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刘柏山的国画山水画怎么样?有评论刘柏山作品的文章吗?

2020-11-24 00:15:01
相关推荐

刘柏山,1964年出生于洛阳市宜阳县(移郑州市),现居北京。中国民盟盟员、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校友书画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培训中心画家、1986年开封美专毕业后进入河南大学美术系中国画专业学习,1999年加入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员,2012年就读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研修国画山水、艺术美学。现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导师工作室画家、首都美术网副理事长。

作品欣赏

许多作品国礼馈赠外国总统、政要官员、访华代表团、出访代表团和四十五个国家驻华使馆和中国驻外使馆等。多次应邀出访国外进行文化艺术交流。

研究古法画理,几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取法古人,潜心观摩宋元诸家格律、石涛、龚贤笔意。关注当代,深入生活,注重写生,浓彩水墨,相得益彰,力求高华与豪放完美的统一,自然注入真、纯、厚、朴、静,追求一种祥和、典雅、浑茫、厚重的大美气息,强调笔墨意趣去表现自然的本质,追求艺术真善美。

作品欣赏

艺术成就:

多次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国画展览,其中山水系列《炎黄二帝》、《青山高卧》、花鸟系列《花王听雨声》、《三色报春》、《清在骨》等作品曾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泰山之尊”全国山水画展、“亚亨杯”“新人新作展”“第八届全国山水画展”“第八届海峡两岸全国画展”,以及“香江杯”“跨世纪国画展”“农村新貌”“春都杯”“全国花鸟画展”等国展、省展中获奖或入选。

作品及理论成果入编《北京大学艺术教学文献》(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新中国国礼艺术大师》(外交部)、《艺术中国》(文化部)、《翰墨精品集》(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美术选集》(中国文联出版社)、《丹青画史》(中国文联出版社)、《现代绘画》(人民美术出版社)、《艺术百年》(四川美术出版社)、《当代画史》(四川美术出版社)、《中国美术年鉴》(中国文史出版社)、《盛世国风》(天津美院主办)等权威艺术文献。

出版有《中国国礼丛书刘柏山画集》(中国文联出版社)、《刘柏山水墨作品集》(中国文联出版社)、《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写生成果刘柏山国画山水画集》(中国文联出版社)等。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部分理论成果:【括号内为发表收编文献名称】

《感悟真善美》(中国美术家协会协培训中心《中国画经典》);

《牡丹赋》(《中国收藏》);

《梅花赋》(中国文联《人民艺术家》);

《盛世呼唤浓墨重彩》(《中国美术教育成就大观》金奖);

《禅拳合一少林魂》 (《中央中国画研究》理论前沿)等等;

《丁酉春刘柏山黄山写生游记》(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网—美术交流);

《禅意嵩山》(大河艺术网——艺家之言);

主要业务成就:

1994年4月,工笔牡丹《竞艳》荣获“春都杯”海内外书画大赛优秀奖,洛阳市博物馆展出(洛阳市政府、洛阳市美协主办);

1996年10月,国画梅花作品《三色报春》荣获“河南省跨世纪国画人才作品展”二等奖, 河南省博物馆展出(河南省文化厅、河南省美协主办);

1996年10月,国画作品《牡丹》荣获“河南省农村新貌国画展”优秀奖,河南省博物馆展出(河南省文化厅、河南省美协主办);

1997年9月,作品《三色报春》荣获“香江杯”第二届河南省跨世纪国画人才作品展优秀奖,河南省博物馆展出(河南省文化厅、河南省美协主办);

1998年8月,工笔作品《牡丹》荣获“河南省第三届新人新作国画展”优秀奖,河南省升达艺术馆展出(河南省美协主办);

1999年2月,马来西亚光槟城举办个人国画展,进行文化艺术交流(马来西亚光槟城州首席部长特邀并主办);

1999年10月,作品《繁荣昌盛》参加喜迎祖国五十华诞“郑州市美术书法摄影精品展”荣获二等奖,河南省博物馆展出(郑州市文联主办);

2000年12月,国画作品《墨牡丹》荣获“郑州市人大常委会成立二十周年名家邀请展”荣获一等奖,郑州美术馆展出(河南省文联、 河南省美协主办);

