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实施十五周年——坚定文化自信 熔铸浙江精神

2020-11-20 13:15:01
相关推荐

“今天,我们踏着来自历史的河流,受着一方百姓的期许,理应负起使命,至诚奉献,让我们的文化绵延不绝,让我们的创造生生不息。”在《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总序》的结尾处,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写下了这段深沉的寄语。如今,在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实施15周年之际,这一期待正转化为可触可感的现实。

自2005年启动以来,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系统梳理浙江文化的传承脉络,挖掘浙江文化的深厚底蕴,研究浙江现象,总结浙江经验,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气派、浙江特色的当代“浙学”品牌。

缘起:筑实文化家底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在杭州余杭瓶窑葡萄畈遗址,考古工作者用一把洛阳铲发现了一条良渚时期南北向古河道,由此揭开了良渚古城遗址的面纱,实证了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灿烂。

仿佛一条大河,浙江的文化之脉生生不息。从史前星火到古代辉煌,从近代变革到当代发展,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始终熠熠生辉。

今日浙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其深层原因,就在于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就在于发展先进生产力与发展先进文化的有机结合。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15年前这个有着战略高度的智慧决定。

2005年7月,中共浙江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后,“文化研究工程”被列为浙江文化大省建设的“八项工程”之一。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声中,一项有关浙江历史文化和当代发展的系统研究,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在之江大地徐徐展开。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相继启动一期、二期,从容布局,始终围绕着“今、古、人、文”四个字做文章。

一“今”一“古”,互为观照。“今”即“浙江当代发展研究”,既深入总结浙江经验,科学解读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又系统研究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发现和理论问题。“古”即“浙江历史文化专题研究”,以浙江文化的起源、发展、变迁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影响为重点。

一“人”一“文”,相映成辉。“人”即“浙江名人研究”,对在浙江历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名人生平、思想等进行系统考订与研究,撰写出版名人传记。“文”即“浙江历史文献整理”,收集、整理、出版浙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重要文献资料。

这项工程的启动和运行,是浙江以项目化、工程化方式推动文化传统赓续发展所下的一盘先手棋,也是浙江在文化领域“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重要举措。

发展:传统启迪当下

不久前,《浙江现代文学名家年谱》(第一辑)项目召开结题评审会。经过两年的努力,这部著述第一辑已经完成了8位重要作家的年谱编纂,总字数达300万,即将出版。

课题负责人洪治纲教授说,还原鲁迅、艾青、茅盾、郁达夫等名家大师的那些“浙江呐喊”,对当下同样意义深远。

这项课题只是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宏大布局中的一个局部,但由此可见,“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一直是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的追求。

15年来,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始终不懈地通过深入研究阐释浙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实践线索。

在一期工程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二期工程更致力于聚焦浙江当下文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尤其是近15年来浙江区域治理的启示研究。

《浙江改革开放40年研究》系列丛书作为二期工程第一批立项课题,它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开放经济等11个方面,对“浙江现象”“浙江经验”进行系统研究,生动、全面、客观地阐释了浙江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和浙江经验的时代价值,并总结归纳提炼了浙江实践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乃至全球后发国家现代化具有普遍借鉴意义或独特价值的经验与启示。

《从“八八战略”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丛书分论负责人顾益康教授在研究过程中也深有感触:“国家治理的顶层设计从来都不是管理者们的闭门造车。正如‘八八战略’及其成功实践打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绚丽‘浙江样本’。纵观历史发展脉络,许多国家制度都来自于地方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推广。”

所有的明天,都从昨天、今天而来。文化研究应聚焦当代发展,擘画未来蓝图。这一部部厚重的研究著述背后,承载着“浙学”文脉,为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提供了有益的浙江探索。

期待:文化成果丰硕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实施15年来,首创了“党委领导谋划、政府全力保障、社联组织协调、学者深度参与”的学术管理模式,组织省内外著名专家学者精心研究设计方案,创新搭建研究平台,强化品牌建设和成果宣传,早已是硕果累累。

一期工程于2015年结束,共立研究项目811项,出版学术著作千余部。

《文献集成系列》首次对浙江历史上重要思想家和文化名人的著述进行了系统整理,加深我们对中国思想史发展脉络的认识;《郁达夫全集》等获中国出版政府图书奖提名奖;《吕祖谦全集》《沈括全集》等首次辑全古代思想家的存世之作,被世界各大图书馆收藏;《龙泉司法档案》等成为清代法律史学者的必备资料,美国、日本一些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主动要求开展合作研究……

2017年3月启动的二期工程,重点突出当代发展研究、历史文化研究和“浙学”文化阐述,至今已开展了52个系列研究,立重大课题65项、重点课题284项,预计出版学术著作超过1000部。

这些项目,研究了浙江现象,总结了浙江经验;梳理了历史文脉,挖掘了文化底蕴;打造了“当代浙江学术”品牌,繁荣了浙江哲学社会科学。

比如,南宋史方向是浙江历史研究的强项,但以往研究比较分散,且多聚焦于小问题。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开辟了南宋史研究专题系列,从各个分支方向上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研究,共出版40余种专门史书籍,极大地推进了我省南宋史研究,使浙江成为当之无愧的南宋史研究高地。

比如,《浙学未刊稿丛编》收录浙学未刊珍稀稿抄本413部近1810册。专家认为其问世是我国古籍文献整理的一件大事,是“浙学”研究的一项探索,是文化浙江建设的一项重大突破,体现了政府顶层设计、图书馆与学界紧密合作的古籍整理模式的有效性,也是浙江让古籍真正“活起来、火起来”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和有意义尝试。

又比如,浙江大学和省文物局将分布于全球100多家收藏机构的宋代绘画作品结集出版,打造了迄今为止最权威、最完整的宋画图像与文献集成。10余年来,又从《宋画全集》拓展至《中国历代绘画大系》,让古画超越时空来到读者身边,填补了我国历史名画集成的空白,影响深远。

项目团队成员罗卫东曾感慨10多年来的艰辛,但更幸于工程被持之以恒地推进:“这套书籍出版后,读者不仅了解到中国传世古代绘画之齐全、精美,重新认识和理解中国曾经达到的审美高峰,全球学者也拥有了最接近原作的研究资料。”

如今,二期工程第六批课题正在立项,而三期工程即将进入部署阶段,延续“今、古、人、文”四大主题,谋划新时代文化浙江建设的思路举措,书写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文化新篇章。

文化之河奔流不息,文化研究的步伐也紧随而行。行进在浙江历史发展的长河里,源源不断的文化研究课题正在见证、书写、启迪更多更精彩的“浙江故事”。(记者 沈听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动物作文200字小狗 寒假见闻作文400字 关于成长的作文300字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作文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文 关于家务劳动的作文 平凡的日子也精彩作文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作文 冬天优秀作文600字 倾吐心声的作文 我想对你说作文100字 感恩有你作文400字 粗心的我作文400字 凡人小事的背后作文 淡泊名利的作文素材 从未止步作文800字 遇见友谊作文600字 我学会了什么三年级作文 坐飞机作文300字 对他人负责作文 我为环保做贡献作文 以勇气为主题的作文 六年级写景作文500字 今天是个好日子作文 欢乐闹元宵作文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的妈妈 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作文 心中有盏红绿灯作文 世界上最短的作文 打屁股作文小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