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学业成功的唯一途径

2020-11-24 23:25:01
相关推荐

自主学习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自主学习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做主,不受别人支配,不受外界干扰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实践等手段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

传统的教学强调的是接受式的、被动式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式。使青少年通过自主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劳动、学会生存,具备与现代社会需要相适应的学习、生活、交往、生产以及不断促进自身发展的基本素质。

一、愿学、乐学

调动并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增加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愿学和乐学,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厌学、逃学的问题。

二、会学、善学

要强化学法指导,使学生知道怎么样学习才能省时省力效果好。在新的形势下,使受教育者掌握多样化的学习技能和方法,改变盲目学习的状况,是实现学生自主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三、自醒、自励、自控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要把学习内容作为认识的客体,而且要将自己作为认识的客体。要对自己作出客观正确的自我评价,从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使自己的注意力、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不断提高。

四、适应性、选择性、竞争性、合作性、参与性

要使学生学会适应,要主动适应,而不是被动适应;要适应生活,适应学习,适应环境。允许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素质和兴趣发展自己的特长。允许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方法的权利,按照全面发展与特长发展的要求,对学生的偏科倾向科学引导,并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要鼓励学生追求与自己情况相适应的较高目标,培养他们的进取心和成功欲望,鼓励竞争。在文化学习、体育比赛、技能训练、生活适应能力等方面鼓励竞争。主动合作、乐于合作、善于合作是人类赖以存在与发展的社会基础,是人的良好品质。

要创造环境,使儿童和青少年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合作精神。鼓励所有学生都成为学校内一切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主动参与者。通过参与,达到主动学习、主动锻炼、主动发展与提高的目的。

学习的“自主性”具体表现为“自立”“自为”“自律”三个特性,这三个特性构成了“自主学习”的三大支柱及所显示出的基本特征。

自立性

每个学习主体都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人,学习是学习主体“自己的”事、“自己的”行为,是任何人不能代替、不可替代的。

每个学习主体都具有自我独立的心理认知系统,学习是其对外界刺激信息独立分析、思考的结果,具有自己的独特方式和特殊意义。

每个学习主体都具有求得自我独立的欲望。是其获得独立自主性的内在根据和动力。

每个学习主体都具有“天赋”的学习潜能和一定的独立能力,能够依靠自己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障碍”,从而获取知识。

自立性是“自主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学习主体内在的本质特性,是每个学习主体普遍具有的。它不仅经常地体现在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而且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因此,自立性又是“自主学习”的灵魂。

自为性

学习主体将学习纳入自己的生活结构之中,成为其生命活动中不可剥落的有机组成部分。学习自为性是独立性的体现和展开,它内含着学习的自我探索性、自我选择性、自我建构性和自我创造性四个层面的结构关系。因此,自为学习本质上就是学习主体自我探索、自我选择、自我建构、自我创造知识的过程。

自我探索往往基于好奇心,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既产生学习需求,又是一种学习动力。自我探索就是学习主体基于好奇心所引发的,对事物、环境、事件等的自我求知、索知的过程。

自律性

即学习主体对自己学习的自我约束性或规范性。它在认识域中表现为自觉地学习。

自觉性是学习主体的觉醒或醒悟性,对自己的学习要求、目的、目标、行为、意义的一种充分觉醒。它规范、约束自己的学习行为,促使自己的学习不断进取、持之以恒。它在行为域中则表现为主动和积极。主动性和积极性是自律性的外在表现。因此,自律学习也就是一种主动、积极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来自于自觉性。只有自觉到自己学习的目标意义,才能使自己的学习处于主动和积极的状态;而只有主动积极的学习,才能充分激发自己的学习潜能和聪明才智而确保目标的实现。

自律学习体现学习主体清醒的责任感,它确保学习主体积极主动地探索、选择信息,积极主动地建构、创造知识。

综上所述,“自主学习”就是学习主体自立、自为、自律的学习。学习的自立性、自为性和自律性是学习自主性的三个方面的体现,是“自主学习”的三个基本特征。其中,自立性是自主学习的基础,自为性是自主学习的实质,自律性则是自主学习的保证。这三个特性都说明了同一个思想:学习主体是自己学习的主人,学习归根结底是由学习主体自己主导和完成的。

自主学习要做好以下几点:

制定计划并严格按照这个计划开展学习;要建立目标意识。确立一个目标,有利于学习中的坚持(必做);