2001年10月,国画作品梅花《清在骨》人选参加“亚亨杯”全国美术展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2001年10月吉林长春举办个人国画展览,长春市政府、吉林教育电视台、长春晚报主办;

2002年2月,国画作品《香雪海》参加北京“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家作品展”荣获优秀奖,中国美术馆展出;

2002年6月,国画作品《牡丹》参加洛阳“全国书画名家精品展”荣获优秀奖,洛阳市博物馆展出;

2002年7月,国画作品《牡丹》荣获全国“荆浩杯”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大展特别金奖;

2003年12月26日,国画作品《六清万岁图》荣获“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全国书画展”三等奖,中国美术馆展出;

2004年8月,国画作品《红梅》荣获“全国梅兰竹菊国画展”二等奖,入编《全国梅兰竹菊作品集》(中国书画报、天津美术学院主办);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2005年2月,国画作品《白梅》荣获“盛世国风”2004中国书画年展优秀奖,天津美术学院主办;

2005年8月,国画作品《梅竹山水》参加“大河春天”第五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并获奖,河南省升达艺术馆展出;

2006年12月,国画作品《花好月圆和合万年》参加“走进郑州海峡两岸书画大展”并获奖,河南省升达艺术馆展出;

2006年9月,国画作品《梅花》参加“纪念长征70周年全国美术大展”荣获银奖,全国政协礼堂展出;

2010年11月6日,应邀赴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以专家身份举办学术讲座《追求艺术真善美》。接受了记者采访,讲座活动情况在郑州东方今报进行了报道;

2012年4月,作品《万紫千红》参加洛阳牡丹花会“根在河洛”美术展览,洛阳美术馆展出;

2013年6月,山水作品《门头沟写生》参加“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写生汇报展”,北京大学图书馆展览中心展出;

2014年4月,山水作品《炎黄二帝》人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泰山之尊”全国山水画,水彩画展,山东泰安市美术馆展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2017年5月,山水作品《炎黄二帝》参加第八届全国山水画展荣获铜奖(河南省升达艺术馆展出);

2017年5月,山水作品《太行人家》参加第八届海峡两岸书画展览荣获铜奖,河南省升达艺术馆展出;

2017年10月,山水作品《嵩山深处》参加河南省文联、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中国梦 郑东情书画展览,河南省美术馆展出。

2017年12月,山水作品《嵩岳武韵》参加“笔墨中原”郑州市第二届山水画展荣获优秀奖,文博城美术馆展出。

作品欣赏

从写实到写意 从真景到意境

——刘柏山的山水画作品解读【张本平】

山水画作为中华民族审美精神的外化而成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这种形式的笔法、墨法、章法与天地万物的形式具有某种神秘的契合关系,即以有限去反观无限,并通过无限反观有限。水墨画的点线飞舞、墨色枯润中将审美情感迹化,将空间时间化。画作以水晕墨章、计白当黑的墨法,散点透视的章法,残缺简约地挥毫写出微尘大千,以有限指向无限。透过这一切,我们能感受得到古人自觉摈弃繁文缛节、分毫不爽的现实世界,从自然万象净化出线条之美、墨色之美、形式之美的那种独特的意向性和美感性。河南知名画家刘柏山的山水作品仿佛一直在努力营造着这种“有意味的形式”。在他所创作的众多山水画作品中,都无不呈现清晰而鲜明的艺术语言特性。他的画中不仅有山川毓秀,草木华章的韵致,还有少林人物,并兼有画外之奇得“仁智”之理想,同时也表现出画家“我之为我,自有我在”的独立风格和创造精神。

