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2022高考试卷划重点!郑外名师全科点评

2020-11-21 10:50:01
相关推荐

7月8日下午,2020高考落下帷幕。今年高考有哪些特点和新趋势?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邀请郑州外国语学校专家对各科目考题进行解析。

【语文】

稳字当头 立德树人 贴近生活 交际应用

点评人:郑州外国语新枫杨学校高三语文备课组长 张志全

本套试卷以“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为依托,植根于立德树人、把握时代精神、适应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求,紧密契合新课程标准,全面考查学生的信息处理、审美鉴赏、语言表达等关键能力。整套试卷特色鲜明。

结构稳字当头 内容变化细微

今年的高考试卷坚持了情理之中、意料之“内”的原则。试卷结构稳定,完全延续了2019年高考的试卷结构。

考查知识覆盖面广,但内容又紧贴高中教学。如小说考查的知识无外乎人物、情节、环境、主旨和艺术手法;又如名篇名句默写题,无一超出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背诵篇目范围。

相较于2019年高考试卷,细微处又有所调整变化:实用类文本材料没有延续文字和图表结合的模式,只选用了文字材料;小说题材料选择了以往不选的外国小说;第19题不再是考衔接连贯,而是考查了标点知识中破折号的用法;作文的材料避开了热点时事,选择了传统文化故事;作文的文体不再是演讲稿,而是发言稿。

弘扬传统文化 植根立德树人

论述类文本阅读中的“家庭伦理与‘孝’”、语言文字运用中的篆刻艺术发展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

作文题在熟悉的历史故事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人格智慧、合作共赢的心态、开放包容的格局。

在正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这些都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提高学生自觉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树立良好品德、努力成人成才具有积极作用。

贴近现实生活 厚植家国情怀

全国Ⅰ卷论述类文本“‘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紧贴学生个人成长,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新时期的“孝”,健康成长。

实用类文本则聚焦国家当下的“新基建”,引导学生从多个文本中全面获取这项政策的出台背景、基本内涵、发展前景和国际反响等相关信息,展现了国家在疫情影响下发展经济的决心和抗疫行动所显示出来的制度优势、综合国力,引导学生增强制度认同、制度自信和制度自豪感。

文言文阅读材料《宋史·苏轼传》中可贵的担当精神和家国情怀对学生潜移默化熏陶渐染。

巧设试题情境 凸显应用能力

今年高考语文试题很多题目以情境任务为试题载体,重点选择既能体现语文学科特色,又与国家发展、科技进步、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素材,引导考生综合运用语文能力解决实际问题,以此来呈现学生的学科素养。

语言文字运用的词语运用、语病修改、标点符号运用也延续了2019年设置情境综合考查的形式;篆刻艺术的文字情境让以往孤立、简单、静态的考查变成了动态的语言交际运用。

作文要求学生写一篇发言稿,凸显应用性考查要求,不但引导学生重视实践,学以致用,同时还有效落实了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完成了“四翼”的考查要求。

综观今年高考全国十套试卷,全国Ⅰ卷试题平实,试卷结构稳定,有很好的延续性,既紧贴时代,又巧妙的回避了模拟试题已经考滥了的社会热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好地完成疫情特殊时期为国家选拔人才的任务。

【数学】

整体稳中有变 突出核心素养

点评人: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三数学备课组长 王正

2020年高考数学试题体现了高考数学的科学选拔和育人导向作用。”紧密联系社会实际,设计真实的问题情境,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很好把握了稳定与创新,对引导中学数学教学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整体保持稳定

1.所考查的题型是近几年高考考过的、学生平时见过的类型,没有学生感觉很不熟系的题目。

2.回归原来的数学高考模式,没有在概率统计题上进行再创新,各种题型的顺序与2017年及之前的高考题基本保持一致,没有像2018、2019年那样进行较大幅度的改革。

加强数学核心素养的考查

1.试题难度分布明显,考生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每道题的难度,能不能很好的完成试卷主要取决于个人的数学核心素养。

2.加强了运算求解能力的考查,17、18、19题运算量都比以前略大,第20题解析几何运算能力要求比往年高,但是像19题可以通过分析避免复杂的讨论,所以也不是单纯地考查运算能力,还要求具有很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压轴题重视能力考查如理科第12题不仅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算能力、推理判断能力与灵活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

