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求是杂志社 江苏省委联合调研组推出重磅文章:朝着高质量发展笃定前行

2020-11-23 09:45:01
相关推荐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3月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引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盛赞江苏美景。

夏日的江苏,山明水秀,树绿花艳。调研组盘点新中国成立70年来江苏的发展变化,由衷感慨:以占全国1.1%的国土面积、5.8%的人口创造了超过10%的经济总量,2018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达9.26万亿元,人均GDP居全国前列。

经济体量“大个头”,并不代表经济发展质量高。“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这是必须迈过的坎”。用高质量发展解决“成长的烦恼”,勇做爬坡过坎的探路者,成为8000多万江苏人民的坚定选择。

近年来,紧扣“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通过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乡建设、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人民生活“六个高质量”的探索实践,江苏正在实现发展理念的彻变、发展行动的真变、发展成果的质变!

重锤敲在响鼓上,思想扎根新时代

“这里是中国最大的工程起重机装备生产线,就这一个车间,总书记参观了一个小时。他说一直关注制造业,这让我感到亲切又备受鼓舞。”

说起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工的情景,集团董事长王民的激动自豪写在脸上:“徐工将矢志改革勇攻坚,抢抓历史性机遇,主动对照全球标杆企业,高点定位、重点突破,奋力登顶行业‘珠峰’。”

“低调务实不张扬,撸起袖子加油干”,正是江苏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精神状态的真实写照。干部群众的这股奋斗激情,得益于去年4月以来全省上下开展的解放思想大讨论。忆峥嵘岁月,江苏每一次重大转型跨越,无不得益于思想大解放。

走向未来,江苏能否续写新时代的发展华章?探路前行,如何跨越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这道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对江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对江苏发展赋予新的使命和责任。全面深入领会总书记指示的深邃内涵,成为推进思想大解放的“头道功”。

——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强调“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三项重点任务,抓住了江苏发展的痛点、堵点和重点,是对江苏破解发展难题的“点睛之笔”。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苏视察,提出“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的殷切期望,提出推动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文化建设、民生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五个迈上新台阶”的具体要求,指明了江苏在新起点上的发展方向。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后第一次到地方视察就选择江苏,强调要坚守实体经济、坚持创新发展、深化国企改革、推动乡村振兴、修复生态环境、加强基层党建,赋予了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时代要求。

对标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江苏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有些同志身体进入了新时代,思想还停留在“过去时”;有的干部以GDP增速论英雄,抓发展还是旧办法老套路;还有的人陶醉于领先率先的既有辉煌,浑然不觉许多方面已经落后。

这场大讨论“重锤敲在响鼓上”,抓住了江苏由数量追赶期迈向质量提升期面临的深层次发展问题。摆脱“地级市思维”、破除“苏北意识”,跳出“城河思维”、跨过“长江天堑”、激活“大海基因”,不能“坐地自划、坐井观天、坐而论道、坐观其变、坐享其成”……通过大讨论,全省上下努力清除与新思想不相适应的地方,加深对新发展理念的理解和把握,破除与高质量发展不相适应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方法。

事业是干出来的,归根到底要看行动、见实效。江苏的重要发力点,是健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为担当作为者架起“风向标”,给大胆创新者吃下“定心丸”,替为官不为者戴上“紧箍咒”。实施全新综合考核体系,大大调动了党员干部开拓进取的积极性,保证了全省各地各部门聚精会神谋发展、一心一意抓落实。

江苏发展正在转型冲关。如今,高质量发展成为江苏大地上的激昂音符,担当作为是江苏衡量干部的鲜明标准。江苏人民敢探“无人区”,勇攀“制高点”,在别人没走过的路上收获别样风景。

盘活厚实家底,尽展江苏“智造”雄风

百年前,生长在江苏南通的“状元实业家”张謇坚持实业救国,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作出了贡献。坚守实业、重工恤商的文化基因生生不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这么大,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不能走单一发展、脱实向虚的路子。发展实体经济,就一定要把制造业搞好”。

制造业、实体经济,是江苏最厚实的“家底”,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这里拥有全国最大规模的制造业集群,世界500强企业中有380多家在此落户,制造业总产值约占全国1/8、全球3%左右。

江苏制造,企业竞风流,大刀阔斧推动企业转型发展,一次又一次引领企业在产业变革中实现浴火重生。

被业界誉为桥梁界“珠穆朗玛峰”的港珠澳大桥,由一家江苏民企“吊起”,三座斜拉桥的全部缆索产品,均由江苏法尔胜泓昇集团提供。法尔胜所在的江阴,是“中国制造第一县”,一大批制造业“巨头”在这里孕育生长,有17家企业位列中国制造业500强。

制造业、实体经济,是江苏最厚实的“家底”,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图为被誉为“世界第一吊”的徐工4000吨级履带起重机。 新华日报社供图

