇的路程差=全程×2N。

4、判断推理

判断推理大致可以分为图形推理、类比推理、定义判断、逻辑判断四种题型,各种题型都有各自的解题技巧和方法,掌握方法之后这类题型基本可以保证90%以上的正确率,而且时间消耗会大大缩小。

(1)图形推理:知识点比较散,通常会以一组图、二组图、九宫格图的形式进行考察,通过题目给出的图查找图形规律。常见的规律有:

第一,位置规律:元素组成相同,但是位置上有明显的变化,平移?旋转?或翻转?若是平移,首先看方向是上下左右?还是顺时针逆时针?其次看平移的步数,是相同还是不同,有什么规律?是递增或递减,还是交替出现?若是旋转,则涉及到方向和度数两个维度,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旋转45度,90度还是180度?若是翻转,则去找中间的轴,通常有左右翻转(竖轴),或是上下翻转(横轴)。

第二,样式规律:元素组成相似,比如长得像但又不完全一样的元素重复出现。通常有遍历:缺啥补啥,别人有的它也要有),若是线条重复出现,则可能是加减同异:从左往右去看,一图形和二图形是怎么得到三图形的,相加还是相减?去异求同还是去同求异?

第三,属性规律:元素组成既不相同,又不相似的时候,优先看属性,即图形自身的特点。包括对称性(找对称轴,看图形是轴对称、中心对称还是轴+中心对称)、曲直性(看给出的图形组成是直线还是曲线,包含全曲/全直、内外曲直、上下曲直)、开闭性(常考察全封闭或是全开放,当看到完整的图形留了一个小开口时,则留意开闭性)。

(2)类比推理:题目中会给出一组相关的词或陈述,要求考生通过观察分析,找出与题目要求的逻辑关系最为贴切或相近的一项。

常见题型有:两词型:A:B,词比较少,直接看两个词之间的关系就好。三词型:A:B:C,这种情况下看两个词互相之间的关系。填空型:A对于( )相当于( )对于B,使用代入法,将选项中的词带入题干中,从而比较前后两组的关系是否一致。

常见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可分为三种:

第一、语义关系:包括比喻象征(月亮:玉盘)、近义反义(勤奋:懒惰)、构词结构(东张西望:东西反义,张望近义)。

第二、逻辑关系:包括全同关系、并列关系、包容关系、交叉关系、对应关系。

全同关系即表示同一事物的不同称谓。例如:番茄:西红柿。

并列关系即这两个东西是并列存在的,细化来可分为两种:一是矛盾关系:指一个事物的描述只有A和B两种情况,且AB永不相交,非此即彼的关系。例如,生:死。二是反对关系:指这个类别中,除了AB之外,还可以有CDE等第三者的存在,例如,苹果:香蕉。

包容关系即一个东西包含另外一个,考察并不难,可以分为两种情形:一是种属关系:即A是B的一种,比如苹果:水果。二是组成关系:即A是B的一个组成部分,比如轮胎:汽车。

交叉关系是指概念间有重叠的地方,从不同角度描述同一事物。例如女士:公务员,分别从性别和职业角度进行描述。

只要两个东西能扯上关系都可以称为对应,但是同样的东西可能有不同的用处,可能是原料(面粉:面包),也可能是功能(雷达:探测),甚至是属性(蜂蜜:甘甜)。

第三、语义关系:即主谓宾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采用造句子进行辨别,造句时尽量造简单句,能不加字就不加字,即使加字尽量加一样的。

(3)定义判断:每道题会先给出定义,然后列出四种情况,要求考生严格按照定义,选出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面对定义判断题目到底应该如何进行解答呢? 首先看提问:“属于/符合”“不属于/不符合”等圈出来,弄清楚题目要求;其次看题干:识别有效信息,找准关键词、关键句带着关键信息去对比选项;最后看选项:当纠结时,采用对比的思维进行排除,最终选择更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它可能不是最好的,但它一定是比其他选项好的。

(4)逻辑判断:可分为翻译推理、组合排列、逻辑论证、真假推理、原因解释等。

翻译推理:根据题干中的关联词画箭头,看是A推B,还是B推A。然后根据翻译出来的箭头做推理,利用公式和原则进行解题,不强加自己的主观理解。当看到如果…那么…,若…则…,只要…就…,所有…都…,为了…一定(必须)…,…是…的充分条件。这些关联词时,一定要反应过来,是前面的内容推出后面的内容。当然,有时候题目中不一定前后的关联词都出现。

