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天下粮仓:晚清的穆棱粮台山 一座粮仓承载百多年历史沧桑

2020-11-21 22:40:01
相关推荐

天下粮仓

作者:宁古塔印象

推荐:忽汗部落文化艺术工作室

几天前,当我在偶然撞进粮台山上的这座一百余年前的老建筑时,愣了些许,我错愕地站立,现在想来那姿态颇有些怪异。沉静地走进大门,正对面的高墙上赫然四个大字:天下粮仓!

……

我的意识里,第一次有粮仓的认知大约在我6岁时。

1975年我在柴河的一所乡村小学借读,几十年过去闭眼依然能想见——校园西侧的大片稻田,东侧滚滚奔流的牡丹江,然后最难忘的是北侧硕大的场院。每当斜阳映着乡间坑洼不平的土路时,打渔人披着晚霞归来,女人结束了江边快乐的浣洗,而他们心里惦念的不是离他们更近的家,而是场院麦垛上一群快乐的孩子,以及土屋上空盘旋升起的袅袅炊烟。

于是,场院、麦垛、炊烟的概念植入的我思想。炊烟穿过村庄悠久的记忆,一切都与生存有关,处于底层的人们关心的是安稳的生活,所有的堂皇与闹腾与他们无关,他们时刻关注的是今年的收成,所有的与人类相关的高大上的命题,以及充满哲思的事情,都断然不会在这样的小村庄里泛起涟漪。

是的,粮食!只有粮食才是生存和繁衍的根基,因为当年人们还没有富足到脱离这一活下去的首要条件。“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样美妙的情感,只能隐藏在人们的心里,可能连他们自己都意识不到沉淀的地方——因为人们只关心粮食

……

半个世纪以来,粮食的重要之于我是现实而又幽深的。曾经面对一粒种植入大地的粮食种子,我竟然不觉中落泪,那是一次至今我说不出缘由的事件:到底是因为这粒种子的伟大,到底是因为我的卑微。所以尽管孩子已经20多岁了,我仍会对他的浪费时时表示严重不满,我告诉他惜福的道理,甚至就差点把“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贴在他床头了。

是啊,没有经历过物资困乏年代的人们怎么会懂得粮食来之不易呢。我想,四十年前乡村校园门前嬉戏的场院,就是我儿时见过的第一处粮仓了!

不知什么原因,几十年来,粮仓对于我,始终是一种精神天国的向往。“天下粮仓”,这四个字更是让我虔诚膜拜,难以自拔。

二十年前,吴子牛导演的那部《天下粮仓》给我的震憾至今仍未散去,后来购到《天下粮仓》一书竟压在枕下昼夜不舍。

或许有人没有读过这本书。

1735年,雍正皇帝猝然驾崩。乾隆在登基的第一个年头就吃惊地发现,围绕国仓粮食接连出现“火龙烧仓”、“阴兵借粮”、“耕牛哭田”等惊世奇案,令25岁的乾隆认识到大清国生死存亡全在“国粮”之上。里面有这段场景——

刘统勋:“粥场的米不够,饿死百姓,粥场官员按律当斩。”粥场官员:“能不能先让我再见见老娘?”刘统勋:“恐怕来不及了。”粥场官员:“不,我母亲就在这粥场里。”

粥场官员沈石,临死咬下自己的肉,给同为饥民的老母亲果腹,母亲随后插筷自尽……

眼见全国的饥荒有蔓延之势,乾隆忧心忡忡。《天下粮仓》的故事就这样围绕着权力斗争激烈展开:仓场侍郎米汝成仕途风顺,后来在丫鬟柳含月的辅佐下,在与总督苗宗舒的争斗中险胜,身后却难以留下清白名节;其子米河在苦读之后决定只身行走江湖,阅尽民间苦难;危难之际,刑部尚书刘统勋扶棺履任,统领全国查案赈灾之职!

谁也走不出这种文化的覆盖,谁也脱离不掉历史给予的阵痛。是的,扔不掉,洗不掉,割舍不掉……因为粮仓,特别是天下粮仓,早已经成为一种中华民族文化符号深植入我们的基因。

“天下为公”,世上还有哪两个字大于“天下”呢!

