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践行领袖嘱托砥砺奋进鏖战急 攻坚深度贫困春风化雨满眼春

2020-11-22 18:20:01
相关推荐

——我市学习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视察忻州重要讲话精神攻坚深度贫困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栗 中 王国梁 王金华

“撸起袖子加油干!”牢记嘱托,对标对表,尽锐出战,攻城拔寨,砥砺奋进,步履铿锵!

“两不愁三保障。”使命如山,夙夜在公,精准施策,精准发力,精准攻坚,成绩斐然!

带着党中央对深度贫困地区人民的深切关怀,2017年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视察忻州,深入岢岚县赵家洼村和宋家沟村,实地查看深贫情况,看望贫困群众,充分展示了领袖对人民的深厚情怀。特别是人民领袖对老区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殷殷嘱托和特别关怀,使310万忻州儿女欢欣鼓舞,倍感振奋。市委、市政府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将广大干部群众对领袖的拥护爱戴转化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视察忻州重要讲话精神的强大动力,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转化为推动忻州脱贫攻坚和改革发展的最重要思路举措,全力以赴抓落实,砥砺奋进绘新图。

使命,在奋进中彰显力量;号角,在攻坚时更加嘹亮。忻州撸起袖子加油干,做足脱贫攻坚的质量和成色,讲好忻州全面脱贫、全面小康故事,信心百倍,义无反顾,奋力前行。

“中国甜糯玉米之乡”——五寨西梁甜糯玉米地膜种植片,为贫困户稳定增收提供了强劲保障。 张向荣 摄

两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落实“1661”发展战略、“3659”脱贫攻坚策略,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践行领袖嘱托,决战深度贫困,用扎实稳健的攻坚行动向总书记,向党中央,向省委、省政府和全市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两年来,全市干部群众牢记领袖嘱托,践行政治使命,攻坚深度贫困,在脱贫攻坚的路上,用无畏的担当履行“不落下一个贫困群众”的庄严承诺。

两年来,忻州撸起袖子加油干,紧紧围绕解决“人、钱、地、房、树、村、稳”7个问题,紧扣精准识别对象、新区安置配套、旧村拆除复垦、生态修复整治、产业就业保障和社区治理跟进等关键环节,啃下一个又一个易地扶贫搬迁的“硬骨头”。截至目前,保德、河曲、神池、岢岚、五寨、繁峙6个贫困县脱贫摘帽已公示,退出1923个贫困村,减贫41.37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由19.8%降至2.28%,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突破。

两年来,在2016年首战首胜的基础上,2017年再战再胜,2018年决战决胜,脱贫工作成效考核综合排名全省第一,整村搬迁数量规模全省第一,光伏扶贫装机规模全省第一,金融扶贫信贷投放总额全省第一,生态扶贫“五个一批”规模全省第一,电商示范县数量全省第一。

两年来,全市又及时把整村搬迁工作重心转移到后续扶持上来,紧紧围绕拆迁复垦、生态修复、产业培育、就业帮扶、社区治理、社会融入等关键环节,努力做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取得了显著成效。

两年来,忻州在全省脱贫攻坚主战场上不畏艰难,誓师立令,精准发力,攻城拔寨,奋发作为,书写出一幅众志成城决战贫困的壮丽画卷,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艰苦奋斗的结果。回望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忻州后的两年,我市劈波斩浪,砥砺奋进,攻坚战绩令人瞩目,脱贫成绩让人暖心、令人鼓舞。

脱贫,是一场大战,更是一场恶战。忻州高位谋划,全方位参与,上下一心,锲而不舍,不辱使命,决战决胜

同一片土地上,过上了不同的生活;同一片天空下,续写着不同的故事。

前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省我市期间,来到深度贫困地区岢岚县看望贫困群众。

两年后,还是这片土地,习近平总书记曾经看望过的赵家洼村和宋家沟村的老百姓已经过上了幸福生活。赵家洼村村民曹六仁常说:“我做梦也没想到,能住上楼房。现在的生活条件和以往相比,简直就是天上地下,冬天不用再生火,水龙头一拧就有自来水……这日子是越来越好了。”

岢岚县宋家沟移民新村,沈姚付妻子刘林桃靠制作豆面次粉、荞面碗托,每月净收入5000多元。宫清华 摄

6月的岢岚,绿树成荫,骄阳似火。

走进岢岚县城广惠园新村“,致力脱贫攻坚,共建美好家园”的标语格外醒目。不远处,72岁的杨娥子穿着黄色的马甲在小区里打扫卫生。年逾古稀的她咧着嘴笑着说“:现在的生活好了,是习近平总书记让我们过上了今天的好日子。”

回忆起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家中的情形,杨娥子历历在目,称“这辈子也不会忘记”。杨娥子说“:习总书记非常亲切,他来了,就像亲戚来了一样,和我唠家常。做梦都想不到,习总书记还能来我家。”

杨娥子两口子有五个孩子,祖辈都在农村,五个孩子成家后离开穷山沟。在过去,过冬是杨娥子一家最糟心的事,每年冬天,她的脚都冻得浮肿,有时候走路都是问题。脚下是贫地,背后是山峦。她说,辛苦一年,勉强够吃喝,全家收入不到7000元,种粮收入只有500多元,大部分是种粮补贴和退耕还林补贴。为了解决好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问题,岢岚县决定对赵家洼村进行整村搬迁。

初夏的岢岚县宋家沟移民新村。本报记者 范 涛 摄

两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帮助下,杨娥子一家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经济收入翻了几番。在82平方米的房子里,杨娥子坐在沙发上,微笑着掰起手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做保洁员一年工资12600元;光伏扶贫3000元;爱心煤200元;养老保险金1000多元;大病救助3000元;农资补贴3000多元。杨娥子说:“初步一算,全年我们家收入已经能够稳定脱贫,生活真是今非昔比。”

忻州是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全市14个县(市、区)有11个国定深度贫困县。全市的脱贫攻坚战,从高位谋划启动,构建统揽格局,兴盛于各部门各行业参与,落实在上上下下。

