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德国史:在德意志 巴洛克文学主要是天主教信徒的创作活动?

2020-11-25 17:10:01
相关推荐

德国通史:巴洛克文学的德意志特征

欢迎来到百家号觅禾说历史,今天觅禾和大家说说巴洛克文学的德意志特征,在三十年战争结束的时候,巴洛克文学正流行于西欧各国。

所谓巴洛克,意即奇形怪状的珍珠。这个名称正适合描述经历残酷战争之后的、“畸形”德国的文学界:不圆不规则,但毕竟是珍珠。分裂而软弱的德意志帝国、专制而虚荣的德意志邦国、保守而依附诸侯的城市,以及仅仅发挥家族首领作用的皇帝、扮演德意志国王角色的邦君等等,这一切使痛惜并珍爱德意志的诗人、作家和学者借鉴中世纪文学的隐喻、寓意、象征和梦幻等手法,使用华丽纤巧的词藻和雕琢繁复的形式,努力表现祖国的“不规则”和深重的苦难,表现个人内心的痛惜、焦虑和矛盾。与在西欧其他地区相比,在德意志,巴洛克文学不仅持续了更长的时间,从17世纪一直持续到18世纪中期,不仅更加突出其宗教神秘主义的想望,而且具有强烈的排斥外国文化影响的民族性特征。

德国巴洛克诗歌之父是马丁·奥皮茨(1597-1639)奥皮茨出身在波兰西部小城的一个屠夫家庭毕业于海德贝格大学哲学与法学专业,早年做过家庭教师,一度在德国威森堡中学教授哲学与美学,后来效劳于诸侯宫廷。1625年,在访问维也纳期间,由于一首献给奥地利卡尔大公的《挽歌》,奥皮茨得到皇帝费迪南德二世亲手戴上的诗人桂冠,并于1628年由皇帝提升为贵族。1629年,奥皮茨加入“收获学会”,谐名是“桂冠诗人” 1639年,在但泽,41岁的奥皮茨死于黑死疫。马丁·奥皮茨是多产作家,代表作是《德国诗论》。

《诗论》中,奥皮茨首先要求德意志诗歌使用纯正的德意志语言,反对在德语诗歌中出现外来语和粗字俚俗,提倡词藻文雅优美,表达婉转含蓄,诗体精巧瑰丽,从而充分展现了德国的巴洛克文学风格。其次,他认为诗歌形式和韵律节调非常重要,借鉴古希腊罗马诗歌的艺术规范,并学习意大利、法国十四行诗的成就,他制定了高地德语诗歌的创作原则,用德意志词语中的扬音节和抑音节抑扬交替,取代过去借用外来语的长音节和短音节的腔调变换,并试着将扬音节与单词的重音节协调一致,从而开创了德语诗歌格律节韵的新形式。

此外,奥皮茨还特别强调诗体悲剧和诗体喜剧的区别,即悲剧的主人公只能是地位高贵的人,而喜剧的主角可以是农民或市民等普通人,两者不能颠倒。这本来是古典戏剧的创作原则奥皮茨对此进行强调,一方面进一步突出了德国巴洛克文学的贵族性,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加强了这项原则在德国文学创作中的导向性作用,直到18世纪下期哥特赫尔德E.莱辛(1729—1781)和弗里德里希·冯·席勒(1759-1805)等人打破了这种文学创作中的等级区分。奥皮茨的目标是使德意志诗歌进入欧洲最高水平之列。

三十年战争期间及结束后初期,德国巴洛克诗歌还没有完全接受奥皮茨的诗韵规则,外国的和中世纪的诗体形式仍然占主流。代表人物可推安德里亚斯·格吕非乌斯(1616-1664)格吕非乌斯出身于西里西亚一个路德派牧师家庭,莱顿大学受过神学训练,担任过家庭教师。他的诗作主要采取十四行诗体,形式和内容都非常庄严。由于在不长的48年的人生中有30年是在战争中度过的,所以他的诗歌贴切地表达了战争时期德意志人的内心感受。不安和恐惧,坚守信仰和渴望和平,面对疾病、死亡和灾难的无助,及在罪恶环境下心灵受到的腐蚀和损伤,这一切用诗的言辞表达出来,使人更加感到震撼。

