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伊能静乘风破浪的文青梦

2020-11-23 07:20:01
相关推荐

伊能静又招黑了。

在同一档访谈节目中,#伊能静谈女性价值#圈的好感还没持续一天,#伊能静评价梅艳芳#立马将其置于全网挞伐的险境。

吓得芒果TV匆匆下架了这一期访谈。

在冷淡风格的易立竞面前,伊能静几乎有些自嗨般地传达现阶段的幸福:

“你不觉得我很幸福吗?我就觉得我真的很幸福,因为通常在完成了爱之后,再去完成自我价值,你就再也丢不掉什么东西。”

一个半生动荡、历经世事的女人,在知天命的阶段终于找到了内心安稳和幸福。

这本来很符合《乘风破浪的姐姐》的立意——年龄和阅历终会指引女性的人生走向柳暗花明。

只不过要命的是,她拿梅艳芳来做反例。

“如果你先完成自我价值,那很惨。因为你的事业已经到顶,那就会像梅艳芳一样,因为她一辈子都在寻找爱,连她最后瘦成那样,她在台上都要穿着白纱……人生不能倒过来。”

这一下触及了两个大忌。

一是将神坛上的梅艳芳与“很惨”挂钩,二是将女性的自我价值实现排在爱之后。

这段话被单独截取、放大、流传,便透着一股女明星贬低另一位女明星的“坏”,以及身为女性恪守单一女性价值序位的“蠢”。

在网络上,她的观点不出意外会被断章为“伊能静为晒幸福拉踩梅艳芳”。

佐以她此前的互联网黑料史,这次急切的表达,便成了伊能静才女人设的又一次翻车事故。

在我看来,伊能静谈论梅艳芳没问题。

用了“很惨”这个词,也算不上什么冒犯。

这是一个人的表达自由。

伊能静早年去香港发展时,经张学友的关系跟梅姑相识。

有次,梅姑去探班正在和伊能静合作剧版《画魂》的关锦鹏。

与朋友们酒酣过后的梅艳芳,突然跟伊能静感叹:

“伊能啊,有什么比自己爱的人也爱自己更幸福呢?”

后来,伊能静才知道,那时候的梅艳芳已经进入了生命的最后一个月。

加之两人都是从小闯荡演艺圈养家还债的苦小孩,一样地缺乏父爱,都想拥有一生一世的爱情。

对于伊能静而言,梅艳芳既是与自己擦肩过的传奇,也堪称自己的一面镜子。

她和自己说过的最后一番话,定然会在自己的生命中留下烙印。

伊能静若从梅艳芳身上看到的是没有完成爱的缺憾,这是她的视野问题,谈不上居心不良。

伊能静把爱看得大于一切也没问题。

当年侯孝贤拍《悲情城市》,男主角定了梁朝伟,女主角定的是伊能静。

但为了当时的初恋男友,伊能静没跟侯孝贤打招呼,就跑去谈恋爱了。

结果既没等来男友,还丢了女主机会。

“当时太小了,对《悲情城市》没概念,觉得它怎么能跟我的爱比。”

十多年后,已经嫁给庾澄庆的伊能静被鲁豫问道后不后悔,她说从来不后悔。

“换成我演,可能就不是那种结果了。”

这种程度的潇洒和敢爱敢恨,是上个世纪的娱乐圈才会有的遗迹。

侯孝贤也没有责怪她。

“没办法,恋爱了她不拍耶!所以这个女孩子也蛮奇特的,有一种她的特性。”

后来照样继续找她合作了《好男好女》、《南国再见,南国》、《海上花》。

▲《南国再见,南国》

爱重要,还是事业重要,喜欢当女明星,还是家庭主妇,这是个人选择。

只要是自由意志都应该尊重。

伊能静错在最后那句“人生不能倒过来”的过于确凿与自负。

互联网对伊能静的负面评价,可以用两个词概括:

作和矫情。

作是她的恋爱方法论,矫情是她的文艺表现方式。

不管做什么还是说什么,伊能静在外界眼里都显得过于用力。

但这不是伊能静一个人的问题。

可以说,这是她与外界偏见进行角力的必然。

少女偶像出身、玉女歌手头衔的伊能静,从小就被钉在大众的刻板认知上——

肤浅、靠脸。

▲《落入凡间的精灵》

家世不好的她,18岁开始和庾澄庆谈恋爱。

一直被台媒评论“配不上庾澄庆”,更传言被前婆婆称为“小舞女”。

但伊能静不服。

她反抗这些偏见、树立自尊的方式,就是自我表达。

在媒体面前不断强调和突出自身才华与内涵的那部分。

一直以来,她都沉浸于文艺女青年的身份。

乐于展示这个身份会做的事情。

上《康熙来了》,蔡康永爆料,在台湾秀场走穴的时候,别人都在后台赌博聊天,只有伊能静一个人在读书。

从第一张个人音乐专辑开始,伊能静就自己作词。

还亲手设计自己的主打歌服装。

当其他少女偶像还在歌颂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时候,她已经在唱着青春里的那些忧郁心情(《十九岁的最后一天》)和自由渴望(《流浪的小孩》)。