4.体现了“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和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如文科、理科第3题以世界建筑奇迹古埃及胡夫金字塔为背景,设计了正四棱锥的计算问题,将立体几何的基本知识与世界文化遗产有机结合。

体现出我们的文化更开放、自信

1.以前数学文化的考查多以中国传统数学文化为载体,这次以金字塔为背景,体现了我们的文化更加开放、包容与自信。

2.概率统计问题往年以统计问题考查学生对数据的处理能力,今年是以概率计算为主,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文科试题整体难度高于往年,体现了数学将来不分文理的改革趋势。

4.加强了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

【英语】

试题稳中有变 契合评价体系

点评人: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三英语备课组组长 杨子

2020年高考英语全国Ⅰ卷试题题目难度适中,命题类型稳定,试题内容和选材与高考评价体系所提出的“一核四层四翼”高度契合,突出了核心价值导向,学科素养要求,落实考生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的考查。同时,试卷各题型主题依旧紧扣并全面覆盖《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三大主题。

一 阅读理解综述

阅读理解各类型题目命题难度和数量与往年高度吻合,如下图:

近三年高考全国卷I阅读理解技能考查分布

近三年全国I卷阅读理解文体统计表

A篇为应用文,主题为澳大利亚铁路网运行服务查询,属于人与社会主题。通过阅读列车服务详情,考查考生对于生活英语的应用能力。B篇为小品文,以读书为话题,讨论了重读旧书与不断认识自我的关系,深度体现了课标人与自我的话题要求,也表明了对考生思维品质的期待。C、D两篇均为说明文--C篇介绍的是竞走运动的利弊及运动须知,引导学生积极运动,体现了德智体美劳育人目标中对于体育运动的倡导;D篇介绍了运用高科技改造绿色植物从而节能减排的科学探索,是人类在谋求与自然和谐发展过程中所做的尝试。七选五教给考生如何在生活中接纳自己,欣赏自己,这也是现代社会中认识自我的必备过程。

二 完形填空综述

完形填空仍然是一篇夹叙夹议的小文章,篇幅小但话题不小。作者在反观自己为了不让孩子不断要求开门出去而将门谎称作窗的行为,加之门常被隐喻为机遇,反思自己的谎言是否会抹杀了孩子未来人生总拥抱新机会所需的心灵成长。在讨论谎言与真相之间,告诉考生真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弘扬正能量的积极意义。其中不乏44、48、50、52、57等贯穿在主题上的设题,也有像58这样体现生活化语言知识的题目。

三 语法填空、短文改错综述

语法填空是介绍嫦娥四号探测器的短文,以科技为主题引导考生注重英语语言在综合创新领域的应用。其中有提示词7空,无提示词3空,词类考查稳定的基础上谓语动词设题3处。短文改错通过继续初次烹饪的经历体现了劳动的主题,在各词类稳定考察的基础上,非谓语动词设题3处。

四 书面表达综述

今年试题变化较大的部分是书面表达。体裁不再是李华的一封信,话题也不再是建议信或介绍信等,而是要求写身边值得尊敬和爱戴的人。虽然变化较大,但话题是考生较为熟悉的,体现了积极的社会价值,所需语言也与高中课程语言标准吻合。

2020年高考英语全国Ⅰ卷题文选源依然均来自外媒,包括澳大利亚运输联线网络Translink网页内容,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ational Public Radio, NPR),纽约时报相关博客,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able News Network,CNN)等。高考英语科目一以贯之的使用原文媒体作为题文的想法,即是用行动表明了提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政治】

知识与能力并重 情怀与素养同行

点评人:郑州外国语学校政治教研组长 高三政治备课组长 李琼

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政治试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高考评价体系为引领,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倡导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加强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等品质的考查和引导,注重能力和素养考查并重,彰显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素质教育导向作用。

试卷题型结构稳定,难度适中

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政治试题紧紧围绕高中政治学科主干知识,以时政热点为背景材料,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以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立意,考查学生运用基本知识、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1.试卷题型结构稳定,难度适中。

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政治试题依然保持了12道选择题、3道主观题的设置。其中,选择题部分:经济4道、政治3道、文化2道、哲学3道;主观题部分:38题考查经济学,39题考查政治生活,40题以哲学和文化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查。试题紧扣考试大纲,风格稳健,难度适中,没有出现偏、难、怪的现象。主观题中的“进博会”、“村民自治”、“中医药与抗疫”等素材都是学生熟悉的话题,试卷于学生有一定亲和度,利于学生心态平稳,正常发挥。

