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郑永年评论|中国最该担忧文化堕落

2020-11-20 09:20:02
相关推荐

中国的“近代性”从文化领域开始,不无道理。中国的近代化不是内生的,而是通过外来因素引入而催生的。在很长时间里,人们对明清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有过争论,一些人认为,如果没有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本身也有可能发展出近代资本主义。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 郑永年

不过,中国并没有发展出资本主义,至少没有比西方更早发展出资本主义。“近代性”从文化领域开始更不难理解,因为如果文化观念不变,什么变化都不可能,不仅内生变化不可能,也不会接受外来的变化。

文化变化的本质就是“思想解放”,是民族、国家和个人确立世界观的过程,近代以来,中国人确立世界观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传统中国形成的“我即世界”观念根深蒂固,只有在和西方打交道过程中屡屡失败之后,少数精英才开始意识到,除了中国之外还有更强者。但即使是这样一个基本事实,也很难让统治者接受,更不用说与政治无关的大众了。

林则徐主持编译的《四洲志》,讲了一些西方的基本事实,但不仅不被接受,反而成为被流放边疆的一个重要理由。魏源在《四洲志》基础之上编成了《海国图志》,却没有在中国流传开来,而到了邻居日本则成为至宝,两年之内就出版21版。

接受基本事实痛苦,而引进西方技术更显得痛苦。1868年西方出现电报,也有精英试图引入,但官方到了1880年才接受,这种接受也非真心诚意,而是朝廷高官“运作”的产物。其实,蒸汽机、铁路等技术都是如此。英国工业革命之后,几乎所有国家纷纷仿效英国,争取向英国学点什么,赶上英国。人们很难找到另外一个国家像晚清那样,如此抵制技术革命。

当晚清官方意识形态(或者今天所说的“认同政治”)达到了不能正视和接受基本事实时,其失败的命运也就不可避免了。只有在被西方彻底打败之后,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人们才开始向西方学习,但这时已经经历数代人的鲜血和努力。五四新文化运动把西方文化概括为“民主”与“科学”的确精辟,因为这两大要素构成了西方近代以来的成功。

01 先“民主”亦先“科学”

西方历史进程是先“科学”后“民主”,或者说先文艺复兴后政治启蒙,但中国当时的知识分子精英把“民主”置于“科学”之前。今天看来,这种置换也很有道理。“民主”便是启蒙,把人们从愚昧状态解放出来;如果人们仍然处于愚昧的阶段,如何能够接受科学呢?

今天,尽管中国式的民主之路还在寻找,但科学早获接受。中国共产党所秉持的意识形态便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很大程度上,科学社会主义已经演变为一种信仰,甚至被一些人视为走向了极端(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然而,在中国这么藐视科学的文化里,这种“极端性”里面也隐含着非常的理性。一旦放松警惕,大众文化中的愚昧部分就轻易沉滓泛起,很快蔓延开来。

今天就是这种情形。中国社会的一些方面,似乎又回到了近代之前的文化氛围。

前不久,腾讯旗下的微信依据有关规则,对刊发不实信息类内容、煽动、夸大、误导类内容的公众号进行永久性封禁处理,包括“至道学宫”等八个系列相关账号。微信方面表示,冠病疫情期间,平台删除涉嫌夸大误导系列文章约9000篇、刪除谣言类文章6915篇、公众号限制能力及封号2万个。

腾讯方面称,“至道学宫”公众号曾经发布多篇编造整合虚假信息、煽动公众情绪、误导性强的谣言文章,包含说美国把尸体做成汉堡等谣言。“至道学宫”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5年4月9日,预估活跃粉丝超过100万。

“至道学宫”也有独立网站。该网站曾经发布多篇网文,内容极其夸张。如其公号发布一篇名为《濒死:美国沉没》的文章中,称美国将尸体做成冻肉,做成人肉汉堡、人肉热狗。在《学英语会让人变傻》网文中称,汉语是全球语言之母,英语是一种低级语言,是汉语的第四代劣化产物。

对“至道学宫”等公号的被禁,很多人自然拍手称快。不过,这可能只是冰山一角,仍然有多少类似“至道学宫”的公号存在着呢?每天又有多少这样的公号产生呢?有多少比“至道学宫”包装得更巧妙、更高级的媒体在光明正大地运作呢?

到了21世纪的今天,为什么还会产生这种情况呢?

这还是要回到“民主”与“科学”的主题上。今天,人们享受着前所未有的让自己趋于“理性”的物质条件。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大众从来就没有接受过文化启蒙,物质条件的出现走向了反面。尽管物质条件是理性的产物,但人们通过使用所出现的物质条件,再次走向了愚昧。

可以从如下几个互为关联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02 劣质文化淘汰精英文化

首先是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崛起,导致了精英文化淘汰现象。自古至今,愚昧的因素各国都有,要建立人人理性的社会,迄今也纯属乌托邦。作为一个共同体,社会是否理性,关键在于这些愚昧的因素是否浮上台面,主导社会。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产生之前,愚昧因素没有工具把自己呈现出来,更无法成为社会的主流。报纸、广播和电视等“大众传媒”实际上是精英传媒,是精英通过这些“传媒”把自己的观点传播给大众。但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把此彻底地倒过来了,现实是大众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把他们的观点传播给精英。

在进入互联网尤其是社交媒体时代以来,人们所希望的文化复兴没有见到,却目睹了文化持续且快速的堕落,而且堕落得毫无底线。这些年来,从前被视为劣质文化的东西,俨然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登上文化舞台。如果以读者量或流量来衡量,这些劣质文化有成为“主流”文化的趋势。

