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暑期小练(九)文言文阅读《柳开传》+古诗词鉴赏《送友人入蜀》

2020-11-23 20:15:01
相关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柳开传 曾巩

柳开字仲涂,大名人,初名肩愈。父承翰,仕至监察御史。开幼警悟豪勇,父显德末为南乐县令,有盗入其家众不敢动开十三岁亟取剑逐之盗踰垣开挥刃断其二足指。及就学,讲说能究经旨,开宝六年登进士第,官至如京使。知忻州,徙沧州,未至卒,年五十四。子涉迁居荆南,仕为隍城使。

有赵生者得韩愈文数十篇,未达,乃携以示开。开一见遂知为文之趣,自是属辞必法韩、柳,盖慕之也。著书号东郊野夫,又号补亡先生,作二传以见其意。开垂绝,语门人张景曰:“吾十年著一书,可行于世。”景为名之曰《默书》,辞意稍隐,读难遽晓。开尚气自任,不顾小节,所与交者必时之豪俊。太宗征河东,开从驾督粮,适常、润有寇,遂选开知常州。开至治所,招降群盗,以俸赏之,又解衣与盗酋,置之左右。或谓不可,开曰:“彼失所则盗,不而则吾民也。今推以赤心,夫岂不怀!始惧死,故假息锋刃之下。”未半岁,境内辑宁。

诏徙全州,州西有溪洞蛮粟氏久为边患,朝廷设七寨不能御。开至,选勇辩吏往说之,不逾月,携老幼至州。开赋其居业,作《时鉴》篇,刻石戒之。遣其酋赴阙,授州上佐,边患遂息,诏赐开缗钱三十万。知环州,为理互市不直者,戎落悦服,徙知邠州。真宗即位,迁如京使,上书言时政,上嘉纳之。又徙代州,葺城垒战具,诸将沮议,因谓其从子浩曰:“寇殆将至,诸将见嫉,一旦寇至,必危我矣!”即丐小郡,得忻州。是秋虏果犯塞。

(选自《柳开集》,有删节)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有盗入/其家众不敢动开/十三岁亟取剑逐之盗/踰垣开挥刃/断其二足指

B. 有盗入其家/众不敢动/开十三岁/亟取剑逐之盗/踰垣开挥刃/断其二足指

C. 有盗入其家/众不敢动/开十三岁/亟取剑逐之/盗踰垣/开挥刃断其二足指

D. 有盗入/其家众不敢动开/十三岁亟取剑/逐之盗踰垣/开挥刃断其二足指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名词主语前必须顿,如“众”“开”等;“有盗入其家”,应理解为“有盗贼入屋偷盗”,不可断开,所以可以排除A和D项;“亟取剑逐之”,应理解为“立刻一个人取剑去追赶强盗”,这是一个整体;“盗踰垣”,应理解为“盗贼爬墙出来”,主谓结构形成完整的句子,是独立体,可以排B项。故选C。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经:指儒家经典著作,“六经”即《诗经》《尚书》《礼记》《易经》《论语》《春秋》。

B. 门人:原指守门人,又指门客、门生,此处指门生,古人亲授业者称弟子,转相授者称门人。

C. 河东:古地区名。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省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D. 互市:指历史上中原与周边各族间及中国与外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后者亦称通商或通市。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A项,《论语》属于四书之一:《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不属于五经、六经。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作品。“六经”包括《诗经》《尚书》《礼记》《易经》《乐经》《春秋》。故选A。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柳开出生于官宦之家,自幼机警勇敢,成年后,更是重情义、讲信用,且不被小节约束,和他交往的人也都是当时的豪杰俊才。

B. 柳开耗尽十年心血著成一部作品,自觉可传之于世,便将书托付给门人张景,张景于是写下一篇《默书》,来介绍柳开的作品。

C. 柳开做事能够审时度势,他临危受命,前往常州平息寇患。到任后,他推行怀柔政策,招降并安抚盗寇,使他们能够安身立命。

D. 柳开善于平息边患,且做事有先见之明。任职全州时,主动选派官员招抚边民;任职代州时,又积极修整城墙营垒和武器战具。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B项,错在“张景于是写下一篇《默书》,来介绍柳开的作品”,原文是说“开垂绝,语门人张景曰:‘吾十年著一书,可行于世。’景为名之曰《默书》”,即柳开临死前,对门生张景说:“我花要十年心血写成一部作品,可以传之于世。”张景为这部书取名为《默书》。故选B。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开一见遂知为文之趣,自是属辞必法韩、柳,盖慕之也。

柳开一读就明白了文章的旨趣,从此写文章必效法韩愈和柳宗元,大概就是仰慕他们的缘故。

(2)寇殆将至,诸将见嫉,一旦寇至,必危我矣!