两年来,全市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方针政策,围绕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规划》《关于坚决打赢全市脱贫攻坚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等31个政策性文件,连续3年制定出台专项扶贫行动计划。

特别是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视察忻州以来,市委召开四届三次全会,出台《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全力推进全面脱贫全面小康建设的决定》《关于聚焦深度贫困集中力量攻坚的实施意见》《践行领袖嘱托决战深度贫困行动方案》,明确作为领袖视察地要学深干好、走在前列。

创设性出台《攻坚深度贫困“破零清零”专项行动方案》,做到应干未干的“破零”,应完未完的“清零”。

聚焦摘帽重任,出台《贫困县脱贫摘帽指导意见》,建立了摘帽督导工作机制,每个摘帽县派驻一个由市委常委带队的市级督导小组和跟进落实小组,采取“六不两直”方法全程全面督导。

围绕政策兑现,出台《市直部门推进脱贫攻坚重大政策重大措施落实工作方案》,建立“一清单、三体系、一制度”政策落实推进机制。编发《脱贫攻坚资料汇编》1—8册、《脱贫攻坚200问》《脱贫攻坚实操手册》《脱贫攻坚政策导图》等一系列宣讲资料,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政策支持和群众基础。

运筹帷幄,精准施策,凝聚合力,下足“绣花”功夫,攻城拔寨挖“穷根”

春天播种希望,秋天收获硕果,夏长与秋实之间,升腾的是一种热烈、铿锵的旋律。打赢脱贫攻坚战,完成决战脱贫决胜小康任务,忻州正处于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

代县方盛白酒产业链条带动2000多名贫困户增收脱贫。石俊文 摄

一是高位谋划,构建统揽格局。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发展机遇、最大的民生工程、最现实的干部作风转变工程来谋划、部署和推进,作为检验“四个意识”强不强、“两个维护”硬不硬的试金石。2015年市委三届七次全会确立了“1661”发展战略,其中第一个“1”就是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强调一切围绕脱贫、一切为了脱贫、一切服从脱贫、一切服务脱贫。做决策,优先脱贫攻坚;办事情,突出脱贫攻坚;动资金,保障脱贫攻坚;用干部,挂钩脱贫攻坚;抓考核,强化脱贫攻坚。市四套班子、市直34个系统442个单位按照各自职能职责,制定脱贫攻坚统揽全局的具体工作举措,14个县(市、区)和五台山风景区管委会细化出台统揽措施。实施“3659”脱贫攻坚策略,坚持立志、立业、立状“3立”,坚持“6个精准”,推进“5个一批”,实施“9+9”脱贫工程。市级统揽强化“职能”,县乡下沉强化“势能”,综合生成强化“效能”,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统揽格局。

二是层层传导,夯实责任体系。强化市县抓落实、乡镇推进和实施的工作机制,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主体责任。市委成立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市委书记担任第一组长,市长担任组长,市委副书记担任常务副组长,市级党政领导担任副组长,实行分管扶贫领导和分管行业领导“双组长”的领导体制,下设12个专项脱贫办公室和26个专项扶贫领导组,明确了专项责任、联动责任、帮扶责任和部门统揽责任;各县成立脱贫攻坚总指挥部,乡镇成立脱贫攻坚指挥部和扶贫工作站,配备扶贫专职副乡镇长。建立了双签责任制度,市、县、乡、村逐级签订脱贫攻坚主体责任书和帮扶责任书,层层立下军令状,构建“横向延伸无死角,纵向下沉无盲区”的责任体系,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三是一线工作,精准帮扶举措。2016年以来,召开脱贫攻坚誓师大会、脱贫攻坚工作会、决战决胜誓师大会等年度工作会议,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扩大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和各类专题会等一系列会议,研究脱贫攻坚工作,部署开展“春、夏、秋、冬”四季攻坚行动。坚持一线工作法,强化市级领导联系帮扶,32名市级领导联系帮扶14+1个县(市、区)。实施四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行动,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李俊明走访乡镇175个,实现了158个脱贫攻坚重点乡镇全覆盖;市长郑连生足迹遍布乡镇,为贫困乡村排忧解难;15个县(市、区)委书记走访贫困村2068个,占到总数2222个的93%;185名乡镇党委书记走访贫困户18万余户,查民情,听民意,解民忧,贫困群众认可度全面提升。

每张笑脸都是攻坚的诗篇。

郝建梅是五台东雷乡西雷村的贫困户,全家5口人,婆婆、老妈都已年过花甲,一家人的生活全靠丈夫和自己种植20多亩薄田勉强度日,是村里地地道道的贫困户,一家人挤在40年前盖下的土房里。如今,她搬到新居,丈夫在附近的五龙生态农业园工地打工,她在苗圃基地做饭打工,一年下来收入40000多元,日子过得格外舒心。

全员动员,聚焦深度贫困,汇集十大举措,大兵团作战,全员合力攻坚

2016年,在岢岚县李家沟乡任副乡长的刘峰肩头又多了副担子:乡脱贫工作站站长。

在其位谋其政。刘峰当站长开展扶贫工作,首先吃透上面精神,然后结合本乡实际情况,在乡党委支持下制定工作规划,出台接地气的实施方案,还向有关工作人员和群众一项项解释、解决脱贫工作中遇到的大大小小的问题,并随时修正工作方案,以保证工作的顺利推进。在整个脱贫工作中,他是全乡的扶贫“总工”。

原平市双惠科技生态示范园区的员工们正在高科技育苗大棚里为农民示范管理青椒种苗的技术。近年来,该园区大力进行农技推广、新品种科研示范,培训新型农技人员,利用高科技引领农民脱贫致富。 赵春晓 摄

2018年,李家沟乡剩余的5个贫困村要出列,全乡264户549名贫困人口要稳定脱贫,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怎么脱、如何保?刘峰将上级的扶贫政策在李家沟乡具体化、本土化。他根据全乡各个村的具体情况,实施整村搬迁或整村提升方案;对已脱贫人口制定了脱贫巩固计划;对贫困人口按照致贫原因及家庭结构情况划分为五个类别,依据各类别的特点分别给予产业、就业、搬迁、生态、资产收益、光伏、危房改造及政策保障兜底等一项或多项扶贫政策优惠。