组合排列:题干中会给出多个要素,要求匹配要素之间的多种关系。当题干中信息确定时,优先使用排除法;若题干信息不确定,则优先使用代入法。逻辑论证:通常涉及到两类题型,分别是削弱题(反对)和加强题(赞同)。对于削弱型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为: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不)能质疑/反驳/削弱/反对的是……。常见的削弱方式为:否定论点/论据,切断论点与论据之间的联系。而加强型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为: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不)能加强/支持/赞同/证明上述论断的是……?或者以下哪项为真,是上述论断成立的前提/必要条件/假设?常见的加强方式为补充论据,即举例子、摆事实、讲道理,或者加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联系。

真假推理:题目中会给出若干个命题,这些命题中有真有假,要求通过判断命题的真假情况推理出某些结论。解题时,先找矛盾的双方,因为矛盾必定是一真一假,然后绕开矛盾看其余的内容。

原因解释:提问通常会说:“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解释上述现象?”解答原因解释类题目,常见的方法就是找矛盾,注意但是、然而等转折词;其次,给出能解释矛盾双方的理由,即论点和论据都要解释。

5、常识

常识部分常常被认为是没有办法进行复习的,考点包罗万象,政治、历史、法律、科技等都有涉及。 其实,常识判断的难点不是深度,而在于广度,需要注重生活中的积累。分不同的领域模块去积累,没事的时候就翻出来看一下。

第二部分 申论篇

一、考试特点

1、偏重事实材料

申论材料一般有理论材料和事实材料,而从近几年的申论材料来看,更加偏重事实材料。以具体案例的形式出现,就像是在讲故事一样,读下来觉得很有意思,可是很难抓住材料核心。

事实性材料相对也更难,一方面需要考生从一个个事件中总结出共同点,另一方面事实材料中很难找到现成的可以改写的语句,需要自己进行分析总结,更加要求考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2、注重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申论材料与现实工作联系变得更加紧密,把现实工作中会出现的问题呈现到了试卷上,比如今年国考中小雷解决异地搬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所采取的措施,这可能就是你一走上公务员岗位就会遇到的问题,体现出了极强的公务员日常工作感。

二、备考原则

1、申论不是语文考试

看着申论的大段材料很容易将其类比为学了十几年的语文,但是申论只能说语文能力强会有一定的优势,不能说申论可以像语文考试那样去备考。做申论题需要考生站在社会管理者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从材料中归纳出问题的现状、原因、解决对策等。

2、材料为王

申论材料很多,一切题目涉及围绕材料来,答案也需要从材料中进行归纳总结,对材料的分析理解,提炼采分点,把握段内材料,厘清段与段材料之间的关系,成为作答的前提和关键。对材料进行的阅读、思考、加工是申论做题的重点,若是抛下材料直接作答,或者潦草阅读后就开始作答很难拿到好分数。

三、主要题型

申论主要包括小题和大作文,其中小题包括归纳概括、提出对策、综合分析、贯彻执行四种类型,关于各个题型的做题方法将在后面的文章进行详细讲解。

从上表中2014年到2019年国考申论真题试卷可以看出,归纳概括、综合分析、贯彻执行几种类型是每年都会考,只是在题量及分数的分布上面有所不同。所以在备考时,需要将每一种题型的答题方法掌握,以确保上了考场不慌乱。

四、做题方法

申论无论是问题还是答案都是建立在材料的基础之上,在作答之前,我们首先要学会阅读材料:

1、符号批注要区分

很多考生在阅读申论材料时喜欢进行勾画,可是返回来看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哪哪都画了线,却不知道画出来的内容到底属于哪一方面。所以在勾画的时候最好是用简单明了的符号进行批注,比如问题:W1、W2、W3,现状:X1、X2、X3,对应的影响用Y、原因用R、做法用Z、对策用D,使用自己认可的符号进行批注。

当然,阅读材料时即使题目只要求找对策,遇到了其他方面的内容也将其勾画批注出来,方便后续进行答题。同时,可以以每一段材料为单位,总结出中心思想,这样在面对最后的大作文时,可以很轻松的找到相应的论点论据。

2、关注关键词

(1)与“问题”相关的词,涉及到问题时一方面需要关注比较消极、否定的词汇,常见词语如:不足、困难、弱点、落后、薄弱、瓶颈、毛病、弊端;另一方面多关注带有不满情绪的词汇,比如:质疑、争议、暴躁、令人堪忧等。

(2)与“原因”相关的词,通常原因都会出现在结果附近,引起/引发/导致通常是前面接原因,后面接结果。常见与“原因”相关的词有:究其原因、因为、由于、由…所导致的、根源在于、关键在于、因素、要素、缘故、起因、主要起因于、与…有关。

