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2019年河南中考真题试卷汇总&专家命题思路解读及答案「估分用」

2020-11-24 18:10:01
相关推荐

2019年河南中考数学试卷真题

2019年河南省中招语文命题说明

一、指导思想

2019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为命题依据。

命题面向河南省全体初中毕业生,体现新课程理念,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教学研究和指导,有利于教学评价。

根据“课标”,全面考查考生在语文学业方面达到的水平,引导考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促进考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增强与考生生活、社会实践的联系,注重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命题原则

(一)保持试题相对稳定

普通高中招生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是全面、准确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学科方面所要达到水平的考试。与往年相比,2019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总体上保持稳定,但稳中有变。“稳”指的是题型、分值、题量、难度系数等基本不变,整套试题的文字阅读量基本不变;“变”指的是创新,通过选用新语料,创设真实、具体的情境,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以及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

(二)体现语文学科特点

2019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围绕“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一核心任务,依据“课标”规定的内容和要求,注重考查考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理解与运用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能力,渗透对“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语文核心素养的考查。试题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有机地渗透在具体的考查内容中。

三、试题特点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19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坚持立德树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试题,引导考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情境设置和语料选择符合立德树人的要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积极向上的价值追求和健康的审美趣味。

一是直接将古诗文名句默写等作为考查内容,重在考查考生必备知识的积累。二是把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点和意义的现代文作为阅读材料,如《给母亲梳头发》《一起做“读书种子”》等,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通过阅读理解,引导考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三是以古代诗文名篇作为阅读材料,阅读《出师表》《江城子·密州出猎》,通过思想内容分析和意境感受等,引导考生领略古诗文名篇中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以考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为导向

2019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以考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为导向,在考查考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注重考查考生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的高阶思维。如第14小题“结合自己的读书事例”谈体会,引导考生对文本有所感悟和思考,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再如第9小题考查考生分析鉴赏文学语言的能力,第20小题考查考生赏析古诗词名句的能力,评价考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使考生在答题的过程中借鉴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享受审美乐趣。试题倡导“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如第4小题对考生名著阅读的考查,引导考生在简述《西游记》《水浒》相关情节的基础上,获取中国古典小说的伟大价值,感受经典永恒的艺术魅力,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文化传承。

(三)在真实的情境中考查考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2019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注重在真实的情境中考查考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试题情境设置有利于引导考生运用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探讨和解决实际问题,在真实而富有意义的情境中考查考生语言文字实践运用的能力。情境设置具有较高的开放度,注重文本内容和考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的契合度,发展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第5小题把辨析与修改病句、补写句子放在有关“唐诗”解说的语段里;第6小题提取信息、给新闻拟写标题,情境写话,让考生“以志愿者的身份,向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介绍会徽主体图形的构图要素及寓意”等,都是让评价在更为真实和富有意义的情境中进行,调动考生语言活力。

(四)关注个性发展,尊重个体差异

2019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空间。设置有二选一的试题:名著阅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实际选择;作文,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自己擅长的主题和文体写作。制定答案时,对可能出现多元解读、个性化解读的,都是以“示例” 的方式,从多方面给出参考答案或答题角度。

(五)引导日常教学,发挥导向作用

2019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考查内容广泛,考点分布均匀,注重从设题角度和答案设置方面引导教师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思维品质的培养,从而引领日常教学回归到语文教学的本质。借助考试引导教学关注并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发挥考试对教学的导向作用。

2019年河南中考语文试卷真题

2019年河南历史中考真题试卷

2019年河南省中招历史命题说明

一、指导思想

河南省中招历史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历史课程学习完成后的终结性考试。本次中考历史试题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改革精神,依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进行命制。试题着眼于学生的学科能力与历史素养的考查,从而引导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及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命题原则

(一)保持试题稳定

和往年相比,2019年河南中考历史试题总体上保持稳定,但稳中有新。整套试题在题型、题量、分值、难度和阅读量等方面基本保持不变。在此基础上,选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以学生的基础知识为依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分析、比较、概括等综合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思维品质。

(二)体现学科特点

2019年河南中考历史试题的命制围绕历史学科的基础性、思想性、人文性和综合性展开,践行历史课程的教育功能,注重引导学生以史为鉴的历史意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历史试题的命制,以学生熟知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线索和历史现象为立足点,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在试题立意和历史问题追溯的立场上,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从历史事件的时空联系中选材,注重史料实证、论从史出的历史认知方法,关注学生解决历史问题的关键能力和史识认知上的收获。同时,引导学生从历史角度思考现实问题、从实际生活认知历史、从不同视角追溯人类不同阶段的文明成果。体现了历史学科的特点。

(三)坚持开卷考试

2019年河南中招历史考试仍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侧重考查学生历史认知的能力和方法,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设问上在紧扣课标要求的基础上,坚持开放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彰显学生的个性。

