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济南十四中“变革之问”的精彩回答

2020-11-23 09:50:01
相关推荐

“桃李满门、师恩难忘”“师爱如山、立德树人”。8月11日,济南中考第一批次志愿填报录取结果一公布,济南第十四中学2017级毕业生卢圣泽和林剑辉便将两面锦旗送到了母校。在今年的中考中,卢圣泽和林剑辉同时以 AI 课程特长生的身份被济南西城实验中学(省实验中学西校区)录取。“孩子能够顺利考入济南西城实验中学,离不开老师的关心和指导。”卢圣泽妈妈感激地说。

原来,当得知济南西城实验中学今年要招收 AI 课程特长生时,教学导师郭永梅立马就想到了卢圣泽和林剑辉,“这不就是为两个‘数学迷’量身打造的吗?”

于是,在郭永梅的建议下,两个“数学迷”报考了济南西城实验中学的AI 课程特长生,并以优异的成绩被学校录取。

2016年9月,十四中在“原班人马、本土教师、生源不变”的情况下,嫁接“北京十一学校育人模式”,迈出了教育综合改革的“第一步”。自此,学校的育人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的氛围,学生站到了学校正中央,在包容、自由而开放的成长空间中,潜能得到充分激发。学生找到了“最近发展区”,并成长为“最好的自己”。而学校也用优异的育人成果回答了“变革能否成功”的社会之问。

学校变革是为了“向规律靠拢”,植入北京十一学校“干细胞”,办好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

面对女儿裸分470分的中考成绩,学生尹丽嘉的爸爸连呼三个 “没想到”。“入学前,听说学校在改革,有点期待,但更多的是担心,担心孩子成为‘小白鼠’。”

尹丽嘉爸爸道出了很多家长的担忧。确实,将时光拉回至 2016年9月,十四中进行教育改革伊始,选课走班,一生一课表;学科教室,师生零距离;打破边界,人人都是教育者……一个个崭新的理念,刷新着所有人对学校、课堂、学习的认知,也让更多人对改革有了更多期待和疑虑。

令人欣喜的是,当初从十一学校“嫁接”过来的枝芽,已经在十四中的土壤上开花结果了。走进学校,你会被学生自由呼吸、自主生长的样子所打动。

4年后,再次谈及学校的变革,校长杨荣耀对记者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改革是为了向规律不断靠拢。”

十四中之所以选择“嫁接”北京十一学校的办学模式和实践经验,是因为它符合规律,引领的是未来基础教育的方向。“事实证明,学校变革的方向是明的,路线是对的,只是过程想到了难,没想到这么难。”杨荣耀说。

“这场变革的核心价值追求,是在市中教育的沃土上,本土化地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而不是‘复制’一所十一学校。”学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学校借鉴了北京十一学校的管理体系和课程体系,取消行政班,建立学科教室、选课走班、小班化教学等做法,制定了一整套的改革方案,“许多内容学校都没照搬北京十一学校,而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了不少修改,旨在立足于学生的差异,办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教育。”

于是,十四中构建起了分层、分类、综合、特需的课程体系,开发了66门学科课程、37门综合实践课程,95%的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学生不仅可以选课程,还可以选择学习时段,最大程度地满足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构建起自主的学习系统。

“改革不是成人的一厢情愿,而是为每一位学生负责的步步精心。”数学教师白福利告诉记者,如果改革的过程得不到老师支持、得不到家长支持、得不到学生认可,改革是立不住的,“这就要求,每一位老师不能做改革的看客,而要在大海中学会游泳。”

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而设计,这样学校的变革才能经得起追问。

“我能够在今年的中考中取得486分的好成绩,主要得益于我们学校、我们老师总是把学生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学生贾泽浩告诉记者,正因为是以学生为中心,所以有了学校治理结构的变革,全方位近距离为学生服务;学校建立起了多样的可选择的课程体系,尽量满足学生成长的个性化需求;学校有了学科教室,学习发生的一切资源都放在了学生触手可及的地方……

从教育的后台走向前台,教师人人都是“班主任”,“全员育人”在这里变为现实。

“过去,是学生在教室里等老师,现在是老师在各具特色的学科教室里等学生。”说起变革后学校的变化,今年中考考出486分好成绩的白一诺用了一句很形象的话。

“遵循学科学习的规律和孩子们成长的天性,创造属于教室的力量。”于是,一个个独一无二的育人空间在学校破土而出。

学校特地将学科教室赋予各学科的属性和魅力,并把装饰权与使用权完全放手于师生。于是,我们看到,数学教室的钟表上有“根号”,还有写满了知识点的“树形图”;物理教室里各种仪器设备和教具,都被搬到了学生身边;地理教室的地板上则用不同颜色的胶带贴上了经纬线……