(3)与“影响”相关的词,通常包括积极影响()好的结果和消极影响(不好的结果、问题),常见的表示积极影响的词有:有利于、有益于、有助于、积极意义、提高了、促进了、推动了、实现了、完成了、提升了等;表消极影响的词有:不利于、导致、破坏了、负面、制约了、阻碍了、损害了、危害了、严重后果等。

(4)与“对策”相关的词,对策即应该怎么做,常见的问法是“如何……”,相关的词有:建议、提议、需要、必须、应该、把、希望、要求、措施、要、应、需、须、方案、思路、方法、途径等。当然,除了与题目要求本身相关的词,还应关注的是一些关联词,比如表并列的词语:既…也…、还、一边…一边…、同样、此外等,这些词语前后均需关注。而像虽然…但是…、虽然…然而…这种转折词,重点需要关注的是后面的内容。

3、关于句段的阅读

(1)首句

段首句即位于段落第一句或者段落前部的句子,通常总领该段落核心思想和中心内容。

(2)段尾句

即段落最后一句或者位于段落尾部的一句话,通常总结该段落的核心思想和中心内容。当材料中出现“因此”、“所以”“综上所述”等表总结性的连接词时,重点关注段尾句。

当然,可能做到最后时间不够了,没有办法逐字逐句地进行阅读、总结、归纳,则可以直接看段落的首尾句,节省时间。

(3)中心句

通常位于段落中间,但位置不一定,但会有相关的连接性词汇引领。

(4)除了将每段材料分开进行阅读,还要关注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比如并列,段与段之间讲述的是同一个层面的话题。

学会阅读材料是做申论的基础,但是针对一些常见的题型也有相应的解题方法和技巧,申论提问基本为动宾结构。动表示作答行为,包括概括、分析、归纳、提对策建议、论证等。宾表示作答对象,包括问题、影响、原因、对策等。下面将从不同的题型出发进行讲解。

1、归纳概括

概括能力其实也是做其他题目的基础,需要将同类的东西组合到一起,准确全面地将内容呈现到你的答题卡上,可以分三步进行归纳概括:

(1)提炼要点

主要就是去除具象概念,提取重要要素。首先识别句子的主谓宾,去掉修饰性的词语(的、地、状语、量词)和句子,只留下动宾短语的结构,其中宾语中的名词即为关键词,而对于材料中的事例、分析、理论说明也需要去掉,但是数据、日期通常可以通过对比得出高低快慢的变化。

(2)扩大外延

表示一种属性范围,即经过概括的概念与被概括的概念之间必须是属种关系,通常经过概括的概念外延大,而被概括的概念外延小。比如王者荣耀、和平精英、开心消消乐都可以概括为手游。

在扩大外延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外延较小的概念的概括可以是连续的,在实际做题时扩大外延不能无限扩大,只需扩大一级即可。同时,有些概念在不同的条件下有不同的外延,所以做题时外延扩大的方式要基于材料本身。

(3)分类归纳

通过前面两点,我们基本可以得出答案的要点,剩下的则是根据答案要点来看看是否有同类型需要归到一起,比如都是在政治领域或者文化领域。

2、提出对策

对策通常是用于解决问题或削弱负面影响的行为,所以对策类题目通常是针对问题提出来的,若是想答全对策类题目,那么一定要将问题找全。若是题干中指出问题明确,则答案中也应该包含这一对策所对应的问题。但是对策不同于建议,对策通常是指我能做的,而建议却是我做不了,他人可以做的。

对策类题目的作答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内容要求

基于申论考察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特点,提出的对策内容应该基本满足这六个要求:

第一,针对性强,即上文所说,对策类题目通常与问题相关,提出相应的对策应该是材料中有反应出这方面的问题。

第二,具体可行,现在的申论题目注重现实意义,可能就是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的对策不可过于空泛,没有可行性。比如你提出加大宣传,那么可详细为通过什么渠道怎么进行宣传。

第三,内容全面,即针对材料中的问题来提对策,只要材料中有的问题都要找出来。

第四,轻重缓急,即在罗列对策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

第五,身份职责,明确相应的对策提出是在什么主体下进行。

第六,合情合理,即对策应合乎情理,满足相应的自然规则。

(2)对策书写

在书写对策时,可以按照主体+对象+方式(渠道)+内容(做什么事情)+目的(达到效果)的结构进行。其中,内容和目的是一定要有的。

例如问题:如何减少农村的秸秆焚烧现象?