对于伊能静而言,偶像只是一份谋生糊口的工作,她并不喜欢。

被舆论中伤的时候,需要别人抱着现金给她,她才肯上台表演。

然后她拿着钱去给家里还债。

她真正喜欢的是阅读和写作。

“当我书写时,四周会迅速变成一个绿洲或荒漠,有风或炙热,也只有这个时刻,我会感觉在呼吸之外,我的内在还存在着些什么,那个十六岁时在樱花树下对自己许诺要一身独过、自由四处飞翔的少女魂魄还有一丝一丝的微弱气息。”

在女艺人里,伊能静的文笔算得上拔萃。

和庾澄庆的恋爱点滴,被她写成散文集《生死遗言》。

这本书里的伊能静,不再是综艺里谈护肤秘籍的美丽教主,而有着标准的文艺青年品味。

她爱看沉闷的法国电影,庾澄庆一看就睡着。

她给庾澄庆推荐《百年孤独》,他受阻于里面长长的人名。

她喜欢牵着庾澄庆一起散步,透过居民楼的窗户想象千家万户的生活状态。

她出行不喜欢住豪华酒店,更喜欢在城市里找一个便宜而安全的小屋子。

然后气喘吁吁地将行李搬上楼梯,里面装的都是她想看完的书,以及最爱听的DavidDarling与KetilBjornstad。

这本书曾霸占台湾文学销售排行榜榜首二十几周,总共售出四十多万册。

当时蔡康永的《那些男孩教我的事》不过卖了五六万册而已。

正如蔡康永评价的那样,《生死遗言》并非随手翻翻的明星花边轶事。

伊能静的书写是有文学创作的努力的。

她的恋爱脑,都化成文字里的热烈疯狂和缠绵悱恻。

倾诉着她当年对庾澄庆那些浓得化不开的爱:

“买来的报纸看了又看,明知道不可能找到你,但还是想着早晨你起床,拿着报纸,戴上黑边眼镜读的模样,然后我发现我脸上叠着你的表情。我爱你的时候,真希望我是你。”

“你常说你无法负担我对你的爱,你说你喜欢平凡你只要简单。每一次我发狂的时候,你总是有忧伤的眼神,我知道你爱我,我还要你更爱我。”

只有在真心浇灌的文字世界里,伊能静的爱才被还原为爱,而不是媒体折射后的“作”与“矫情”。

这股想证明内在的决心,让伊能静不断偏离偶像的轨道,转向文艺片表演。

侯孝贤正是看中她这股转型的能量,才会在被鸽之后继续邀请她来出演《好男好女》。

首次触电大荧幕,伊能静便挑战一人分饰两角、穿梭于三个时空。

她一会儿是与男友厮混的小舞女,一会儿是沉溺回忆无法自拔的演员梁静,一会儿是梁静扮演的白色恐怖第一案主人公蒋碧玉。

伊能静投入到,“她衣服一穿上去马上进入那状态,那拍剧照的都拍得发抖。”

侯孝贤一看,不行,这太投入了。

所以一开始就拍最重的戏中戏,蒋碧玉先生钟浩东死了,她给亡夫烧纸钱。

“她哭一哭就厥过去了,没办法收的。”

侯孝贤习惯根据演员本身的“质地”设计戏份。

他很喜欢伊能静出演的当代部分,但坦言她做不好历史上蒋碧玉的戏份。

因为蒋碧玉应该是辛树芬那种更为娴静内敛的气质,质地不同就是没办法。

▲左:辛树芬;右:伊能静

所以,伊能静处女作即提名金马最佳女主令人刮目,但离得奖还是差了一步。

侯孝贤所把脉出的伊能静身上那股不受控制的原始生命力,在后来的文艺作品里一再被呈现。

《南国再见,南国》里,她饰演的小麻花叼着奶嘴给客人拿饮料,人家要可乐,她说雪碧也很好啊。

上厕所不关门,被高捷大骂:全世界都知道上厕所要关门,就你不知道。

小麻花所代表的这股人性的纯稚天真、不受教化,成为大哥留恋南国(即台湾)的抓着力。

在二次提名金马最佳女主的《国道封闭》里,她演了一个为赴牌局而“借车一用”的小太妹。

车里的独角戏全靠自言自语和打电话这一动作完成,居然一点不让人觉得沉闷单薄。

尤其那句“大骚包”的狡黠灵动,少有女演员能够演绎得出来,更别提当红歌手。

只可惜,两次角逐金马影后碰到的对手,分别是《甜蜜蜜》的张曼玉和《女人四十》的萧芳芳。

“根本没赢的可能嘛!”

