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文化」关于清明节 你必须要知道的常识!

2020-11-24 16:30:01
相关推荐

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柳堤烟雨、杏花缤纷、天蓝地翠、燕子归来,每一首诗词中的情怀,都是人间好时节。

1、清明节的“清明”二字作何解?

清明,顾名思义,是清澈明朗的意思。清明节在每年公历4月4日至4月6日之间。此时大地春回,天朗气清、草木繁茂,的确令人耳清目明。

2、清明节起源于何时,与寒食节是什么关系?

清明节大约起源于周代,距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说到清明节,不得不提另一个节日——寒食节。周代晋文公为请隐于绵山的介子推出山,下令放火烧山,哪知介子推宁肯被烧死也不愿出来为官。晋文公为表哀思,下令介子推被焚死日禁火,只能吃冷食。此后,这一习俗代代相传。

由于清明节在寒食节后的一两天,到了唐代,这两个节日逐渐合二为一,民间大多只过清明节了。

3、我国有多少个民族过清明节?

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指出,受汉族文化的影响,北方的满族、赫哲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锡伯族,南方的壮族、侗族、彝族、白族、畲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土家族、纳西族、布依族、普米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与汉族相比,有一些少数民族清明节过得更隆重。比如,壮族人祭扫祖先陵墓时要全家出动,带上五色饭、肉、香烛、纸幡等;土家族在清明节要上坟挂青,家里要吃猪头肉,有“清明酒醉,猪脑壳有味”的说法。

4、清明节为何与扫墓、踏青联系在一起?

从先秦到南北朝,人们一般在寒食节举行春祭,扫墓祭祖,怀念先人。唐代后,寒食节逐渐被清明节所取代,因而上坟致祭等活动也移到清明节。扫墓之时,大多全家老少出动,此时正值春暖花开,亲朋好友也趁机游春。

唐宋以来,踏青是清明节的重要内容。据宋人周密《武林旧事》记载:“清明前后十日,城中仕女艳妆饰,金翠琛缡,接踵联肩,翩翩游赏,画船箫鼓,终日不绝。”

5、扫墓流程是怎样的?

按照习俗,祭扫的顺序是首先要先扫墓,就是将墓园打扫干净。其次是祭祀,这一程序很关键,一是寄托哀思,二是与先人相感,因为山有灵而无主,先人有主而无灵,与先人相感可以更好得到山川的灵气。这就是风水。

扫墓时,人们携带供品、财帛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先人墓前,再将财帛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修整坟墓上边压些纸钱,让他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然后叩头行礼祭拜。

也就是:修整墓地—上香—上供—敬酒—拜祭—放炮—撤供。

6、清明扫墓越早越好吗?

过去有民谚“早清明,晚十一”,清明祭奠先人越早越好,可以在清明前一周、甚至两周都可以进行,不要全赶到清明节这一天。

7、怀孕的妇女能清明节去扫墓吗?

通常来说怀孕的妇女要避开清明扫墓活动。不仅如此,严格说来,女性来例假,最好也不要参加此类活动,特别是不能在下午三点后参加清明扫墓活动。

8、清明节可以在家拜祖先吗?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墓地去举行,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不能回乡参加清明拜山活动,那么也可以在家拜祖先。方法是在家里阳台或客厅,朝家乡方向,摆上祭拜用的供品,烧上三支香,鞠躬三次,默念相关词语。然后,再烧财帛。

9、清明节悼念逝者买什么花合适?

通常是菊花,因为中国古代把菊花当作寄托之花,有思念和怀念的含义。白色菊花是最适合的,也可以搭配一些绿草,如百合,绿叶,康乃馨等,会更漂亮。黄色菊花有长寿菊之称,比较适合看望病人。

10、扫墓之前需禁食吗?

扫墓之前不一定要禁食:当你动身开始扫墓,最好吃饱食物别饿着肚子,衣着整齐,以表示对先人的礼貌和尊重。

11、清明节穿衣配饰有讲究吗?