对策:加强宣传。

可将对策表述为:乡政府(主体)针对农户(对象)通过广播和挨家挨户走访的形式(方式)加强对有效处理秸秆方式的宣传(内容),使农户认识到秸秆焚烧的危害性减少焚烧秸秆的行为(目的)。

(3)对策来源

因为对策是针对问题提出来的,通常可以从材料中概括、反推得出,也可以通过自身生活经验得出。概括通常是从权威材料(专家论文)、事例经验(别人的成功经验)、观点建议(民众提出的建议)得来,而反推则是通过问题、原因得来,进行反义表达。

【例题】一位接受采访的民警说:如果说道路T程建设是以一时堵车换来便捷交通的"短痛”,那么种种与交通文明不相协调的陋习则是更让人难以忍受的“长痛”。顺畅的交通环境使人、车和谐,各行其道。大城市交通网络本来就密集狭窄,私车投放量增大以后,道路发展又跟不上车辆增长,再加上市民乱穿马路、骑车抢道等不文明行为比比皆是,就严重阻碍了排堵保畅的效率。针对当地交通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解析:问题——对策】1).道路工程建设规划不合理——合理规划市政交通建设。2).私车增大,道路增长滞后——控制私车增量,增加道路供给。3).不遵守道路交通规则——加强文明交通的宣传教育工作。

3、综合分析

题目要求对给定资料中出现的现象、词语或短句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给定资料,作出合理的推断评价或解释。

答题时遵循如下三点作答原则:

(1)尊重原文:要在材料原意的基础上提炼核心关键词,绝对不能脱离材料;

(2)宁滥勿缺:采取踩点给分的形式,当把必要的核心关键词写出来时才会拿到相应的分数,有点有分,没点没分,多写不扣分,少写一定减分,所以要在有限的字数范围内尽量多写点。

(3)结构严谨:通常题目会要求条理清晰,作答时保证总(提出观点)——分(析论证观点)——总(落实观点)的答题逻辑。

4、贯彻执行

常见的公文写作、小作文、应用文写作都为贯彻执行题,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的完成任务。该题型考察的次数非常多,通常贯彻题型中会出现量词,比如一份、一则、一封等。

贯彻执行类题目作答时,需注意如下四点:

(1)格式,通常占有2-5分,包括标题、主送机关/称谓、发文机关、发文时间、结尾等。不管有没有格式要求必须写标题和结尾。

(2)语言,通常占有2分,当题目要求中出现语言生动形象、有感染力时,常见于呼吁式文体;而对于倡议书、公开信等,尾句可以加上啊、吧、呐等语气词。

(3)内容,通常占有15分,看题干主要所问哪些方面的内容,分类列述。

(4)结构,通常占有3分,全篇按照总分总结构来写。

5、大作文

申论大作文通常是议论文,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围绕一个中心论点进行论述,总分结构;中间有论述的过程,举例分析,层次分明;同时,语言通俗,稍显书面。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在撰写时首先要学会如何找出主题,得出论点,其次找出分论点并合理放置,做到论据有力,最后如何轻松写出各个段落。

(1)如何找出主题,得出论点?

中心论点的主旨是要符合题目要求,通常题目中会给出一个明确的主题,但是主题不一定就是中心论点,论点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比如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那么我们的论点可以是“如何弘扬黄河精神”或者是“为什么要弘扬黄河精神”。

(2)如何做到论证有力?

论证有力是指抛出论点之后,还要从理论上和事实上进行说明,运用多个论据来具体的说明、佐证。在明确了中心论点之后,根据材料中各个段落的主旨确定分论点,分别进行举例论证。

(3)如何轻松写出各个段落?

开篇通常用一个相关的话题进行铺垫,包括事例或理论,用于引出文章中心论点,所选用的话题必须切合论点。开篇大概在150字以内(包括标题6行左右),否则会显得比较啰嗦。

分论点的撰写除了明确各个分论点,还需要遵循一定的逻辑,按照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的原则,论证不同方面可以采取不同形式:

(1)论证原因:具体原因+具体表现+导致后果+论据+感悟。

例如:文化市场的开拓力度不足。(原因)国内文化企业对于海外文化市场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深入挖掘海外文化市场。同时政府在对外贸易中对于文化产业在海外市场开拓能力的扶持力度不足等因素(表现)直接导致了我国文化产品出口状况不佳(后果)。例如.....(论据)。