2.试卷内容注重主干知识,重视关键能力,突出对思维品质和学科素养的考查。

选择题:经济部分考查了企业经营、财政作用、人民币国际化、生产要素等;政治部分考查了政府、人大和监察部门、国际关系等;文化部分考查了优秀文艺作品的创作标准、文化多样性等;哲学部分考查了联系观、价值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等。

主观题:38题考查了消费对生产的影响。39题考查村民自治机制的创新及其意义。40题以中医药在抗疫过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为材料背景考查认识论中“认识的发展”以及文化方面的“弘扬中医药文化对坚定文化自信的作用”。试题考查侧重主干知识,强调基础,重视解题能力与思维品质。

充分发挥政治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

1.引导学生厚植爱国情怀,激发强国之志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自古以来,爱国精神就流淌在我们民族的血脉之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繁荣发展而不懈奋斗。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12题以企业“跨界”生产抗疫物资为材料背景,体现了企业经营者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和浓厚的家国情怀。

2.引导学生加强品德修养,强化价值引领

立德为先,修身为本。教育不仅要传播知识、传播真理,更要塑造学生的品德修养、价值追求和精神品格。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22题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材料背景,强调要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向上向善。

3.引导学生传承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文科综合全国I卷第40题第(2)问,以中医药为抗疫做贡献为素材,引导学生认识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中的价值和魅力,从而增强文化自信。

4.引导学生聚焦生态保护,践行绿色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23题讲述广西某山村建设观鸟基地,积极引导村民“爱鸟、护鸟”的事迹,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

5.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抗疫,感受大国担当

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40题,以“中医药走出国门助力全球抗疫”为材料背景,引导学生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感受大国担当。

2020年高考政治试题紧密衔接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及教学要求,紧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及认知实际,充分体现立德树人鲜明导向,落实高考评价体系要求,实现学生健康成长、科学选拔人才、促进社会公平的有机统一,切实发挥了高考正向指挥棒的作用,再次给我们今后的政治教学明晰了方向:重视基础,强化能力;关注时政,拓宽视野;培育情怀,提升素养。要充分发挥政治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历史】

突出立德树人 落地核心素养 关注学生发展

点评人: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三历史备课组长 林聪

突出立德树人,蕴含热点焦点

今年的全国Ⅰ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继续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第27题探讨族规、家训,说明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的道德价值,第33题以法国思想家蒙田的“完全的绅士”为史料凸出“完整的人”应该体魄强健、知识渊博,以及爱国、关心公益等。

近一时期国际国内新闻事件不断,习近平总书记也曾谈到:“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今年的高考题以历史的眼光投射对当下的关切,引导学生以史为鉴,发挥历史学科的经世价值。比如,第32题通过对比古代雅典和罗马的司法制度,指向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现实要求。第35题通过墨西哥在北美自由贸易区框架下的“负面清单”规定,指向全球化与国家主权的关系问题。第41题则通过20世纪50-70年代的中德关系,呼应中国在“多极化”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以及中欧关系的发展。

试题难度平稳,利于学生发挥

整套试卷在考点分布、试卷结构、题目类型等方面保持稳定,落实了教育部考试中心“稳字当头”的精神。当学生拿到试卷后,心理不会有太多的波澜,可以平稳地进入试题,并在作答过程中渐入佳境。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试题“简单”,今年的试卷延续了以往的命题特色,充分使用新史料、创设新情境,强调考查学生对历史背景、主干知识的理解。比如第25题以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代表作《步辇图》为史料,引导学生挖掘绘画风格与历史的关系。比如第28题以晚清《格致汇编》杂志中“互相问答”栏目的数据统计,考查学生将陌生史料与时代背景相联系的能力。

考察核心素养,关注学生发展

历史学科高考早已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而在新一轮课改的大背景下,素养立意已经越来越突出。学习历史不是为了记住枯燥的年份、干瘪的史实,而是要把握历史脉络、时代背景以及历史事件之间的互动与影响,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仅举一例加以说明。比如第29题,以20世纪20年代中国度量衡的混乱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将任何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去把握,并给出符合历史事实的解释的能力,进而落地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

新课改大背景下,历史不再是“背多分”,历史也不应为“背多分”,古今中外丰富的历史资源,皆应服务于学生的发展——人格的发展、思维的发展、素质的发展。史学本为人学,学生亦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两者相得益彰应是未来历史教育的目标。