而发生变化的不止是教室。

扁平化、分布式保障师生中心的管理机制,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校科层化组织结构,实现了学校内部管理权责明确、科学高效。

“教师不断后退,学生不断前进。”在语文教师王寿鑫看来,选课走班后,学生没有固定的教室,没有固定的同桌,甚至没有“班主任”,“导师”成了学生最“亲近” 的人,“同时,因为选择,因为个别化辅导,就需要老师更加精准和高效,这也对教师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伴随着称呼变化的,还有老师们的工作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精准的服务。这样一来,行政管理的力量淡化了, “掌控学生”的意识削弱了,老师对学生的服务意识增强了,“全员育人”在这里变为了现实。

对此,学校副校长米强感触颇深。

2016年9月,第一个改革年级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他们的学部团队被大家戏称为“拼一代”。米强担任了“拼一代” 学部主任。

“‘人人都是班主任’,每位教师从教育的后台走向前台,从学科教学到学科教育,对教师而言要求更高,责任更大;如果你抓不住学生,就无法组织起有效教学,教学效果更无从谈起,这也对老师形成了一种倒逼机制。”米强告诉记者。

“人人都是班主任”,但又不像过去那样把学生看住、管死;一切都是自由的,但一切又都有规则可循。“原来学校更像是一个拳头,学生、老师都被攥着,控得严严的。现在的学校则像是伸开的手掌,它好似一个起飞的平台,激发每一个人的潜能,给每个人生长的空间,包容、自由而开放。”米强表示,教师从“看守”“门岗”的角色中退出来,开始找回教育人的感觉。

“以学生为中心”真的从墙上走了下来,学生被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有了更多的时间在更宽阔的空间里自由呼吸,自主成长。

“哪些课程什么时候闭合我可以自主选择,不同模块的艺术课、技术课我可以自主选择。我可以选择攀岩还是武术,还可以选择哪个学期到哪里去研学……”今年中考中,取得裸分478分好成绩的向姝萌告诉记者,选择意味着自由,但也意味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有了选择权了,自主性强了,有计划性了,能够主动去学习了……与十四中学子交流,这些词汇成为学生口中的 “高频词汇”。选课走班的育人模式下,学生是“自由”的,人手一张课程表。然而,自由的背后是学生要学会“选择”,学会“承担”以及思考“什么是真正适合自己的”。这样的“自由”,转化出来的是“规则和自律”,也让学生能够受益终身、走得更远。

在十四中的课堂上,学校同样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独特的理解,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创新精神必须从课堂开始培养。“课堂上,解放的是学生,挑战的是教师。”白福利说,从学生的成长规律出发,学校提供给学生的是真正自由呼吸的教育,也是真正适合每一个孩子成长的教育。

“学校要把孩子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充满民主、平等的氛围,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 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更好的教育就是让更多的学子享受更适合的教育,有更多的时间在更宽阔的空间里自由呼吸,自主成长。

“在十四中,感觉更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师生、同学之间更像亲人,更有一种家的感觉。老师们会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学生,并像长辈一样给你更真诚的建议。”去年,以优异成绩考入省实验中学的徐鑫琪告诉记者,在十四中,老师和学生是一种平等对话的关系,师生可以在乘坐同一部电梯时,开个小玩笑;各类疑难知识点,也是在师生的欢声笑语中,得以破解,“我现在特别怀念与老师们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学校变革后给了学生更多的自我成长空间,师生关系也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变成了学习合作人的关系。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校老师们告诉记者,“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次是真的从墙上走了下来,把学生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在学校不再是一句空话。

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唤醒自己,从而成为“最好的自己”。

7月17日,十四中组织了一场感人的毕业典礼,从14日中考结束到17日,短短几天,全部工作几乎都是由学生自组织完成。从创意到主持词、视频文案,都是由尹丽嘉带领同学们创造完成的。山东省实验中学推荐生魏宏展承担起了从上千张照片中分门别类挑选、整理照片素材的幕后工作,被历城二中录取的将繁荣则干起了老本行 ——PPT 播放和现场音响控制。当天的学生主持人向姝萌、宋佳因、赵旭晨、马鲁豫被赞台风优雅大气。

“在十四中,没有一个孩子是死读书的,也没有一个孩子因为成绩不好受歧视。这些孩子不仅学习好,品行好,还有团队责任心和组织能力。”学生魏宏展的爸爸告诉记者,学校用三年时间,完善了孩子的人格,丰富了孩子的知识,锻炼了孩子的体能,增长了孩子才干,“孩子也在学校度过了人生最美好、最关键,也是最难忘的一段时光。”