(2)论证影响:具体影响+正面阐释反面阐释+论据+感悟

例如:个人品德的低下,将影响社会公德的提升。(具体影响) 如果社会公德遭到了践踏和破坏,整个社会的道德体系就可能会瓦解,整个社会的安定围结也将被破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就不可能真正搞好。(反面理由)例如:国人的不文明行为屡被曝光,不守秩序、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不尊重当地风俗等(论据)。这些事例的发生也说明了我国公民素养还亟待提升。所以个人能力的提高,将有效杜绝不文明行为,增强公民的社会公德。(感悟)

(3)论证对策:对策+必要性/可行性+论据+感悟。

例如: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各界的环保意识是做好海洋工作的基本途径(对策)。思想认识是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先导,如果社会各界对于海洋环境问题的重要性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那么一切后续工作都将无从谈起。所以提高社会各界的环保意识是做好海洋工作的首要任务(必要性)。在日本,国民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非常高,这一点应该主要归功于日本政府长期以来坚持的海洋政策教育,日本国民整体上对于海洋环境的重要性都有充分的认识(论据)。就这点而言我国也可以充分借鉴日本的做法,提高国民对于海洋环境重要性的认识(感悟)。

第三部分 复习注意点

一、制定预期目标

每个人决定考公务员的原因都不一样,但是每个人都需要思考“我到底报考什么岗位?”公务员岗位千差万别,各个岗位所需要的能力或者说是分数也不一样,工作地点更不相同。

所以在报名之前,一定要思考清楚:

1、“我考公务员是要回家乡还是要去北京这些大城市?”首先给自己一个可以接受的工作地点,帮助你排除很大一部分岗位。如果想要回家,那就直接放弃其他城市,不要三心二意觉得啥都可以。

2、“岗位晋升对自己来说重不重要?”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发展和安稳也没有办法共存,组织部、纪检监察等部门通常是上升比较快的单位,但是加班在所难免,甚至会经常工作到深夜,还有可能整月都没有休息的时间。所以,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职业发展。

3、“是能上岸就行还是一定要高大上的岗位?”有的考生认为只要上岸就好,乡镇、街道都没有问题,而有的考生心气很高,要求省厅起步,部委都只能说还行。看看自己能接受的岗位底线在哪,再开始进行岗位选择。

思考清楚以上问题之后,再把职位表下载下来,结合自身的专业、学历、基层经验等去寻找合适的岗位。查询类似岗位历年录取分数进行参考,这个分数就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二、持续进行学习

备考初期自制力很差,尤其是对公考小白来说,常常出现刚复习两分钟,手机就响了,然后就开始刷手机。或者是说回个信息就开始复习,结果回着回着就和对方聊起来了,完全忘记了还有复习这件事。

还有的考生存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今天卯足了劲儿去复习,甚至是超额完成学习任务,结果坚持不了两天就像泄了气的皮球。这样一边复习一边冲浪的情况,完全达不到良好的复习效果。

针对无法持续学习的情况,一方面要根据自身目标制定每天的学习任务,知道自己每天有哪些事情必须要完成。另一方面,对于手机的干扰,可以下载一个类似Timing的学习打卡APP,把手机占用起来,改变玩手机方式的同时,还能收获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建立错题本

公考需要大量地刷题,其中必然存在错题,建立错题本,一方面记录错题,理解清楚标准答案的逻辑,形成新的认识,之后再遇到同类型的题目,知道应该怎么进行思考,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另一方面最后进行总结回顾的时候,完全可以从错题本入手,看看自己之前的错题,知道哪些地方没有掌握好,需要进行巩固。考试前夕也可以提醒自己哪些方面需要进行注意。

四、边学边刷题

有的考生习惯听视频课学知识的时候就只听课,等到所有的课程都听完之后再去刷题。这样的方式会导致你刷题的时候已经忘记了前面的知识点,导致做起题来难度很大,压力也很大,甚至怀疑是自己学习能力不行还是课程有问题。所以,在实际复习时最好是边学边刷题,学完一个模块就刷题,有计划有层次地进行。

最后想说,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习惯,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永远是经历实践之后的。不要照搬,通过别人的经验总结去找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相信每一个认真努力的你都能成功上岸!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优质作文 书信作文格式 我是什么 作文 初一作文500 作文我的烦恼 误会 作文 钓鱼的作文 家风的作文 春季作文 小兔子的作文 思念的作文 优秀作文800 疯狂作文 四年级语文作文 消防员作文 行走作文 优秀作文500 语文高中作文素材 作文打屁股 自由的作文 热闹作文 作文题目初中 温馨作文 守护作文 作文 我的梦想 高兴作文 眼睛 作文 南京作文 作文题记 孤独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