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世界读书日|老游评书:胡适·《怎样读书》

2020-11-24 01:40:01
相关推荐

原标题:文化名家的读书秘籍治学经验的倾囊相授

游苏宁

当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扑面而来,人们早已习惯通过手机获取信息,许多人已经将一键轻松上网查询所得的一知半解的资讯与潜心阅读经典名作所收获的丰厚知识混为一谈,导致真正读书的人日渐减少。笔者以为,这种现状无疑是当代人的一种悲哀。然而,当读书之事与较多的人和事相关时,人们对读书方法的介绍和追慕就不会冷淡。究竟应该如何阅读,一直是立志读书之人的困惑。回溯历史,我国此类书籍的出版真可谓汗牛充栋,各种介绍读书方法的图书蔚为大观。窃以为,真正让人获益匪浅的并非各种皇皇巨著,而是80多年前问世的一本小书,是以胡适为代表的民国大师们坦言读书心得的结集——《怎样读书》。该书汇聚了胡适、蔡元培、林语堂、丰子恺、朱光潜、马寅初等民国初期就令人瞩目、现在更令人追怀的清流们的读书秘籍。在读书方法上,他们有人提倡要有系统,有人却认为兴致更重要;有人会在眼、口、心、手等部位的运用上逐一叮嘱,有人则将自己多年来孜孜不倦的苦读经验倾囊相授。虽然每个人的经历、专业、性格迥异,各自介绍的具体观点、关键方法也各有千秋,但对读书心得的倾囊相授却都殊途同归。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出这批国之栋梁期待青年后学与书为友、学得自识、利己利国的拳拳盛意。笔者以为,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阅读此书不仅有助于读者鉴古知今,更可能获得有益人生的读书秘籍。

阅读缘由的各抒己见

本书中,先哲们对读书的缘由进行了条分缕析的论述。大师们认为,之所以要读书,其作用有三:解决一切难题,增进我们的效能,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人类有读书之必要时才去读书,只有读书才能丰富自己。读书愈多,则所能读的书就愈多,涉猎的范围就越广。有些书看似晦涩难懂,初始之际读起来很困难,这时需要读许多其他种类的书,触类旁通后才能读懂它们。为人在世,大家都感觉到做人难,怎样生活并应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都是非常棘手的人生难题。而读书有助于解决这些困难,通过集思广益,才能选择最合适的主意去解决困难。民国清流们认为,思想的起源是大的疑问,日常的事情不用想,但遇到三岔路口、十字街头那样的环境,就束手无策了。只有把问题和困难弄清楚,才可能获取解决之道。读书的本质就是出主意,但如何获得致胜绝招,就要看自己的学问有多少,并如何优中选优。随后就是要选择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并将其付诸实践。凡是有条理的思想都要经过这些步骤,科学家要解决问题,侦探要侦破案件,都必须要经过这几步。有些错误的见解,以为“读书”和“迂腐”“空想”有着必然的联系,埋头读书,便与现实的人生隔绝。反对读书的人,如果他不是神经错乱,至少他想用这个论断,来掩饰自己不肯读书的短处。殊不知读书和实际的人生经验并非形同水火,相反却相得益彰。迄今为止,除了读书之外,我们还不曾发现获取知识和经验的更好方法!换言之,我们必须承认读书是接受前人文化熏陶、沟通当下知识更新最有效的工具。

有效阅读的指点迷津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窃以为那是指在书籍奇缺的年代,对术业有专攻者者的阅读要求。但就普通阅读的技巧而言,由于其目的不同,始终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国人读书,可以说功利性太重,而趣味导向太少,内容平板陈腐,文字则枯燥生硬。民国清流比较公认的看法是:读书应该兴趣广泛,它完全是利己,绝不是为人。书要读得多,则参考资料积累的就多,阅读一本书就可以触类旁通地获得从书外来的许多提示。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无论什么书都读,往往阅读一本看似平常的书,能意外获得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因此读书不仅要读得熟,更要紧的是要读得懂。与其说读书是工作,毋宁说是一种享受妥当得多。读书应遵循四要:要深入,要怀疑,要虚心,要耐烦;读书也有四忌:忌粗疏,忌空泛,忌盲从,忌武断。胡适理想中的读书人是又深又博,他指出:为学当如金字塔,要能博大亦能高。塔的顶尖高高在上,代表最精深的专门学问;从此点依次递减,代表那旁征博览的各种相关或不相关的学问。塔底的面积代表广博的知识、博学的造诣与博大的同情心。这样的饱学之士,不仅对社会极为有用,自己也能博采众长,充分享受人生的乐趣。不可否认,读书的时候,如果存在一种目的和决心,则其速率和效率自然会提高。朱光潜认为读书有两点诀窍:第一,凡是值得读的书,至少必须读两遍。先快读,着眼在了解全篇大旨与特色;然后慢读,以批评态度衡量其内容。第二,读书需记录其纲要精彩及自己的心得,不仅可以帮你记忆,而且逼你仔细,刺激思考。精读就是要“咀嚼消化”书的内容,使书的精髓融入自己的骨肉。由此可见,本书中既有概述阅读的一般方法,也不乏助力读者术业有专攻的研究之策。

