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关于传统文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2020-11-22 13:55:01
相关推荐

孔子

当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问题,以猝不及防的态势扑面而来的时候,我很害怕我们的语文教学出现这样的情形:如同一个病人,被粗暴的扔到一个药谷中,药谷中满是奇珍药品,但是,这个病人一不辨药性,二不明病理,那么,他或者不知所措而延误病情,或者胡乱尝试导致性命堪忧。

基于此,我想谈谈我对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对于传统文化的内容,教师要做到准确把握。

如果传统文化是一座殿堂,很多人终其一生,不过是门外转转,少有人登堂入室。对于大多数语文老师来说,更是心向往之,而遥遥相望而已。所以,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教师都要对传授的内容有精准的理解和把握。

例如,儒家的中庸之道。

“中”的目的是“和”,“庸”的意思是平常或普通。归纳起来,所谓中庸,就是做事恰到好处,无过也不不及。在道德方面,要合乎中道,不能只顾到此方面,而不顾到别的方面;在功利方面,要坚持用最平常的办法,不“行险侥幸”,不因“耍小聪明”而弄巧成拙。

这便是中庸之道的境界。如果把“中”当成“不彻底”、“模棱两可”、“折中”等,把“庸”理解为庸碌、随俗,当老好人,凡事退让不争取,并不是中庸之道,具有这种特点的人物不但不是儒家的理想人物,相反是儒家所最痛恨的人物。

二、对于传统文化的内容,教师要做到客观传达。

比如说,在中学的语文教学中,不可能回避孔子和庄子两位哲人不同的价值取向和不同的人生道路的追求。《论语·宪问》中的看门人说孔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是做人的大道理。人要有一点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反映出他孜孜不倦的执着精神。从这位看门人的话中,我们可以见出当时普通人对孔子的评论。而庄子钓于濮水,曰“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主张人应当顺应自然,做到“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达到“超乎天地之外,游乎四海之间”的境地。

对现实的感受不同,对人生的看法相异,遂使孔子和庄子走上了不同的生活道路。孔子走了一条积极进取的道路,庄子走上了顺应自然的坦途。

课堂教学时,教师该如何来传达呢?我想,不能以自己的人生阅历、人生境遇儿得来的感受,不加辨析的传达给学生,而是要准确、客观,不带个人偏见和倾向。

还要讲清楚二者的实质。道家和儒家看似不同,但可以说上则同源、中则互补、下则兼容。孔子为那些进取的人提供了榜样,庄子为那些失败的英雄提供了内心安宁的道术。更要注意到一个前提,那就是孔子和庄子都有追求道德完善这样一个原动力。老师们在传达的时候不能一知半解,只知其表而不知其里,从而对学生有了误导。

三、对于传统文化的内容,教师要做到知其所以然。

教书也是做学问,对于传授的知识,要知道它是这样的,更要知道它为什么是这样的。既知道事物的表面现象,也知道事物的本质及其产生的原因。这里就需要有一个思维的广度、深度和角度的问题。

比如说,我们为什么会觉得孔子是轻松愉快的,而孟子是紧张严肃的呢?为什么山水诗会滥觞于浙江东部呢?为什么楚辞会有浪漫主义的特质呢?

第一个问题,我们也许会想到孔子和孟子性格会有不同;《论语》和《孟子》,一个偏重于散文,一个偏重于论辩;但是深层原因可能是春秋与战国,相去约两百年,中国的局势,已起了很大的变化。孟子说“此一时也,彼一时也”,正好可以用来说明他们之间的不同。

第二个问题,我们也许可以另辟蹊径,换个角度得出来原因。山水诗里的经典元素:孤舟、蓑衣、渔翁、薄暮、浅滩、沙洲等自然环境,在浙江东部俯拾皆是,山不高不低,河流不缓不急,尺度刚刚好,山水缠绕,百转千回,正应对着诗歌的起承转合,如果行船游览,自然诗兴大发;有的诗人并非为了风景去浙东,或探亲访友,或移居还乡,或官场宦游……这些人天天乘船,对那里的景观观察细致,情酝之于胸,而诗传之于世,那里的风景就这样被建构起来了。舟楫这种技术和工具,加上它们通行的水系,决定了我们能和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照面。

至于楚辞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梁启超的认识最为深刻,他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说道:“北地苦寒硗瘠,谋生不易,其民族销磨精神日力以奔走衣食、维持社会,犹恐不给,无馀欲以驰骛于玄妙之哲理,故其学术思想,常务实际,切人事,贵力行,重经验,而修身齐家治国利群之道术,最发达焉。……南地则反是。其气候和,其土地饶,其谋生易,其民族不必惟一身一家之饱暖是忧,故常达观于世界以外。初而轻世,既而玩世,继而厌世。不屑屑于实际,故不重礼法;不拘拘于经验,故不崇先王。

楚地少有中原诸子那样的逻辑严密的抽象说理文章,即使像《老子》《庄子》这样的哲学著作,也焕发着诗化的形象的光,处处闪烁着达观的精神力量。

当然,关于传统文化教学,还应该深入思考如何把这些内容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例如文本中的文化常识的梳理,古诗文的阅读与鉴赏是否可以从文化角度切入,教师要提升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同时要要做到中西融会贯通,不能固执拘泥等等。

本文是由刘若若提供的文稿,没有原人同意,任何网站不得转载,否则后果自负。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300字写景 作文读书笔记 梨花作文 励志作文题目 去海边作文 经历作文600字 亮点作文 描写景的作文 牛人作文 关于游戏的作文 中考作文多少分 作文快乐的一天 快乐时光的作文 关于精神的作文 历险记作文 给我的启示作文 高中作文500字 写景400字作文 写景作文300 400字写景作文 语文满分作文 写人作文开头 初三作文题目 草原作文 600字写景作文 朋友作文500字 爆笑作文 曹操 作文 爱国作文题目 600字作文写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