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一花一世界 一茶一乡愁 擂茶文化知多少?

2020-11-21 12:40:01
相关推荐

柴米油盐酱醋茶,自古以来,茶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唐代时陆羽就写成了世界上第一部《茶经》,如今对茶道、茶文化的研究也自成系统,除了我们传统的茶水,不知你们是否了解在陆河有另外一种茶呢?糊涂君带你们了解一下陆河的擂茶文化吧!

赵朴初有言,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喝茶,是偷得浮生半日闲时消遣时光的好办法。传说在神农时代就知道茶能解毒,到了唐代,茶叶生产就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民间饮茶逐渐普及。世界上第一部《茶经》就是唐代陆羽写成的。饮茶有利于健康,已为世人所共知。

也许其他人喝茶只是一时待客的需要,但对于汕尾陆河的人民来说,这是一种日常。“客家擂茶”是陆河人每日必食一餐的佳肴。客家擂茶千百年来流传于民间,闻名遐迩,是我国茶艺园中,一枝独秀的奇葩。2011年陆河擂茶制作技艺入选传统技艺入选“第四批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很多人慕名而来,先尝为敬。

大多饮过陆河擂茶的人只知道其中味道,却未必知道其中精妙。陆河擂茶是掌中的艺术,颇有些讲究。若按材料分,可分为油茶和擂茶,油茶需要的材料杂而多,制作工艺更为繁复。若按吃法分,陆河擂茶则可以分为饭茶、米骨茶、米子茶、米程茶、萨茶、七样菜茶等。一般来说,七样菜茶是年初七的好戏,那时候全家出动集菜,如果可以从别人的菜园子里集齐七样菜最好,听长辈们说,那天是可以直接进别人的菜园子里摘菜的,不必担心挨骂,骂骂更吉利。当然平时如果有闲暇也是可以做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如果真有一样风物可以代表陆河,擂茶必定当仁不让。陆河人的感情,很多时候都是靠一钵擂茶流露出来的。

“他三婆,过来食茶喽!”

当最后一缕秋岚被晚风吹散;当最后一片黄叶轻飘飘坠落在地上;当山茶花开到荼靡;当村头老王家的番鸭已被垂涎,冷冷的空气里已经弥漫着暖暖的茶香,使客居他乡多年的游子一下子跌入绵绵的梦乡中。纵行千里,闻见茶香,此处心安是吾乡。

陆河是全国最年轻的客家县。在这里,依旧飘扬着那些悠悠的山歌,依旧保留着独特的风俗。现在,愿你轻嗅客家山歌里浓浓的茶香。

记忆中,山歌与茶如影随形。 “八月十五呀嬲月华,阿哥买饼就妹煮茶,食哥月饼甜到肚哦,食妹细茶开心花咯。”这是小时候奶奶教我唱的客家山歌的歌词,具体怎么唱,我已全然忘记。这里需要点明的是,歌词里的茶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茶水,而是茶汤,就是客家人特有的擂茶。乍一听可能不明所以,但擂茶并不是天外来物,而是的的确确有迹可循的。湖南至今仍流传有“诸葛亮麾下进军湘中遭遇瘟疫,一老妪制擂茶祛疾”的故事。可谓是有源可溯。有关的文学记载也散见在一些古籍中,如黄升《玉林诗话》所载《肝胎族舍》一诗曰:"道旁草屋两三家,见客擂麻旋足茶。渐近中原语音好,不知淮水是天涯"。这里便可以看出,研麻泡茶款客,是当时江南的一种风俗。江南风景好,客家山歌美,擂茶更美味。

