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明朝官员交往“利器”名帖:有礼 多样 奢华 还有几幅“面孔”?

2020-11-26 04:30:01
相关推荐

在信息不是那么发达的古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除了面对面以外便是书信之间的交流。受古代礼制的影响,书信之间的交流还有各种各样的限制与分类。比如明朝时期短距离之间的书信交流,称为“名帖”。

从书信的大种类来看,名帖的定位并不是特别明确,因为其主要起到问候的作用。可是在礼制角度下,官民之间的短距离交流也让名帖成为了一种礼貌的问候。通过文字来进行问候并进行礼仪的表达,大有“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境界,因为识字的人在明代亦算少数。

在明代小说中,提到问候官家,便离不开名帖的身影。如何写一份名帖,以及名帖的细节样式怎样选择,都有很深的社交学问蕴含在内。受到这种启发,在查阅相关史料后,对明代的名帖有了了解。官民之间的短距离交流及问候,名帖成为了明代默认的一种社交礼仪。

明朝名帖的种类样式非常多

在明代的文化生活中,文字所赋予的格式有很多。如在朝廷的文书中,有诰、制、册文、谕等;在诗文作品中,有联、绝句、律诗、古韵等……一个个简单的汉字,在文化的机遇中偶遇,构成了不同寓意的文学之景。

所以简单的名帖,在艺术与汉字的参与下,有着多种多样的发展,其实也是不足为奇的。在史料的记载中,名帖的不同种类有不同的作用,分别适用于不同情景。而名帖样式的多种,不仅有经济上的考虑,还有礼节与面子上的考虑。所以一封小小的名帖,背后还有大的历史价值在内。

1、简单的名帖还有种类的区分

从名帖的本质价值上来看,其主要是问候与礼仪的价值。可是在不同情景下,又演化出了不同的类型的名帖。官员与官员之间,官员与地方绅士之间,身份低的到访身份高的家里,都要呈递上拜帖,以示社交中对他人的尊重。所以拜帖,便是最常见的名帖。

除了相互见面,当自己的家里因为事情要请客吃饭时,还要准备邀帖,即如今常见的请帖。为何会有邀帖的出现,因为主人可以获得有效的答复与管理,而客人也可以找到合适的时间与地点去参与。所以邀帖的书面表达,使人际关系进一步巩固,也避免了一些尴尬事件的发生。

除了这两种,还有用于公告启事的揭贴、替人说辞的说帖、私人之间的副启等。那么名帖与书信有什么大的不同呢?其一,名帖时效性比书信要高;其二,名帖使用的相关情景变化比书信的要快。作为一种日常的社交礼仪,名帖所适应的场景也更多。

2、名帖大小样式让人琳琅满目

除了名帖种类上的多样以外,形式上的多样也让人一时摸不着头脑。“根据名帖的规制或尺寸大小,又可分为单帖、全帖、单红、双红几种”。将名帖所需的场景再一步进行细分,每种样式也有其特殊需要的场合。

如“第一次用全帖,随后就改用单帖”,初次见面用全帖表示尊重,在之后的交往中,出于经济及感情考虑,单帖更适用于长期交流。“遇到吉庆,则改用单红帖”,在特殊的日子,名帖的颜色也有改变。甚至于名帖的大小也有详细的规定,单帖“阔一寸三四分,长可五寸”,全帖“三折,长五六寸,阔二寸”。

为何名帖的样式还有如此之多的细节?因为在人际交往中,相互尊重,以礼而行,成为了官民之间交流的主线。对名帖进行细微的处理,不仅停留在简单的文字之中,还表达了使用名帖的人对他人的注重与关心。一封小小的名帖,承载着人际交往之间的微妙智慧。

3、名帖从礼仪形象变为奢华形象

随着明朝后期的发展,名帖的形象也出现了变质。从最初的礼仪形象,摇身一变成为了奢华的代表。为何会出现这种改变,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变质。

许多人通过名帖的奢华,掩饰了自己的虚伪与狡诈。如“用纸已花费银三厘,堪称暴殄天物,奢侈至极”,仅用纸就已经远超了名帖的实际价值。名帖原先的种类样式,就是为了适应不同情景下,人们社交的需要。一味的用金钱与奢华来表达对人的尊重,势必不能长久,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与礼仪是无法用钱财来衡量的。

名帖在生活中的使用

生活中的琐事很多,所以名帖的种类与样式也很多。那么明人如何使用名帖,以及名帖怎样维系官民之间的交流,成为了名帖主要的表达价值。在礼仪以及社会的影响下,名帖还有不小的文化背景。

