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云南作家的两篇散文作品入选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

2020-11-26 06:05:01
相关推荐

吴然的作品入选小学教材。记者余苏晏摄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这段充满云南风情的文字出自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文章的作者吴然,是云南的本土儿童文学作家,他的另一篇作品《走月亮》,也入选了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国中小学生统一使用部编版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教材。此次云南作家的本土题材作品入选部编版教材,通过语言文字,让全国的孩子们领略了云南风光之美、文化之美,也展现了云南儿童文学的质朴美好。本土作家、本土题材也让昆明市各学校教师、学生倍感亲切,教师们也在课文基础上,展开教学研究,结合本地情况,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了丰富的拓展,让学生们不仅学到了课文内容,也在课本之外拓展了知识。

那么,你是不是也很好奇,“大青树下的小学”在哪里啊?《走月亮》那么美,作者是怎么写出来的?记者与这两篇文章的作者吴然面对面,请他为学生们揭秘课文背后的故事,并给出阅读文学作品的建议。

创作故事1 “大青树下的小学”在哪里?

和吴然见面,是在他的家里,他一边聊一边翻开收录着《大青树下的小学》《走月亮》的课本。对于吴然来说。尽管已过去了30多年,但当初创作这两篇文章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创作《大青树下的小学》是在1985年。当时我走访瑞丽、畹町、陇川、腾冲等边疆地区,最后来到怒江片马。刚走进片马古浪乡村寨子没多久,就听到读书声。顺着声音走去,看到青瓦白墙的小学校舍,校园里就有一棵大青树。”

吴然还记得,学校里的学生告诉他:“老师‘捡’到一只小熊。”并领着吴然去看。原来这是学校老师在树林里捡到的小黑熊,暂时收留在校园中,等大一些再放走。这样的经历让吴然感觉很有意思。

后来,吴然一直记得这所大青树下的小学,再联想自己一路上参观过的民族小学,见过的各民族学生,看到这些校园里悠闲信步的野生孔雀、麂子、猴子等,忽然来了灵感,于是很快写了这篇400多字的短文。

“这篇文章是在一种‘美丽的感动’中写成的。我想描写这些乡村小学生机勃勃的样子,也希望向小读者传递各民族小朋友一起学习时的团结与快乐。”吴然说。

创作故事2 “走月亮”走出母爱的温暖

如果说《大青树下的小学》是在阅读大地后得到的灵感,那么《走月亮》的灵感就来源于阅读书本。

吴然出生于宣威,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大理度过的。他记得,那时自己和妹妹、母亲住在一间小屋子里,天冷时要靠火塘微弱的柴火取暖。母亲到地里干活,经常很晚回家,吴然和妹妹就站在高埂上等母亲。“当山梁的垭口出现了一个黑影,黑影的边缘被山月镀了一道清白的亮边,那就是母亲。她背着一背刺柴,顶着山月从山梁上下来了。”于是孩子们就牵着母亲的手,踏着月光回家。

很久以后,吴然读到清代文人沈复的《浮生六记》时,看到江浙一带有“走月亮”的古老习俗,说的是当地妇女在八月十五的晚上,踏着月色结队而游。

“看到‘走月亮’三个字,我忽然被触动了,不禁就联想到童年时,和母亲踏月而归的情景。”

于是,吴然动笔写下了这篇散文,借用江浙民俗的“走月亮”三个字,把文章的地点放在苍山脚下,笔下写出了洱海之月,也写出了母爱深情。

创作心得 用孩子的感觉去写

不久前,云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张春骅在昆明约见了吴然,对两篇云南本土文章入编部编版语文教材表示祝贺。

“张副厅长说,很高兴看到云南的作品进入教材,以此向全国的小朋友们展现云南的风土人情,让孩子们对这片土地的美丽、富饶和神奇产生向往之情。”吴然说,自己也希望全国的小学生们,能够通过这两篇文章,领略云南风光之美、民族文化之美。

吴然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多年,在他看来,儿童文学是“成年人写给孩子的大文学”,“儿童文学作品是写给孩子看的,创作过程中要用孩子的耳朵去听,用孩子的眼睛去看,用孩子的心灵去想象,用孩子的语言去表达,用简单浅显的语言表达美的意境”。

吴然说,近年来中国儿童文学作品发展很快,涌现了不少优秀作品。除了课本上的课文,孩子们也可以在课外阅读更多儿童文学作品。比如曹文轩的作品,曾获得“国际安徒生奖”,《青铜葵花》《草房子》等都值得孩子们去阅读。孩子们可以从阅读经历中,汲取丰富的语言文字营养,在心中培育美的种子。

吴然给中小学生的阅读建议

从部编版教材的变化不难看出,目前我国语文课程的改革趋势下,阅读能力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那么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吴然也给出了建议,以供各位同学和家长参考:

大声朗读

有一句话说“字在书页上睡着了,大声读才能把字叫醒”。朗读是文字最美妙的飞翔,朗读才能体会语言文字的美感,才能理解其中包含的情感。

扩大阅读量

课本中的课文不能代替阅读,更丰富的内容还是在课本之外。一开始可以根据兴趣来选择读物,培养阅读习惯,但也要渐渐穿插一些经典的作品。阅读就要杂要广,要吃杂粮,在杂与广当中发现广阔的天地。

读写结合

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摘抄好句子、好词的习惯,学会积累词汇,就像把它们存入“银行”,写文章时就可以方便取用、仿写。

课堂教学 从课本阅读延伸至课外

日前,部编版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为了鼓励学生进行阅读,新教材也想了很多办法。多数课后思考题或拓展题,也都有课外阅读的提示引导。这就把语文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形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制。

昆明市各学校的教师们也结合部编版教材精神,在课堂教学方式上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和实践。以《大青树下的小学》《走月亮》两篇课文为例,记者采访了五华区春城小学、盘龙区盘龙小学的语文教师,请她们展示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案例。(记者余苏晏 杨艳萍)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素材名人励志事例 春节趣事作文300字 惊喜作文600字初中 我的假期生活英语作文 做汤圆的作文 快乐寒假作文 六年级上册英语作文 玩雪作文 冬天的景色作文 立春作文 春节作文600 作文人物素材 作文训练 体验作文 150字作文 我想对你说 作文450字 励志作文600字初中 青春成长类作文素材 假期趣事作文400字 乐在其中作文600字 三年级春节作文300字 快乐的寒假作文 改变作文600字 春节活动作文 水仙花作文 英语作文春节 路作文 作文结尾 作文写作 作文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