通过拜读刘柏山近期新作《雪域羌寨》《炎黄二帝》《云雾黄山》等一系列作品,感觉他对笔墨有极强的敏感性。他善用水墨,将中国绘画中的线条和笔墨有机融合在一起,带着抒情的意蕴,使自己的作品轮廓造型清晰明朗、线条凝重稳健、水与墨色的融合浑然天成。对笔墨的认识和巧妙地把握始终贯穿着他的整个创作过程。在刘柏山看来,一个画家如果没有很好的笔墨造型能力,心中纵有千丘万壑,纵然遍游名山大川,也无法用笔墨表现在宣纸上。作为中国画的本身语言——笔墨是一幅画的精髓,是一个画家毕生要追求的最高境界。惟其如此,在刘柏山作品中,画面总会渗出那种洒脱、色墨交相辉映所呈现出的灵动感,更像是隐居山林高士的心灵写照。那种静幽的意境,使人在不自觉中如临其中,返璞归真,物我两忘进入化境……,将自然的万象融入笔端。静观其画仿佛可以清晰地聆听自己的心跳,尘世的浮华倏忽之间不再和观赏者有任何关联。在他的作品中,不难看出其“师造化、重丘壑、尚气势”作为造境的审美取向。他一直强调丘壑的情节与可读性的画境,画面上所布置的峰峦、树木、路径、房舍、标志性建筑物以及瀑流、溪涧、烟霭等物象提供了一个个可居可游的真实环境,紧紧的维系着山水的审美精神以及“林泉之志”。刘柏山努力地在走向自然与表现自然、感受生活与寻找自我的潜在艺术中往复和穿梭,更不断地强调山水的“畅神”之功能。无论是雄浑的《黄山云海》《山河长春》《泰岳风景》,还是《万里长城》《禅意嵩山》《浩气凌空》等创作,都可以看出他实地写生贴近自然的屐痕。然而,他的这种对“造化”的深刻体悟,也是紧紧的维系在山水精神与绘画品格的本体中进行的,作品的个人风格样式则又仅仅是潜融于艺术、自然、理想等宏大的造境理念之中的,与当下强调的艺术自我价值体系的实现颇为暗合。同时,刘柏山在山水造境的视觉效果与表现方式上的情意与气息的高度统一,把“松上云缭绕,萍路水分离。云去有归日,水分无合时”的人生慨叹幻化成一幅幅笔墨飞舞的艺术佳构,进而完成了他寄情山水的“柏山样式”的建构。

作品欣赏

山水画,是中国画特有的画种之一,山水画集自然的精华,天地的秀气,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作为—个日臻走向大成的画家,刘柏山深知笔墨的表达对于山水精神面貌的决定性意义。他在对传统的笔墨程式、技法和风格的探索中,似乎更倾心于古人对山水画的表现方法,追求走“笔笔见意”的创作倾向。他的行笔如行云流水,重在落于实处,用生动的笔线与点一层层塑造丘壑,在线与点的交织中构成山水的骨架,使作品拥有深厚、雄浑之视觉元素,彰显出内在的劲健精神。作品不但笔趣独特、画风典雅,而且意境隽永、俊逸超群,呈现出一种“气韵生动”的画意与画趣。在他的作品中,娴熟老辣的笔墨技巧在表现对象上,总能让人感觉到笔墨意蕴的味道。画面中时常洋溢着一种朗润、卓然的气息,进而达到不逾法度而笔墨酣畅、点线面结合、墨彩交融、气势磅礴的艺术境界。

