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9岁女孩跳楼去世 遗书中一句话 让所有家长心碎

2020-11-21 08:55:01
相关推荐

最近,一则新闻让很多人痛心。

西安一名9岁女孩在家中跳楼去世,生前留下两封“遗书”,上面用稚嫩的笔迹写着:

“妈妈,这是我的选择。”

“为什么我干什么都不行 。”

据报道,当天下午四点多,女孩在微信中和母亲提到,老师布置的作文自己来不及写了,还有半个小时不到,离规定的字数还差很多。母亲不以为意,只是让她尽快完成。

直到六点多,女孩的爷爷打开房门,才发现孩子不见了,窗户敞开着,悲剧已经发生。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没人知道,在她决定离开这个世界之前,内心是否有过犹豫和惋惜,但光看那一句“我干什么都不行”,就已经让人感受到了她的绝望。

在这背后,是孩子字字泣血的呼救,和周围无数次有意无意的批评与否定。

在否定中长大的孩子,活得太苦了。

1、

最爱的人,伤孩子最深

中国父母似乎特别喜欢否定孩子,有些甚至以打击孩子为乐。

当孩子取得成绩时,他们否定孩子的能力:“别嘚瑟,你就是运气好,根本比不上人家。”

当孩子感到恐惧、忧伤、后悔时,他们否定孩子的情绪:“别悲春伤秋的,小孩子还会伤感?我看你是闲的。”

当孩子尝试着迈出人生第一步时,他们否定孩子的选择:“跟你说过多少遍了,别这么做,你偏不听,到时候有的是苦头。”

多少否定,以爱的名义在肆意伤害孩子。

曾经看过一个案例,一个五岁的小女孩总是对着自己的毛绒玩具说话,爸妈担心极了,生怕自家孩子得了自闭症。

他们带着女儿到处求医问药,却没检查出任何毛病,医生让孩子接受了几次简单的咨询就让他们回家了。

最终,孩子妈妈试探着问孩子:“妞妞,你为什么老是跟玩具熊说话呀?”

孩子眨巴着眼睛说:“因为它不会骂我。”

夫妻俩瞬间流下了眼泪。原来,他们都是急性子,平时在家稍有不如意,就会吵架,面对孩子的一举一动,也时常“挑刺”。

哪怕在大人看来,那些嫌弃和抱怨只是随口一提,但对孩子来说,日复一日的恶语相加,就成了生活中最可怕的存在。

所以,小女孩宁可和玩具说话,也不愿被父母嫌弃。

知乎上曾有人问:从小被父母否定是一种什么体验?下面的回答触目惊心。

“如果说人生有四季,我的前二十年是凛冽寒冬”“一回家就觉得特别压抑,家成了自己最不想待的地方”“从小就没被表扬过,长大后第一次被肯定,我第一反应是对方没安好心。”

明明应该是最爱孩子的人,却在无意识中伤孩子最深。

父母一次又一次“差评”,就像是钝刀子割肉,在孩子身上留下绵延一生的伤痕。

2、

被否定的孩子,一生都有填不满的黑洞

小时候被父母否定的孩子,拼尽全力也无法治愈自己。

曾经有调查显示,40%以上的青少年罪犯,都曾经遭受过父母的语言伤害,轻则否定、批判,重则咒骂、羞辱。

一名少年犯曾在采访中说起自己的童年,12岁时,爸妈选择离婚,妈妈带着自己一个人生活。

也许是生活的重担压垮了母亲,她开始每天骂孩子来出气,不论自己做什么,在妈妈眼里都是错,从未得到表扬,永远只有“猪脑子”“废物”“跟你爸一样”。

久而久之,自己开始刻意和母亲对着干,对人生彻底失去了热情,总觉得,既然你看不起我,那我还为什么要努力?