敌寇恐怕将要到来,各位将领却怨恨我,一旦敌人来到,一定会危害我了。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趣”“属”“法”“盖”的翻译各1分,句意1分;第二句中,“殆”“见”“危”的翻译各1分,句意2分。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柳开字仲涂,大名人。他原名为肩愈。他的父亲柳承翰,官至监察御史。柳开年幼时就聪明颖异,有胆略和勇气。后周显德末年,他父亲在南京做官,有盗贼入屋偷盗,大家都害怕得不敢动,柳开当时刚十三岁,立刻一个人取剑去追赶强盗,盗贼爬墙出来,柳开挥剑砍他,斩断他的两个脚趾头。上学读书以后,柳开喜欢讨论经书的义理,开宝六年他考中进士,官至如京使。他主政忻州,又调任沧州,未到任就去世了,享年五十四岁。他的儿子柳涉迁居到荆南,官拜隍城使。

有一位姓赵的读书人得到了几十篇韩愈的文章,不能通晓文章的旨趣,就拿来给柳开看,柳开一读就明白了文章的旨趣,从此作文章必效法韩愈和柳宗元,就是仰慕他们的缘故。著书自称东郊野夫,又自称补亡先生,写了两篇传记来表明自己的意思。柳开临死前,对门生张景说:“我花要十年心血写成一部作品,可以传之于世。”张景为这部书取名为《默书》,书中所表达的意思有一点隐晦,读起来难以一下子就明白,柳开重义气、讲信用,不被小节拘束,和他交往的人一定是当时的优秀人物。太宗皇帝征讨河东,柳开随军督运粮草,恰逢常州、润州有盗寇兴起,就选派柳开主政常州。柳开到了州所,招使盗寇前来归降,把自己的俸禄赏给他们,又解下自己的衣服送给盗寇的首领,把他们安置在自己的身边(效力)。有人说这样不行,柳开说:“他们失去生活的依靠就成了盗寇,不这样做就是我们的百姓。如今拿出诚心对待他们,他们怎能不感恩呢!当初他们怕死,所以就在刀锋之下苟延残喘。”不到半年,常州境内就和平安定了。

诏令柳开调任全州,全州西部有溪洞蛮粟氏,长期成为边境的祸患,朝廷调集七个营寨也不能剿灭。柳开到任,选拔沉勇善辩的官吏前去招降,不出一月,粟氏带着老幼来到州所归附。柳开为他们置办家业,写了一篇《时鉴》,刻在石碑上来劝导他们。派遣他们的首领赴京,(首领)被授予全州上佐,边境的祸患就停息了,朝廷诏令赏柳开三十万钱。主政环州,整顿边塞不公平的贸易,边民心悦诚服,又调任邠州。真宗即位后,升任如京使,上书探讨时政国事,得到皇帝的赞许和采纳。又调任代州,修整城墙营垒和武器战具,受到许多将领的非议,柳开就对自己的侄子柳浩说:“敌寇恐怕将要到来,各位将领却怨恨我,一旦敌人来到,一定会危害我了。”就请求调任小郡,获准主政忻州。这一年秋天敌入果然进攻边塞。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友人入蜀①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②。

注:①天宝二年,李白在长安送友人入蜀时所作。②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卖卜为生。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诗从送别和入蜀两方面落笔,通篇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描绘蜀道山川的奇美景象。

B. 诗歌开头是平静的叙述,与《蜀道难》以饱含激情的感叹句开头的写法迥然不同,“见说”显得很委婉。

C. 诗歌颈联远景与近景上下配合,相互映衬,风光旖旎,描绘了一幅瑰伟的蜀道山水画。

D. 诗歌中间两联对仗精工严整,颔联语意奇险,颈联描写纤丽,笔力开阖,富于变化。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意象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时,需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A项,错在“通篇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本诗的首联“见说”只是平静地叙述,宛如好友娓娓而谈,表现蜀道的难行;尾联作者借用了君平的典故,委婉地劝告朋友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之中。故选A。

2. 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①对友人前路艰险的担忧:

②对友人仕途浮沉的宽慰:

③对自己身世的感慨。

【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时,要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规范用语,例如,离别思念、爱国思乡、友情爱情惜别、热爱自然、归隐田园、关心民间疾苦、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等。例如本题就可根据标题、注释、“升沉应已定”等关键词句分析作答。尾联“不必问君平”,借用君平的典故,委婉的劝导友人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之中;“升沉应已定”,劝告朋友一切随缘随机,感情真挚,也可看出诗人自己对功名淡泊。尾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前路艰险的担忧和宽慰,也表达了自己对名利淡泊的豁达。据此分析即可。

【点睛】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暑期小练(八)语言运用题

暑期小练(七)中国诗歌vs人工智能

高中生暑期小练(六)现代文阅读:枕上诗书闲处好

暑期小练(五):学术问题不容丝毫马虎,尤其是给孩子们的

暑期小练(四)文言文阅读:薛聪,字延智,方正有理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的梦想400字作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作文 考研英语作文多少分 新年作文800字 叶圣陶作文大赛 分享作文600 温暖的瞬间作文 欣赏作文500字 家风作文怎么写 爬长城作文 自律作文600字 写景作文100字 我的朋友600字作文 申论大作文怎么写 春节100字作文 可乐鸡翅作文 文化自信作文素材 六年级下册英语作文 榜样作文600字 珍惜当下 作文 煎鸡蛋作文 持之以恒作文 山茶花作文 雪作文600字 作文好段摘抄 杭州西湖作文 摘抄作文600字 战胜困难作文 大扫除的作文 作文素材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