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图画书文字作者修炼手记 怎样为故事渲染上“文学”之美

2020-11-21 04:50:01
相关推荐

第一次见到戴芸老师是在去年她带着新书《苏丹的犀角》、《梧桐》来到爱丽丝绘本馆和Lisa老师一起分享她的创作经历的时候,当时的初印象是一位长发的气质美人。

在主流受众更偏向于儿童的图画书领域,关于角色的理解与观察,对于环境的超强感知,翻看戴芸的作品,你会感受到属于她的独特力量。

作为绘本“文X图”协奏曲中文字背后的主导者,戴芸老师在这次的绘本行业大师课上,以她先后创作的4部作品为例,从图画书写作方法的角度带来了她的感悟,希望能够通过在创作中的经验和教训,给各位图画书创作者、爱好者一些启发和思路。

接下来,我将挑选今天讲座中的部分内容,帮助大家进行回顾和梳理:

(讲座很精彩,干货与细节更为丰富,没有来得及收看的朋友不要错过回看)

▲学员的课堂笔记

作者:龚夕雯Civin Gong

PART1

现实题材

2019年出版的绘本《苏丹的犀角》与《梧桐》在图画书中属于比较少见的现实主义题材,那么在图画书中现实主义题材的故事到底怎么写?

1. 新闻报道和文学作品的区别

新闻报道:关注事件经过

文学作品:关注事件背后的人物,挖掘人物情感,在现实中找到事件的“诗意”部分

2. 在事件中找到对创作有用的细节

有别于新闻报道里的叙事方式,文学创作需要在与容易被事件报道忽略的周边小事里提炼细节,结合作者的情感认知,将事件升华为具有文学的美感的故事

以《苏丹的犀角》为例:

1)创作前的调查研究

①物料的调查:背景资料的收集铺设

接近苏丹周围的动物园负责人,搜集资料,让这个人物在作者端变得“有血有肉”。

苏丹出身在非洲,小时候被捕获运动到捷克的动物园,老了以后因为保护计划被送回了非洲。

②身临其境的调查:感官的升级,微小细节的捕捉

近距离对苏丹耳朵的动态观察,提炼出耳洞的故事,最后变成了画面中的细节。

2)从现实故事里发掘文学的美感

“你能想象世界上只剩下三个人,

而你是其中之一吗?

这正是北白犀苏丹去世前面临的现实......

有些物种正在这个地球上永远得消失”

苏丹是世界上最后一只雄性北白犀,你可以把它看做一只单纯的犀牛,也可以通过它看动物世界中一个族群的衰亡。当读者将自己代入到苏丹这充满波折的一生后,便很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3)在庞杂的细节中,寻找文字故事的主线

犀角对犀牛很重要,是它的王冠,是灵魂的象征,但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苏丹的犀角不能与他的身体共存,这是悲哀的又是读者无可奈何的。《苏丹的犀角》中犀角三次的断裂和它的生命阶段一一对应:

第一次折断:童年目睹妈妈被盗猎者断角、屠戮的过程;

第二次折断:在捷克动物园,犀角不小心在木栅栏上撞断,后来因为长期不参与捕猎、战斗,犀角老化成了一个圈;

第三次折断:老年后回到非洲,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为了保护它不被盗猎者捕杀锯断了犀角。

再来看看这本同样是取材现实的《梧桐》:

《梧桐》是一个讨论城市的变迁,时间的流逝,人和自然关系的大主题框架故事。但在梧桐的故事中,文字作者要思考的是在一个大主题框架下怎样把情感的表达浓缩给人物。

1)故事中主要人物的塑造

用一个人物来投影一群人,使主要人物角色拥有一个群体的特征。

女孩梧桐在七岁那年,认识了转学来的小雨,两个好朋友在梧桐树下慢慢长大。故事里的小雨来自干旱的西北,最后又回到了西北实现植绿造林的愿望,小雨这个角色和梧桐这座南方城市是彼此独立的,又互有联系。这把整个故事延展到了更广阔的视野上,也使层次更为丰富。

2)故事中关键道具的塑造

绿丝带作为视觉象征串联起整个故事:是初见小雨时女孩梧桐头上系着的绿丝带;也是比喻城市中遍布梧桐树,就像点缀城市的绿丝带;更是故事最后人们为了保护梧桐树,发起城市护绿活动中,大家系在梧桐树上的绿丝带。