该乡给贫困户补贴农机具购置费,李家沟村22户贫困户购买农机后交付农机合作社入股分红。仅此一项,2017年李家沟村的贫困户户均增收2400元。李家沟村农机合作社的组建,使该村村民耕种农田面积由肩扛驴驮年代的1700多亩发展到3500亩,收益也成倍增长。

马桂花出生于1938年,是李家沟村村民。丈夫离世多年,儿女也已成家,她一人独自生活。早年她在乡政府当厨师,一干就是20多年。2007年后在外地从事家政服务。2014年村里识别贫困户,她认为自己有收入没有理会。现在年龄越来越大了,生活很艰难。听到马桂花生活困难的信息,刘峰的第一反应就是先看看老人。

见到马桂花,了解到她这些年在外的收入情况,认为其符合贫困家庭的标准。2016年年底动态调整时把马桂花识别进了精准贫困户行列,依照相关政策给予帮扶。

李家沟乡辖11个行政村886户1936人。其中,5个行政村、4个自然村村民生活生产条件更为恶劣。

胡家洼村也是李家沟乡的一个行政村,辖黄土坡、霸王山两个自然村,全村104户239人。胡家洼村离交通主干线有8公里,通村路蜿蜒绕行在一条河床中,去年夏天一次暴雨过后,县乡干部进村检查灾情,8公里崎岖河床路基本被水冲毁,越野车艰难行走了4个小时才进了村。改变这里村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整村搬迁不失为驱穷致富的好办法。俗话说,搬家三年穷。如何让百姓搬家不受穷?合理补偿是保障。

如何做到补偿合理?刘峰向城建、统计等有关部门的专家请教后,经过一个多月的测算,终于出台了13大类、52个具体项目的补偿标准方案。这些补偿项目,大到房屋现状、结构类型,小到门窗、树木,再到庭院所存在的有用途的固定物品和基础设施无一遗漏。另外,贫困搬迁户、同步搬迁户和自然搬迁户的补偿标准也有区别,计算补偿金的工作量又成倍加大。这项涉及86户贫困户、54户同步户和135户自然户的搬迁工作的方案,虽涉及面广,但扶贫干部依照项目逐一比对计算出的补偿金,得到绝大多数村民认可,使搬迁工作顺利推进。当年,李家沟乡的脱贫工作全县排名第一,刘峰荣获创新奖。

荣誉的背后,不仅是超人的体力和脑力的付出,更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支撑。

“你的头发本来就少,这个扶贫站站长当下来,估计就秃顶了。”每每面对同事的调侃,40岁刚出头的刘峰总是笑着回应:“秃顶算啥?倘若脱发能脱贫,我当不惜青丝,情愿早一天脱成光头!”

静乐县“第一书记”进村入户受欢迎。本报通讯员 摄

攻坚令出,使命如山。

全市各级各部门按照统揽格局要求,自觉履行脱贫攻坚责任,主动落实专项扶贫、行业扶贫政策,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形成了攻坚合力。

十大举措,项项精准,桩桩有力:

扎实推进整村搬迁;有力开展产业扶贫;倾力抓好就业扶贫;精心实施生态扶贫;突出细化教育扶贫;大力深化健康扶贫;全面强化社保兜底;精准落实住房保障;努力实施整村提升;鼎力开展精神脱贫。

扶贫工作是一场接力赛,需要持续不断地努力,最终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在保德县尧圪台乡红花塔村,这样的扶贫接力赛,已经坚持了好几年。

2015年8月,红花塔村迎来了第一位驻村第一书记宋昆伦。这也是省质监局派到红花塔的第一任第一书记。对于一个长久生活在城市的人来说,乡村生活总会有许多不适应,可是宋昆伦很快进入角色,烧炉子、劈柴火、睡土炕,短短一个月时间下来,他很快融入保德农村生活。为了尽快和乡亲们拉近距离,顺利开展工作,宋昆伦逐户走访,帮老乡扫院子、干农活,和他们拉家常,详细了解他们生活中的情况和困难,让他们及时享受对应的政府惠农政策。半年下来,他成了村民土炕上的常客,大家有什么知心话都愿意跟他唠叨。

情感沟通了,工作开展起来就顺利多了。在他的协调下,村里建起了村级活动场所,硬化了广场,还为村里建了高位水塔,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2016年,在省质监局的支持下,他为村里争取到扶贫资金,给贫困户购买600只鸡,惠及24户贫困户,还给村里购买旋耕机一台,极大地减轻了村民春耕时的劳动强度。

在宋昆伦看来,扶贫不只是一份工作,已融入了自己太多的情感。尽己所能帮助别人已成为他的一种习惯:为村里的老人购买拐杖;入冬时给他们送上棉帽;为村里的孩子送去书包和纸笔,等等。小小的心意打动了所有人,大家都把老宋当成自己的亲人。2017年,老宋挂职期满后悄悄离开了红花塔。

接替老宋的是省质监局的张旭东,此时红花塔已经进入脱贫巩固期。张旭东的到来,受到乡亲们的热烈欢迎。张旭东明白这是老宋打下的群众基础,同时也感到肩上的压力很大。他说:“因为有老宋这个扶贫标杆在前,即使超不过老宋,起码也要和老宋看齐,干到和他一样的高度群众才能够满意。”

扶贫工作需要接力,更需要提升。研究生毕业的张旭东看待问题一针见血。他说,当前推进村级产业发展才是巩固脱贫、防止返贫的根本所在。工作队和村委在充分调研后,同省局和乡里达成共识,决定通过种植连翘、建设电商平台来推进村级产业发展,为今后村民致富拓宽路子。为了推进连翘种植,村里和运城绛县季成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签订了以每公斤8元的保底价格回购合同,所有枝条、叶子以相应价格回购。这样一项绝好的产业,村民自然乐意,省质监局领导也大力支持,每亩连翘种苗给予适当补贴。