徐工挖掘机械基地车间里,不见工人热火朝天的场面,只见各种机器人在不同岗位上忙碌。徐工集团智能制造模式以智能化装备研发、工业互联网集成应用为抓手,实现研发及制造自动化、精益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确保产品“用不毁”。

30多年前从小作坊起家的沙钢集团,如今是中国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近年来坚持自主创新,建立了目前世界上技术最先进、指标最好的超薄带工业化生产线,引发了全行业产品结构调整。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制造业依然是全球产业竞争制高点。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运用关键技术提质增效,从江苏制造向“江苏智造”转变。

从智能车间到智能工厂再到智能制造示范区,江苏推进智能制造“大动作”不断。江苏提出,到2020年,全省建成1000家智能车间,创建50家左右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试点创建10家左右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区。

技术变革矢志引领产业风向。世界计算机领域顶尖科学家、图灵奖得主姚期智,率清华大学团队组建南京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建立AI交叉领域重大科技创新、股权投资机构集聚等五大功能平台,打造人工智能产业的“标杆”和“高地”。

迎接5G时代,一批企业率先试水。苏州东山精密制造的生产线,已应用5G精益生产即时通信系统。南京5G智能制造示范区,将形成千亿级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链。当前,围绕移动通信、集成电路、物联网等产业,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30%,大中型企业研发中心建有率稳定在90%左右。

家底厚,信心就足。2019年5月20日第二届江苏发展大会暨首届全球苏商大会开幕,省委主要领导与1200多名海内外嘉宾分享了一个故事:“前不久,在针对中美贸易进行的一次调研中,一位企业家告诉我,他们的产品无可替代,美国经销商愿意与他们分担加税。”

江苏靠实体经济起家,也必将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坚实的实体经济基础和强大的制造业集群,既让江苏具有抗击外部风险的能力和底气,也将加快构建起自主可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激活创新资源,换个“姿势”领跑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江苏,正是创新这部“发动机”,释放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巨大能量!

江苏科教人才资源优势明显,现有“两院”院士98人、研发人员78万人、在校大学生超过200万人,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发明专利申请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累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345项,拥有国家创新型城市11所、国家大学科技园15家、国家高新区18家。

如何激活丰富的科教人才资源,把科教人才优势转化成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的现实生产力?江苏准确把握新时代的发展新方位,坚定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矢志打造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策源之地、产业技术创新的蝶变之地、创新人才集聚的凤栖之地、创新活力奔涌的丰沃之地,努力在“高原”之上筑起“高峰”!

率先设立的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就是一个“四两拨千斤”的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这里视察时强调,要深入推进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科技同产业无缝对接,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江苏,正是创新这部“发动机”,释放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巨大能量。图为江苏天明机械集团自主研制的智能采煤机器人,该产品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完全替代了进口设备,打破了高端采煤机市场被国外产品长期垄断的局面。 新华日报社供图

牢记嘱托,产研院大胆创新体制机制,逐步成为链接全球创新资源与江苏工业界的桥梁。“我们就是要做高校院所不适合做、企业又做不了的事,打造专业‘苗圃’,冲破创新‘死亡之谷’,精心培植科学成果之苗长成参天大树。”院长刘庆介绍,成立5年多来,产研院新建研究所47家,孵化664家企业,年均转化1000多项成果,改革成效显现。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至关重要。江苏在全国率先组织“科技镇长团”、“科技副总”、“产业教授”,带动8万多名专家教授常年活跃在创新一线,将更多创新资源导流到企业,促进企业的自主研发、技术创新。

创新活动,厚植于创新的生态系统之中。省会南京,富集科教资源,着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围绕创新活动的“痛点”、“堵点”,制定出台“1号文件+45个配套细则”的政策体系,力推科技成果项目落地、新型研发机构落地。创新政策组合拳打出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打造集聚创新资源“强磁场”的做法获得国务院通报肯定。

载体空间建设给力,企业主体更显活力。在江苏各地,一大批企业瞄准行业标杆,奋力依靠创新引领转型,既有许多领军企业持续实现创新突破,逐鹿国际前沿领域和先进技术,又有更多中小企业成长为“单打冠军”、“小巨人”,向产业价值链高端攀升。南京的芯片产业,苏州的纳米材料,无锡的物联网,常州的石墨烯,泰州的生物医药,高成长企业不断涌现。

以企业创新为动力,江苏区域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2018年,江苏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64%,建有研发机构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10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超过43%,科技进步贡献率为63%。

“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集聚创新创业的“最强大脑”,推进全方位、各领域、多层次的创新活动,正汇聚为江苏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改革赋能“金字招牌”,高位开放“链接”世界

