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韩愈:李白 杜甫成为“诗仙” “诗圣”的最大推手

2020-11-19 12:40:02
相关推荐

今天我们来读一首韩愈的诗。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州市)人,祖籍昌黎(一说辽宁义县),自称昌黎韩愈;世称韩昌黎,因曾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和柳宗元是当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也是“唐宋八大家”中唐代仅有的两位文学大家。

(韩愈塑像)

韩愈在唐代诗人里是容易被人忽略的一位重要诗人。因为一提到唐代诗人,就大概会说到大小李杜、王维、孟浩然、刘禹锡、白居易、李贺这些以诗见长的大神们,韩愈在诗歌方面的成就并不小,只可惜他的文章写得太好了,诗名为文名所掩,他是“唐宋八大家”居首的文章大家,到现在的中学课本里,选韩愈的文章还较多,比如《师说》、《马说》、《进学解》等,这些都是一等一的好文章,苏东坡赞他是“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这里的八代指: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让一代文豪而又性格耿介的苏东坡这样称赞,很说明问题了。

唐朝是诗的时代,二百八十九年的唐朝一般意义上被划分为四个诗歌分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参考六神磊磊对唐诗的分期,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一个唐诗分期法:1、初唐时期:唐朝立国到李白出生(701);2、盛唐时期:李白出生到杜甫去世(770);3、中唐时期:杜甫去世到韩愈去世(824);4、晚唐时期:韩愈去世到唐灭国。即记住“一生二死”(李白生、杜甫死、韩愈死),就大致记住了唐诗四期。

(韩愈雕像)

由这个分期表来看,韩愈时代同期的高手也不少,比如白居易、刘禹锡、柳宗元、元稹,但韩愈因为政坛、文坛地位的原因,无疑成为中唐诗人的代表。但韩愈对于诗歌史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贡献:韩愈是唐代诗人里李白和杜甫最重要的推手,是韩愈将李白和杜甫推到了如今公认的诗坛地位。

在韩愈所在的时代,几乎人人写诗,唐朝整个就是诗的国度。那个时节,李白、杜甫所谓“诗仙”和“诗圣”的名分还没有定下(或许李白已经被杜甫摆在了“诗仙”的位置上)。而中唐盛行的是王、孟和元、白诗风,李白、杜甫还不被人重视,甚至还有人公开贬抑李、杜诗风,就在这个时代节点,韩愈站出来,公开力挺杜甫和李白,高声喊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以当时韩愈的地位,这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这首诗的诗题叫《调张籍》,是与友人张籍的讨论诗歌写作的“论诗”之作,全诗如下: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夜梦多见之,昼思反微茫。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垠崖划崩豁,乾坤摆雷硠。惟此两夫子,家居率荒凉。帝欲长吟哦,故遣起且僵。剪翎送笼中,使看百鸟翔。平生千万篇,金薤垂琳琅。仙官敕六丁,雷电下取将。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芒。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腾身跨汗漫,不著织女襄。顾语地上友,经营无太忙。乞君飞霞佩,与我高颉颃。

这首诗大约写于815年,这一年,韩愈已48岁,我们相信,韩愈在他的少年“暴学”期(即《进学解》中“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对杜甫和李白都曾经深入钻研过,人到中年,对于李杜更加叹服。关于杜甫,韩愈跟他都是河南人,且孟县(现在的河南孟州市)与巩县(现在的河南巩义市)相隔不远,或说一山之隔,或说一河之隔都可,立志于学的韩愈应当早就认真研读过这位近邻大贤的作品;关于李白,韩愈跟他的渊源更深,韩愈的父亲韩仲卿就是那位向李白索要黄鹤楼诗的县令,当时李白叹息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当韩仲卿卸任武昌县令时,新上任的县令以及当地民众邀请李白专门为韩仲卿撰写了一篇碑文,李白欣然应允,即《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韩愈对李白的了解必然更为透彻。

(李白像)

鉴于对李白、杜甫的深入研究,韩愈开篇就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前两句是对李杜两人发自内心的钦敬与赞美。现在我们讨论起对李白杜甫的评定,这两句几乎算是定评。后面四句是对当时文坛小人毫不留情的嘲讽与批判。蚍蜉,白蚁的简称,代指蚂蚁,小蚂蚁想要撼动大树,实在是太不自量力了。

(大禹治水)

接着诗人从自我出发写感受: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夜梦多见之,昼思反微茫。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垠崖划崩豁,乾坤摆雷硠。可惜你我生在李白、杜甫之后,只能在夜间梦中遥望他们的神采,到了白天反倒觉得渺茫而不可见了。他假想李杜写诗时的情景就像大禹治水一样,高高举起的摩天巨斧,山峰被一劈而成陡峭的涯岸,被阻碍的洪水瞬间倾泻出来,天地之间好像回荡着雷一样的山崩地裂的声响。这当然是对李杜诗歌成就的高度赞扬。李杜对于诗歌史,当然不是盘古开天(那是《诗》《骚》的事),但说他们如大禹治水,救诗歌于泽国,是恰当而又准确的。

