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摆渡|辫子军南京大屠杀 大批女孩被辱:屠城暴徒下场却出乎意料

2020-11-22 04:20:02
相关推荐

手百军事《摆渡》栏目第二期,独家稿件,抄袭必究

作者:周渝

“夕阳映照古城,民房在燃烧,城内黑烟四起,火光冲天,到处是抢掠、强奸和屠杀的场面,凄惨的哭声响成一片。南京正成为现代史上一个惨绝人寰的屠宰场……”这样的惨景让人想到1937年冬季的南京,但《纽约时报》上登载的这段报道所记录的时间是1911年11月10日。在报道中,制造这场屠杀的部队还被称为“清军”。三个月后,随着清王朝覆灭,“清军”亦不复存在,也唯有这支部队的官兵们会一直保留着象征这个王朝的辫子。军队首领张勋被称为“辫帅”, 他和他的部队在共和时代也有了新的名称——辫子军。

百年前(1917年)发生在北京的那场复辟闹剧让张勋人尽皆知,而此人对大清的忠臣,早在清亡前就已表现得淋漓尽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刚爆发,刚被朝廷任命为江南提督的张勋就十分积极地向朝廷请缨平乱,未得批准,但随着革命迅速蔓延,周边省份纷纷独立,唯南京仍被清廷牢牢控制,张勋很就有用武之地了。当时驻防南京的部队有三股势力,一是江宁将军铁良的旗营,这个“贵族”部队长期养尊处优,吓唬百姓还行,打仗就战力全无了。其二是由第九镇统制徐绍桢统帅的两个协的新军,徐本人内心就倾向革命党,这支力量基本可以算作革命军的“带路党”。剩下的一支唯一有抵抗力量的部队就是张勋的十四营兵了。

1911年11月4日,心向革命的徐绍桢毅然率部起义,当晚即派一个混成协兵分三路至雨花台,包围张勋的江防军阵地。指挥江防军的是张勋麾下的名将张文生,作战经验丰富,在得知自己被包围后,并未盲动或贸然突围,而是聚集力量拒守等待援军,当起义军发起冲锋时,张文生迅速集结火炮轰击,给徐部造成惨重伤亡。徐绍桢首战受挫,被张勋部队一路追击,官兵折损大半,只好撤退到高姿、龙潭一带休整,最后退至镇江。就在徐绍桢围攻雨花台之时,卫队营、巡防营也有数百分以白旗为号起事,对江防军张勋驻地发起进攻,但很快就被张勋镇压。经过一夜激战,起义以失败告终,来不及逃出南京城的革命者只好藏匿于城内。

为了肃清这些革命党,张勋表现出极残暴的一面,他下令全城戒严,城门关闭,江防军挨户盘查,但凡形迹可疑之人,不问青红皂白,格杀勿论。被杀害的包括剪辫者、悬白旗者、携带白旗者、穿西装者。据《纽约时报》报道,张勋“发布的命令称,一旦发现身挂白条的人——这被指为革命军标志,一律格杀勿论。一位在上衣口袋里插白手帕的路人因此被处决。汉人穿白鞋是服丧的标志,其穿戴者也在劫难逃。街巷内火光滔天,大屠杀的血腥和恐怖难以描述”。有记者目睹几位妇女被杀,她们的孩子也被清军劈死后踩在脚下。当时的学生中有很多剪掉发辫者,尽数被清军杀害,倒毙在街头的尸体数以千计,城内一片凄凉和沉寂。两百多年前,清军入关建政,颁剃发易服令,把江南江北屠得遍地腥红。如今这个王朝大厦将倾之际,它忠实的刽子手张勋举起屠刀,制造了最后一批因衣冠发型而惨遭屠杀的死难者。

时报上这篇报道的文末这样写道:“今晚,双手沾满鲜血的清军将20万南京居民的财产洗劫一空。从紫金山上望过去,可以看见通城大火照亮了天空。所有人都在焦虑第等待着明天的来临。”

南京屠城后不久,徐绍桢卷土重来,要找张勋报仇雪恨。如今的徐绍桢已得到光复军、镇江军等革命军支援,实力大增,其先锋黎天才于11月13日出击,将驻扎在乌龙山的一营江防军打得丢盔卸甲,张勋得知乌龙山被袭,立即调派三个营驰援,但为时已晚,乌龙山上早已插满革命军的旗帜,张部只好急转幕府山拒守,这一带成为双方激战的前线。

另一方面,徐绍桢亲自率领的精锐部队开始进攻明孝陵,此地是江防军的重要据点,由张勋的爱将王有宏镇守。这位王有宏和张勋很相似,都是大清朝的孝子贤孙,他是记名的提督,曾被朝廷赏穿黄马褂,从此被其视为极大之荣幸,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将红顶花翎和黄马褂穿戴整齐,从不离身。这种行头平时炫耀一下倒也无妨,但他连在战时也是顶戴花翎黄马褂就要命了,穿着“王者荣耀”的王有宏亲自跨上战马率部反击,结果成为革命军的活靶子,一排子弹迅速射向马背上的黄马褂,王有宏人仰马翻,当场毙命。王有宏被击毙后,其卫士拼死抢回遗体,发现此公身上竟被打了一百多个窟窿。主将阵亡,清军顿时作鸟兽散,明孝陵很快被革命军攻占。

