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这四种学习方式 效果最好的是什么?

2020-11-22 20:20:01
相关推荐

这份学习宝藏,请你查收。

___

高洁 :

今天是国庆放假第3天,这几天假期师北宸老师日更1万字不说,还做了私房课迭代,并安排了部分内容制作的推进。

昨天早上我做了一次社群分享,没过多久接到北宸老师电话,开始原地3小时的电话复盘。他不仅帮我在分享内容的结构上做了优化,聊业务时还研究清楚了团队的分工。

我的一个成长方法是向行业内顶尖高手学习,学到好东西马上在团队内部做分享。每次分享,北宸老师都是第一个践行且不断产出新内容的人。昨天我的社群分享结束后,布置了一个小作业,北宸老师基于这个作业讲述了自己一路是如何成长学习的。

今天,非常想和你分享他的这份宝藏,因为总是all in关注各位同学如何成长的他,这是第一次很完整很详细地讲述了自己学习方法。

Enjoy:

01

训练这件事:学到不等于做到

昨天高洁在做完《如何具备科学的商业化思维》分享之后,提到了学习的四种方式 ▼

1)习来(你教我学)

2)自知(看书)

3)social(交谈)

4)实践(一做就明白,一错就明白)

如果按照我自己的学习方式,顺序大概是:

1、读书

2、实践

3、交谈

4、习来(听课)

我自己虽然做的是「老师」这个岗位,但我的个人成长方式中听课却是排在最后。

昨天洁哥在社群里做分享,我听完之后,对她的风格有更强烈的感受——虽然平时都在一起工作,但不是面对面的情况下下,能纯粹地「听」出来很多不同的东西。

在MBTI中,她是特别典型的INTJ,我是INFP。她的分享特点是,干货密度大,信息量很足;不足之处就是感染力稍微欠缺一些。我的特点相反,感染力很强,有时候干货密度偏小。我喜欢讲故事,让我去讲纯干货性的内容,讲5分钟还好,超过10分钟我自己都受不了。

MBTI我们在内部也运用了快半年了。我们内部有深入的讨论,也买过书,有一次李翔老师(他以前是心理咨询师,对MBTI研究与实践非常深入)来北京,恰巧我那一段时间沉迷MBTI,聊MBTI聊了很久。这半年来,一方面我们团队内部在不断讨论MBTI,也在与比较紧密的合作伙伴和助教班长们讨论MBTI,并基于MBTI的测试结果,给不同的人尝试不同的工种,效果也是很明显的。

举个例子。小鱼儿学的是传播学,她刚来的时候负责「给你一把钥匙」的公众号内容,后来给她测MBTI,发现他是ESFJ。第一个字母是E,代表着她是外向型性格,当时我就想,她会不会很适合做社群运营?然后我和洁哥说,要不要调整一下她的工作,看看效果怎么样。当时清风在负责社群,小鱼儿在负责内容。清风是INFP,第一个字母是I,代表着清风是内向型性格。内向型的在做社群,与一大群人打交道;外向型的在做内容,每天只和两三个人沟通,和内容泡在一起。

然后我们决定把她们俩的工作互相换一下。小鱼儿去做社群运营,清风来做课程产品。相当于外向型的去做跟人打交道的事儿,内向型的来做内容的事儿。结果小鱼儿做运营,几乎每个人都很喜欢她,做私房课的时候,简直像小鱼儿进入了大海,她现场放完音乐,自己就在后面跳了起来。私房课结束后,跟着大家一起去吃晚饭,吃完晚饭还一起去KTV,在KTV的时候还蹦跶,蹦跶到凌晨三点多回去。

你知道,做一场活动很累的。很多人做完活动,巴不得赶紧回去躺着。需要充电恢复能量,才能做下一个项目。而她在做活动期间,全程高能。做活动对她本身就是充电。这样的工作对她来讲不是消耗,而是充能量。

如果让我来做活动,做完之后我肯定要歇一歇恢复能量;但是让我写东西,做课…这本身就是恢复能量的事儿。比如我现在写的这篇文章,对我而言就非常舒服。在MBTI测试中,我是INFP,第一个字母是I,内向型。我的内向非常明显,我需要独处恢复能量。小鱼儿说她是社会型动物,必须和人呆在一起。我见过不少外向型的人,他们很不理解为什么有些人要一个人呆着。他们有时候会误以为对方不喜欢ta。