如在《祖国之泪》中,格吕非乌斯描述道“可是我还没有谈到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比瘟疫大火、饥饿更可怕的事:许多人的灵魂宝物已经被人抢夺。”虽然他的诗歌深含巴洛克文学普遍怀有的“虚浮”格调,但是,对于战争心态的深切哀吟和悲诉则真切地表达了当时德国的民声民情。除了大量的十四行诗以外,格吕非乌斯还在戏剧创作上获得成就:他是第一部德国历史悲剧的作者,并有两部喜剧代表了那个时代德国喜剧的主流模式。三十年战争结束以后,德国喜剧的主流是歌颂男女之间真挚的爱情,讽刺和嘲笑某些社会上层人物滥说外语、附庸风雅和假装斯文的无耻现象,并揭露和批判某些学者和教士不学无术、心灵空虚的可叹现实。

1662年,格吕非乌斯加入了“收获学会”,谐名为“未死的人”。德国巴洛克小说的代表是汉斯·冯·格里美尔斯豪森(1621-1676)。格里美尔斯豪森出身于黑森地区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幼年丧父,祖父是信奉新教的面包师和旅店老板,没有受到正规的学校教育,也没有像其他文人那样做过家庭教师和在贵族宫廷中效劳。1634年和1635年,少年格里美尔斯豪森两次经历发生在身边的重大战役,两次被战火催逼逃难他乡。1639年,18岁的格里美尔斯豪森进了皇帝的天主教军队,上过战场,当过书记员,并改变了信仰。战争结束后,以其原有的贵族身份,他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经营家族地产和管理城堡。

大约在16651667年间,格里美尔斯豪森开了一家旅店,并开始其写作生涯。他的主要作品是长篇小说《痴儿西木历险记》小说中,他以现实主义小说的写作手法,详细地描述了三十年战争期间德意志人的种种苦难,描述了战后德国社会令人痛心的种种现象。作为巴洛克小说的代表作,《痴儿》通过描述一个年轻人在战争中的冒险经历和出于对现实感到虚空、悲观的情绪而在宗教领域里寻求精神安慰的过程,突显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以后德国学者关于国家统一、政治制度、宗教宽容等前沿思想。

如作者借书中人物尤彼得的口说:我要唤醒一位德国英雄,他将用锐利的剑锋来完成一切事业;处死所有的恶人,保存并提拔那些虔诚的人们。…他将从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走遍国土上的每一座城市把它们付之于和平的治理。从全德国的每一座城市里挑选出两名最聪明、最有学问的人,由他们组成一个议会,使各个城市之间永远和好联合。农奴制连同一切关税、税收、地租、债据、捐税在全德国都要废除,要使百姓们不再遭受苦役、哨役、战时特别税、捐款战争,或者任何其他负担的痛苦。要让他们生活得比在神仙世界里更加幸福。…我将更多地祝福德意志这片土地。我将摈弃希腊语,而只讲德语;一句话,我要表明自己具有十足的德意志意识,最后我还要让德意志人正像我曾经让罗马人—统治全世界。…然后就将像奥古斯都大帝时代那样,在全世界各族人民当中出现永恒持久的和平。

从整体上说,巴洛克文学主要是天主教信徒的创作活动。身为新教徒的奥皮茨是因为其在德国诗歌领域的领军地位而得到天主教贵族文化界的接受,而格里美尔斯豪森则是在军队服役期间改变了信仰。其他在德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诗人、作家,如约翰·米沙埃尔·莫舍罗什(1601-1669)、弗里德里希·冯·罗高(1604-1655)等,无论其本身是不是天主教徒,其作品大多都有明确的天主教文化特征。这是他们在抨击德国上层人物在各方面盲目模仿外国、讽刺上流社会精神空虚并虚伪和愚蠢的同时,仍然极端注重作品的外在形式,不惜用堆砌词藻、繁复修饰的方式来表达严肃内容和完整结构的主要原因。

好了,今天关于巴洛克文学的德意志特征的历史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感谢大家的观看哦。

以上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醋溜土豆丝作文 随便的作文 一件小事作文700字 这也是课堂作文400字 写人作文500字初中 我的春天作文 故乡之秋作文 瞬间的温暖作文600字 炒菜的作文300字 我长大了250字作文 关于春天的作文800字 我们班的英语达人作文 关于敬佩一个人的作文 我的什么梦作文400字 读你作文开头 写景作文200字初中 植物的精神品质作文 我的梦想是律师作文 爸爸的秘密作文 以感谢为主题的作文 你想出名吗英语作文 这件事我做对了作文400字 关于中秋节的英语作文 海底海龟作文 描写桔子的作文三年级 有关记叙文的作文 读你作文800字 最感谢的人作文 后悔的眼泪作文 风筝的故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