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传承好家训 培养好家风 家风正则家族兴

2020-11-20 21:20:01
相关推荐

在世界文化史上,中国文化是唯一延续数千年而从未中断的文化。中国文化之所以能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在中华民族的心灵中存在和发展,必定有其内在的精神基础和发展动力,这精神基础和发展动力就是“中华精神”。那么,“中华精神”又是如何由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世代传承的呢?可以说,家风的教育和弘扬是一个最重要的传承方式。

《周易·序卦传》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家庭是人类社会的细胞。中华传统文化历来重视家庭,重视家教,重视家风的继承和发扬。一种好的家风就是一个家庭(族)的优秀传统,它通过长辈们的言谈身教,见诸文字的家规、家训、家范等,由家庭(族)成员的身体力行来世代传承。

家风,顾名思义,就是家庭风气,家庭美德。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构成了整个社会文明的一部分,对文明的发展与传承,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千百年来,千千万万的家庭形成的家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家’。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形成的这些深远厚重的家风文化,是中华民族积淀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我们这个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家训,也称家诫,是历代精英人士对人生经验的总结,是人们长期在社会实践经验中积累起来的思想精华。虽然其中有些思想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但是仍然还有许多光彩熠熠的闪光点,因此,有选择性地继承和发扬家训中的精华思想,并将其运用到今天的家庭教育中,对丰富当今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帮助家长引导和教育孩子健康成长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优良家风是家族传承的精神纽带

家风对文明的传承,首先表现在对家庭文明的传承上。家风其实就是一个家庭的文化,是家庭(族)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家风不仅指导着家庭成员的日常生活,更是一个家庭(族)的精神纽带,关乎家庭乃至整个家族的演化与兴衰。在我国历史上,历代都产生过许许多多的名门望族,有的甚至长盛不衰,他们的家风世代相传,在为整个中华民族贡献着独特的精神财富的同时,生动地演绎了“家风正则家族旺”这一经典判断。

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郑宅镇的郑义门,有着“江南第一家”之称,绵延生息至今已有900多年。据记载,从宋、元到明、清,郑义门约有173人为官,尤其是明代,出仕者达47人,官位最高者位居礼部尚书。更加令人惊叹的是,郑氏子孙中,竟没有一人因贪墨而罢官。这一切,与长达168条的郑义门家规《郑氏规范》密不可分。

《郑氏规范》将儒家的“孝义”理念,转化为操作性极强的行为规范,历经几代人的创制、修订和增删,最终定格为168条,涉及家政管理、子孙教育、冠婚丧祭、生活学习、为人处世等方方面面,堪称世上最齐全的家庭管理规范。

《郑氏规范》通篇都渗透着传统的儒家理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厚人伦,崇尚孝顺父母、兄弟恭让和勤劳俭朴的持家原则;二是美教化,开办东明书院,注重教育,且教子有方;三是讲廉洁,从家庭角度制约为官者“奉公勤政,毋蹈贪黩”。正是这种智慧,指引着这个家族在历史长河中一直前行。

优良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家风的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家庭,而是与整个社会处于互动之中。在我国历史上,家风早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谦虚奋进的精神品格,从而成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重要体现。

每一个时代都会涌现出叱咤风云的时代精英,如果加以留心便会发现,这些时代精英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甚至是来自于一个家族集团,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是家风使然,每一个家族,经过前辈的艰苦奋斗崛起之后,为了能够将自身的成功经验传递下去,这就形成了家训。家训中的先进思想、经典箴言,能够让子孙后代终生受益。

晚清重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被誉为“晚清第一名臣”、“官场楷模”。毛主席曾经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意思是说,我最佩服的近代人士是曾国藩,看他在与太平天国洪秀全和杨秀清阵营的对决中,几乎完美无缺并最终取得顺利。

曾国藩可谓是达到了儒家一直以来所倡导的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境界。在功业上,他力挽狂澜于既倒,扶晚清王朝垂而不死,在“同治中兴”时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在德性修养上,他恪守儒家士大夫的理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堪称一代典范;在立言上,他学问、文章兼收并蓄,垂范后人。

曾国藩之所以得到后人的推崇,除了自身的功业和道德修养上,还特别重视对子侄的家庭教育,家风甚严。当年不管多少公务缠身,他必定要抽出时间给诸多弟弟子侄们写家书,在信中对他们关怀备至,涉及生活琐事不厌其烦,叮嘱他们如何待人处事,加强个人修养,勤读诗书。