今年4月20日,种苗到位后立刻开始组织种植,村里雇佣拉水车逐株浇水保障成活率,三名扶贫工作队员和村委班子领导每天到地里和村民一起干活,有时嫌回驻地远就带方便面解决一顿饭。连续一个月下来,文雅书生张旭东也变得脸膛黝黑,两名帮扶老队员已是活脱脱老农形象。目前,全村已种植连翘种苗100余亩,大约10000多株。村委会主任王占伟说:此项目已经能够让20多户村民逐年稳定受益,而且随着连翘植株不断长大,收益也会逐年增加,作为带动村级的主导致富产业,加上村里已建成的光伏电站并网发电收益足以保障贫困户稳定增收。

此外,扶贫工作队还通过电商平台的建设,为村民售卖五谷杂粮。目前已达成3万斤小米的订单意向,省质监局为了支持扶贫工作,自筹资金100万元,为村里购买农机具、小杂粮加工机械。用张旭东的话说,脱贫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一届又一届队员接过手中的接力棒,和贫穷赛跑,才能彻底打赢这场战役。

脱贫攻坚成效,写在贫困户的笑脸上;易地搬迁致胜,反映在移民新村风貌上。走整村搬迁的路子,复垦土地,生态治理,从岢岚县宋家沟新村、广惠园新村到五寨县漪涟苑移民新村、忻府区怡居苑移民小区的建成与完善就是忻州整村搬迁的一个缩影。

尽锐出战,志在必胜。连续三年,八场硬仗,八大突破,忻州脱贫成效考核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彭雪峰是四八四四转播台办公室主任,2017年6月,被选派到五寨县东秀庄乡闹儿沟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以来,他脚踏实地、不辞辛苦,以村为家,紧紧围绕实现脱贫摘帽的目标,以“抓党建、促脱贫”为职责和使命,从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入手,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赢得了闹儿沟村群众的一致好评。

驻村的第二天,就从走访、调研入手了解情况,整整一个月,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逐渐掌握了闹儿沟村的基本情况。闹儿沟村依崖而落,是一个典型的偏远山区村落,全村共有97户237人,其中贫困户45户120人,约占总人口的47%。绝大多数村民依然住着窑洞,其中有为数不少的贫困户仍然住着土窑洞。村中道路一下大雨就泥泞不堪,粮食产量虽然不错,但离城较远、道路不畅成为制约闹儿沟村发展的大问题。在探讨农村脱贫、建设和发展的问题上,彭雪峰曾多次征询村“两委”班子成员、致富能手、贫困户等的意见和建议,渐渐地他心中擘画出脱贫致富的蓝图。

2017年7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让闹儿沟村许多土窑洞面临“不测”,村中的饮水管道也被大雨冲坏。面临此种情况,彭雪峰马不停蹄地往返于县城和闹儿沟村,打报告、交材料、协调各方,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一条专门属于闹儿沟村的“村村通”上马了,推土机及时赶到了现场。闹儿沟村不仅解决了道路的问题,吃水问题也得到了及时解决。

2018年是五寨县脱贫摘帽之年,作为闹儿沟村第一书记的彭雪峰深感责任重大。年初,他经过多次协商,使闹儿沟村的贫困户和五寨县汇丰贸易公司顺利地签订了高粱和马铃薯的购买协议,增强了闹儿沟村贫困户对脱贫摘帽的信心。同时,他积极为村里的贫困户协商光伏发电、异地搬迁等项目。慢慢地,他和贫困户的距离越来越近了,许多贫困户的一些私事也让他代劳,比如买种子、地膜、打药机等,他都乐于帮忙。村民们亲切地叫他“小彭”。他的努力工作不仅得到了村民的认可,也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肯定,今年上半年,他被五寨县扶贫指挥部评为“2017年度扶贫工作先进个人”。

如果说贫困是一座山,奋战在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干部群众,就是挖山的愚公;如果说贫穷是一条河,每场脱贫攻坚战役,便是对河的征服、水的跨越。

三年来,全市脱贫攻坚战稳步向前,不断推进。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对忻州市实施整村搬迁的实践探索给予充分肯定,2018年,全市整村搬迁典型经验做法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连续三年我市脱贫成效考核成绩优异,稳居全省第一方阵。三年打赢“八场硬仗”,实现“八大突破”。

定襄移民搬迁让山区农民实现安居乐业。图为惠园移民新村。张晋兰 摄

打赢了6县脱贫摘帽硬仗。全市贫困县数量首次少于非贫困县,实现结构性突破。

打赢了整村搬迁硬仗。全市农村布局进一步优化,易地搬迁助推城镇化,城镇化率增速全省第一,2018年首次突破50%,整体由农业型社会进入城市型社会,城乡人口实现结构性突破。

打赢了贫困群众增收硬仗。全市农村贫困人口收入增速快于农村居民、快于城镇居民、快于GDP增速,贫困人口收入增速实现结构性突破。

打赢了基础设施改善硬仗。机场通航,高铁通车,县县通高速,县县通铁路,贫困地区交通状况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打赢了特色风貌整治硬仗。村容村貌、户容户貌明显改观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打赢了特色产业扶贫硬仗。忻州杂粮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成为全国唯一整市推进试点,杂粮产业融合园区及中国杂粮产地交易市场开工建设,“中国杂粮之都”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打赢了精神脱贫硬仗。代县刘桂珍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模范,成为全国当年同层级表彰两人之一,沙万里荣获“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成为全省4名获奖者之一,先进典型选树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阶段性打赢了交账交卷交代硬仗。接受了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视察,召开了全省攻坚深度贫困现场推进会,实现了忻州历史上的标志性突破。

窗外的雨拍打着玻璃,发出阵阵响声,但这响声很快被屋内的笑声掩盖下去。这天,邮储银行到村里办理光伏贷款,通过安装分散式光伏电站,每户每年可收益3000多元。“魏书记,这样我们脱贫就有了保障啦!”村民老张兴奋地说道。魏根虎笑了笑,望着窗外的雨,脸色又沉了下来。“不行,我得去接他们。”丢下一句话,魏根虎驱车消失在雨中。