我讲这个例子是什么意思呢?那就是「学到」和「做到」真的是两件事。比如MBTI,半年多一接触的时候其实就「学到」了,但是现在我真「做到」了吗?只能说,基于这个测试,然后在实践中去做了尝试,有更多的心得了。比如我第二个字母是N,小鱼儿的第二个字母是S,如果与小鱼儿沟通,我就得讲得非常细,她才能理解得了。但是我和N的个人沟通,对方一下子就能理解到。但是与S的人沟通,得沟通到多细致?我就还需要不断实践和摸索。

学知识是给人快感的,但是运用知识是痛苦的。所以当人们学会一个知识点之后,一用之后觉得很痛苦、很烦,然后再退回来,继续学知识,学完去用还是很痛,然后再退回来学知识……

举个例子吧,你看很多人学英语,总觉得自己没学好,不好意思用。背单词,背例句,但是不张口说,不动手写。语言的运用无非就两项:输入与输出。没有输出光输入,会噎死。没有输出光输入,你无法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改正问题。

更关键地是,对于一项「技能」而言,你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只需要一点点。李笑来创造过一个词,叫做「最少必要知识」,简称「MAKE」(MAKE: Minimal Actionable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如果你仔细读「MAKE」这几个词,翻译成白话就是:「为了让你可以直接行动,你需要掌握的最少的知识和经验」。

02

我是如何学英文,开始写专栏的

请问:用英文需要的「最少必要知识」是什么呢?

答案:查字典。

没错,你只要会查字典,你就可以用英文了。

我自己在用英文之前,也走了很多的弯路。像很多人一样,在网上找各种学习英语的方法,找完之后呢去尝试一下,结果行动了三天,然后又歇菜了。如此反复,从高中算起的话,起码折腾了十年。为了升学和能拿四级顺利毕业,我能勉强及格;可是当自己要实际运用的时候,还是不会用、不敢用。

真正能让我去运用英文的时候,就是为了写专栏。2011年,在我工作了三年的时候,我辞掉工作,跑到东莞。一方面是陪当时的女朋友,她那时候在东莞工作;另一方面是工作了三年,有过很多实践的经历和体验,总觉得自己对行业有更多的困惑,而不是更深入的了解。那闭关读书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当时的想法很简单,闭关读书,然后为了让自己读书有更好的效果,我就强迫自己读完书必须写一篇读书笔记。如果没有太多自己的感受,那就把读书过程中觉得特别有道理的、我很认同的观点和案例都记录下来。当时我意识到,如果我只是记下道理,我对那个道理的理解是不够透彻的;但是如果我把案例也摘抄下来,会帮助我更好地理解那些道理和概念。

其实道理往往只是一两句话;而支撑这个道理的案例往往有好几段话、甚至好几页。当时读完一本十几万字的书,我的读书笔记都会有两万字、三万字。这样的读书笔记我做了有上百篇。

然后呢,我把读书笔记整理一下,基于一个核心的主题把笔记串起来,然后再加一些自己的思考、感想以及自己能找着的案例,然后去找市面上的媒体投稿。最开始我的文章是给当时女朋友所在报纸填版面用的——报纸的版面是固定的,但有时候有人拖稿了、或者临时有稿子被撤了,就会空出版面来。然后我写的文章就拿去「填版面」,稿费也不贵:100块一篇。

对我来讲,100块就当买书钱了。我的目的非常纯粹:学习。学习过程中,能把文章发了,我捡到了大便宜。当文章能发表的时候,我给自己立下了新的目标:为了发文章,我每周得精读一本书,然后把这本书的书评发出去。

过了两个月,我把我写的文章发给当时网易科技主编帅科,问问他有没有可能可以把文章发出来。结果很意外地是,帅科直接回复问我:有没有兴趣来开个专栏?

