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关于中秋节的最早来历 六个中秋节习俗 其中一个很少人知道

2020-11-20 23:15:01
相关推荐

月亮,自古以来便是人们探索的对象,嫦娥奔月的故事,也给中秋戴上了神秘的面纱。相传,嫦娥偷取丈夫后羿不死灵药,飞升到月宫凄冷无比。嫦娥难耐月宫枯寂岁月,求丈夫做月亮状糕点,对月呼唤自己名字,其丈夫思念妻子,便照她说的做。月圆之时,嫦娥果然从月宫飞回家中,两人才得以团聚。

由此,中秋的由来也增添了神话色彩,中秋节便更显瑰丽迷人。

中秋最早记载和来历

其实中秋自春秋时,便已有记载。

《礼记》中便曾记载说:“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

其中“夕月”一词便是指中秋,在古人意识里“月出于西,阴阳长短,终始相巡,以至天下之和。”月亮于古人而言便是“天下和”的信仰,祭月之时便是中秋之日。

自上古时期便奉行八月祈祀,一直延续到明清时代,明世宗在位时,还特意在北京建月坛专用于祭月活动。《明嘉靖祭祀》中记载有:“夕月坛每三岁一祭,祭以丑、辰、未、戌年行事。朝日则遣文臣,夕月则遣武臣。”由此便可见古代帝王对祭月的重视。

唐朝时,祭月仪式便已完善,《新唐书·卷十五》中便有记载:“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由此可见,唐朝祭月仪式之盛。

祭月习俗不仅盛行于宫内,还流行于民间,宋朝《新编醉翁谈》便有记载说:“中秋,京师赏月之会,异于他郡。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在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官,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颜如皓月。”

时至今日,仍有不少地区一直延续着祭月仪式。

中秋吃月饼的说法

中秋节最大的特色便是吃月饼,吃月饼的由来有两种说法。其一是说唐高祖在位时,李靖征讨突厥于八月十五凯旋,消息传来时,唐高祖正在吃胡饼(月饼),便与月亮对饮说“应将胡饼邀蟾蜍”。由此,胡饼便与中秋佳节挂钩。

其二是说唐玄宗年间,杨贵妃与唐玄宗品尝胡饼,两个附庸风雅之人认为胡饼二字不雅,杨贵妃抬头望见一轮明月,便将胡饼改为月饼,自此人们一过中秋便想起月饼。

宋朝时,中秋吃月饼这一习俗便开始广泛流传,苏东坡便写诗歌颂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明朝《梦梁录》中也记载说“八月十五日,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

由此可见,古人吃月饼不仅是饮食之欢,更是欣赏其中团圆之义。吃月饼可谓是如今中秋节的主流,这千年文化竟能如此完好地延续至今,实在是让人感叹中国文化传承的博大深远。

中秋节别名以及其他各种习俗

自古至今“月圆人团圆”几字一直印在人们脑海中,无论是宋代苏辙的“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还是唐代白居易的“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亦或者是宋代辛弃疾的“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都是在借中秋月圆来表达自己思乡之情。

世人都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当亲人如月亮般遥不可及,中秋佳节,远在他乡的游子只能借“千里共婵娟”来宽慰自己。传至今日,中秋赏月不仅成了一雅事,还成了一不可或缺的习俗。

中秋节又名“拜月节”“女儿节”,古代女子大多足不出户。可在这中秋佳节,女子们却能携手共逛,猜灯谜、放河灯、看花灯等助兴活动数不胜数,甚至有不少男女因此巧遇,共结连理之好。

唐代李端便作诗说:“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到了明清二朝,中秋佳节更备受重视,其重要程度仅次于春节。

中秋还有一习俗,便是喝桂花酒。

据《酉阳杂俎》记载:“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月宫中的桂树,也为中秋节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自此喝桂花酒便与中秋佳节联系起来,中秋祭月之时,也大多用桂花酒。

时至今日,桂花酒已成为不少地区中秋节必备饮品,于桂子飘香之际,饮一杯桂花酒品一口月饼,与家人齐聚共赏皎洁月光,实在是一件乐事。

中秋还有观潮的习俗。

宋代诗人苏轼在《八月十五日看潮》中写到:“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

在浙江一带,中秋观潮可谓一盛事,“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短短几字,便将便写出潮水如火如荼的气势。

如今,还有不少人延续这一习俗,从山南水北赶往钱塘江,只为观那震撼之景。

中秋节还有一重要习俗,便是吃芋头。

这个习俗,相信很多人应该都不知道,在蒙古灭南宋后,汉人长期屈服于残酷统治下,为不忘屈辱历史,汉人便将胡头“芋头”示为胡人,争相食之。中秋之际正逢芋头丰收,便有了如此习俗。

《潮州府志》中也曾记载说:“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清朝时《顺德县志》也有记载“八月望月,尚芋食螺”。

如果说中秋赏月吃月饼喝桂花酒,仅仅是为了陶冶情操,寄托思乡之情,那吃芋头便为中秋增添了浓重的历史沉重感,它不仅代表了一个节日,还代表着那段被胡人统治的历史。

中秋节在宋朝开始兴盛,一直延续至今日,已经成为我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虽然不是每个人都去吃月饼、赏月、看花灯、吃芋头喝桂花酒,但我们心中对家人的眷恋是一样的。

如今的中秋节虽有形式,却早已不拘泥于形式。虽说中秋佳节取团圆之意,但只要我们生活在同一片月光下,都心存思念,那我们的中秋节便有意义。

那么文中盘点的几大习俗,还有你知道的吗?欢迎补充

参考资料:《潮州府志》《顺德县志》《酉阳杂俎》《梦梁录》《新编醉翁谈》《明嘉靖祭祀》《礼记》《新唐书·卷十五》等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小学生生日作文 记事优秀作文 各种英语作文 给我印象最深的人作文 蒲公英的自述作文 作文写景的 榴莲的自述作文 关于坚持作文的结尾 在逆境中成长的作文 小学生作文老师 看烟花的作文 推己及人作文 坚持的作文题目 青年 作文 化腐朽为神奇作文素材 新闻类作文400字 给妈妈洗脚作文450字 一次快乐的经历作文 八年级上第一单元作文 家乡风俗作文800字 夏至的作文 春节600字作文 爱画画的同学作文 我的叔叔于勒作文 网络暴力英语作文 信心为话题的作文 关于宠物的作文600字 春天来了作文四百字 关于性的作文 关于景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