张勋听闻爱将阵亡,竟痛哭不止,发誓要为王有宏复仇。然而清军大势已去,兵败如山倒,天保城也很快被革命军攻占,张勋再不走,别说报仇,恐怕自己也要变第二个王有宏了。12月2日深夜,识时务的张勋带着从南京库府搬出的八十万银元,仓皇逃离南京,一路洗劫,沿津浦路北上直奔徐州。天明之后,革命联军分别由太平门、聚宝门、仪凤门、朝阳门入城。经历了屠城噩梦的南京百姓倾城而出,代表革命军的白色旗帜迎风招展,商家店铺也亮出“欢迎大汉同胞”的横幅,喜迎王师。

经南京一役,张勋的江防军伤亡惨重,残部不满千人。让他更受打击的是,仅在两个月后的1912年2月12日,清帝颁布退位诏书,大清亡了。

大清一亡,张勋如丧考妣。好在接过权力的人不是革命党,而是他们北洋圈的圈主袁世凯,这样一来,张勋自然就能稳坐徐州而不会被革命党当作刽子手清算。南京之战,张勋的江防军虽然战败,但他撤退徐州却是因祸得福,因为他有了军阀最大的资本——地盘。

作为北洋系外围的张勋其实和袁世凯也尿不到一个壶里,张勋在徐州招兵买马发展自己势力时,袁世凯表面支持鼓励,但暗中令安徽督军倪嗣冲将督军公署北移至蚌埠,目的就是牵制张勋。张勋对袁世凯也是两面三刀,据前清翰林院侍讲,后来成为张勋幕僚的商衍瀛回忆,在1912年底至1913年初,张勋甚至参与密谋讨袁的计划,这次行动主要是一批前情遗老以爱新觉罗·溥伟为核心,企图复辟清室的阴谋。他们约定于1913年初发布讨袁公告,后来因计划被袁世凯侦知,胎死腹中。袁世凯除了敲山震虎,也没有对张勋等人采取措施,对于这个手里握着实际兵权的老怪物,袁还是有几分忌惮的。

张勋的部队最醒目的标志就是脑后拖着一条长辫子,时人称为“辫子军”。这样一支怪模怪样的军队,如何能在新生的民国生存呢?关于民初剪辫,不少人有些误解,认为大清一亡,大家马上就咔嚓咔嚓剪掉长辫,换个朝代就换个发型。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剪辫现象至少在晚清时就出现了。革命党人秦力山1900年就剪掉辫子,走南闯北也没有像以前那样被抓住杀头,唯是招来义和团的偏见。1906年,湖南高等学堂几十名学生都剪掉辫子,也没有被处罚。1909年,广西陆军小学的全体学生突然集体剪辫,广西巡抚张鸣岐得知后也仅是训斥一下,并要求学生“务必重新留回辫子”。1910年冬,谘议局的议员在大会上提出“剪掉辫子”的议案,竟获得多数票通过。可知在晚清最后十几年,“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时代已经过去,尤其在学生群体中剪辫蓄发的比比皆是。像张勋在南京时,因衣冠发型而大开杀戒实在是个特例。

1913年3月的宋教仁遇刺案引发二次革命,袁世凯说孙中山、黄兴这些革命党起来“捣乱”,要北洋系抱团共同抗革命。张勋于当年8月率军由台儿庄南下,一路扫荡,最后攻打的还是老地方——革命军的大本营南京。当时南京城里由黄兴统帅的革命军力量相当薄弱,带着新仇旧恨的张勋亲自督战,率部夜袭乌龙山,迅速击败黄兴部,于9月1日正式攻占南京城。

辫子军进南京后干的第一件是还是屠城,自城破之日起“三日不封刀”,奸淫掳掠无恶不作,无数不堪凌辱的女性投秦淮河自尽,河面、街巷以泽量尸,同一支军队将南京再次变成人间炼狱。辫子军这次的暴行比上次规模更大,就连冯国璋也对兽兵的作为忍无可忍,下令逮捕数百名辫子军。张勋听闻后大为恼火,派出军队阻挠,“双方持枪对峙街头,几成火拼之势”,后来还是因袁世凯远程调解才消弭了一场冲突。

(参考资料: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纽约时报》;《复辟半月记》;天忏生《复辟之黑幕》;孙献韬《复辟记》等)

手百军事《摆渡》栏目第二期,独家稿件,抄袭必究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集序言 六年级英语作文范文 我最喜欢的食物作文 关于烟花的作文 看烟花的作文 下雪啦作文 关于下雪的作文 价值作文600字 七年级下册语文作文 新年作文300字 记事作文500字 八年级作文600字 做灯笼作文 我的周末英语作文 我和我的祖国 作文 妈妈的手 作文 欣赏作文600字 八上英语作文 春节作文三年级 作文素材摘抄大全 作文素材大全摘抄 写一篇作文 作文800 水浒传读后感400字作文 过年作文300字左右 过年的作文600字初中 家国情怀作文素材 我的梦 作文 掌声 作文 我最欣赏的一个人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