收到这个邀请的时候,那一晚上我都没睡着觉。一方面非常兴奋,另一方面非常紧张,还有一方面就直接在想有什么话题可以写。我大概到了凌晨五六点才睡着。失眠的那个晚上,我列了四五十个选题,够未来一年写的了。

过了两个月,我又给自己立下新的目标:每周的专栏文章,必须通过阅读英文资料来撰写。我英文很烂,但我提升英文能力的方式,从来都不是「学」英文,都是「用」英文。

当我立下这个目标之后,我花了两天时间,精选了100多个英文媒体,放在阅读器的一个专栏里,此外还设置了新闻的自动转发——每天掏出iPad,打开Gmail邮箱,找到「Tech-News」那一栏,抱着iPad就可以读当天最新的科技进展。读到有触动的内容,我都转发到「Evernote」(中文版叫印象笔记)。每天读80-100条科技新闻和评论,读的过程就把笔记都做了记录。然后要写稿的时候,就打开Evernote,里面塞满了我过去几天新增加的笔记。然后开始想主题、列提纲、组织素材。

03

你只需要掌握「最少必用知识」就行了,剩下的就是实践

我经常说,学习的过程就是把自己放下、跟着最好的老师进入对方思维方式的过程,从那个时候每天都如此践行。我没有自己的观点,我选择我读到的100篇文章中最打动我的观点;我没有自己的案例,我选择100篇文章中最精彩的案例;我没有自己的结构,我选择100篇文章中让我接受起来最舒服的结构。

最开始我也有疑惑:没有自己的东西,如何在市场中立足?后来我想通了:我读了100篇文章,把这100篇中最精华的内容呈现出来,本身就是价值。后来我看到有一些公司的商业模式做的就是「精选好物推荐」,说白了就是买手店。他们卖的是自己的品味,帮你把最好的东西挑出来,省去了你去筛选的时间。这个价值比把那件物品生产出来的价值还要大。单独看每一件商品,他们似乎没有创造价值;但是挑了1000件好东西放一起,这个价值就很厉害了。

后来我把这个思路用在更复杂的产品中:课程。

我曾经说过,为了做一门10几分钟的课程,我至少会找2-3本书来当资料。除了2-3本书以外,还有很多维基百科、知乎、微信文章、国外Quora上的文章作为参考。当时的「职场写作」课就是这么制作出来的。我这么操作还有一个原因:做一个十年都不过时的产品。

后来我读到戴尔·卡内基的书非常亲切。在那本书里,他做了大量功课,讲了很多名人和身边人的故事,想尽一切办法,通过一个一个故事和案例来传递他想传递的理念。多年前我就读过《人性的弱点》,但是自己做完一门课之后再去读,从这本书里能看到的东西又完全不一样。

好,我还是稍微扣一下题。这篇文章中我提出来一个观点:对于技能的学习,你只需要掌握「最少必用知识」就行了,剩下的就是实践。对于英文,查字典就可以。当时我每天读80-100篇文章,不夸张地说,几乎每段话里都有生词,然后我都要停下来查字典。查完我也不记,再次碰到也不会羞愧自责,怪自己怎么又没记住。再次碰到还是不懂就再查一遍。一遍一遍查,差多了就熟悉了。但查字典的确很痛苦、很烦、很打扰阅读乐趣。

对于专业选手,你不能只考虑乐趣。甚至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毫无乐趣可言的。当你选择了写作作为专业,要从阅读中找到纯粹的乐趣,真的很难。所以我几乎不从阅读中去寻找纯粹的乐趣,我从电影中寻找。看电影的时候,我就卸下一切,让自己全身心投入到电影中去。电影会在无意识中给我带来很多启发,但是当我去看电影的时候,我就是去从中「找乐子」的。

前些天看《脱口秀大会》,那些人讲段子逗你笑,可是创作段子的过程都老痛苦了。还得不断剖析自己不愿面对的那一面,网上最狠毒的吐槽还能笑嘻嘻地在台上自己调侃自己。只有经历了痛,最后这一篇文章、这一门课程所获得的乐趣也才更有滋味。

其实在关于自己学习的方式中,我很难讲自己是读书在第一、还是实践在第一。读书其实很多时候是帮助我矫正自己实践的方式,当然读书也会给我一些指引,但我觉得实践是我最重要的驱动力。比如,为了写作我会去读书,为了把工作做好我会去读书,但我不是读完书再去写作,我也不是读完书再去做某件事。当我想做某件事的时候,我就先去做了。