确定范围 从所用的教材到知识面要先确定下来,除特殊情况,一般不能改动,不能今天以这为主,明天又改成以其他为主了;

注重学习的氛围和环境 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开展学习上的比赛,让学习的环境活起来。

自我检查和反省 找出自己自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漏洞并改正。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适应职业转换和知识更新频率加快的要求,一个人仅仅靠在学校学的知识已远远不够,每个人都必须终身学习。终身学习能力成为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未来发展中,我们的学生是否具有竞争力,是否具有巨大潜力,是否具有在信息时代轻车熟路地驾驭知识的本领,从根本上讲,都取决于学生是否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会学习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所讲的:“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而终身学习一般不在学校里进行,也没有教师陪伴在身边,全靠一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可见,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21世纪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

同时作为教育者,我们更清醒地知道在当今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任何教育都不可能将所有人类知识传授给学习者,教育的任务必然要由使学生学到知识转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学习的本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首要的一条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一目标使“改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成了这场改革的亮点。

传统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和探索,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死记硬背书本知识),学生学习成了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慧,摧残人的自主学习兴趣和热情。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是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观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导致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被销蚀,严重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影响到了新生一代的健康成长。基于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的、被动的学习状态,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因此,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成为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首先,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在校学习的质量。经过检验,高成绩的学生也是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因为自主学习能够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度理解,符合深度学习的特征。

其次,自主学习能力是创新人才必备的基本功。据中国学者调查研究,在1992年“中国大学生实用科技发明大奖赛”中获奖的学生的学习活动都具有很强的独立性、自主性、自律性,表明学生的创造性与他们的自主学习是密切相关的。也正如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的论述一样:“一切创造发明,都不是靠别人教会的,而是靠自己想,自己做,不断取得进步。”

再次,自主学习能力是个体终生发展的需要

自主学习是个体走出学校后采取的主要学习方式,而没有自主学习能力,个体的终生发展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大幅度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更是课堂教学所必需的。课堂上的自主性学习并非独行其事,而是指学生不盲从老师,在课堂前做好预习,课堂上热情参与,课后及时查漏补缺,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变老师要我学为我要学,摆脱对老师的依赖感。真正意识到学习是自己学来的,而不是教师或其他人教会的,自己才是学习的管理者,这些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适应职业转换和知识更新频率加快的要求,一个人仅仅靠在学校学的知识已远远不够,每个人都必须终身学习。终身学习能力成为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下面我们就来说一下,如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所谓“强扭的瓜不甜”也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他会积极主动地探索这门学科的知识。这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教育名著《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教师要努力把冷冰冰的教育理论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实践,真正做到爱学生,尊重学生,接纳学生,满足学生。

合理分配每天的学习任务

把自己的学习任务分解成每天能够完成的单元,并坚持当天的任务。当天完成,无论如何不能给自己以任何借口推迟完成原定计划。

合理规划每天时间

把必须完成的工作尽可能安排在工作时间内完成,把既定的学习时间保留出来,养成利用每天的零星时间学习的习惯。

按照既定的时间表行事

学习时间表可以帮助你克服惰性,使你能够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不会有太大的压力。

及时复习

为了使学习能够有成效,应该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研究表明,及时复习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防止遗忘。

向他人提问

在学习中碰到疑难问题,要及时向教师和同学请教,无论你认为自己的问题是多么简单、多么微不足道。应特别注意经常向周围同学请教、交流。

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做笔记既可以帮助你集中精力思考和总结、归纳问题,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把学习内容中的重点记录下来,便于以后查阅和复习。

保持适量的休息和运动

休息和运动不仅让你保持良好的状态,也是消除压力的好办法。

中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至于怎样“学”,就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教学”了。使之“‘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叶圣陶先生语)因此,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中的主要行为方式。好的学习习惯一经形成就有利于良好的教学方法的运用,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相反,则会有碍学生的进步,并且不易克服。为了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要的不仅是在教学过程中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怎样学,使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自己掌握“钥匙”,去打开知识的宝库。

自主学习在方法上主要侧重:

一、 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

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能促成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种学习倾向和教学需要。它的积极性会使学生在课堂上发挥按教学目标需求教学的作用,达到教师讲课分析,学生听课思考的目标。“有的放矢”,而密切配合,这样就减少了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学生良好的的学习行为习惯不仅局限在课堂内,因此,必须逐步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有预习的习惯、听讲的习惯、认真思考的习惯、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以及训练和复习的习惯等,并努力使其规范化。教师必须把它作为学习方法指导的一个重要内容和一项基础教学工程来实施。