【地理】

突出学科特色 落实立德树人

点评人: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三地理备课组长 夏林义

2020年全国Ⅰ卷的地理试题较2019年有较大变化。自然地理占比大于人文地理;非常注重对文本信息的解读;试题注重科学的人地协调观,注重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关注美丽中国的生态建设;体现了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精神,材料的选取和设问角度都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很有探究性。试卷整体价值观导向好,区分度较高,实现了高考地理试题的育人价值、选拔功能和引导教学作用。立足学科特点,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考察主干知识为基础,强化知识的迁移能力

地理试题注重对基本概念、原理等主干知识的理解及其应用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结合生活中的案例思考与之相关的地理知识,拓宽视野,充分发挥知识迁移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不同知识模块深入考查,学生需要有较强的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最终才能得到答案。试题本身求新求变,灵活性较强。今年考题中就考察了气候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地貌的形成等主干知识。

注重关键能力考查,提升人才的选拔的区分功能

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地理学科试题注重信息的解读与获取,要求学生掌握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快速、准确地从试题材料中将关键地理信息提取出来,提炼、整合后建立地理信息之间的联系,从而全面地理解地理事物的特征、过程与联系。如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治沟造地,通过示意图向考生展示我国黄土高原生态治理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途径;运用内外力作用的原理结合材料“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从玄武岩地貌的差异化侵蚀形成的不同地貌,强调地理事物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难度较大。

从身边的地理现象出发,落实立德树人,助力素质教育

地理试题通过精心选择体现时代精神、地域特色的素材,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等德育目标渗透到试题中。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我国东北平原的某城市某居住区的建筑布局规划;运用农业区位去探究顺坡垄利用光照的优势发展农业;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为背景设计试题,引导学生形成绿色生产生活理念,并从自身做起,自觉为美丽中国建设做贡献。利用大型挖泥船将海底岩石搅碎,并将碎石和泥沙一起吹填造地成岛,体现了我国强大的基建能力;将农业生产中的劳动智慧与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相结合,在学生心中播下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种子。

2020年高考地理试题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提供丰富的探究活动案例,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开阔地理视野、丰富地理视角,使高考地理试题成为助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农业活动、植被分布、小区规划都体现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各类生产活动、社会现象等,都蕴含着地理的原理。将身边的地理引入试题,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地理学应用价值的认知。

【化学】

立足基础 稳中求变 变中求新 突出能力

点评人: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三化学备课组长 曾维举

全国新课标I卷理综合化学试题遵循“立足基础、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突出能力”的命题指导思想,更加注重化学与实际生产、生活、科研成果等的综合应用,试题整体难度与往年相比基本持平。试题突出对主干知识和化学学习能力的考查,切实做到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发挥化学学科育人功能,尤其是与新冠病毒防治相结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命题思想,同时考查了考生接受、吸收、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考查了基础知识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结构和题型

试题重视基本概念、必备知识、关键能力的考查,将化学知识与信息以数据列表、实验装置、结构模型、工艺流程图、电化学装置等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集中体现了新课程标准。

突出主干知识考查,强化基础性和综合性

试题涉及的知识内容覆盖了必修和选修内容,每道题考查的知识点明确、具体,突出了考查范围内的主干知识。

选择题:第7题考查了几种新冠肺炎消毒剂相关的基础知识,第8题对烯烃、酯、醇的性质进行考查,第9题考查基本的气体除杂试剂的选择,第10题考查了催化剂催化甲醇羰基化的过程中及相关物质的知识,第11题考查核反应所涉及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第12题电化学知识,第13题酸碱滴定。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都是历年高考的常考题型和知识点,保持相对稳定。

主观必考题:第26题考查钒酸铵的制备,是一道改编题。第27题利用原电池考查各种价态铁的氧化还原性,以及相关的实验基本操作,与往年的实验题相比有所创新。第28题依旧是化学反应原理题,考查了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及平衡常数等主干知识,但却增加了对反应速率的探究。

主观选考题:第35题物质结构与性质部分,考查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化合物中成键原子的轨道杂化方式、空间构型、晶体结构及相关计算等。第36题有机化学基础部分,合成线路清晰、信息明了,问题的设置主要有有机物(官能团)名称、反应条件、同分异构等常规问题。

