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赵匡胤要迁都 因弟弟说了5个字而放弃 150年后开封陷落北宋灭亡

2020-11-25 09:10:02
相关推荐

1127年,北宋靖康二年,中国发生了一件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这一年,金朝大军南下直捣黄龙,攻占北宋首都开封,掳走宋徽宗和宋钦宗两个皇帝,北宋灭亡,这个事件被称之为“靖康之耻”或者“靖康之变”。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中国历代王朝大多亡于农民起义或者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而北宋却是亡于外敌呢?北宋灭国之时,皇权也没有被权臣或者宦官架空,国家内部虽然统治腐朽、小规模农民起义不断,但是还没有达到动摇统治根基的地步,为什么会这么轻易的就被灭国呢?

除了金朝刚刚崛起、军队有很强战斗力的客观原因之外,很多人可能会说这跟北宋实行的“强干弱枝”、“守内虚外”政策有关。柚子认为:“守内虚外”的政策固然有影响,但更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北宋首都的选址有问题。

北宋开封城平面图

开封城在五代时期就是历朝的首都,这里水系发达、交通便利、粮草充足,但也有一个致命的弊端:地处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带,周边无险可守。一旦有敌军进犯,开封城很难固守,绝非是首都的理想之地。

事实上,雄才大略的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在立国之初也已经认识到了开封为都的弊端,而且也动过迁都的念头。但是这个想法刚一提出,立刻遭到了以晋王赵光义为首的文武大臣的极力反对,最终不得不放弃。

赵匡胤与赵光义的迁都之争

公元976年3月,赵匡胤率领群臣去洛阳祭拜父亲的陵寝。到了洛阳,他发现洛阳的地势三面环山,唯有北面是平原,但有黄河天险阻隔,可以说是山河险固,易守难攻,正是首都的理想之地。

事实上洛阳也确实在历史上经常成为一国之首都,如东汉、西晋、武周等,也都是看中了这里险要的地形,只不过后来因为战火焚毁、国家中心转移等原因而被放弃。

地形险要的洛阳盆地,洛阳城正在其中

赵匡胤正有迁都的想法,看到洛阳的地形后,他的迁都之心顿时就无法抑制,立即召集群臣商议,还迫不及待地在洛阳南郊进行祭天活动。

然而,这个动议刚刚提出,立即遭到群臣的集体反对。起居郎李符、左右厢都指挥使李怀忠先后出来劝谏,赵匡胤均没有理睬。

但是赵匡胤的亲兄弟——晋王赵光义这时却走了出来,他也劝谏赵匡胤不要轻易迁都,但是赵匡胤有自己的想法,他说:“我不但要迁都洛阳,将来我还要迁到长安。我之所以要往西迁都,无非是想凭借山河之险去除‘冗兵’的弊端,效仿周朝和汉朝的先例以安定天下。”

赵匡胤的影视形象

赵匡胤的这个想法完全是老成谋国之言,具有很强的前瞻性,但是,赵光义却在此时回怼了一句话,顿时让赵匡胤骑虎难下,甚至有点下不来台,此后绝口不提迁都之事。这句话就五个字:“在德不在险”,意思就是国家的长治久安不在于山河险固,而在于君王能否实行德政。

“在德不在险”这句话出自《史记·吴起列传》,原文如下: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

赵匡胤虽然因为赵光义说的这句话而被迫放弃迁都,但是在赵光义走后,他又说了一句:“晋王之言固善,然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续资治通鉴长编》)意思是晋王虽然说得有道理,但是不出百年,宋朝的国力必然枯竭耗尽。

宋朝禁军

赵匡胤为何发此断言,正如他所说,迁都一则是因为开封无险可守,处于四战之地,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因为首都的“冗兵”问题。北宋建国之初实行“强干弱枝”政策,为了拱卫京都,保护无险可守的开封,宋朝在开封周边聚集了全国大半的禁军,人数多达三四十万。

宋代军队都是职业军人,不事生产,如此庞大的一支军队,光是每天消耗的粮草就是天文数字。为此,宋朝政府不得不从全国各地往开封调集粮草以养兵,这就是赵匡胤所说的“冗兵”弊端。

迁都之议下的政治博弈

那么,赵光义及群臣为什么坚决反对迁都呢?群臣反对无非是因为家业都在开封,一旦迁都,家人长途劳累不说,主要是开封失去了京城地位,房产价格必然下跌,他们的经济利益当然会受损。

至于反对声最大的赵光义,他考虑的就比较长远和复杂了。时任开封府尹(首都市长)的赵光义,已经利用职务之便在开封培植了自己的势力,在开封根深蒂固,一旦迁都,那么自己前期的谋划都会尽付东流,这对有意皇位的赵光义来说显然是不能接受的。

而赵匡胤之所以要动迁都念头,也许是他所说的那两个理由,但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他也察觉了赵光义的异动,想着通过迁都来削弱和瓦解赵光义的势力。

烛影斧声

然而赵匡胤终究是没有等来这个机会。迁都之议五个月后,赵匡胤在宫中离奇去世,而赵光义却在宦官的帮助下顺利登基,给后世留下了“烛影斧声”的千古之谜。

在赵匡胤死后,北宋的历代皇帝再也无人提过迁都之事。然而既没有长城之险又身处平原地带的开封城,却时时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少数民族的铁骑可以顺着华北平原一路南下,绕过坚城不攻,直接杀到开封城下,严重威胁到北宋的统治。

从宋辽边境到开封城下是一马平川的华北

公元1004年秋,辽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直抵开封以北的澶州城下,虽然北宋以每年交纳岁币给辽国,换取了大宋百年的和平,但是开封城如同没穿衣服的美人,依然时时暴露在游牧民族的铁蹄之下。

游牧民族大军兵临开封城下

在赵匡胤提出迁都动议150年后,1127年,女真人的铁骑最终踢开了开封城的大门,将这座自五代以来就是中国中心的繁华都市毁于一旦,赵匡胤的断言也一语成谶。

柚子曰:

赵光义的“在德不在险”虽然有一定道理,但更多的是一种基于保护自己利益不受损害的托词。君王要实行德政固然重要,但是首都的地形选址也不能不慎重对待。

一个王朝短则数十年,长则数百年,谁也无法保证所有上位的皇帝都是明君,都能修德政。那么,一旦出现昏君或者统治危机,这个国家还有什么底气来抵御灭国的风险呢?

一国之首都,譬如人之大脑中枢,是要害部位,皇帝及朝廷中枢都在这里,一个不慎被连窝端掉,那就是身死国灭的结局。而险要的地形不但可以保护国家中枢,还可以在国家出现危机时作为最后一道屏障,只要京城不陷落,凭险而守,那就还有机会翻盘。

宋人用血的教训给我们证明了:在险和在德同样重要。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一次冲突作文 初一语文考试作文 小区秋景作文 描写熊猫吃竹子的作文 优势与成败作文 关于微笑的作文素材 差不多先生作文 决战中考作文 有一种力量作文 春天的作文150字 去游泳的作文300字 我和谁作文500字左右 有关清明节的英语作文 感动作文四年级 初三作文600字 四季的作文200字 我是一棵树作文500字 写人作文七年级 关于负责的作文 如果没有你作文600字 考研作文跑题 优秀写人作文大全 母爱的作文250字 关于文学的作文 回族风俗作文 二年级秋季作文 洗碗的作文500字 运动会作文250字左右 快乐一家人作文 什么的故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