他下意识地把曾经受到的伤害,转化为面向更弱小群体的暴力,于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父母的否定,让孩子变得自卑,充满不安全感。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原生自卑”,说的就是儿童时期对外部环境产生的“不足感”。对孩子的记忆而言,坏比好更有力、更深刻,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就更大。

那些不断经历否定的孩子,内心就像一个永远填不满的黑洞,那里没有自信、自尊和温暖,只有一个破败不堪的灵魂。

当父母不断强调孩子的缺点,不断打击、否定孩子时,孩子就会产生深深的无助,这种无助会持续很久,进而产生自卑感,认为自己就是比别人差,自己只能依赖别人。

前段时间,奥运冠军何雯娜的新婚生活引发热议。明明是曾经的蹦床公主,在婚姻中却表现得异常卑微。

婆婆强行塞红烧肉给她,孕期反应严重的何雯娜却不敢拒绝,硬着头皮吃下肚,引得严重反胃。

和丈夫讨论婚礼创意时,几次三番被否定想法,自己提出的“童话婚礼”在丈夫口中被贬得一文不值,她也只是默默不作声。

其实她在亲密关系中的不自信,根源就在于原生家庭。

早在她之前参加《我家那闺女》时,父亲就反复催婚,哪怕女儿提及自己刚退役,人生才刚刚开始,何爸爸也在节目中毫不回避地说“你今年都30了”。

在何雯娜的回忆里,小时候父母很少表扬她,难得的沟通也以训诫为主,生怕她“骄傲”,哪怕是多年之后,当她在节目中迅速学会滑雪时,父亲依然习惯性地在演播室不屑一顾,说了句“嘚瑟”。

正是因为成长过程中长时间被忽视、被否定,她才习惯性地压抑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在婚姻中活成了卑微的样子。

那个不断被说“不”的女孩,为人妻、为人母之后,却连开口说“不”的勇气都没有。

3、

父母的认同,是孩子一生的宝藏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

在综艺节目《十三邀》中,著名大提琴家王健曾提起自己的女儿。

主持人许知远问他,会不会希望女儿学琴,王健的回答让很多人动容。

他说,会引导女儿进入音乐的世界,但不希望她用这个来谋生,因为成功率太低了。普通人能进入上海交响乐团,已经很开心, 但女儿见过了自己父亲的优秀,很难再超过,只会徒增烦恼。

作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演奏家之一,王健并没有用否定的眼光来看待女儿,认为“她样样不如自己”。

相反,在他眼中,孩子做别的都能比自己成功,不论是作家还是设计师,所获得的满足感远远超过以音乐谋生。他把孩子的幸福和满足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不是优越的物质条件,而是精神的认同。

胡适曾在《我的母亲》中深情回忆道:“我的母亲气量大,性子好,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情感的话。”

胡母从来不出口伤人,哪怕是惩罚孩子,也只会私下罚跪、以理服人,并不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出气筒。

所以胡适才由衷感叹:“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对父母来说,认可、尊重孩子,才是真正需要一生修习的功课。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曾在《非暴力沟通》提出“四个原则”,运用在亲子沟通中,同样可以帮助父母对孩子实现“感同身受”。

1、 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细节,了解事情的全貌,而不是以成年人或家长的权威“先入为主”。

2、 感受。从孩子的角度来感知,与他们建立情感联系。

3、 需要。静下心来倾听孩子的需求,不要忽视孩子隐形的求助。

4、 请求。用请求的方式,向孩子提出自己的期许,明确告诉他们,自己希望对方做什么,而不是用否定的方式表达“不要做什么”。

当爸妈能真正感受到孩子的需求,认可孩子的价值,孩子才能在成长过程中拥有向前走的勇气和底气。

正如郑渊洁童话《父与子》中说的那样:“做父亲的对待孩子只能干一件事:爱。”这句话对母亲同样适用。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无条件的爱与接纳。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过端午节作文200字 我心中的诚信作文600字 端午节英语作文50词 心得体会600字作文 小学生春游作文怎么写 五一放假作文350字 相约好时节作文800字 童年小伙伴600字作文 教师节写老师的作文 生活中的矛盾作文600字 在考验中成长作文600字 描写小白兔外貌的作文 介绍我自己的作文300字 致未来的自己作文600字 谁动了我的奶酪材料作文 从失败到成功作文600字 话说洋车夫作文300字 花季里的阳光作文500字 高中英语小作文范文 妈妈您辛苦了作文800字 我的家风家训作文800字 我们该记住的作文600字 父爱的天空作文800字 环保从我做起作文600字 做小实验的作文400字 那一束光作文 我的五一作文100字 新时代新青年作文 快乐五一三百字作文 其实我还没长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