阅读写作的深刻洞见

培根说:书籍永远不曾教给你书籍的用处。我们深知,读书是求智识,为做人。兴趣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条件,而读书首要是养成兴趣,如林语堂所言:兴趣到时,拿起书来就读才叫真正的读书。在外部力量的主导下,尽管读书的“价值”让人容易懂,但读书的“方法”却难以众人能求:同样一本书,掌握阅读技巧的人读了,可以获得知识,应付环境;反之,不得要领的人阅读中味同嚼蜡,读后却一无所得,反博得“书呆子”的绰号。人世间的际遇,受时间和空间的各种限制,每个人通过亲身体验得到的人生经验,毕竟非常有限。某些场合,看似需要人们去亲身实践和体味,然而人生苦短,为了要应付这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又何必非要亲自去遍尝甘苦。现存的书籍是古人历经数千年来之学问和经验的结晶,读一本好书,等于学习了古人所经历的千百年之经验。因此,我们的知识绝大部分不得不求诸先人智慧的宝藏,即书籍。时至今日,如果我们还要像古人那样对人生事必躬耕地去经历、通过实践而后觉悟,我们的知识便不能积累,学问就难以进步,一切文明制度便会裹足不前,甚至可能导致有退无进。有鉴于此,如果要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把先贤珍贵的知识遗产全部接受过来并传承下去,非读书与写作不可。杜甫曾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提供给作文有两方面的好处:思想方面,我们从书中懂得世间万物之真理,人生各种的真相;技巧方面,我们可从古今大师的文章里习得他们华丽的词句和清高的风格。然而,普通读书只能增加信息量而不能启迪智慧,因此要培养善于怀疑、独立思考的精神。应该把读书与做人、做事和求进步三件事结合起来,这才是真正的读书,才能求得真正的知识。阅读本书,不仅有助于读者感受到这些人中骐骥有关读书与写作的心得体会,也必将从字里行间领悟到民国清流们有关读书与做人的深刻洞见。

见仁见智的阅读高论

先哲曾言:中华民族是一个泥古的民族。无论什么笨事儍事,都行之千年而没有人敢怀疑,更无人敢革命。有人说中国人的头脑是一面明镜,映进红的就是红,映进白的就是白的,一点变化也没有。笔者以为,这是可以亡国灭种的头脑!因此,今日中国有志读书之士,只有靠自己去用功。宋人张载指出:读书先要会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可疑而不疑,不曾学,学则须疑,学贵心悟,守旧无功。王安石认为,读经而已,不足以知经, 致其知而后读。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胡适指出,学原于思,思起于疑,所以希望学生宁失之过疑,而不要失之过信。他理想中的读书人是精博兼备,像金字塔那样,又高又尖。蔡元培认为,读书只要专心,加上勤动笔写作,就一定能收获满满。随着西学东渐,胡适意识到仅读中国书是不够的,倡导人们至少要学一种外语,这样才可以起到博览群集、触类旁通之效。尤为令人钦佩的是,民国大师们能以兼容并包的博大胸怀向国人推介西方的哲学贤达和人中骐骥。例如,倡导思考而反对读书的叔本华,他曾言:每当我们读书,大脑就会成为别人思想的运动场。写在纸上的思想,不过是印在沙滩上的行人之足迹。人们虽然可以循此而明晰前人所取之道,但行人为到达终点和观望风景起见,必须用自己的眼睛探求方向。掩卷遐思,正如本书编者所言:如今的书籍汗牛充栋,卷帙浩繁,我们不敢奢望本书能对当下阅读环境和读书风气有所叩诊,但求对探寻读书秘籍的有识之士能指点迷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新学期新挑战作文 重庆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写一篇关于上学的作文 初中小标题作文范文 四年级作文感恩老师 描写妈妈特点的作文 可爱的朋友作文 写景小作文150字 研究报告作文格式 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作文 预防近视的作文 去海边玩的作文300字 决战中考作文 6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 小学作文评语 人的成长作文 英语高考作文万能句 平潭海坛古城作文 海底两万里作文600字 校园生活作文英语 看哭人的高考零分作文 我的小狗作文450字 生活与创造作文 童年的朋友作文500字 五年级我的家乡作文 我是一只小鸟的作文 写一次活动的作文 给朋友写一封信作文 我想变什么的作文 亲情作文4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