PART2

想象力童话题材

区别于现实题材的故事创造,极具想象力和童话感的《溜达鸡》对文字作者有着截然不同的要求。

童话需要深入浅出的过程,既让孩子喜欢,也能在最后带来思考,所以很多关于童话的灵感总在意外的时刻突然降临,读者可能完全想象不到是东北阿姨做了一盘家乡土鸡,成为了“溜达鸡”的灵感来源。

戴芸在聊到《溜达鸡》这部作品的时候说到,在创作故事前更重要的是去理解和定义“溜达”的意义,因为大人和孩子对溜达这个概念的理解是截然不同的。

大人的理解:闲散,比较放空的状态

孩子的理解:积极,想象力,溜达是种学习和感悟的过程

《溜达鸡的春节特别版》

溜达鸡的故事还在继续,春节疫情期间,戴芸从湖北方舱医院广场舞大妈处获得灵感,与李卓颖一起创作了关于不能出门溜达的溜达鸡在鸡舍和其它小鸡发生的故事,拓宽了溜达的理解和精神定义。

戴芸觉得现实主义和童话间的定义有时是模糊的,她不会为了某个热点去创作故事,因为故事性、题材性和儿童性才是图画书创作的第一位。

PART3

科普认知题材

以戴芸老师的新作《小乌卡儿童财商启蒙教育绘本》(3-7岁儿童财商启蒙)举例:

功能性绘本和文学性的绘本在文字创作中的区别:

文学性绘本:作者可以更自由得发挥,将想法注入到故事中

功能性绘本:关键是服务意识,受众年龄阶段的定义,需要考虑受众的认知特点和实际需求

PART4

文字与图画的合作

文字作者和图画作者如何进行合作

问题:在图画书的创作中一般是现有图还是现有文?

回答:大部分作品先有文再有图,图根据文字来配,但是也有例外

1. 《鼠小弟》《进城》《阿莫的生病日》等国内外优秀夫妻档绘本作家的作品,因为生活在一起,有些想法是彼此交织的,文字和画面在日常的相处过程中会相互碰撞补足;

2. 在文字作者和图画作者分开的情况下,先有图再有文的情况比较少见,比如这本《Life Doesn’t Frighten Me》的文字作者就是在美国天才艺术家 巴斯.奎特 去世多年后再由文字作者结合图画作者身前留下的作品经整编后谱写成诗再出版为图画书。

与图画作者的合作:

1. 现实题材的图画书

图画作者会较早介入到创作中,经历共同采风,还会与编辑一起经历三方的反复磨合讨论,整个故事创作的时间跨度会比较长。

2. 童话类、科普题材的图画书

创作过程相对独立,文字作者和图画作者会在保持线上沟通的基础上,独自完成各自负责的部分,在作品上线后的推广期内有比较多的面对面交流。

在与图画作者的合作部分,戴芸老师给大家的小贴士:

1. 文字之下,给图画作者更多创作的想象和创作空间;

2. 接纳并信任合作者,接受可能产生的摩擦,享受她/他带给你的惊喜;

3. 做好心理准备,也许作品不完全属于你个人,但作品带来的幸福感是共通的。

除了上述内容以外戴芸老师还结合自身的经历对参与直播的小伙伴们做了解答:

什么样的文字故事适合做成图画书?

除了文字叙述外,文字如何在图画中进行继续延展?

故事背后的Story Book,

如何成为一个有画面感的文字作者?

作为图画书的文字作者有什么入门的学习材料?

作为文字作者,怎样找到编辑进行投稿,

当有想法时,与编辑的碰面在什么阶段比较好?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生活中的美景作文 励志类中考满分作文 关于风的作文500字 难忘的一周作文600字 体育锻炼的好处英语作文 慢下来作文 课余生活作文三年级 高考语文作文山西 维多利亚港夜景作文 初中作文精彩开头 细品书香作文 家风的作文怎么写 作文心愿300字 如何面对挫折的作文 猜猜我是谁300字作文 给我一个什么就够了作文 去海边玩作文400字 青蛙捉害虫的作文 父爱450字作文 我的小狗200字作文 写童话的作文400字 素质的作文 二年级写动物的作文 童年的记忆作文500字 作文游乐园 中国的脊梁作文800字 我的小汽车作文 离不开你作文600字 描写英语老师的英语作文 孔子文化城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