忌穿大红大紫花俏的衣服,应穿上素色的服饰。

12、清明节拜祭辈分有讲究吗?

可讲究,亦可不讲究,一般不讲究这次序。如果需要讲究,拜祭分先后次序,依次为:父亲、母亲、长男、长女、次男、次女……依此类推。拜祭完毕后,祭品让祖先祝福过,众人可食取祭品。最后当然要注意防火安全,待香烛点完后可离开。

13、能陪朋友去扫墓吗?

因为各种原因,许多人可能会碰到是否陪同朋友去扫墓的问题,比如女友陪男友去扫墓吗,下属陪同上司去扫墓,甚至生意场上陪同客户去扫墓。有认为是可以的,扫墓只是一种悼念活动,不应该相信一些迷信说法。也有人认为外人最好不要陪同去扫墓,因为各自的气场是不一样的,如果实在不能避免,那么这需要佩戴避邪吉祥物。

14、除了扫墓、踏青,清明节还有哪些活动?

除了扫墓和踏青,自古以来,民间还有在清明节期间荡秋千、放风筝、斗鸡以及拔河、打马球、插柳、植树等活动。

荡秋千

▲ 陈枚 《月曼清游图》

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荡秋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唐代诗人韦庄曾有《长安清明》诗云:“紫陌乱嘶红叱拔,绿杨高映画秋千。”元、明、清三代定清明节为秋千节,皇宫里也设秋千供皇后、嫔妃们玩耍。

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放风筝

古人认为,清明时节的风适宜放风筝,还可以放晦气、放烦恼、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

拔河

拔河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插柳

清明插柳习俗,其来源普遍存在三种说法。

有专家认为,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北方一些地方将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合称为“三大鬼节”。受佛教的影响,观世音手持柳枝蘸水普度众生,许多人便认为柳条有驱鬼辟邪的作用,把柳枝称为“鬼怖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写道:“取杨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然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便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此俗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介子推为明志守节而焚身于大柳树下,让晋文公和群臣百姓痛心不已。第二年,晋文公亲率群臣爬上山来祭拜介子推时,发现当年被烧毁的那棵老柳树居然死而复生。晋文公当下便将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并且当场折下几枝柳条戴在头上,以示怀念之情。从此以后,群臣百姓纷纷效仿,遂相沿成风。

15、《清明上河图》画的是清明节景象吗?

宋本《清明上河图》局部

文物鉴定专家郑振铎、书画鉴定专家徐邦达等人认为,宋人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清明时节北宋京都人民踏青时的热闹景象。而且,金代以来人们一直持这种说法。

但是,近代以来不断有学者指出,画中出现了西瓜、草帽竹笠、茶水摊等,表现的应是秋景,《清明上河图》的“清明”,指的是汴都的清明坊;也有专家认为,“清明”指政治清明,是称颂太平盛世之意。

16、清明诗词知多少?

古人吟咏清明节的诗词很多,最著名的当属杜牧的那首《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其他表现清明的诗词,按内容大致分为几类:

一是描绘春景的,如:“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宋】欧阳修)

二是表现春愁和春思的,如:“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清明即事》,【唐】孟浩然)

三是祭扫和怀念亲人的,如:“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清明》,【宋】高翥)

责任编辑:子曰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中秋节的作文350 自我介绍怎么写作文 人与人工智能作文 跳高的作文 关于诚信的作文初中 最美罚单作文议论文 假期生活作文500字 新的一年作文 大鱼海棠英语作文 专升本作文题目 八里沟研学作文 哈尔滨的四季作文 搜作文神器下载安装 高中语文作文 我们的校园600字作文 地震自救英语作文 可爱的小熊作文 小学童话作文 秋天真美作文600字 爸爸的背影作文600字 描写人物外貌的作文600字 运动使我快乐作文 读什么有感的作文 学雷锋的作文400字 你辛苦了作文 什么诚可贵作文600字 以传统手艺为题的作文800字 小动物的作文150字 国庆安排作文 湖南高考作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