劣质文化淘汰精英文化的过程,也是情绪淘汰理性的过程。这些年来,劣质文化淘汰精英文化的速度令人惊叹。今天的传播管道不是传统所能比拟的。传统依靠笔墨纸砚,现在是电脑和社交媒体。

传统是精英制度,现在是精英淘汰制度。唐诗宋词不能说不是文人精英的精品,解放之前的鲁迅先生也不能说不是精英。但现在很难再出现这样的精英了。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可以非常有效地把这些精英扼杀在萌芽之中。鲁迅先生写的文章有几个人看?看的人非常有限,因为当时的识字率不高,传播渠道有限,看他文章的人要不是他的粉丝就是他的敌人,但无论是粉丝还是敌人,教育程度都很高,还是文明的。

但现在出不了鲁迅了,因为举报而死。如果有了出格敏感的话,就会即刻遭举报、遭删帖、遭约谈;若不听,则全网封杀。更为重要的是,举报者往往是那些没识几个字、没读过几本书的人,尽管没有人想冒犯他们,可他们一不开心就可以举报,随心所欲。

庸俗而死。与之相关的,如果要有效传播,就要向社交媒体投降,迎合大众的口味,下行。不庸俗、不下流没有出路。

其次,“政治上正确”走过了头。“政治上正确”始终存在,并且具有普世性和不可避免性。“政治上正确”指的是,个人作为群体的一分子,不是处于完全随心所欲的自由状态,而是具有言行的准则和边界。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随着认同政治的深化,“政治上正确”所涵盖的范畴也越来越广。

就国家来说,民族主义、爱国主义都是群体认同最为重要的部分。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国家的文化基础。因此,越来越多国家围绕着“民族”和“国家”,具有了越来越多的“政治上正确”观念。

因为认同政治是通过“我”和“他者”之间的关系而塑造,一旦走过头,就很容易造成把自己道德化而把他者妖魔化的两极化现象。深受狭隘民族主义的影响,很多人张口闭口“国家利益”和“爱国”,而把不同意见统统视为“不爱国”甚至“卖国”。与此同时,尽管人们并不喜欢他国来妖魔化自己国家,但并不乏巨大的动机去妖魔化他国。

一些人惊叹,充满民族主义色彩的想象、假消息、分析报道,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已经变得如此盛行。对这些“媒体人”来说,说什么、发表什么已经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敢不敢的问题。反智、反外国、反人类,只要能够产生流量,一切皆是可以的。凡是西方支持的就反对;凡是西方反对的就支持。

03 超越界限就是非理性

无论是民族主义还是爱国主义,一旦超越边界,就会演变成为非理性。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本意就是要把国家利益最大化,而非理性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往往导致国家利益的最小化。在全球化时代,越来越多的国家是国际体系的一部分,国家利益需要放在国际环境中来实现。

如果过分强调自己的利益认同,就会影响其他国家的利益认同。认同政治把“自己”和“他者”区隔开来,但在实际利益层面,“自己”和“他者”是相关的。所以,今天的认同政治也趋向于导致国家间的冲突。

再次,商业民族主义的崛起。经济学家熊皮特(Joseph Schumpeter)曾经相信,民族主义和商业社会不可共存。他认为,民族主义是古老民族情绪的剩余,表现为非理性;而商业代表着理性和计算,所以民族主义情绪会随着商业社会的崛起而退出历史舞台。现实证明他错了。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民主还是非民主,商业社会的崛起不仅没能消减民族主义,反而促成民族主义的崛起。

与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不同,商业民族主义认同的并不是“民族利益”或“国家利益”,而是自己的经济利益。一些公司在推动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过程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这并不局限于非理性民族主义的传播方面,前面所论及的愚昧文化,更是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盛行起来。一旦情绪和商业结合,就很容易导致非理性文化的泛滥。

在这种总体情况下,中国文化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基本布局:在乡村,文化真空,各种异端邪说横行,其中不乏“邪教”;在三、四线城市,中下层知识分子信奉的是非理性的民粹主义或民族主义;而高端精英集聚的大城市,一些选择沉默,一些选择极端化,更多的文化人迅速下行,要么加入“至道学宫”那样的队伍,要么迎合大众口味。尽管人们相信中国在接近世界舞台中心,但人们的世界观里面越来越没有世界。

这并非人们所希望的一个趋势。如果文化堕落现象继续下去,文化的衰败也不可避免。文化衰败了,国家也就会失去进步的动力。

如何改变和逆转目前的局面?进步出自理性和科学。执政党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扮演最主要的角色。中国共产党早就确立了“三个代表”观,即共产党代表的是最先进的社会生产力、最先进的文化和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也就是说,共产党仍然是一个使命性政党,是一个要继续改造社会和取得进步的政党。

在“政治认同”时代,民意变得重要起来。但是,作为一个具有历史使命的执政党,不仅不能以“流量”(读者的多少)来定义和衡量民意,更不能简单地屈服于这样的民意。一个使命性政党仍然要保持落后与进步、野蛮和文明的观念。正如近代以来的历史所显示的,文化的现代性只能通过文化的开放来实现。如何在全球化、开放、商业的条件下塑造一种理性、进步和文明的民族文化,无疑是对执政党的巨大挑战。

注:文章首刊于《联合早报》2020年7月21日,道亦有道传媒平台经作者授权全网转载。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玩游戏作文 梦想英语作文 心态 作文 二年级作文怎么写 暖的作文 英语作文六年级 陪伴的作文 对比作文 除夕 作文 作文四年级400字 闺蜜小作文 心愿的作文 旅行 英语作文 遇见的作文 茶作文 外婆 作文 研学作文 900字作文 80词英语作文 眼睛 作文 作文教案 作文我学会了 玫瑰作文 作文800字初中 满分作文高考 点赞作文 阅读的作文 写动物作文 时间的作文 物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