此刻,太阳在头顶生硬地照着,同行十几人都已经累得疲乏不堪,热得汗流浃背,但是大家眼前一亮,依然对眼前的粮仓兴趣不减,而去遥想当年。

“青青粮台山,悠悠穆棱河”。我们采风所去之粮仓恰好座落在兴源镇粮台山上,从牡丹江乘车大约要四十分钟左右。导游介绍说,晚清粮仓所处粮台山高出地面近三十米,东、南、西三面险峻。的确,粮台山西四面怪石嶙峋,与水相连,形势险要,是一处陡然突起的石山,仿若乌龟头伸入穆棱河饮水。

远眺粮台山时,脑海突然浮现: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这几句诗来。虽然粮台山比不得碣石山名声响亮,但是它赫然出现在穆棱河畔,我想除了白山黑水的陶冶,在当地人们心中,它也早就成为一座神山、圣山,并引以为自豪了吧!

细询之,果然如此。兴源镇一位七十多岁的老者娓娓道来:兴源镇地形似坐落在“神龟身上”,而镇之东西南北四座山犹如龟之四足。粮台山居东西二山中部,在一轴线上,各相距一公里半,呈二龙戏珠之势,乡民谓之风水宝地。

穆棱文化局副局长原辉是研究这段历史的专家,他给我们介绍说:古时从宁古塔去沙河采金的人,被粮食寄存于此。光绪年间钦差大臣吴大澂,在此设穆棱招垦局,屯兵并建粮仓,故名“粮台山”。

这座清代粮仓,现在是黑龙江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今100多年。今天在粮台山上,仍有立有一处“吴公碑”,为后人缅怀吴大澂筹边之功绩,在吴大澂督办吉林边务50年后的1931年联名立下“吴愙斋中丞筹边遗迹”碑。碑文清晰可见。这里几经删减,我最终确定悉数引此碑文与如下——

清光绪七季辛已,吴县吴公大澄督办吉林边务。起珲春、迄三姓,旁达密山。相土所宜,募民开垦。所部巩卫,绥安、靖边诸军列成其间。威销萌,边患以息。公忠勤称天下,其功业在东陲尤著。傍穆棱河有镇曰兴源。镇之南有邱曰粮台。高可十寻,石壁削立,公屯兵设局处也。距公之来五十余季,率末乡不游滋土者,相与景慕遗烈。刻石为铭曰:

穆棱西东,肃慎故墟,皆为穷荒,今也经途謇謇,吴公绥滋东胜,仗节乘边,山贼慑服。民居无舍,公则治之;民耕无犊,公则字之。公之始来,榛莽陈天;公之受代,编户以千。有券者阿公迹斯在,摩挲法物,犹怀风采。月明水曲,籁椒声林,如闻馨声,古玉吉金。拖江有楼,表界有柱,视此丰碑相望万古!

……

与身旁十数友人皆读碑文与穆棱河畔,同行的市网信办副主任周鹏飞老师说:我们在天下粮仓前合个影吧!

此时,天边几缕祥云在空中凝立不动,粮仓虽历经百多年风雨沧桑,然而历史在此却宛如蜷睡在角落里的老人,沉静闲淡,在虚无之中给后来者以感悟。

我抬头再望这座晚清时建起的粮仓,青顶瓦片缝隙间,一株小草探出头来,仿佛在四下张望,或许我们打扰了它的平静。不远处一只灰色的麻雀在地上蹦来蹦去,不停地“啾啾”鸣叫,它并无高谈阔论的聒噪,用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方式,在为我们讲述粮台山,以及粮台山上这座百多年“天下粮仓”的传奇经历。

刹那间,仿佛有时空倒置的感觉。这是我生命长河50年历史中,第一次涉足到这段“天下粮仓”的历史和往事中……

我一直认为,5000年中国传承得以支撑的根基就是“粮仓”,如果给予粮仓以“天下”的重任,那么粮台山的“天下粮仓”更像一位低调寡言、从不索取的老母亲;那么粮台山的“天下粮仓”也像一位毫无奢求、额头遍布皱纹的老父亲,他们默默站在历史长河的深处,静静地为子子孙孙站立成一道遮风挡雨的风景……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奇思妙想的作文四年级400字 争论作文500字左右初一 这样想象真有趣300字作文 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作文三年级 我与书的故事作文400字 我的心愿500字优秀作文 有志者事竟成英语作文 我的语文老师作文500字 一言一行总关情作文 借物喻人的作文400字 向雷锋学习作文 音乐让生活更美好作文 以合作为话题的作文 一朵美丽的浪花作文 关于春天的作文300字 童年趣事作文350字 令人感动的一件事作文 关于文明礼仪的作文 friendship英语作文 关于圣诞节的英语作文 关于雷锋精神的作文 以感动为主题的作文 关于拔河比赛的作文 美丽的校园作文400字 人间处处有真情作文 童话故事作文100字 童话故事作文200字 21年高考作文 他一一了作文 为别人喝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