二、 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和运用

学生的正确的学习方法主要来自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第一途径。教师授课过程中的教学目标、程序、方法和效应,必须围绕学生自主学习而设计。凡是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思考,在智力开发上发挥主导作用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方法的运用是直接的教学认知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和学习特点,予以精神指导。

1、通用性的学习方法指导,这种方法对各门学科都适用。如记忆的方法,有比较法、分类法、歌诀法、理解法、联想法和形象法等。

2、专科性的学习方法,这是专门学科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方法。如语文学科阅读方面的学习方法,有朗读法、默读法、选读法、说读法、熟读法、识读法、精读法等等。这些方法的掌握还必须在针对性的学法指导下,才行之有效。

三、 扩大教学信息的传递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扩大教学信息传递,以增加课堂学习密度,给学生最大最快最有效的知识信息,加速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接受信息传递,转换获取知识的能力,充分利用每节课四十五分钟,努力掌握和研究信息的传递方式和规律,将其传递形式作用于课堂教学的有效信息中。对于教科书上学生难以理解的文字,课堂上学生不易听懂的问题和较难掌握的公式方法,教师应善于及时调整信息传递,转换成学生容易接收的学习信息传递信号形式。由于信息传递的形式不同,信息传递的“质” 与“量”也不相同。如:同一篇散文,有表情带感受地朗读,比无表情无感受的朗读,学生所获得的信息要多,而且效果好。再如:评批一篇作文,用语言评批比用分数评批,学生所获得的效益要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提示和行动提示,都是在有效地传授信息,使学生找到从已知到获取新知的内容。然后,开展和创设出课堂交往情境教学讨论,如:探索式讨论、训练式讨论、操作式讨论、评价式讨论和理解式讨论等,这样通过讨论交往,师生之间彼此沟通观点、思想、兴趣、情感、知识等不同的信息,使课堂教学得以和谐,传递有效的进行。

因此,必须学会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

⑴教育主体自主性发展的教育理念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现代教育是以现代生产和现代生活方式为基础,以现代科技和现代文化为背景,坚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培养自主性发展的个人为目的的教育。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现代教育培养的人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当前,我们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存在着种种弊端,其中之一是在培养人的过程中轻视乃至忽视了教育主体的自主性发展。表现为实行整齐划一的模式化的教育,只重视知识的掌握,忽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的培养,造成学生被动地学习,动手与实践能力差,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等。

自主学习教改实验以教育主体自主性发展作为教育改革的起点和依据,对现行教育中不合理的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进行根本性改造,力图实现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的变革。

⑵以学习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

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学习社会的需要,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产生了根本性变革。变革的重点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要以教育主体自主性发展和创新教育为中心来构建现代教育的理论体系,建立以“学会学习”为中心内容的现代教育理论。

二是以“学习论”改造现行的“教学论”,建立“学习论”为中心的现代教学观念。自主学习要求真正确立学习者主体发展和自主发展的地位,使知识经济时代的教学理论更加符合学习者学习知识、技能与人格发展的内在规律,教师的所谓“教学”,其真正含义由过去的“教学生知识与技能”变为“教会学生学习”。建立以学习论为中心的现代教学论。

三是以学法研究为中心带动教学法观念的根本性变革。构建以学法为中心的教学法理论体系,并不断推进这一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索。

⑶以理解为核心的学习观

教师要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必须确立学习是一个理解、记忆、运用过程的观念,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一个初步理解、强化记忆、学会应用、加深理解的过程。学习过程的实质和核心在于理解,而不是记忆。确立这样的学习观才能使学到的知识更稳固、更灵活,才有可能使知识成为创造力的翅膀。

⑷动态的结构化的知识观

在自主学习中,教师要确立科学的结构化的知识观,既要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经验的积累和理论化;学生既要重视学习“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更要重视对“怎么做”的知识的学习。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条件的创造

自主学习的条件是学习者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材料等方面进行自由选择的程度。

实际上,这种自由选择程度的高低取决于主观认识和客观条件两个方面。主观认识是教育机制对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宽容度和信任度。而这种宽容度和信任度取决于主导教育机制的教育思想和国家、社会、家庭以及学习者本身对教育的理解和对教育的期望。教育思想的革新和对教育的期望的转变往往比人们想象的更加困难。