(杜甫像)

接着写李白、杜甫的生平遭际。惟此两夫子,家居率荒凉。帝欲长吟哦,故遣起且僵。剪翎送笼中,使看百鸟翔。可惜的是这两位大诗人生平都不顺遂,他们的处境都冷落困顿(回忆一下李、杜的生平,显然都是饱经忧患的),或许是天帝想听到他们更多更好的作品,因此就让他们崛起而又困顿,饱受人生的折磨,使他们就像剪了羽毛的鸟儿一样被关在笼中,只能看着笼外的鸟儿自由地飞翔。诗人为李杜鸣不平,替他们惋惜,叹息命运的不公。不过,也正是这些苦难成就了李杜,他们的成就由上天安排造就。

那么李杜都有什么样的成就呢?平生千万篇,金薤垂琳琅。仙官敕六丁,雷电下取将。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芒。李杜一生写下了千万篇杰作,如金薤(金薤即倒薤书,后用来比喻文字的优美)美玉一样美好贵重,但(因为它们太过优美了)其中多数好像被天上的仙官派遣神兵收取去了一样,现在在人间流传的这些,只不过是泰山的毫末之微罢了。

李杜如此杰出,诗人不禁要追随他们。这种追随,是精神层面的,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腾身跨汗漫,不著织女襄。诗人希望自己能免生出双翅,在天地之间纵横飞驰,以追寻李杜的诗歌精神。在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之后,诗人的神思忽然与李杜相互沟通感应了,于是,千奇百怪的诗意便涌进了我的心里:我伸手拔出了海中大鲸的长牙,举起大瓢,在天宫中酌取了美酒,我忽然腾身而起,飞到了无穷无垠的天宇之中,真是太自在太美妙了,甚至超越了织女星运行的天际。

(织女星)

关于织女襄,有人译为织女织就的衣衫,似乎不准确。《诗.小雅.大东》里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郑玄注:襄:驾也。驾,谓更其肆也。从旦至暮七辰,辰一移,因谓之七襄。按:织女,谓织女星。肆,谓星宿所舍,即星次。织女星每天要七次变换星位(这也是织女星名字的来由),那么,这一句是诗人夸言自己神游物外,连织女星的车驾都不乘坐了。这显然是超越了织女星运行的范围,这想象,可谓恣肆纵横。

于是诗人向友人投去规劝:顾语地上友,经营无太忙。乞君飞霞佩,与我高颉颃。老朋友啊,你不要在书堆寻章摘句了,也不要在人群里忙碌经营了。还是上来和我一起向李、杜学习,在诗歌的广阔天地中高高飞翔吧。我在天上这么美,你还不来?

张籍实际上比韩愈年长两岁,包括孟郊也比韩愈年长二十岁,史上多把张籍、孟郊归为韩门弟子,固然是因为他们都是在韩愈的帮助或照顾之下才走上仕途的,但更多的是他们与韩愈的关系是亦师亦友。他们都深受韩愈精神气质的影响。

(韩愈像)

韩愈似乎天生有一种雄强豪放的精神气质,性格中充溢着对新鲜奇异、雄奇壮美的追求冲动,这使他的诗奇崛雄浑,读来如大河奔流,绵绵不绝而又波澜壮阔。这似乎与李白的某些特质相仿,但他在李白奇瑰之外,似乎又多一分浑厚老辣,又多一分世俗责任,让人在目眩神迷之外,又心生安稳踏实。

这么打个比方吧。读韩愈的诗,像与一位少林派的高僧对战,明明他的内力源源不绝涌来,让人躲无可我躲、避无可避,但却丝毫不显凌厉、霸道,让人在感服之外,又觉得亲近与心安。所以,在韩愈的时代,他是天生的文坛领袖,也正因此,他成了中唐之后,李白、杜甫成为“诗仙”、“诗圣”最大的推手

(【唐诗闲读】之153,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的成长作文 反思作文 故事作文 难忘的小学生活作文600字六年级 我想对您说作文400字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作文 20年后的家乡作文 我的家乡二年级作文 荡秋千作文 桥的作文 四年级上册作文 借景抒情的作文 坚持不懈的作文 美丽的校园作文 关于老师的作文 家乡变化的作文 日出作文 我的朋友 作文 初中作文素材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作文 我的同桌作文500字 写人的作文800字 我的朋友作文500字 自命题作文 我的妈妈作文400 有关青春的作文 关于生命的作文 写狗的作文 倡议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