这是发生在2017年7月份的一件事。当天,邮储银行到村里办理光伏贷款,刚好遇上中雨,有4户办理贷款的贫困户被雨截在县城。为了不耽误贫困户办理业务,魏根虎冒雨开车到县城把4户贫困户接回村里,办结了相关手续。

在党的精准扶贫政策感召下,2015年8月,忻州市审计局人事教育科科长魏根虎主动请缨到繁峙县杏园乡铁家会村任第一书记。从那时起,他长期扎根在铁家会村,与村民同生活、同劳动,为全村脱贫攻坚献计出力。

“要随时解困解难,拉近与贫困户的距离。”这是魏根虎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16年秋雨季节,贫困户赵世兴、杨先平家的土窑洞因年久失修漏雨,局部出现垮塌险情,魏根虎劝说两家人转移到村小学暂时安置后,及时向上级部门申请危房改造,并帮助他们完善所需材料,督促工程尽快开工,最终顺利完成了危房改造。村里因大病致贫的谢永新和薛四四两户贫困户,医保怎么报?大病如何申请?民政救助走什么渠道?他跑前忙后出主意、想办法,最终帮他们解决了实际困难。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魏根虎还帮找不到担保人的贫困户贾慧德进行了光伏贷款担保,人们不知道,这是他第一次在银行为人做贷款担保。

农村要发展,产业是关键。2017年,在多方考察后,结合铁家会村实际情况,魏根虎确立了发展干果经济林的思路。目前,该村发展的500亩干果经济林已惠及全村97户农户,其中贫困户21户。同时,他还推动16户贫困户安装分散式光伏电站,12户贫困户以“五位一体”方式加入当地发展好的涉农企业,20户贫困户以加入合作社的方式实现稳定分红,73户79人享受政策兜底保障。全村贫困户实现了一户一策,有些贫困户甚至实现了一户多策。

看着产业逐渐发展壮大,魏根虎又发起了愁。原来,铁家会村与外界道路被一条铁路所隔,现有的涵洞只能通过小车,限制了村庄的发展。为此,魏根虎多方奔走,争取上级资金20万元对原有的涵洞进行了加固拓宽,硬化村西通往主干道长500米、宽6米、厚20厘米的水泥路,彻底告别了铁家会村大车不能进村的历史。为了改善村里的基础条件,魏根虎还争取资金,为村委会新盖9间办公用房,并对村小学进行了整修;争取资金26万元新打1眼灌溉井,配套了井房、线路、灌溉设备等,使近300亩旱地变成水浇地,直接经济效益每年大约近10万元;协调县水利局投资近27万元新建4000米U型防渗渠,铺设浇灌管道1000米,为全村抗旱增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筹资近50万元改造村自来水管道6000米,方便村民用水。看着这位为了村庄发展、群众脱贫四处奔波的第一书记,村民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第一书记进行轮换的时候,魏根虎主动申请延长自己的期限。他说“: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决战决胜阶段,在这个时候,坚持就是胜利,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全村的扶贫工作做得更加扎实。”

搬出山庄,迁离窝铺,一户不落。忻州紧紧抓住“整村搬迁”牛鼻子,撕开“口子”,趟出“路子”,打开“场子”,突出重围,闯出全国新路

仲夏的忻州大地,碧绿如茵,生机盎然。

两年前的这个时候,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西,来到忻州。

两年后的这个时候,记者奔赴全市脱贫攻坚第一线,记录靶向施策的系列超常举措和异乎寻常的攻坚历程,感受决战脱贫、决胜小康的火热场景和感人事迹,感触老区人民奋发作为的冲天干劲,见证脱贫攻坚的神奇巨变。

岢岚县赵家洼村早已完成了整村移民搬迁。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走访的刘福有和杨娥子、王三女、曹六仁三户特困户与其他搬迁到县城广惠园移民新村的住户一样,实现了由农村生活向社区生活的变化,从种地为生到打工挣钱,他们已经实现由贫困农民到市民生活方式与角色的转变。满满的幸福感写在贫困户的脸上。

“厨房储物架上存着七八袋米面,冰箱里有冷藏的水果、蔬菜和早上刚买的饼子,还有吃也吃不了的肉;平时隔三差五还可以洗上热水澡,孙子孙女也上了忻州的特教学校;一年下来家里可收入五万大几,真是做梦也想不到的好日子,党和政府就是咱穷苦百姓的‘爹娘’……”洋溢着满脸笑容,这个被习近平总书记称呼“大姐”的原赵家洼村特困户王三女由衷地说。

五台县扶贫产业项目——百草绿源中药材有限公司中药材加工生产线。本报通讯员 摄

自赵家洼村整体搬迁后,扶贫工作队为每户每人制定了适应新生活的帮扶政策。年轻的,通过就业培训,让他们有一技之长;有劳动能力的,在县城或移民安置点提供工作岗位;60岁以上的,由各级财政对他们的生活进行兜底补贴。驻村第一书记陈福庆表示,贫困村民后顾之忧解决了,广大群众跟党走的劲头更足了。大家满怀信心地说,从驻村帮扶到现在一户一策跟踪式扶贫,党员干部还要继续努力和乡亲们一起加油干。

像岢岚赵家洼村这样实现整村搬迁脱贫的,在全市累计达到763个村,销号458个行政村,搬迁安置40454人,拆除689个村,复垦503个村。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超常举措和头号工程,全市实施“六环联动”,以22项改革举措破解“人钱地房树村稳”7个问题,全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和耕地占补平衡节余指标交易面积可达3万余亩,交易金额可达50亿元。安置房产权办证在全国率先试水,被国家发改委作为政策指引向全国推介。特别是像河曲、保德,在去年就完成了“十三五”易地搬迁任务,并且及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后续扶持上来,坚持服务与治理并重,确保搬迁户安居乐业“稳得住”;坚持培训与就业并重,确保全面增收“能脱贫”;坚持产业发展与精神扶贫并重,确保脱贫效果“可持续”。全市在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上取得了良好成效,受到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扶贫办的肯定。