另外,教育机制的环节很多,涉及方面也较多。要使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达成统一的认识就更加困难了。这也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一直得不到真正实施的主要原因。当然主观认识还包括学习者本身对自主学习的愿意程度和自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学习者都愿意为自己的学习负主要责任。这里有态度和动机的原因,也有个性特征和个别偏爱的原因。

当然,现存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也可能使学习者养成了依靠教师的学习习惯。解决主观认识的问题,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自主学习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为教育机制的各个环节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也要求教育机制的各个环节以及学习者本身在主观上进行观念的更新。

如果说自主学习的主观认识取决于意识形态的转变的话,那么其客观条件则取决于物质基础。自主学习的客观条件指能够供给学习者自由选择的学习材料、活动场所、学习方式和手段等硬件设施。

丰富多彩的学习材料是满足个别化学习的前提条件,也是达到自主学习的重要物质条件。可以说,在自主学习主观条件比较成熟的情况下,每个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活动方式、学习进度都可能不一样。满足这些不同的需求就必须首先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充足、灵活的学习场所。另外,学校在配备自主学习材料时,要注意满足自主学习的需要。设计满足自主学习需要的新型教科书也是目前教育实践者的当务之急。现在西方很多国家的各个教育层次都提倡建立自学中心。在自学中心,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选择材料、媒体和活动方式。

完全自主的学习者可以在没有课堂、没有教师、没有教科书的情况下进行学习,但这种理想的自主学习者和学习条件并不存在,即使是自学者也不是完全的自主学习。我们提倡的自主学习,是在学校教育环境中创造一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以期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要,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并且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以便学习者离开学校以后能继续学习。

学校仍然是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学习资料的主要来源;教师仍然具有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教学大纲仍然是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文件。学习者可以有自己的学习目标,但这种目标不应该与教学大纲的总目标相抵触。当然教学大纲必须是合理的、现实的。

因此,自主学习不是否定已经有悠久历史的学校教育,而应该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

自主学习中学习者的责任

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教育思想在给予学习者较大自主权的同时也附带更大的责任。为了充分履行他们的权力,学习者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1.制订并在必要的情况下调整学习目标的能力;

2.判断学习材料和学习活动是否符合学习目标的能力;

3.选择学习材料和学习内容的能力;

4.选择或自我设计学习活动方式并执行学习活动的能力;

5.与教师或其他学习者进行协商的能力;

6.监控学习活动实施情况的能力;

7.调整态度、动机等情感因素的能力;

8.评估学习结果的能力。

一般认为,计划、实施、评估的能力是自主学习者需要具备的几个主要能力。因此要采用自主学习方式,就要注意培养学习者自身的能力。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要以学习者自身为主体;自主学习能力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习者自己发展的。以下几个方面的活动有助于培养自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

1.学习者充分了解自身的客观条件并进行综合评估。比如通过成绩测试了解自己目前的水平;通过学能测试了解自己成功的概率和程度;通过心理和智力测试了解自己的智力水平、学习风格、个性特征、情感特征等。

2.学习者要明确自身的需要,尤其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这是学习者制订具体学习目标的依据。研究表明,有目的的学习比没有目的的学习效果好得多。

3.学习者要善于拓宽信息渠道、掌握获取信息的技能,以便在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材料等方面具备更高的自由度;

4.学习者要与教师或其他学习者共同探讨学习方法、交流学习体会、交流学习材料,并在必要的情况下相互帮助;

5.学习者要善于与他人交流情感、偏爱,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寻求适当的帮助。

如何才能学业成功

现代教育科学研究表明,每一个学生,除先天障碍外,只要智力正常,都能成为学习的高手,甚至成为我们所说的学习天才。古今中外无数成功者的事实也证明:天才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造就的。成就天才的必备素质就是远大志向,明确目标,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百折不挠。 作为一名学生,要想在学习的道路上一路高歌,战胜各科学习困难,在考试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树立远大的理想,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切实可行的计划,在日常学习中勤奋苦学,孜孜不倦,持之以恒,面对学习中上的挫折,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并掌握一套正确的学习方法,科学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到达成功的理想彼岸。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要使学生对一个学科有兴趣的最好方法,是使他感到这个学科值得学习。” 文学家郭沫若说:“任何有成就的历史人物莫不是从勤学苦练中得来的。考察对人类作出突出贡献的人都有勤学的习惯,他们把学习看成是自己的本分,走到哪里,学到哪里,拿起书就把一切全忘了。” 文学家夏衍说:“治学有没有诀窍?如果有,那么我想,勤和恒就是最基本的诀窍。”