命题稳中求变,突出学科能力考查

经典题型延续考查。例如选择题的第7题考查化学与生活、第8题考查有机物的基本性质、第9题化学实验操作、第11题元素、第12题电化学、第13酸碱滴定,都是多年常考的题型。三个必做大题按流程题、实验题、原理题的顺序排,与往年相比,今年的试题基本保持稳定。但第10题考查催化剂参与反应的情况,第11题借助核反应推断元素,第27题借助原电池研究各种价态铁的氧化还原性,第28题对反应速率方程的探究,以及选做第35题结构化学题目中充放电晶体结构的变化的考查,跟往年相比又有较大的不同,很新颖。选做第36题有机化学与往年相比变化较大,减少了合成线路的设计这一环节,大大降低了有机选修试题的难度。

今年高考试题的另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图表有所增加。据统计,2017年全国1卷有8图1表,2018年全国1卷共有9图1表,2019年全国1卷有12图1表,2020年全国1卷有11图3表。这就要求学生能通过观察图、表获取感性知识,并进行加工、吸收、分析,从而解决问题,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发挥学科育人功能,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充分体现创新性

通过试题素材、考核知识点,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关注科技发展,学以致用。选择题第7题以新冠病毒消毒剂为题材,让学生关注新冠病毒,并了解更多的相关消毒物质,以便保护自己保护他人;第10题让学生了解催化剂如何参与反应过程;第11题借助核反应进行元素的推断;第27题借助原电池研究各种价态铁的氧化还原性;第28题对反应速率方程的探究,以及第35题选做结构化学题目中提到的钴酸锂、磷酸铁锂电池是我国现阶段提出的发展新能源汽车主要动力电池,还有晶体结构的变化与电化学中充放电联系起来进行考查,跟往年相比有较大的变化,很新颖,充分体现了高考命题创新性的要求。

总体上,2020年高考化学试题情景来源于生产、生活、社会及科研实际,将化学学科联系紧密的环保、材料等交叉学科作为试题背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发展,关注新科技,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跟实际生产、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学以致用,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发挥学科育人功能,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素养中“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这一较高的价值追求。

【生物】

重基础 考能力

点评人: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三生物备课组长 金星

今年高考理综全国Ⅰ卷生物试卷延续了生物一贯命题风格,在考查知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理解能力,综合分析应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文字表述能力考查,体现了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整套题目在知识上覆盖了高中生物的重点知识内容,考查了学生知识的理解深度和掌握能力。

选择题难度与2019和2018年相比基本相当,填空题比起往年少了大分值的实验设计,学生更容易得分,感觉上会更容易一些。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重视基础知识、基本能力以及学科素养的考查,注重生物学科核心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如选择题分别考查病毒的结构和增殖、种子的呼吸作用、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实验、实验材料的选择综合应用题、遗传题、土壤小动物的调差研究和应用等,简答题仍然围绕结构、代谢、调节、遗传展开。这些都是生物学科的主干知识、核心概念,可以说不偏不怪不难。

从命题特点上来看,注重题目的信息获取。今年基本上没有出现图片信息,而是在题目中出现了大量的文字信息,考查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和理解能力,需要考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利用题目信息,进行信息转化,联系课本,构建模型,对题目进行解答。

在考查角度上,与2019年的一贯的命题特点略有不同,注重课本知识的考查。在29题罗列比较真核细胞的各种膜结构的功能、在31、37、38题目中出现原因解释和步骤描述,需要学生在理解题目知识、联系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梳理逻辑关系,找准关键词,组织语言进行答题,这类命题是生物学解题中难度较大的一种题型,需要考生在平时练习中注重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30题则是考查学生对实验设计的分析能力,要求学生有基本的实验设计思想、明白如何设置对照实验,关键还要用准确的生物学语言把这个过程表述出来。

遗传题出现较大变化。遗传题相当于生物学科的压轴题,近几年多以遗传实验设计题的形式考查。今年却是只考察了重组的原理和诱变育种,而没有出现大分值的实验设计描述题,所以难度偏低。

今年的生物高考试题告诉我们,与其沉迷于题海不能自拔,大量重复性题目占用宝贵时间,不如更多的立足教材,深挖教材,沉下心去深刻理解知识的内涵,抓住知识的来龙去脉,提高自己的生命科学素养。

