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国画大师范曾勾搭恩人老婆 流水线创作!明星称可以接受 都这样

2020-11-25 16:35:01
相关推荐

文丨曹镜明

题丨范曾的拥簇者:老梁开脱爱上恩人老婆,马未都称国画都流水线创作

欢迎大家留评交流,对于范曾和老梁、马未都的看法!

但凡是公众人物,总会有人捧,也会有人贬!

对于普通的吃瓜群众而言,始终都是“雾里看花”那回事,不要抱着“吹毛求疵”的精神去刻意寻找问题,乃至于放大问题。可是,对于一些确实违背公共道德的事情,也不能偏听偏信,任由那些拥护者们来洗白,要学会在舆论浪潮中独立思考。

做一名有理有据,不无理取闹的新吃瓜群众。

范曾的真实评价

痴于绘画,能书;偶为辞章,颇抒己怀;好读书史,略通古今之变。

上述是范曾大师的自我评价!然而,却只能沦为一个笑谈。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对于范曾的印象,应该是来自恩师李苦禅先生和文人沈从文先生的评价!

由于“前恭后倨”反复无常的态度,李苦禅先生至死都没有原谅范曾这个曾经的得意门徒,甚至还留下遗嘱道: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沈从文先生也是如此,当年在博物馆工作,研究古代的衣服配饰,需要找一个擅长绘画的人来创作插图,如此才有的范曾就业机会。甚至知道范曾的生活条件不怎么好,还主动在私下给他一些钱财来改善生活,结果却在人生最为困难之际,遭受到被判,被范曾写下一百多条罪行,乃至在文章中,公开表示:离及格还早,却成了名人!

显然,李苦禅先生和沈从文先生的评价,一语成箴,分别印证了他在艺术创作领域和感情生活领域的所作所为,简直是有悖道德!

可即便是这样,仍然会有一群拥簇者,打着“艺术大师”的名号,来给洗白,大体意思无非就是作为“艺术大师”多少都要有悖常人,要学会理解,不应该被批判之类的。换个角度,那些被他伤害过的人,难道就是活该如此的吗?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要是“艺术大师”真的可以为所欲为,你让他杀人放火试一试,看一看,会不会受到司法的审判!

既然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又何苦在“道德”面前,矮化自己,做别人的奴隶?

老梁辩解爱上恩人老婆

在范曾大师的感情生活领域,不可不谓之槽点满满,曾先后两夺朋友妻。

尤其是在结识第三任妻子张桂云时,简直是太过下作!当时,范曾还只是博物馆里的一个小小的管理员,赚着微薄的薪水,日子过得相当清贫。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结识了一位名为“须遵德”的老北京人。

两人相互欣赏,互相引为知己。经过了解,当须遵德得知范曾的日子并不好过时,便时常将对方叫到自己的家中改善伙食,怕他以为是怜悯,不好意思来,就打着“小酌两杯”的噱头来招呼范曾。而范曾呢?也不客气,经常得到须遵德的家中做客!

一来二去间,让范曾结识了须遵德的老婆张桂云!

用范曾自己在《自述》中的话说是:我第一次见到楠莉(张桂云),那清澈如潭的双眸,便是我全部生命的归宿……是心灵深处最猛烈而神奇的狂飙般的‘刹那’。

真是应了网络上的那句调侃语:自从见到你媳妇的那一刻起,你这个兄弟我交定了!

包括须遵德自己晚年时,也公开表示“我这是引狼入室,一切都是自找的,只怪当年没有看清他(范曾)的真面目”。如若仅仅是夺妻之恨,就足够伤人心的了。没想到的还是范曾,借助张桂云的便利条件,直接搬光他的家产,甚至连两个儿子,最后也都认贼作父,甚至改“须”为“范”,与自己划清界限。

这样的行径,无论如何也是洗不白的!然而,著名媒体人老梁在做《老梁故事汇》时有专门谈到“范曾”的一期,表示:

艺术家,大多都在道德角度立不住脚,大家要学会理解,不应该批判!

这样的话,都能说出口,真不知道是老梁变了,还是这个世界变了。从古至今,咱们中华民族便有“长嫂如母”和“朋友妻,不可欺”的说法,难道到了现在,到了大艺术家的身上,就都可以作废了吗?还要学会理解!