虽然初中课业紧张,但十四中从来没在学生综合成长方面“打过折”。武术、足球、攀岩、游泳、舞蹈、戏剧、服装设计……多样的课程为孩子们提供了充足的养料;研学、社团、狂欢节、美食节、课程产品交易会、职业考察……丰富的实践活动,则为孩子们搭建了多样的成长舞台。

“学生在学校参与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在活动中成长的同时,学习成绩也没落下。”初三的老师们告诉记者,初三毕业年级,学业压力很大,疫情期间居家学习的三个月里,平台统计十四中的初三毕业生平均完成了 2 万多道题。但学生们回忆起自己的校园生活时,不是压抑和痛苦,而是满满的幸福,全是在学校的美好回忆。

正因为如此,孩子们得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唤醒自己,最终成就自己。每一年,学校都会有像丁许轩、王文豪一样的足球爱好者,以足球特长生的身份考入历城二中、山师附中等高中学校;有像张玉媛一样的舞蹈爱好者,在舞蹈上找到自我,并成功考入济南艺术学校。而“数学迷”林剑辉和卢圣泽,今年更是顺利被济南西城实验中学AI课程特长生录取……

“孩子成才的路有千万条,虽然有的学生成绩不是很优秀,但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在学校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老师们说。

学生能够成为“最好的自己”背后,则是十四中老师令人惊讶的精神状态。

英语教师韩文君去年由外地学校调入十四中,入校伊始,她便被学校教师“拼命三郎”的状态感染着:数学老师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探索需求,主动研究高中课程;语文老师、英语老师对孩子们的需求总是“第一时间”满足,学生交上来的周记、作文不管多晚都会及时批改;为了让学生发挥足球特长,体育教师们无惧风吹日晒;等级学科老师们和分数学科老师们彼此分工合作;51岁的语文老师张艳是疫情期间上直播课最早、最多的教师,学生们不知道的是屏幕另一端的张艳其实身体一直有恙;50岁的数学教研组长苏海燕,把自己的时间几乎都给了学生,她干了一辈子教育的母亲说:“我都不敢给你打电话,不知道你什么时候有空”……

“以前,我可能管好英语学科的学习就足够了,现在我会全方位关心学生的习惯,24个小时有18个小时心里会想着学生。”韩文君说。

也曾有人问十四中教师:“你们这么拼,不累吗?”如果只用一句话来回答这个问题,那就是学校老师常说的,“我们做的是一件正确的事情、一件幸福的事情。”

记者手记

当一切为了学生的时候

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用“欣欣向荣”来形容当前的十四中,很是贴切。

作为一名教育记者,能够亲自经历十四中改革前后的点滴变化,我是幸运的。因为,走进学校,你会发现,这里的学习样态是不一样的,从学生到老师再到学部主任,每一个都有着自己的角色定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学生学习的陪伴者和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学部主任则是最贴近学生和老师的“总服务官”。

你会发现,学校构建起的是一个安全健康的教育生态,每一个孩子都会和老师、甚至校长成为朋友,他们可以真实地表达意见,也可以把不成熟的甚至 “错误”的一面暴露出来,从而让学校育人有了更多契机。你会发现,学校真的办成了学生喜欢的样子,在自由呼吸的教育氛围中,学生们都在努力向着未来生长,在学校不断打开的育人空间中,学校的育人体系正愈加完善。

你会发现,面向教育现代化2035,学校的变革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因材施教。在充分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基础性、选择性、自主性,带来的是学生的生命更加丰富深刻、更加丰盈和饱满。

所有这一切,只因为十四中人深信:当你一切为了学生的时候,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来源:济南日报

作者:记者 史春勇 范开云

喜欢这篇文章就给我们一朵小花花

【来源:济南市教育局】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逆风飞翔作文 中考满分写人叙事作文 苹果三年级作文 喜欢狗的作文 枫桥夜泊作文 四年级作文读后感400字 不破不立作文 写小熊的作文 这就是爱作文450字 格列佛游记作文 鸡蛋实验作文 关于体检的作文 劳动体验作文400字 分别的那一刻作文600字 我眼中的幸福作文600字 我爱的人英语作文 我的暑假作文四百字 描写刺猬的作文 小学生作文放风筝 初中生优秀作文选 鲜肉月饼作文 写元宵节的作文500字 做作业作文 自由的作文300字 我的成长故事作文800字 有关清明节的英语作文 小金鱼作文450字 我是雪花作文 关于一篇写景的作文 作文最美的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