从1995年到1999年,伊能静出演的《好男好女》、《南国再见,南国》、《海上花》、《八又二分之一女人》,连续四次进入戛纳主竞赛。

她从小漂泊而熟习的台语、粤语、日语和英语,在这些片子里都得到了充分利用。

她在90年代展露的这份天资和成绩,并不逊色于她的文艺影帝老公秦昊。

但无论是写作还是电影,伊能静都没有继续深耕自己的天赋。

她也自知:我就是那种啥都干,干啥都不行的人。

写作,她无法成为朱天文,演戏,也比不过张曼玉。

她的这些成就,需得在“少女偶像”、“玉女歌手”、“美丽教主”等头衔的反衬下,才会散发出一些光彩来。

而这些光彩,还无法盖过她自我证明的用力过猛所招致的不讨喜。

在爱情里作,不仅是为了测试对方的爱,也是为了向外界证明,自己是被爱着的。

这样,为爱痴狂的她才不至于在爱情里失去自尊。

庾澄庆的不善言辞和过度低调,成为她在爱情里患得患失的重要原因。

23年感情,其中14年是地下恋。

求婚时没有一句would you marry me,婚宴没有女方亲友见证。

在台湾综艺里,她一边巨细靡遗地秀着甜蜜细节,一边又难掩失落。

第二段婚姻里,秦昊的主动热烈和配合演出,满足了她对爱的认知和想象。

相识第二天就聊结婚话题,柏林电影节红毯认爱,高调浪漫的婚礼弥补她一直以来的遗憾。

还要一起拍电影、唱情歌、上节目,一遍又一遍地向大众温习两人的恋爱往事。

时至今日,她仍然要以微博长作文和综艺脚本,继续自证幸福和尊严。

被爱这件事,她不仅要自己感觉到,还要让全世界看到。

对文青身份的沉浸,也让她本该加分的表达,时不时陷入为了金句而金句的尴尬。

当她上节目又一次谈到秦昊对自己的好,她使用了一个比喻修辞——

“他宠我的方式是,他给了我一个眷村。”

意思是秦昊修补了她的童年,给了她安全感。

伊能静说出这句话后,满脸都是“我怎么可以想到这么好的比喻”的求夸表情。

对面的鲁豫则扬起下巴,不想接招。

当鲁豫抛出很多漂亮的感言,伊能静开玩笑说:

你今天把我的金句全抢走了。

看得出来,她不仅自知,而且自得于金句王的头衔。

金句充满了总结性陈词。

总结一多,就不生动,容易陷入生硬的说教。

现在的伊能静说话,少了当初上《康熙来了》那种声情并茂的细节描述,而给人“妈味”明显的说教意味。

这其中,就像是好文艺电影和伪文艺电影的区别。

加之观点并没有多深刻,优秀的表达能力往往淹没于话题来回重复的厌烦感。

她的“作”和“矫情”,其症结就是她所说的:

活在过去。

每一件事情都在弥补过去生命中缺憾的那个东西。

原生家庭不幸导致缺爱,她就要紧紧地抓住爱。

从情爱到母爱,从小爱到大爱,每天爱爱爱爱不完。

自幼进入娱乐圈,学历不高,她就要当个标准的文艺青年。

热爱知识,钟情表达,人生理想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她不断地表达幸福与深刻,与那个童年不幸的“小歌女”做切割。

而到了现在收获爱情、家庭美满的阶段,她又开始表达对事业的遗憾。

并把爱情排在亲情和友情之后。

这种一再回首的姿态,非但不能迎合独立女性价值,也会破坏她前半生树立起来的为爱痴狂的大众形象。

伊能静总是盯着缺憾的那一面,执着于追求圆满。

她似乎无法欣赏有残缺和破碎感的人和人生。

这导致她只是忙于逃离自己的不幸过往,感性自怜。

而没有接受它,利用它来反哺自己的艺术生命。

于是,她也就被真正的深刻拒之门外。

尽管如此,我仍旧认为伊能静是当今娱乐圈仅剩不多的有意思的人物。

她的恋爱脑,她的文青梦,她对缺憾的掩饰,她对反面的追求。

不断审视此时此刻,挣扎着追问存在价值。

▲相比明星,更想做高知女性

哪怕经常惹出尴尬和争议,但仍显示出生动的人性。

就好像沈从文观察一位忸怩作态的中年妇人时,他说自己“始终没有丑恶的感觉”。

“这点人性的姿态,我当时就很能欣赏它,只觉得这是‘人’的事情。”

而如今的娱乐圈,大家将人性都掩饰得太好了。

- END -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玩游戏作文 梦想英语作文 心态 作文 二年级作文怎么写 暖的作文 英语作文六年级 陪伴的作文 对比作文 除夕 作文 作文四年级400字 闺蜜小作文 心愿的作文 旅行 英语作文 遇见的作文 茶作文 外婆 作文 研学作文 900字作文 80词英语作文 眼睛 作文 作文教案 作文我学会了 玫瑰作文 作文800字初中 满分作文高考 点赞作文 阅读的作文 写动物作文 时间的作文 物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