三、试题特点

(一)突出立德树人的历史教育功能

立德树人是历史教育的根本任务。引导学生以史为鉴,学会全面、客观地认知历史问题,学会做人处事,从历史的角度关心国家命运、关注世界,是历史学科育人为本的基本理念。2019年河南中考历史试题中,第22题通过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探索活动和宣传新思想的不懈努力,引导学生认知近代先进知识分子身上洋溢的优秀品质。第24题通过对法国大革命的追溯,引导学生感受法国在近代民主化进程中呈现出的智慧。使学生在历史问题的探讨过程中化识为慧。

(二)凸显河南地域文化

对河南乡土历史文化的考查,是河南中考历史试题的持续关注点,这凸显了河南中考历史试卷的地方特色。2019年河南地方史的内容以艺术为切入点,第1题的“贾湖骨笛”反映了中华民族早期的音韵艺术追求;第21题“洛阳出土的侍从陶俑”反映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特征。引导学生用骨笛、陶俑等实物史料佐证历史,从艺术的视角解读历史,树立对家乡的热爱,对家乡文化的自信。

(三)体现唯物史观的立意引领

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2019年河南中考历史试题,探讨学科核心素养在命题中的渗透,运用唯物史观引领试题的立意,引导学生学会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分析、解释历史问题。如:第4题,用政治对经济反作用的观点,理解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第9题,用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观点,解释我国手工业合作化对经济发展的效果。再如第11题、第15题、第16、第17题,也都体现了唯物史观的观点。

(四)彰显中国共产党的智慧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在28年的革命斗争和70年的新中国建设历程中,不断涌现智慧,引领中国社会不断进步、繁荣。2019年河南中考历史试题中,第6题“三大纪律及六项注意”;第7题百团大战;第8题抗美援朝战争;第9题手工业合作化;第10题中国多次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第23题我国铁路交通的发展等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年代的英明领导及远见。

(五)回应周年历史大事

回应周年热点,是河南省中考历史试题一直坚持的作法。2019年周年大事比较多,如五四运动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苏建交70周年;西藏地区民主改革60周年;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法国大革命230周年等;今年的河南中考历史试题通过第10题、第22题、第23题、第24题等进行了部分回应。引导学生通过周年纪念,铭记历史,回望历史,建立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六)关注社会与时代的发展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从历史的角度思考现实、决策现实是历史课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2019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题密切关注新时代中国社会的创新与发展。第11题从粮票到电子支付的消费变迁;第23题从“绿皮”内燃机车到“复兴号”高铁动车组的创新发展;第25题“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对世界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等。这些试题的选材和立意,紧贴社会、紧扣时代,联系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使整套试卷洋溢着鲜明的时代气息。

2019年河南中考物理考试真题试卷

答案

2019年河南省中招物理命题说明

一、指导思想

2019年河南省中招物理学科试题的命制,坚持以《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以培养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创新人才培养,力求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从物理学的视角认识自然、理解自然、解释自然的能力水平。有利于全面落实课程标准所设定的课程目标,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有利于高中学校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择优录取新生。

二、 命题原则

1.突出试题的基础性,严格依据《物理课程标准》,灵活多样地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注重试题素材的时代性,加强试题与生活、生产和社会实际的联系。

3.加强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对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与科学方法的体验与应用。

4.充分发挥不同题型的功能,优化试卷结构,有效控制试题的难度与区分度。

三、 试题特点

(一)试题保持相对稳定

2019年河南省中招物理试题保持了数年来的相对稳定,题型、题量保持不变,难度系数维持稳定。在保持稳定的同时,稳中有变,稳中求新,将一些反映我国科技新进展、新应用的素材摄入到试题中来,强化物理与学生生活及社会生产活动的联系,通过创设新情境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能力达成水平。

(二)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试题在严格遵守《物理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灵活地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的知识覆盖面广,涉及的科学内容包括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三大主题的全部18个知识板块,达到了《物理课程标准》中所列知识点的90%以上。多数试题的情境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及教材实例,对实验过程和方法的考查贴近教学实际,旨在引导广大教师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

(三)突出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试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与浓郁的地方特色,通过对学生熟悉的现象、事物创设问题情境,以此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对基本概念与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如第1、3、7等题以“绿色”能源、北斗导航卫星发射、5G手机等我国科技的最新进展为情境来设置问题;第2题以洛阳牡丹为背景考查分子动理论、光现象、力的作用效果等相关知识;第4题通过少林功夫来考查学生对压力、压强概念的理解;第8题以中华古诗词、俗语为素材,考查相关的声学知识;第9题通过购物“刷脸”支付以考查学生对凸透镜及其成像规律的理解与应用;第10题以与学生校园生活息息相关的体育活动场景考查力与运动等相关知识;第20题利用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的相关数据考查能量转化、功和功率、动能等相关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这类试题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旨在引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用物理学视角关注科技和社会发展,加强物理知识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科学素养的形成。