在曾家,男子“看、读、写、作”缺一不可;女子“食事、衣事、细工、粗工”须样样精通。勤奋、俭朴、求学、务实的家训家风,一直为曾家后人所传承。在曾国藩的训导下,曾氏后人牢记家训,打破了家族“盛不过三代”这个历史魔咒,曾国藩的子孙后代直到今天仍旧活跃在祖国的各个行业,为祖国的发展进步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而梁家子女“一门三院士”的杰出成就,也得益于梁启超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

优良家风是社会发展的文明象征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早在先秦时期,《尚书》中就有周公重视家风的记载。周公告诫成王不要贪图安逸享乐,不要荒废政事,要安定民心。周公重视家风,对周朝的成康之治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隋唐以后,科举取士成为朝廷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传统的士族逐步走向衰落,但为官出仕者多重视家风,成为家风建设的主力。宋明以后,读书人发生了分化,很大一部分的读书人闲居乡野,形成了中国社会独特的乡绅文化,他们续族谱、讲乡约,使家风不再局限于名门望族,开始进入寻常百姓之家。

明太祖朱元璋、清圣祖康熙等都曾通过颁布圣旨,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家风普及。不少民间士绅也通过编辑各种通俗教材,比如《三字经》《弟子规》等,有力地推动了家风教化的社会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考察加强社会主义家风建设的历史必然性时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家庭之中”。

优良家风对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

“家”是中国人磨灭不掉的印记,它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归属。可以这样说,家文化,不仅是理解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密码,也左右着中国未来的内在发展逻辑,是中国的文化之根。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家庭,不仅因为家是人伦的根本,也因为家对于全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大学》有云“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大学》规定的八条目则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思想始终把治理家庭作为治理国家的根本。

《大学》提倡,子女对父母要孝,父母对子女要慈,兄弟之间要悌。讲究父慈子孝,兄弟和睦,家庭成员相处之道在于仁与让。儒家所讲的仁与让,即便是在现在也不过时。虽然社会在飞速发展,家庭的功能和结构也在变化,但其基本因素却没有改变,家庭仍然是由父母、子女、伴侣等组成的,儒家所说的仁让,仍然适用于当代家庭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近些年来,中国的很多家庭都出现一些问题,比如离婚率高企、孩子教育失败、家人争夺财产等现象层出不穷。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传统的道德伦理已被打破,而新的道德伦理体系又尚未真正建立起来。面对这种情况,重温传统的家诫家训,了解家规家风的重要性,了解每个人对家庭的义务,就显得尤为必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重新回到家庭中去,体验家庭带给我们的那份宁静、安详和舒适。

一个良好的家庭应当是什么样的?古人曾有过不少论述。曾国藩就说“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未有不败”。曾国藩认为,如果能做到勤敬这两点,家庭就会兴盛,而如果做不到,家庭就会衰败,中国古代就有“君子之泽,三世而斩”的说法。

良好的家庭需要良好的家风,良好的家风能促进家庭的和睦,而家庭的和睦又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今天的我们,仿佛离自己的源头已越来越远,这个源头不仅是中国文化,还有来自一方土地、一条河流、一片村庄的血脉呼吸。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网络世界中,忘了自己也是历史的一部分,我们的身上都带着时空的痕迹和基因,那里有我们先祖淳朴的生活态度,有家族坚毅的奋斗历程,有家庭成员辉煌的成功经验,还有血浓于水的亲密感情。而现在,还有多少人,尤其是孩子,还了解这些呢?

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就要把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的梦想汇聚起来,最终才会让人民拥有美好生活。就让这些用生命和热血写就的人类精神财富,启发帮助你的后人有尊严地、骄傲地成为更好的人吧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四年级优秀作文400字 我的课余生活 作文 快乐是什么 作文 春天的色彩作文 初中优秀作文800字 包包子作文 高考作文素材摘抄 坚持的作文600字 我的梦想600字作文 亲情作文400字 我的爸爸作文400 字 作文 20年后的我 科幻作文600字 关于云的作文 游故宫作文 爱是什么 作文 新年作文500字 五年级下册英语作文 读书类作文 玩雪的作文 介绍家乡的英语作文 春天来了的作文 北京旅游作文 作文助手 个人成长作文 我的妈妈英语作文 英语作文我的一天 理想作文600字 关于科技的作文 青春励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