【物理】

2020理综物理稳中有变

点评人: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三物理备课组长 郑孝发

2020高考理综全国I卷物理试题跟上一年相比,更加平顺,今年没有考试大纲,但命题的科学性、稳定性、延续性产生的这套试题,符合广大考生的预期。当然试题的创新性、新颖性也是符合考前的期待和研判的。命题内容突出了力、电、磁等主干知识,体现了以考查学生五种能力为主的命题思路,很好的体现了“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思想;加强了对学生逻辑推理、信息加工、迁移、模型建构等关键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对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考查量增多,体现了以考查学生五种能力为主的命题思路,试题科学、灵活、无偏题、特难题、怪题。减少了选择题的计算量,24题、25题的物理情景清晰,学生提取信息容易,计算步骤与往年相比要简单些,和2019年试题相比,整体难度没有增加。

内容没有超出原来考试大纲范围,突出对主干内容的考查

试卷必考部分仍以力电为主,选考部分33题主要考查分子动理论和气体实验定律;34题主要考查波的传播、多普勒效应、波的干涉。其中,选择题为:4力 3电 1原,和去年设置相同,力学题难度相当。实验题为一电(6分)一力(9分),2019年为一力(5分)一电(10分)。2019年计算题为一电(12分)一力(20分),2019第25题涉及到做物理关系图像其解答涉及多过程计算,并有刹车陷阱隐含其中,比较有难度,2020年的计算题是一力(12分)一电(20分),不涉及很复杂的计算。选考题33依然为3个填空;计算题为气体定律应用;34(i)为5选3,考查多普勒效应,34(ii)主要考查了波的干涉的相关知识及计算,与往年考查光的反射、折射有所不同。

注重对核心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考查,将高考的“四翼”落在实处

本试题很好的体现了高考评价体系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造性”,注重对探究过程、研究方法、科学态度等基本内容的考查。一些试题素材来源于教材,贴近中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打好学习基础,促进课堂回归教材。第14题安全气囊的作用、第16题荡秋千、第19题核反应方程、等试题都来自教材中例题或习题改编的内容,突出考查学生对重要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对物理规律的应用。

明确凸显物理学科特点,强化物理能力

高考评价体系中要求考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在物理试题中,考查学生逻辑推理、信息加工、模型建构数理结合等关键能力,比如,第14题以汽车安全气囊为背景,比如第16题,某同学荡秋千,跟生活实际相联系,考查学生对动量定理的理解和应用。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题给情境利用所学知识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考查学生的模型建构能力。第17题学生必须对电容的充电过程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第21题的双棒运动,若是学生对于发电机原理、电动机原理、双棒之间的力学关系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能很快得出正确的答案。第25题是一个力电综合题,考查了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整个试卷考题体现了学生对信息获取与整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运用物理语言表达物理过程等方面能力的考查,突出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的培养,提高学习物理兴趣、提升学生物理学科素养。

试题稳中有变

试题求稳、求新、求变。与上年相比,实验题是电小力大,计算题是力小电大;34(ii)改变了对几何光学的考查;

高考试题的“变”,是为了更好的体现“一层四核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命题人在向这个方向努力。对于2021年高考的复习备考,提出如下建议:考生仍应以夯实基础为主,注重对教材概念的理解,对每一个公式,定理定律,实验原理,都要做到能理解其应用的情景与条件,对于一个实际的熟悉的生活现象,能够应用物理知识建模、分析,计算。能恰当地用数学工具处理和描述物理过程,把学到的理论和知识能迁移至身边的生活和创新实验当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一轮复习要体现原来考纲要求的五种能力。悟透原理,创造奇迹。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400字作文稿纸a4打印模板 那一次我真开心600字初中作文 我在什么中成长作文600字 以感动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什么的魅力作文600字 消防安全作文500字左右 心中有话对你说作文600字 解开缚心的绳索作文600字 一个难忘的眼神作文600字 阳光灿烂的日子作文600字 我的未来不是梦作文600字 记事文作文600字 西游记观后感800字作文 亲切的怀念作文600字 我想唱首歌作文600字 我的拿手菜作文600字 我爱我家作文800初中 有什么真好作文600字 我喜欢的小动物作文400字 关于寒假的作文300字 以青春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我得到了表扬作文400字 成长的代价作文600字 爱就在身边作文300字 我懂得了珍惜作文600字 成长中的烦恼作文400字 打屁股作文5000字 非凡的美丽作文600字 新年愿望作文450字 何以解忧唯有什么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