千百年来,“气”和“气韵”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概念,一直导引着各个文化领域沿革流变。“气”是—个比较抽象、具有多种含义和丰富内容的概念。在绘画作品中,“气”是通过形、势、笔、墨、色体现出来的,能使人感受到其存在。我们常用气势、气氛、气象、气韵、气息等词语来表达对绘画作品的整体感受。从他的《禅意嵩山》《嵩岳家园》、10米长卷《禅拳合一少林魂》等嵩山系列作品中可以看到刘柏山善于用“气”,善于运用墨色。他把炙热的情感、真切的情思融入笔墨,从深层次中体悟并写就艺术的潜在内涵。其中《炎黄二帝》是他2013年赴中岳嵩山挡阳山写生时而创作气韵生动的代表作,入选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山水大展。当时他赴嵩山采风写生时远远望去,偶然发现由石岩天然形成的二尊人像,酷似中华始祖炎黄二帝,威严屹立,突兀挺拔;近观山石结构纵横交错,极有韵致;回身俯视,山脚下小村炊烟袅袅,山泉清澈见底,感悟造化妙不可言。遍行嵩岭无惊叹,蓦见炎黄在眼前,望穿古今沧桑事,国遇升平续千年。触景生情,顿觉身心进入山水拟人的画境之中,于是欣然命笔,点画树丛,线勾石面,笔皴纹络,点、线、面交替进行,从各种角度画了许多速写,又参考了很多以往的嵩山、泰山、伏牛山、太行山等处山石、树木、村落、河流的写生原稿,终于形成了正稿,进入到了长达几个月的艰辛创作阶段。画面以炎黄二帝峰为主体,给人以高山仰止的审美感受,山体居中位置,苍松掩映中露出村庄一角,屋舍数间,传递出炎黄子孙薪火相传、延绵不息的旺盛生命力与天人合一的笔墨语言。群山之中,曲径深处的潭水留白与天空留白遥相呼应,天水一色,拓展了画面的想象空间,使得画面满而不塞,实中透虚。设色方面以土黄赭褐为主色调,暗喻炎黄子孙的黄皮肤,中华民族的黄土地。通过跋山涉水,回味写生经过,体会到了石涛的写生观:搜尽奇峰打草稿,对景写生、对象写意、对景表象。只有到大自然中去,方能在感悟中师造化,得心源,创意境,练心境,达到物我两忘。他的用笔刚柔相济、奇崛峥嵘、石凿斧劈,使画面尽显浑厚古朴、傲岸不屈的气度。在创作过程中,他用饱蘸宿墨的中锋施以“道法皴”,接近视角的真实,物理的真实,求取象外之意达到心理的真实。他重点刻画了高山的顶峰炎黄二帝像,几乎不用披麻皴和斧劈皴,而让提按变化中之浓、淡、干、湿、长、短、宽、窄、刚、柔、虚、实等形态的“道法皴”交替出现。他从原生态的自然界中摄取精华,格物致知,经过理性的调整升华到唯美的状态,使画面呈现出炎黄二帝生机勃勃的气象。画中蕴含着画家对炎黄的感悟、对山水的理解,给人一种独特的美感。

记得是2010年6月底,我与刘柏山在郑州华夏美术馆有过一面之缘,当时我们就很感投缘,促膝畅谈,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在谈到国画创作时,他对笔者说:“山水画,特别是写意山水画追求的是笔墨自由、奔放、无拘无束和激情宣泄,讲究用笔用墨、讲究韵味,就像音乐旋律的流淌、舞蹈节奏的奔放”。他认为超凡的艺术造诣来自于对传统、经典的继承与发展。画家只有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刻领悟,潜心追求—种虚静空灵的艺术境界,把山水画的力度结构与情态把握到极致,这样的作品才能意境十足,更有一种浑然天成的大气派。以广袤浩瀚的宇宙意识表现天地之精神,是传统中国画的—大特色。从他的《石柱峰》《飞来石》《莲花峰》《骆驼峰》《仙都峰》《黄山云海》《黄山太平湖》《西海大峡谷瀑布》《查济民居》《郭村石拱桥》《黄山水杨树》《彩墨黄山》《雨洗黄山》《黄山松》等黄山系列作品中,可以看出刘柏山很好地继承了这—理念。其中《黄山云海》是刘柏山深入黄山写生而创作的,画中云涛翻滚,似大海汹涌的波涛,一座座山峰只露出一个个山尖,仿佛是大海里的小岛,时隐时现在云雾之中,宛若仙境,如梦如幻。该作画面开阔、恢弘大气,充分显现出他对宇宙构成之理的探寻以及对世事人生的深刻理解、洞察、思考与认知。他以独特的布局、纵横驰骋的想象力为画面带来令人心旌摇荡的感受。他这种运作“气势”的方式,不落前人窠臼,具有独辟蹊径、别出心裁的创新之感。

作品欣赏

为了更好地渲染画面之“气”,刘柏山继承了传统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和美学风范,又融入了强烈的现代生活意识。他在强调抒情达意的传统美学原则时,又从西画及多种门类艺术中汲取养分,强化自我气质、丰沛自我气韵、营造自我气象、发散自我气息,从笔墨、气势、神韵、章法、设色等方面形成独特的绘画语言。他的画厚重中不失灵动,观他的山水能感受到以各种墨色皴染出的千岩万壑那巍峨、宏伟的气魄。他张扬了笔墨和色彩的表现力,发挥了墨和色的双重魅力,以独特的审美表现墨彩,将胸中的山水意象彰显得淋漓尽致。纵横挥写之间,他借助明暗的呼应、阴阳之转化、浓淡的对比实现画面本身对观者感官的刺激与呼唤,令人感受到水墨山水所传达出的精神、情感和意象。