学习不仅要讲求勤奋,而且更应讲究方法,高效学习一定是科学的学习方法的产物,世界上大凡事业成功、生活幸福的人,在工作中无一不有着精心安排的工作计划,并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他们把实现自己的计划作为学习和生活中的一种责任。 计划性强的学生,什么时间做什么事都是一定的,所以他们干完一件事马上就去干第二件事。这样,时间抓得很紧,就不会浪费

我们要想把学习搞好,首先应培养起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有了兴趣你不愁学不好。满怀兴趣地学习,会使你在知识的天空中快乐地翱翔。

学习能力就是要求个人不仅要学习宽泛博学的知识,还要学会学习的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竞争力的高低,学习也是一种生存能力的表现,通过不断的学习,专业能力需要不断提升技能组合以及刺激学习能力相配合,所以不论处于职业生涯的哪个阶段,都不应该停止学习。因为在职业生涯发展中,需要胜任工作的能力和能够迅速取得新能力的方法。

为了求生存和求发展每个人都必须不断学习那些自然和本能没有赋予他的生存技术,而为取得新的生存技术就必须不断学习。如果停止学习,必定会落后于人,而在当今社会里,落后就会被淘汰。

学习能力表现可以分为六项“多元才能”和十二种“核心能力”两大方面的体系。

多元才能包括:知识整合能力、社交能力、心理素质、团队合作、理财能力、策划与决策能力。

核心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理解力、语言表达、操作能力、运算能力、听/视知觉能力。

要掌握更多技能、成为独立自主、思维卓越的好孩子,就应该在6项“多元才能”与12种“核心能力”方面实施有效的提升。

如何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善于学习,素质全面的学习型人才?

首先:学生能自我分析学习内容的不足和所长,依据评价结果,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计划,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确定自己的学习重点,不断促使自己校正目标,向理想的目标迈进。

其次:能主动发现学习中的不足,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激发学习的动力。当觉得学习有成效时,学习者会从精神上产生动力和满足,增强信心,激发更高的学习热情。

自我评价对学生行为的塑造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它可使学习者学会善于观察自己,根据已定的目标考察自己的学习活动,养成随时评价自己学习活动的习惯。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任务的最有效形式,是那些具有某种内在反馈的形式。这种反馈不需要教师经常干预学习。换句话说,当学生为了看到他是在怎样进步和决定他下一步该做什么,而能够检查他自己的表现时,这样做就可以更好地促进学习。在缺乏某种强化时,学习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如果我们的目标是鼓励独立和自我教育,那么我们应当力争创造出那种具有自我强化潜能的学习环境。”

自主学习是学业成功的唯一的办法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育应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促进每个学生全面的发展。

学习能力决定学习的效率

学习方法决定了学习的成绩

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想学”

给信心,让学生相信自己“能学”

潜意识对调节和控制人体的呼吸、消化、血液循环、免疫反应、物质代谢以及各种反射和反应均起着很大作用。根据心理学强化的原则,不断地强化积极性情感、良好的感觉以及正确的观念等,使其在意识和潜意识中印记、贮存和浓缩,在脑中占据优势,就可以通过心理生理作用机制对心身状态和行为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

一、创造积极的氛围,让学生“乐学”

只有将学习积极性转化为学习兴趣之后,才有可能实现学习效率的飞跃。因为有兴趣,才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才能够不知疲倦地学习,而进入乐此不疲的境界。学得高兴、学得舒心,就不容易疲劳,越学越有劲头。 因此说,我们要想把学习搞好,首先应培养起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有了兴趣你不愁学不好。

二、让习惯成为本能

在这个世界上,养成一种习惯,人的行为就成了某种惯性机制。习惯几乎可以绑住一切,让某种特定的习惯成为本能,大脑在处理类似事情时,就不再去思考,而是凭经验和过去的反应采取既定的行动。

一个可以取得较大成功的人,他一定懂得如何培养好的习惯来代替坏的习惯,当好的习惯积累多了,他的效率就会高出其他人,学习就是一种习惯,就是一种条件反射,就是一种联结。

三、成就优秀的个性

最典型的一类“优秀”个性无非是严格的时间管理,还有一类优秀的管理者“个性”是超级自信,成功的个性无非是:1、坚持;2、超强的口才和思辨;3、极强的组织能力;更重要的品质是要具有激发、激励并促使他人发挥真正潜力的能力和愿望。