(四)重视对科学探究的考查

第17、18、19题均源于教材实验,从不同角度考查了科学探究的多个要素,甄别学生是否真正经历过探究过程,全面考查学生的实验素养。试题在注重基础的同时,还通过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有效地考查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如第17题,通过对“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仪器的安装及调整方法的考查,以此鉴别学生是否亲身经历过实验探究过程;第18题则在合理改进教材原有实验装置的基础上,突出考查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创新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第19题对教材原有实验电路稍作变动,既考查了学生熟悉的电路连接、仪器读数、数据分析等基本实验技能,又通过设计器材选择、误差分析等问题,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实验创新能力。

(五)加强对科学思维的考查

初中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尝试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如第6题通过对题中“杆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这一关键信息的提取与分析,即可推测出磁场力的方向,既巧妙地回避了高中知识,又较为深入地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第11题则通过将开瓶器抽象为一杠杆模型,以此考查学生的模型建构能力;第21题在所设置的情境中,将受力分析、阿基米德原理、欧姆定律等多项知识有机地综合在一起,较为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此题还借助图像考查了学生的数理结合能力。

2019年河南省中招物理试题的考查范围和难度均符合《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试卷结构合理,主、客观题比例恰当;试题难度适中,试卷易、中、难题目所占分值比例合理,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考查信度,以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真实水平。整份试卷阅读量适当,试题的文字表述、图形、符号规范,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科学、准确,对评卷和日常教学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2019年河南中考化学真题试卷

2019年河南省中招化学试题说明

2019年河南省中招化学依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遵循“稳中求进,进中出新”的思想,结合我省初中化学教学实际和学生认知特点命制。试题注重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要求,兼顾我省使用的不同版本化学教材(人教版、沪教版和科粤版),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具体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大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注重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一、整体情况

试题方向正确,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材料真实,数据可靠,没有负面内容。试题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核心素养的体现和落实为要求,注重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的考查,体现了知识覆盖面广、试题灵活、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等特点,加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组织能力、问题分析能力的考查,学科特色明显。

试卷难易程度适中,没有偏题、怪题,符合本次考试的性质和功能,既有利于引导初中化学常规教学,又有利于高中选拔学生。试题的阅读量、插图及难度与2018年基本相同,保持了试卷的稳定性和导向性。

二、命题原则

化学试题坚持了导向性原则、基础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时代性原则等,面向全省初中毕业考生,公平、客观、全面、准确。

三、试卷特点

(一)具有新时代的特色和生活的气息

如:第1题的“陶瓷烧制”、第2题的“黄河鲤鱼”、第4题的“北京世园会”、第6题的“稀土资源”、第7题的“复合肥料”、第9题的“钠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第17题的“天然气灶具和氢能源优点”、第24题的“粗盐提纯”、第25题“呼吸面具和潜水艇的供氧剂”等题目情境具体真实,来源于生产和生活,使试题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特点,也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

(二)突出核心知识的考查,知识覆盖面广

试题对课标中要求层次较高的酸碱盐、金属的性质、气体的制取和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化学计算、化学实验等都作为重点内容考查,体现了“核心知识重点考,核心知识年年考”的特点。而且题目的设置综合性较强,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等。试题考查范围涵盖了课标内容中的五个一级主题、十九个二级主题的全部内容,知识覆盖面广。

(三)突出化学实验的考查,体现学科特点和学习要求

对课程标准规定的八个学生必做实验进行了重点考查,如:第8题“稀释浓硫酸、测溶液的pH”、第10题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第11题的“工业炼铁原理”、第18题的“燃烧的条件”、第21题的“酸碱中和的实质”、第24题的“粗盐中难溶和可溶性杂质的去除” 、第25题的“气体的制取、除杂及检验”等基础实验的考查。此外,还有第18题“微型实验装置”、第22题“数字化实验设备”、第25题“绘制实验装置图、装置连接”等实验创新方面的考查。这些试题不同程度地考查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体现了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学科特征明显。

(四)注重情境创设,试卷的难、中、易比例设置合理

试题注重情境创设,难度适宜,无偏题和怪题,试题注重加强对知识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考查,有利于考生发挥正常的水平。考查角度灵活多样,难度呈梯度逐渐递进,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适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类及选拔。

(五)注重化学用语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的考查

试题以多种方式考查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等化学用语,考查了正确、规范、灵活地运用化学用语解答问题以及有关的计算,这些都将引导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关注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如:第3、6、7、15、17、18、20、21、22、23、24、25等均涉及化学用语的考查。另外,试题也注重考查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第17、22、23、25等题。

(六)试题稳中求进,进中出新,在创新上进行积极探索

试题创新点多,如:第14题质量守恒定律的无数据计算、第21题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第22题数字化实验图像分析、第25题绘制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图等,命题的角度新颖,综合性强,整套试卷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一年级 写小作文 英语初中作文 作文读书 山作文 精神作文 议论作文 作文50 信作文 作文家 美丽的作文 美丽的 作文 作文《家》 初中的作文 450作文 我们作文 作文翻译 作文美食 作文动物 推荐作文 事作文 作文优秀 作文家乡 作文优秀作文 的故事作文 自己作文 篇作文 作文800字作文 的作文怎么写 作文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