刘柏山执着坚韧,在艺术创作中不走捷径、下苦功夫,不仅他的花鸟、人物,还是山水画,他都能认真创作,特别是在山水画创作上能自出胸臆,使作品显露出一种超凡脱俗、清新秀雅的气韵。他的水墨语言给人以少胜多、宁静冲淡、富有层次之感,让人观之能沉浸其中,品味出画者的心境。他的山水画似组成了一首首赞叹美好自然的诗作,又似谱成了一曲曲雄浑高亢的生命乐章,在宁静、质朴的艺术氛围中透露出传统意象表现的潜质和艺术的生命力。

他在平时的艺术生涯中依然临池不辍,醉心于探索艺术表现力的深度与广度,把绘画当成一种表达人生感悟的方式,用画笔抒写对文化传统的理解,抒写对人生、自然与社会的认知,抒写自己的阅历与情怀。在中原画坛,刘柏山是我十分喜欢的身份独立,精神自由的艺术家,与我相识相交多年,是我打心眼里喜爱的知心朋友。从艺30多年,画作纷呈,多次获奖,影响甚广,是名副其实的实力派画家。他博古通今,造诣深厚,卓然大度,成就显著,在中原乃至全国画坛享有盛誉。吾思其从艺立学、画作画品,感悟颇深。

首先是题材广博,涉猎纵横。刘柏山的绘画作品既有山水又有人物,更有花鸟鱼虫,特别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梅花系列”“牡丹系列”“黄山系列”“嵩山系列”“川山蜀水系列”等主题作品,彰显了他对人生、对自然、对理想、对梦幻的美好追求与热爱。可谓题材丰富、体裁多样,纵横捭阖,独领风骚;其次是意境幻化,气韵非凡。“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刘柏山绘画的底气,来自于他广博的学识、修养和眼界,他遍游四海五洲,漫历大江南北,尽览中华名胜,再加他宽广的胸怀、谦和的气度和包容的雅量,一派君子风范。所涉作品有嵩山人物、有故土乡情、有域外博览、有自然山水、有河洛牡丹,内容丰富,立意深刻,画面动人,给人以强烈的唯美感染和视觉冲击。他对中岳嵩山文化、少林禅宗武术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特殊情结。他在少林寺武术馆工作6年之久,曾被评为“少林武术节先进工作者”“文化使者”。在少林寺工作期间,他用了大量精力画嵩山、画少林寺、画少林禅宗达摩、画少林功夫等等。他爱嵩山之美,常翻越峦岭,进入嵩山腹地,峰奇峦秀、苍松翠柏、烟云古刹、孤村小径、农舍民居都成为他的写生对象。《禅意嵩山》是他多年深入嵩山写生感悟之结果。他经常跋涉在嵩山峰峦之间与白云松柏相伴。创作过许多中岳嵩山、禅宗人物、少林功夫为题材的作品,如《禅拳合一少林魂》《嵩岳家园》等佳作。对景写生使他领悟到对山石的外形特征的整体概括和巧妙“取舍”。写生中,那些奇特的境界、节奏、韵律,他都会尽可能详细的记录下来。有些关键要紧处,他便下大力气画详细些,哪怕一整天只画一个局部,只要是引入情思的景物,哪怕是几间房子、一棵孤树,他都不会放过。画了很多速写,表现的都是大的结构形态,山石线条纵横交错,起伏变幻,披麻、斧劈、折带、卷云、雨点……随心所欲,积累下大量的写生原稿。在国内外书画笔会交流活动中,他更擅长即兴作画,将嵩山禅武形象跃然纸上,将这一中原独树一帜的个性化名片在国内国外广泛宣传,好评如潮,极大地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丰富了生活素材。他更爱花鸟之寄寓的精神内涵。他在歌颂花鸟顽强生命力的同时努力渲染一个纤尘无垢、清净透明的唯美境界。他以其匠心独运的笔法打破传统,成为当代个性鲜明的国画家。他的古枣树、古梅树、古松柏、古榕树、柏山百树系列作品刚健苍老、古朴优美。大枝斜出,苍劲挺秀;小枝横条似箭直指云天;曲中见直,枯中含润,柔中隐刚,疏落欹侧,气度非凡,给人以坚强、力量和希望;老梅枝干遒劲,精神抖擞,无数裂纹疤痕记录着坎坷沧桑岁月,然而老杆出新枝吐新芽依然吐出秀丽和朵朵芬芳;垂枝梅,形态如伞,花枝自然垂地,洒脱飘逸;龙游梅,枝条自然扭曲似条条苍龙蜿蜒盘转,曲曲弯弯,扭身摆尾,神韵独超。梅枝形态各异,千姿百态,活灵活现,奇妙无穷。在其独到的笔墨渲染描绘中或生机勃勃、或昂扬向上、或秀美恬静、或坚韧挺拔,色彩斑斓,气韵生动,旋律悠扬、变幻莫测,充满灵性,撼魂动魄,定然叫人记忆深刻,难以忘怀;其三是笔墨瑰丽,色彩缤纷。石涛说过:天地以生气成之,画以笔墨取之”。刘柏山作画追求卓越创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中学为基,西学为创,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先后进入河南大学美术系、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学习深造,全面系统地学习绘画技法、艺术美学理论,进一步提高文化艺术美学修养和作品格调。他深钴细研,经过三十余载笔墨实践丰富形成了其“以色代墨见其笔”“色墨混用求其韵”“线面结合含其骨”“疏密得当观其势”“有法无法取其度”“有笔无笔重其神”的绘画新语言,独树一帜,可谓画如其人、艺为心声,是唯美尚艺的大家风范。刘柏山早年就走出国门在外国举办画展,进行对外艺术交流,许多作品曾被作为国礼馈赠外国元首、政要官员,更广泛地被国际友人收藏。当年在许多地方举办刘柏山个人画展,我曾应邀参加了开幕式,亲临其境,深切体会、耳闻目睹了刘柏山国画展览的轰动场景,那种大境界、大气象、大手笔、声名广播,饱受专家、学者和业界同仁的赞誉好评,成为中原当代美术界一道靓丽的风景。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的确,一个好的、成功画家的文化艺术价值在于墨彩中濡染精神,笔锋下实践生活,混沌里映照光明。而一个杰出的艺术家,总会用自身的艺术精神、奇谲的绘画技能与文化才情,让自己的作品在时间缝隙中生出永恒的光亮,用笔墨的灵动创造之美去照亮每一个追求美轮美奂的心灵。笔者相信,这是艺术家所期待的,也是刘柏山毕生致力追求的。