当然,山歌与茶的关系不仅仅体现在日常唱和中,还体现在迎客时。客家人好客,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客家人热情好客,以擂茶待客更是传统的普遍的礼节,无论是婚嫁喜庆,还是亲朋好友来访,总免不了鼓捣擂茶。陆河客家人几乎人人能制作擂茶,尤其以年迈老妪见长。家中几乎会有一套“老古董”,就是擂茶时被称为“擂茶三宝”的工具:一是口径50厘米且内壁有粗密沟纹的陶制擂钵;二是用上等山楂木或油茶树干加工制成的约85厘米长的擂棍;三是用竹篾制成的捞滤碎渣的“捞子”,制作擂茶,用一把好茶叶,适量炒熟芝麻,几片鲜嫩薄荷,几片芫荽花,几片清香甘草等,置入擂钵,手握擂棍沿钵内壁顺沟纹走向有规律快速旋磨,间或钵中间擂击,将茶叶等研成细细的碎泥,即用捞子滤出渣,钵内留下的糊状食物或叫“茶泥”、或称“擂茶脚子”。再冲入沸水,适当搅拌均匀,再加上炒米、花生米、豆瓣、米果、烫皮等,就是一缸集香、甜、苦、辣于一体的客家擂茶了。

客从远方来,笑从门外迎。值得一提的是,老一辈喜欢在擂好的擂茶汤上加上苦茶粉。苦茶是落叶乔木,为了即取即有,往往先把苦茶叶摘下来晒干,捣碎备用。初尝陆河擂茶,微苦,但渐渐的,花生的香甜和芝麻的浓郁香味会包裹你的味蕾,茶叶的清新又带来另一番感受,总之,客人会渐渐喜欢上这独特的享受。不过,享受前,难免会推脱一番,这时候就会有主妇端着茶碗唱起了劝茶歌,如果对方也是客家人,还相应有所回和,客套一番后才会入座享受美味。这几乎是约定俗成的前奏。说起擂茶钵,可能其他人会很陌生,但是却能让陆河的客家人津津乐道,刚到外面求学,会因为乡音思家,又常常因为一碗擂茶而找到组织。经过一段时间的挣扎,放假回来总要带擂茶钵回校。可以说,擂茶已经深深地渗透在每一个陆河人的骨髓里,就算渐行渐远,也从不会忘记那熟悉的味道。

小时候,常常流连在茶香中。午后无事,老人家就会吆喝着上下街坊,“三婆,过来食茶”,然后大家就围坐在一起聊家常,而且是轮流坐庄,这家擂过就会下一家擂,有点礼尚往来的意思,又有点心照不宣的意思,总之擂茶也是联络邻居感情的重要方式。汪增棋先生曾引《都城纪胜,茶坊》"冬天兼卖擂茶"、"冬月添卖七宝擂茶";又引"杭州人一天吃三十文木头"这一古语,说明历史上擂茶相当普及,甚至日耗大量木质枣擂杵,我反而愿意理解为客家人太好客,才会消耗擂杵这么快。如今长大了,远离家乡,还是会怀念那时齐齐喝茶的时光。

客家,客家人,虽然不是在故土,但因为同一样食物,好像他们从未离散一样。每一个客家人的回忆里,定是有茶香的蕴藉。客居他乡,也许回忆会模糊,但是舌头不会骗人,味道便是最好的指南针。

图片来自网络

我是糊涂处世,清醒作文的@糊涂青年,欢迎一起漫游文化的世界!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国庆游记作文300字 欣赏作文结尾 在我的成长道路上作文 爸爸戒烟作文 勤劳的爸爸作文 雷锋在我心中作文400字 幸福的滋味作文500字 中考英语作文评分标准 高中作文素材名言 大爱作文 中考优秀作文500字 班级建设作文 写溜溜球的作文 贵州黄果树瀑布作文 在海边玩的作文 公交车让位作文 作文漫画老师500字 倒叙的作文500字 告知信英语作文 有关困难的作文 挫折 作文800 炒糖豆作文 考试结束后作文 高考万能作文英语 春节前奏曲作文 二三事作文600字 关于六年级的作文 感悟亲情的作文 篮球比赛作文500字 我变小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