从岚漪河畔到雁门关下,从黄河岸边到五台山脚下,所到之处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纷纷表示,一定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用勤劳的双手,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幸福新生活就像吃了甘蔗节节甜。

贫困地区发展产业缺什么?除了缺资金、缺技术,更缺人才,尤其是缺肯扑下身子、一心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我市把脱贫攻坚一线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赛场”,采取领导干部包联帮扶、“三支队伍”驻村帮扶、县际结对帮扶、企村合作帮扶、社会力量帮扶的改革创新帮扶机制,强化“三基建设”,“选、育、管、用”四环联动,着重选拔出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市委着力锻造拉得出、冲得上、挺得住、打得赢的脱贫攻坚铁军队伍,并形成“好干部到脱贫一线去,好干部从脱贫一线来”的鲜明导向。

2017年10月,岢岚县赵家洼村18户人家全部整村移民搬迁。驻村第一书记陈福庆和扶贫工作队员们也跟着乡亲们一起搬进了移民小区的工作站。陈福庆说,“只要乡亲们一天不脱贫,我们就一天不离开。”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在忻州,有2112名驻村第一书记在扶贫一线建功立业,这是一支飞得高远的“领头雁”队伍。扶贫路上,正是这些身先士卒的“领头雁”在引领和带动忻州群众攻克一座座深度贫困堡垒。

鼓点声声急,催人步步紧。脱贫攻坚,不仅要层层传导外部压力,还得处处激发内生动力。为了让贫困户真正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我市在脱贫攻坚一线选取致富典型事例,在全市推广学习,让典型以亲身经历谈脱贫,让贫困户对比感悟增动力,主动学习致富技术。同时,持续开展了“传承好家风,争当文明户”活动,让脱贫路上新时代的“村风”倾情相伴,家风、民风相得益彰。

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生态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各行业齐发力,各部门全加油,众人划桨开大船,会当击水三千里,脱贫大船行稳致远

“太阳出来就赚钱!”老百姓的这句话虽然说得有点夸张,但脸上的笑容却真真切切。

偏关县天峰坪村的97户贫困户,自2017年7月18日全村户级光伏电站建成投产起,便开始领到了该扶贫项目的分红款。从那天开始,村民们喜欢到村委会办公室,观看显示屏里各自电站的运行情况,比较谁家的发电量多与少。天峰坪村脱贫攻坚步入了全县决战决胜的第一方阵。当时该村34户60周岁以上贫困户因不具备贷款条件而无缘享受光伏项目扶持。驻村第一书记孙建雷积极向所在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争取,由该院垫资57万元,为60周岁以上贫困户解决了所需资金。

“一头牛8500元,县里补贴2000元,第一书记补贴1000元,天河牧业补贴500元,我们花5000元就可买到。政府还为牛上了保险,畜牧局还给养殖户配套一台铡草机……这牛买得很划算。”繁峙农发村73岁的党员贫困户栗二小对记者说。脱贫攻坚战打响后,该村结合“政府+公司+贫困户+银行+保险”的模式,念好“牛经”发“牛财”,全村114户贫困户购买育龄母牛244头,预计今年可产牛犊220头,实现产值170余万元。这是繁峙县强化利益联结机制、推进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

神池县小赵庄的祁荣是一位老复员军人,多年务农,一直生活在农村,过去老人常为养老没有保障发愁。脱贫攻坚战以来,祁荣老人被村里确定为精准扶贫户,使老人养老有了可靠保障。2018年冬天,他因为年老体弱,不幸得了脑出血病。因为是精准扶贫户,老人在忻州市医院住进了ICU室一月有余,自己花销才3000元。最后老人出院后,知情的人们都说,是党的健康扶贫政策救下了老人的命!

63岁的王建设是神池县东湖乡段笏咀村因灾返贫户的男主人,全家四口人,媳妇张桂平58岁,因患糖尿病腿疼厉害,常年药不离口。两个尚在读书的孙子、孙女与他们生活在一起。两年来,他家在乡村干部的帮助下,发展家庭养羊业,从最初饲养15只杜泊羊做起,如今已养到30多只。21只母羊一年最少可产40只小羊羔,加上60亩承包地的收入,家庭总收入近5万元。2017年,通过村级危房改造项目,王建设一家住进了新建的三间大瓦房。乡、村干部还帮助他办理了低保和医保,并协调教育部门让两个读书的孙子享受上教育补助,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今年他还想通过扶贫贴息贷款扩大养殖总量,争取再打一个漂亮的养殖致富仗。

扶贫攻坚战以来,全市各部门齐动员,齐上阵,按照统揽格局要求,自觉履行脱贫攻坚责任,主动落实专项扶贫、行业扶贫政策,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形成了攻坚合力。

产业扶贫实施九大增收工程,以“一县一业一园区、一村一品一主体”为抓手,贫困村基本实现了“五有”(贫困村有脱贫产业、有带动主体、有合作经济组织,贫困户有增收产业项目、有劳动能力的有技能)全覆盖,带动13.35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光伏装机75万千瓦,建设14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11个贫困县国家电商示范县实现全覆盖,发展省级扶贫龙头企业25家,“三品一标”认证974个,数量均居全省第一。

突出就业扶贫。全市着力打造“忻州月嫂”“五台瓦工”“繁峙绣娘”“保德好司机”“静乐裁缝”等特色劳务品牌,实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完成贫困劳动力免费职业培训4.1万人,转移就业3.97万人。推行就地就近就业模式,构建“县有产业园区、乡有扶贫车间、村有家庭工坊”的新型产业就业扶贫格局,引进项目189个,建设产业园区14个、扶贫车间211个,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8539人。

实施生态扶贫。践行“两山”理论,打赢“两场”战役,实施退耕还林、生态治理、生态保护、经济林提质增效、特色林产业“五大项目”。实施退耕还林49.7万亩,造林合作社造林107.4万亩,吸纳贫困护林员、生态管护员6070名,实施经济林提质增效30.1万亩,建设沙棘等特色经济林21.6万亩,累计带动贫困群众12.51万人(次)增收。