因改革而兴,因开放而活。从“苏南模式”到“新苏南模式”,从“昆山之路”到“园区经验”,江苏勇立改革开放前沿,抓住重大发展机遇,不断取得令人瞩目的新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2月视察江苏时,要求“江苏要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秉持新发展理念,江苏锐意深化改革,持续扩大开放,在高质量发展实践中进行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探索。

2017年4月,南京市栖霞区诞生全国首张“不见面”办理的公司营业执照,通过手机发出申请、上传材料、后台集中审批,全程仅用了20分钟,营业执照就以邮政快递寄出。

审批时间大幅缩短背后,是审批改革的机制保障。“不见面审批”是江苏优化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网上办、集中批、联合审、区域评、代办制、不见面”,全省90%以上的审批服务事项能够在网上办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变为现实。

改革实效,数据可见。2018年,江苏累计市场主体总数达922万户,成为全国第二个市场主体突破900万户的省份。目前,全省平均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115户,平均每千人拥有企业40户。

向改革要发展活力,向开放要发展空间。“江苏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上,要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放大向东开放优势,做好向西开放文章,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一带一路”交汇点的重大定位,为江苏高水平全面开放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明确指引。

江苏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改革开放之路越走越宽,打开了高质量发展的广阔天地。图为2019年3月22日,江苏连云港散杂货码头一片繁忙。 中新社发 司伟/摄

连云港,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致力于打造“一带一路”建设支点,正在续写新时代的“西游记”。在这里,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上合组织出海基地、中哈物流合作基地、中欧中亚班列……一个个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建起了江苏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运大通道。

牛津大学高等研究院(苏州)去年11月揭牌,这是牛津大学800多年校史中,首个在英国本土以外设立的多学科高等研究院。选择苏州,因为这里跨国公司研发中心交相辉映,顶尖人才各展所长,本土创新、离岸创新融合互动,已经成为开放式创新的“热带雨林”。

率先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一批批江苏企业走出国门,成为经济使者。佼佼者如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成长起来的红豆集团,联合中柬企业在柬埔寨打造的西港特区,目前已引入企业130家,为当地居民提供了2.2万个就业岗位,被当地人称为“金饭碗”。

面对国际贸易摩擦,“走出去”的江苏企业积极应对风险挑战,勇敢维护自身利益。2018年9月,镇江的特钢企业天工国际成功应诉美国反补贴调查案,此外,天工国际还成功胜诉了欧盟“双反”案、土耳其“反保障措施”案。

征程万里云鹏举,笃力奋楫绘长卷。“拆墙不建墙,建群不退群”,江苏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改革开放之路越走越宽,打开了高质量发展的广阔天地。

以百姓心为心,让发展更有“温度”

水韵江苏,鱼米之乡。

地处长江、淮河流域最下游的江苏,水域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6.9%,属于“一山两水七分田”的典型平原河网地区。人多地少、资源缺乏,经济体量大、环境容量小,一直是江苏的发展之困。

“经济要上台阶,生态文明也要上台阶。不能经济上去了,生态环境恶化了,那就得不偿失了。”“加强污染综合防治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要坚持不懈抓下去,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寄语。

守护好诗意栖居的“鱼米之乡”,既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更是最深层的竞争力。

“两减六治三提升”,从2016年底起,一场代号“263”的专项行动在江苏强力推进。以落实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为契机,江苏向“最痛处”亮剑,向“最难处”攻坚,把补齐生态短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不要污染的GDP”,向落后产能宣战,成为江苏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位于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的马庄村曾是一个典型的采煤村,因过度开采,该村周边一度是徐州最大的采煤塌陷区。近年来,当地下决心治理生态环境,将村旁的潘安采煤塌陷区改造为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上图为美丽的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下图为马庄村旧貌。 新华日报社供图

“不要污染的GDP”,向落后产能宣战,成为江苏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2018年江苏分别压减钢铁、水泥、平板玻璃产能80万吨、210万吨、660万重量箱,关闭高耗能高污染及“散乱污”规模以上企业3600多家,关停低端落后化工企业1200多家。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调“优”生态布局、调“轻”产业结构、调“绿”发展底色,展现江苏的“最美颜值”,铺就了绿色发展驱动的转型之路、富民之路。

——徐州潘安湖,画舫迤逦。曾经连片的采煤塌陷区,如今已脱胎换骨为“城市之肺”。

——太湖美,美在太湖水。太湖蓝藻事件十多年后,江苏铁腕治污、科学治太,留住万顷碧波,培育出成片湿地。

——400多公里的江苏长江岸线,“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江苏境内长江干流和主要支流1公里范围内,将不再有化工园区和化工企业,沿江绿色生态廊道正在奏响新时代的长江之歌。

“苏湖熟,天下足”。自古以来,江苏就是经济繁荣、百姓富庶之地。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GDP曾连续20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与此并不相称,城乡、区域之间发展也不平衡。让群众富起来,不仅要做大做强富民产业,更要让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百姓“勤劳之手”同向发力。