家庭背景和职位、外表、穿着并不能赢得尊重,最终是凭真实的自我、价值观和行为举止,才能征服他人、从而树立威信。所有成功的关系都来自于有形的或无形的价值交换,包括金钱、情感、诚信、知识或者某种心灵安慰,也可以统称为“利益”。

你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也是由自己决定的,不是其他任何人

一流的人准备明天的事,二流的人处理今天的事,三流的人永远都在忙于解决昨天的事。

和那些积极的人在一起,向他们看齐,使你拥有他们的思维并且能够站到思维的高处,在高手林立的社会环境中,你最需要的不是顺其自然地表现,而是以最完美的方式扮演最优秀的某种形象。

记住这一点,效率才决定命运,训练你的技巧,然后你就能实现目标!!!

如何通过团辅课程提升青少年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综合心理行为训练,激发内部动机,以帮助青少年适应社会、学会生活,热爱学习、具备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对学习氛围的营造、学习心态的改变、家庭新的教养模式的建立、个性品质的培养最终实现自主学习的培养目标。

教育的核心是家庭,行为改变的土壤是环境,改变家庭氛围是解决绝大多数孩子心理行为问题的前提和基础。通过运用家庭行为契约、强化反馈机制、亲子课堂、语言模式训练等方式,帮助和指导家长把从过去的盯着孩子的问题转移到观察、鼓励和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表现上来,从而改变家长的教养模式,这种反馈也更有助于孩子心理和行为发生养成积极的,正面的改变,从而进入良性的循环当中,孩子的良好行为在家庭中得以固化。

大量运用暗示技术是《自主学习能力》课程的一大特色,通过老师的语言、行为暗示对孩子的心理和行为进行影响和改变。人的依赖性越强、人格越幼稚、主见越少,就越容易受别人暗示。所以孩子年龄越小越容易受暗示的影响。

要把培养孩子生活独立、精神自主作为第一要务

要让孩子养成生活独立、学习自主的习惯,克服对家庭的生活和情感的依赖,独立是最重要的一步,也是课程自始自终都要完成的一步,独立任务完成的好,孩子就会明白生活是自己的事,学习也是自己的事。通过运用心理暗示技术,以增强学习动机,消除学习压力、改善学习情绪、调解亲子关系、影响和改变孩子的心理状态,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效果。

家长学会放手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家长学会了放手,再通过行为训练、奖赏机制去调动孩子的外部动机,外加老师和团队、家长的认可和激励,从而获得成就动机,形成内在动机。最终建立学习的信念。

信念往往是一个简单直接的目标,长此以往,始终如一,它便成了力量的最高形式,这便成为了一种仪式,是对一天学习心态的调整,逐渐形成了学习的信念。有了信念,精神就有了寄托,行动也有了意义,这样自会燃烧出勇气和希望。

信念是一种心理动能,其行为上的作用在于通过激发人们潜在的精力、体力、智力和其它各种能力,以实现与基本需求和欲望和信仰相应的行为志向。

很多孩子没有目标,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因为从小家庭的过度满足和宠溺,孩子变得很懒散,没有目标就不会有学习的信念和学习动机,所以目标感是培养学习信念最重要的,也是形成自主学习力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要鼓励孩子既要有不同阶段的不同目标,又要有长期的稳定的目标。

综合所述,我们希望帮助孩子实现学业成功,就要综合分析和研究解决学习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的问题,从家庭教育模式、学习动机的激励、学习情绪的调整、学习氛围的营造、学习策略的运用、自我效能的提升,所以这些均为影响学习效果的非智力因素。通过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学习效能就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学业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不再胆小作文 防侵性作文 春节英语作文80词 以遇见为题的作文 心里话作文400字 元宵节作文初中 感恩作文800字高中 三年级作文下雪了 关于孝道的作文 学校打屁股作文 我与社会作文 感恩作文600字初中 我喜欢画画作文 我的好朋友400字作文 优秀中考作文600字 学习的意义作文 学滑雪作文 传统节日作文300字 在阳光下成长作文 我战胜了困难作文 四年级作文我的自画像 记事的作文400字 圆作文600字 我的梦想日语作文 日语作文我的一天 周记作文500字 我最爱的食物作文 我的阅读故事作文 新年活动作文 你是我的榜样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