试问:理解什么?理解之后,要不要效仿?也勾引朋友的老婆?这已经是严重的三观问题,绝对不能运用春秋笔法,一语带过!人这一生,说长也长,说短也短,首要学会的就是正视自身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可善恶混淆的判断!

马未都:国画就是一个流水线的过程

除却感情领域上的污点外,范曾在专业的艺术创作领域,也是充满争议,先不提那一手宛若“帕金森”式的书法,被第一任妻子,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林岫公开评价:死墨堆积,毫无灵气!

就取得最大成就的绘画领域也是如此,在二零一零年,被知名艺术品收藏家郭庆祥以不点名的方式曝光“流水线”创作的实质。一时间,也是引起许多吃瓜群众的热议,甚至影响力之大,逼得范曾与之对簿公堂,即便是赢了官司,也是输了职业道德。

关于范曾流水线创作的问题,已经没有什么否定的必要了。因为事实就是这样,根据郭庆祥举证的图片材料,无疑证明范曾的工作室,就像是一个工厂车间一样,机械且高效的创作,使得大多作品都具有“千篇一律”的共性问题。

对此,同样是著名艺术品收藏家的马未都,却持不同意见,在参加节目时,不止一次的公开表示:国画就是一个流水线式的过程……国画的创作,对于一个画家来说,想要创新那是非常困难的……流水线不丢人,齐白石那够厉害了吧,一下午能画十朵大茶花,还一模一样。

诚然,对于国画来讲,创新实在是太难,可即便是复制自己也是有区别之分的!

依旧是拿范曾的另一位李可染先生为例,代表《万山红遍》作品,甚至在二〇一五年被拍卖到1.84亿的天价。对此,很多人都表示这些作品,尤其是在树叶上的技巧太过雷同,简直就是复制,这完全就是无稽之谈!

在技巧上确实是存有一定的雷同,但是作品确实流水线创作出来的,甚至每一幅作品之间都能看到进步,这也是为什么最后一幅,也就是第七幅可以拍卖到天价的原因。

但这是存在一个特殊的创作环境的,这七幅作品运用了大量的朱砂来渲染画面,本身就是一种突破,一种技法和表现上的革新。然而,在突破和革新的道路上,哪有刚刚创作出来一幅,就是集大成之作,达到了自身的满意程度?

这是一种创作上的探索行为,每一幅都是下了大精力的作品,都有各个自己的意义!

类似于范曾这种“纯粹”流水线创作的,古往今来不是没有,譬如说民间的一些落魄画师,需要依靠“走量”来支撑生活的!

至于像范曾这种地位和艺术造诣的大师,几乎都不会干出这种自毁门庭的事情来。想来如若当初范曾不是在国外买大别墅,没有钱财,也不会这样做,从而让郭庆祥抓住了把柄。毕竟,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既然做出来,就应该接受被审视。

如此,范曾的行径,,多少还是太过跌份,不应该这样做!

作者自荐:

1)王朔评老舍以死殉道:不认可鲁迅茅盾观点,我也面临他作品的缺陷

2)王朔评冯小刚:欺下必媚上!唯成功论的投机主义者,殿堂里的小丑

3)王朔评鲁迅:不是世界级文豪,光靠一堆杂文短篇是立不住的

4)李敖、王朔都看不起金庸,就连德国人都说:金庸在写作上是种倒退

5)王朔:严重被低估的文坛钉子户,马未都:能力绝对配得上诺贝尔奖

本文系【曹镜明】原创,图片来源网络!#范曾##马未都#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2)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1-11-12 22:42赵如果。[湖北省网友]IP:3407572449
    @迎迎明星也不能纵容这种不道德行为应该公开声援受害者并严厉谴责这种行为!
    顶9踩0
  2. 2020-08-29 09:34迎迎[江西省网友]IP:2364983181
    这太让人失望了个国画大师竟做出这样行为这种道德败坏行为受到谴责!
    顶0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1000 假如作文 作文《过年》 爷爷作文 教育作文 难忘的作文 他 作文 自然作文 作文植物 作文是什么 作文感动 比赛作文 一天作文 作文幸福 同学作文 高考高考作文 主题作文 爸爸作文 感受作文 生活的作文 作文的题目 和 作文 和作文 作文小学 的英语作文 一作文 字作文 挫折告诉我作文600字 记叙文作文600字初中 经典常谈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