从创业富民到托起民生底线,“民生蛋糕”越做越大,共享发展正惠及每一户每个人。

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中消除城乡差距,江苏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升。苏州市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先试先行,率先实现城乡低保、基本养老、医疗保险“三大并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连续多年控制在2倍以内。

针对苏北五市危旧房比较多、村庄整体环境相对较差局面,江苏实施苏北620个村改造,同步配建公共服务设施,三年改善30万户农民群众住房条件。

秉承尊师重学的文化传统,江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仅“有学上”,更能“上好学”。今年5月召开的全省教育大会,发出了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省的“动员令”,坚定不移下好教育优先发展“先手棋”。

打造畅通、高效、安全、绿色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系统,铁路、机场、过江通道建设“全面开花”。不久的将来,各设区市1.5小时抵达南京,2小时畅行全省,半日通达全国。

“以百姓心为心”,让高质量发展支撑起更高的“幸福指数”。江苏坚持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以破解难题的“力度”展现新时代发展的“温度”,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厚德自信,涵养新时代的“江苏气质”

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考察时说,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这里看到了实实在在的落实和弘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

从古至今,自南到北,江苏文脉绵长、人文荟萃。吴文化、楚汉文化、金陵文化、淮扬文化等交汇交融,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均与江苏有渊源。苏州园林、明孝陵等世界文化遗产,昆曲、古琴、雕版、剪纸、云锦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数量全国第一。

厚德载物,润心铸魂。对标新的历史方位,江苏努力构筑“思想文化引领高地”、“道德风尚建设高地”、“文艺精品创作高地”,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建设文化强省实践文化自信,以文化自信为高质量发展注力铸魂。

用好用活红色文化资源,江苏大力弘扬红色文化,推动红色文化传承载体提档升级。大型史诗话剧《雨花台》在全国巡演,信仰的力量深深打动了观众,化作江苏创业奋进新时代的涓涓细流。

江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一方热土。“百姓名嘴”活跃城乡,用理论的力量“解开扣子”,点燃干事创业激情。《马克思是对的》等电视通俗理论节目以及“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系列活动,在全国产生“现象级”传播效应。以先进思想文化的罗盘,托举起基于伟大实践的“理论高地”,彰显出江苏应有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高质量发展才有强劲的动力、旺盛的活力。图为2019年4月27日,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装饰一新的新华书店,百余名天真可爱的小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高兴地奔向书的海洋。 中新社发 张连华/摄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不断提升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高质量发展才有强劲的动力、旺盛的活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文艺院团活力迸发,推出讲述“中国故事”、“江苏故事”新名片,歌剧《运之河》、《拉贝日记》、《鉴真东渡》等在国际舞台上“叫好又叫座”。开展全民阅读、建设“书香江苏”品牌,在全国率先实行“三馆一站”免费开放,一道道靓丽的文明风景线在江苏城乡映现。全省先后有17座城市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总数全国第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对丰厚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江苏人的“精气神”愈加昂扬。“四千四万”精神、张家港精神、“开山岛”精神……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一代代奋斗者的开拓创新精神,聚合涵养出特有的“江苏气质”:像长江一样奔腾不息、勇往直前,像大运河一样不舍昼夜、负重前行,像大海一样胸襟博大、开放包容。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当年的“四千四万”精神,在今天被赋予新内涵:积极适应时代的“千变万化”,主动经受创新的“千锤万炼”,在改革发展的前沿展现“千姿万态”,在新的征程上奔腾“千军万马”。

成风化人,江海潮涌。高质量发展的激越新曲响彻大江南北,新征程已起新气象,江苏正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再出发,奋力把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强富美高”新江苏蓝图变成现实。(求是杂志社、江苏省委联合调研组)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2)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1-08-10 05:09拜仑周小喆[火星网友]IP:2019035965
    看到这样的合作调研文章感觉很有力量,希望能给予实质性的推动和建议。
    顶24踩0
  2. 2020-03-20 02:46xu小笨笨猪[甘肃省网友]IP:3407921222
    这篇文章真是及时雨啊,期待着朝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继续努力!
    顶2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乌龟作文 爱心作文 作文雨 作文欣赏 包饺子作文500字 过年作文800字 传承作文素材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450字 插上科学的翅膀飞作文450字 什么让生活更美好600字作文 美丽的秋天作文300字三年级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是什么 我的心儿怦怦跳作文400字 写作品梗概作文400字 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作文 游什么作文400字四年级 气死99个老师的作文 清平乐村居改写作文 运动会作文600字优秀作文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 家乡的变化作文300字 以等待为话题的作文 家庭趣事作文400字 掌声响起来作文 关于克服困难的作文 以梦想为题的作文 美就在我身边作文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作文 状物作文600字 寒假里的一件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