细化教育扶贫。全市资助学前教育3.1万人、近3100万元;义务教育“两免”82万人,生活补助困难寄宿生5.5万人、5700万元;免除普通高中困难学生学费2.5万人,发放助学金3.5万人、7000万元;免除中职阶段学生学杂费8.2万人,助学金发放2万人、4000万元。

深化健康扶贫。全面落实医疗保障政策,健全健康扶贫“三保险三救助”保障体系,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制度和“双签约”服务,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就医报销难的问题。大病集中救治近2.19万人,救治率99.7%;慢病签约服务救治6.19万人,救治率99.6%;重病兜底保障761人,救治率100%。

强化社保兜底。全面抓好各项社保政策落实,强化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标准、管理、措施、数据“四个衔接”,持续推进“两线合一”,各县(市、区)农村低保标准均超过现行国家扶贫标准(2017年3278元、2018年3518元)。保障农村低保对象18万余人,其中贫困人口10万余人,占比56.46%。

落实住房保障。通过开展排查摸底、等级评定,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2万户,其中4类重点对象(建档立卡户、分散供养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2.8万余户,一般贫困户3615户。

实施整村提升。交通方面,全市新改建“四好农村路”4540.4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406.6公里。建成乡镇客运站13个、农村候车亭120个。行政村通路硬化率99.2%,3853个具备通客车条件村全部开通客运班车。安全饮水方面,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4117处,受益农村2114个。供电保障方面,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296个,机井通电3701眼,新建19个村通动力电工程,行政村全部通动力电。网络覆盖方面,完成1736个村通宽带任务,行政村光纤宽带通达率96%;新建917个4G基站,4G村覆盖率87%。

开展精神脱贫。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打好精神脱贫主动战的实施意见》。开展主题宣讲、辅导培训30余场8667次,建立“爱心公益超市”1602个,选树各类典型684个,评选“光荣脱贫户”1166户、“道德标兵”和“孝亲敬老模范”7800余户(人),列入“黑榜”148户,99.8%的村制定了村规民约。8.2万余户精神脱贫重点对象已有4.8万户实现稳定脱贫,我市精神脱贫做法受到国务院扶贫办肯定。

金融扶贫活力频显。推进“五位一体”金融扶贫,在提高贫困户获贷率、探索金融扶贫新模式、做好政策引导服务、完善放贷机制等方面下足功夫,强化风险防控,提高贫困群众受益面。仅2017年全市共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7.3747亿元,完成率为181.74%,占全省83.82亿元的20.7%,投放量位居全省第一。

青砖灰瓦,木屋黄墙。现在的宋家沟已经成为岢岚县的一个热门景点。前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向群众发出了“和党中央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口号。两年来,大家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撸起袖子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两年时间过去了,宋家沟村发生了历史性蜕变,走出了一条住新居、换新业、树新风三措并举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团体游、自驾游……每逢节假日,岢岚县宋家沟新村便会迎来络绎不绝的游客。

日新月异、安康生活。这是村民老李这些“新移民们”共同的感受。如今,生活便利了,老李还在空闲时间自制一些凉皮、凉面,“5元一碗,旺季的时候,一天能有不少收入。”

如今的宋家沟村,乡村旅游如火如荼。在太原打拼了十多年的王保平也被吸引回来创业,在村口开起了店铺,“游客量上来了,卖工艺品、土特产,开设民宿,效益还不错。”

岢岚县扶贫办负责人介绍,几年来,岢岚县多项举措帮助贫困户脱贫,对有培训意愿的贫困人口集中进行“菜单式”“订单式”“定向式”培训,开展“送岗进村”“送岗入户”,引导贫困户转移就业,鼓励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想干能干会干,主动向贫困宣战,奋力向小康进发。

巩固“搬得出”成果,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脱贫”,赓续谱写攻坚深度贫困“后半篇文章”新乐章,轻舟已过万重山

易地扶贫搬迁,是忻州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头号工程。作为全省脱贫攻坚主战场,近年来,忻州全市上下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六环联动”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在“搬得出”任务基本完成的基础上,紧紧牵住实现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脱贫”的牛鼻子,坚决啃下“后续扶持任务”这块硬骨头。

宁武县农村妇女工厂就业走上富裕路。邢剑宾 摄

2019年是全市整村搬迁工作重心从“搬”到“稳”的转折之年。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从我市整村搬迁的实际出发,坚持两业支撑、服务配套、治理跟进、拆除复垦、社会融入的工作思路,以农村“十整”为抓手,以建立后续扶持长效机制为目标,扎实做好整村搬迁“后半篇文章”,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可致富”。市委、市政府高屋建瓴,紧锣密鼓研究制定了做好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1+7”政策体系。“1”即:关于做好整村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实施意见;“7”即:忻州市整村搬迁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方案,忻州市整村搬迁产业就业工作方案,忻州市整村搬迁村土地改革及流转工作方案,忻州市推进移民安置房登记发证工作方案,忻州市整村搬迁撤村销号、社会治理和村级党组织建设工作方案,忻州市整沟治理项目配套建设用地工作方案,忻州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易地交易工作方案。

特别是以6月13日在保德县召开的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现场推进会为标志,忻州又走在了全省前头。

巩固“搬得出”成果,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脱贫”,是做好攻坚深度贫困的“后半篇文章”的核心要求。解决贫困山区“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难题的路径已然确定。

为此,市委作出了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重心转移到后续扶持工作上来的决策部署。把保障搬迁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加强上下联动、部门协同,推进政策有效接续、资源合理统筹,高质量做好旧村拆除复垦、生态修复整治、产业就业保障和社区治理跟进等工作,特别要抓好产业培育和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就业能力,确保搬迁群众安居乐业过上幸福新生活,实现稳定脱贫可持续发展。