总之刘柏山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几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取法古人,潜心观摩宋元诸家格律,石涛、龚贤笔意,关注当代,深入生活,注重写生,浓彩水墨,相得益彰,力求高华与豪放完美的统一,自然注入真、纯、厚、朴、静,追求一种祥和、典雅、浑茫、厚重的大美气息,强调笔墨意趣去表现自然的本质,追求艺术真善美。他一生从事美术创作,执着向上,不断探索,大胆创新。他的中国画不拘一格,博采众长,潜心研究,重点突破,其作品多风格多画种多领域彰显高深造诣,几十年如一日的笔墨实践与积累,厚积薄发,独树一帜,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在刘柏山30余年的艺术生涯中,不仅取得了丰硕非凡的艺术成就,同时他亦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特别是对青年美术工作者关心培养和美术教育事业的关注扶持,有目共睹,有口皆碑。赋诗为贺:春风拂面嵩岳明,柏山骄子造诣丰。博古通今彰笔墨,艺海放歌中原风。

(本文作者张本平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写人生的作文 独处作文 磨砺作文 烤鸭作文 星火作文 作文梦想400字 值日作文 禁毒的作文 批改英语作文 身边人的作文 千字作文 旅行记作文 奋斗作文结尾 秋天英语作文 考研英语模板作文 我喜欢的动物的作文 友谊的英语作文 学会作文800字 作文赶集 描写心情的作文 最好的自己作文 写水的作文 机器人英语作文 漫画老师的作文 传承文化的作文 家的幸福作文 人的作文300字 家乡作文200字 作文猜猜他是谁 努力奋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