在私房课中我用过一个例子:当埃隆·马斯克去做SpaceX的时候,瑞·达利欧问他,你懂火箭发射原理吗?马斯克说,我不懂,最近我才刚开始看书。

我很喜欢这个例子的地方是,我也是这么干的。我做训练营的时候,没参加过任何一个训练营,我也几乎不在社群里发言,更不知道社群如何做。当我想做的时候,我就直接去做了。私房课也如此,为了把「思维模型」搞清楚,我不如直接搞个课吧。为了把这个课搞好,我会拼尽全力去学习、思考和优化。我并没有准备好就去做,我只是觉得自己已经有了做这件事情的「最少可用知识」,我就去做了。

用英文的「最少可用知识」是查字典;跑步的「最少可用知识」是…会走就行;写作的「最少可用知识」是…会写汉字。有一些ABC是无法中文写作的,他们会讲中文,但是只会写拼音,不会写汉字,他们是无法去做中文写作的。

比如林书豪,我看到节目里他提前退出,要给继任的教练易建联留下球队的战术时,他写的就是拼音。易建联得很努力才能读懂林书豪写的究竟是什么。但是呢,学习写作,只需要会写汉字就好了。

04

你不一定能达到榜样的位置,但你可以复制他成长的路径

此外,我把和人的交流放在第三位。其实我能从和人的交流中学到非常多东西,比如自己团队内部复盘,每一次我讲完课团队和同学给我的反馈,还有时不时和同行的交流,我都能学到非常多东西。但是因为在和人的交流中,我还是比较容易受到人的状态、情绪的影响,以及我是一个INFP,面对第三字母是T的人,我接受信息就会比较难。我会很认真听每一个干货点,但是我的大脑运转又非常快,所以如果干货密度很高的话,我的头脑会很容易运转过载。就像你的电脑打开了大型游戏或者是一边下载一边看高清视频,内存运转过快会导致电脑变慢一样。

之所以得出这个结论,是我发现和有一类人聊天的时候自己很快就受不了;和另一类人聊就很舒服,也能接收到很多信息。昨天和高洁总结了一下,基本上让我大脑过载的,都是MBTI中第三个字母为T的人。这也能完全能解释,为什么我很难通过听课来学习。

市面上大部分的课程,都会把干货密度做足,对我而言造成很重的认知负担。如果是书就没问题,因为干货密度大,我可以有自己的阅读节奏,而听课,节奏不是自己可以调节的。与人交流,节奏也不完全由自己掌控。

其实听完这四个学习的方式,我觉得还少了一个,这一个可能更重要,那就是:环境。读书、实践、交流、习得,都是「点状式」的学习方式;环境则是「立体式」学习方式。人是环境塑造的产物,把你投在什么环境里,你就会更容易变成什么样的人。如果给「点状式」的学习方式再加上一点,我认为是:榜样。

其实我觉得中国人成长过程中,榜样缺失得太厉害了。一方面是无神论国家,没有一个虚拟的God给你指引;另一方面,父母、老师和公司中,很少会有榜样的树立。

我们所有的学习和成长,到最后都是为了让自己「成为某种人」。当然了,榜样其实可以在书里、实践中、交流中和听课中获得。我单独拿出来,是因为觉得它极为重要。每天激励我前进的,一方面是自己的梦想,另一方面是看到很多为自己梦想奋斗的人。这些人很具体,很活生生,可看到,可复制。

你不一定能达到榜样的位置,但你可以复制他成长的路径。

时间:11月16日-17日(上海)/ 12月21日-22日(深圳)

人数:小规模课,不超过35人

小提示:2019年最后两场(开课前会逐一通知具体地点)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老师在我心中作文 以家为主题的作文400字 中秋节250字作文 三年级作文我真了不起 校园暴力作文300字 赞美家乡的作文结尾 生日三年级作文 我的十个优点作文 梅花鹿作文 美丽的人作文600字 我和爸爸比童年作文 夏天来了作文50字 一篇童话作文300字 小学六年级第五单元作文 我学会了什么艺术的作文 写景的作文两百字 五年级作文我爱你汉字 关于阻力的作文 我的家园作文 凤凰古城作文400字 端午节作文300字 拥有什么的作文 暑假写什么作文好 收获温暖作文600字 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作文 作文app 小学教资作文 放飞梦想作文 写景作文400字左右 革命英雄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