保德县攻坚深度贫困推出“五个全”举措,一是发挥核心作用,党建引领全过程;二是强化责任落实,治理跟进全方位;三是坚持以民为本,基本服务全配套;四是探索多种途径,“两业”支撑全覆盖;五是持续深化改革,合法权益全保障。他们紧紧围绕拆除复垦、生态修整、产业培育、就业帮扶、社区治理、社会融入等关键环节,探索“五个全”举措,在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上取得了良好成效,受到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扶贫办肯定。

2018年全市6个脱贫摘帽县之一的河曲县,自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启动以来,提前完成了“十三五”易地搬迁任务(1767户4647人)。2018年下半年,该县又及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后续扶持上来,坚持“三个并重”,在“搬得出”的同时,更实现了“稳得住”“能脱贫”“可持续”。

该县“三个并重”的具体做法,一是坚持服务与治理并重,确保安居乐业“稳得住”;二是坚持培训与就业并重,确保全面增收“能脱贫”;三是坚持产业发展与精神帮扶并重,确保脱贫效果“可持续”。

全市在攻坚深度贫困的决战中,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市委特别要求认真做好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等各类问题整改工作,今年计划摘帽的5个县要集中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已摘帽的6个县扎实做好巩固提升,确保圆满完成今年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牢记教诲,不忘初心,践行使命,立体作战,脱贫新路径新样本彰显忻州自信,直挂云帆济沧海

向人民交卷,向总书记汇报。忻州干部群众的共同心声是“习近平总书记是国家的掌舵者、人民的领路人”“习近平总书记引领山西进入新时代”;流露出来的是对全市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自信自豪;展现的是牢记嘱托、不负人民重托的新时代风采。

忻州干部群众以“不到黄河心不死”的雄心、“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气魄、“不登太行不罢休”的壮志,以“干部脱皮掉肉、群众脱贫致富”的勇毅和担当,上下一心,攻坚克难,协奏出一曲千方百计、千辛万苦、千锤百炼的脱贫攻坚奋进壮歌。

我市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巨大成效,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巨大鼓舞,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精心组织,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顽强拼搏。这是我市决战深度贫困、决胜全面小康的根本保障,也是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动力。一年来,成绩多多,亮点多多,体会多多。

——打赢脱贫攻坚战,提高站位是核心。脱贫攻坚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的底线任务,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民生性和严肃性,必须凝聚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力量,以旗帜鲜明讲政治的态度,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提高政治站位,上下同心攻坚。

——打赢脱贫攻坚战,统筹统揽是关键。要始终坚持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动摇,以统筹抓攻坚,以统揽破难题。要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动员各方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支持脱贫攻坚、助推脱贫攻坚。要始终不渝地激发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凝聚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打赢脱贫攻坚战,精准施策是遵循。一年来,我市坚持统筹考虑、精准施策、分类帮扶,对建档立卡贫困户重点帮扶,保障脱贫;对边缘贫困户结队帮扶,帮助发展;对脱贫户巩固提升,增收致富;对中等户大力支持,做大做强;对富裕户给予尊重,带动发展;对干部户从严要求,带动引领。全市“主动告别贫困、自觉向富裕看齐”的良好导向正在确立。实践证明,统筹兼顾、精准施策、分类帮扶,既是我市做好工作的基础,更是推动工作的遵循。

——打赢脱贫攻坚战,压实责任是保证。脱贫攻坚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是各级党委、政府共同肩负的重要使命和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必须层层压实主体责任、包联责任、帮扶责任和督查巡查责任,压实责任保证脱贫攻坚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

——打赢脱贫攻坚战,提振作风是重点。随着脱贫攻坚进入攻城拔寨的“冲刺期”,剩下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和“硬任务”,需要各级干部群众继续发扬久久为功的“钉钉子”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狠劲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不断把脱贫攻坚向前推进。

——打赢脱贫攻坚战,质量成色是根本。到2020年,在现行标准下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实现全面脱贫、全面小康,确保“不落一人、不漏一户”,必须做足脱贫攻坚的质量成色。要把脱贫质量放在首位,特别是要全面落实兑现贫困人口“三保障”政策,切实兜牢贫困群众最低生活保障线,实现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同时市委、市政府定期开展扶贫专项督查,建立稳定的脱贫长效机制和政策支撑体系,防止“被脱贫”“数字脱贫”,严防新的致贫返贫和“虚假脱贫”。

攻坚击浪从兹始,东风鼓满万里帆。

忻州以非常之力,下恒久之功,强化责任担当,恪守履职奉献、对标前行重任,让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在忻州持续生根开花结果,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打赢转型升级翻身仗,以实际行动和更大成效回报习近平总书记对忻州人民的关怀和厚爱,以良好的成效向省委、省政府和全市人民交账交卷。

时至今日,两年过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一直响彻在忻州大地。作为山西省最大的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忻州全市上下时刻不忘习近平总书记教诲,干部和群众勠力同心,实干苦干,对标对表,以310万忻州儿女砥砺奋进的磅礴力量,在全市决战深度贫困决胜小康的战斗中,取得了一项又一项优异的成绩,赢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胜利!

回眸,成绩斐然!但不能迷糊住我们明亮的双眼,更不能停歇住我们前进的脚步。

“关怀之光”标注新方位,“嘱托之光”注入新动能,“奋进之光”开启新未来。

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市委、市政府立足担当新使命、完成新任务、谱写新篇章,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决心、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带领全市干部群众投身到实现伟大梦想的奋斗中。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家乡的风景作文400字 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文 同学我想对你说 作文 以书为主题的作文 爱的故事作文600字 童年趣事作文五百字 我的同学作文350字 教师节作文五年级 关于春节的作文三年级 不一样的美作文 执着作文600字 网络的利与弊英语作文 今年全国高考作文 感谢老师作文400字 mymother英语作文 雅思作文真题范文 快乐的一天400字作文 我的目标作文600字 人物描写作文600字 我很感激她作文 植树节作文300字 自由与束缚作文 我的假期作文300字 好作文的开头和结尾 中考满分作文亲情类 短作文50字 自然感悟类作文 家里来了客人作文 元宵节的作文500字 以创新为主题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