1、名帖用词称谓中的讲究

一封拜帖,所书最多不过十几字,可是其中的称谓与名称,却有很大的智慧与讲究。如“竑拜书复夏都宪永熙知己阁下”,“竑”为王竑的名,“永熙”为韩雍的字。为何会有名与字的差别,因为在明朝,直呼他人的姓名视为不雅,而以字代称,则表示对他人的尊敬,如明朝皇帝所上的尊号,正是如此。所以用自己的名来称谓自己,以卑贱自己来表示一种待人恭谦的态度。

在明初,除了使用他人的字,还要称赞他人所处的地位,所以还会在后加“阁下”、“明公”、“足下”等尊称,如上述王竑所用的,便是“阁下”。而在称呼自己时,为了表达更深的恭敬之情,有时还会在自己的名前加上“侍生”、“友生”等。相关称谓倘若使用不当,很有可能招致主人的反感,所以如何选用称谓名词,在明朝也是一门交际学问。

可是随着明廷管理的松懈,以及社会对等级与礼制的无视,在名帖的称谓中也产生了变化。为何名帖也会产生变化?因为名帖本就是礼制的一种,在简单的一行字中,却蕴含了尊卑与恭敬之情。

2、揭帖“不正式”的关键作用

而在官民之间,礼制的规范相对较少,因为揭帖的存在,使官民的交流更加大众化。在官员之中,揭帖的作用主要是一种不正式的官方文书。如地方上奏朝廷,除了官方正式的奏折外,如果相关事务未交待清,还会附有揭帖进行相关事务的补充。

而在明朝,揭帖便成为了地方官府与民间交流的平台。官府所要施行的地方政令,都可以通过揭帖加以宣传,使官民之间保持了必要的联系。除此之外,揭帖还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为何还会有政治色彩呢?因为在明朝后期,百姓想要参与政治活动,却没有较好的平台,而揭帖的相对自由性,使得百姓掌握了舆论的传播。所以民间揭帖一出,很有可能掀起一场政治活动。

与其他种类的名帖相比,揭帖的规范相对而言较少,而且在官方与民间还有不同的使用方法,所以揭帖的“不正式”反而使其在官民的交流中起着关键作用。每个人百姓都有机会获得一种舆论的表达,而其他形式的名帖都需要身份与地位上的基础。

3、名帖作为礼仪生活中的一种文学体验

在中国传统的礼仪文明中,文字成为了最好的表达。历代皇帝登基之时,都会作文以记之,由此来表达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之情。而明人用名帖来表达自己的敬畏之情,所以文字成为了表达感情的媒介。

而在大范围的交流中,较少的礼制约束可以获得更大的反响。名帖不同种类,都有自己不同的站位,在官民之间的交流中,揭帖的作用又是难以替代的。所以将名帖的本质陈述出来,名帖可以使人获得礼仪交流与尊敬的同时,感受文学所赋予的细腻体验。

名帖与文字文化的联系

无论名帖的样式大小怎样改变,文字都是名帖难以或缺的。在称谓中,可以看到明人对礼仪的态度,以及对尊卑之情的重视。所以简单的文字,在名帖中充当着礼仪使者的形象,当一封名帖呈递过去,人与人之间的恭谦之礼通过文字的交流得以实现。

为何名帖与文字会有这种神奇的联系,因为文字不仅成就了名帖的礼仪形象,还成就了诗歌文学的深远价值。而将名帖与诗歌文学相对比,就会发现文字背后所承载的宏大体量。所以名帖其实属于文字价值中的一环,但这一环却丰富了明人的礼仪生活。

名帖作为汉字魅力的一种体现

小小的汉字,不同的用法却有不同的感受与体验。一个字的不同,往往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感情,所以名帖上的讲究,其本质来源于汉字的文化魅力。而名帖的种类、样式等,则源自明人对生活情景的不同需要。

虽然在信息化的现代生活中,社交软件成为了人们之间交流的主流媒体,可是名帖所承载的礼仪历史,却是中国传统礼仪中的璀璨一笔。在明代的生活史中,名帖作为一位“礼仪使者”,不仅表现了人情之间的敬重,还体现了文字所有的深层魅力。

参考文献:

《明代社会生活史》

《明史》

《明实录》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家乡的美食作文400字 作文寒假趣事500字 什么是财富作文 以春天为主题的作文 如何学好英语的英语作文 关于文化自信的作文 读书作文800字高中 物微情浓作文 写景作文300字三年级 对手作文400字 我的愿望600字作文 作文题目写什么好 龙的传人作文 我爱劳动的作文 追赶作文600字 钱学森作文素材 皮皮作文网 写事的作文450字 五年级下册作文题目 抒情作文600字初中 搓汤圆作文 厚积薄发作文 我的年度汉字作文 中考优秀作文600字 话端午作文 清明上河园作文 我的奶奶作文400字 关于团圆的作文 打水漂作文 被打屁股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