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江苏省天一中学2022届高三年级十月份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0-11-26 08:40:01
相关推荐

一、语言文字运用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一组是( )

反对“一把手”事必躬亲,并不是说就可以当________,美其名曰“无为而治”。有的________,上项目怕被人怀疑,搞改革怕惹是非,该管的事情不管,该负的责任不负,当起了________的“公堂木偶”。不管怎么“伪装”和“铺陈”,都丝毫掩盖不了这种行为敷衍塞责的实质。当“班长”就要敢担当,怕担当就不要当“班长”。

A. 后台老板 滥竽充数 明哲保身 B. 甩手掌柜 滥竽充数 独善其身

C. 后台老板 尸位素餐 独善其身 D. 甩手掌柜 尸位素餐 明哲保身

2.下列加点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A. 除夕全家人围坐一桌,作为高三学生的小李端起热茶说:“我进步不大,大家还得海涵。”

B. 2018年表彰大会,某公司经理激动地说:“今年,承蒙我们的努力,公司走上了快车道”

C. 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男生宿舍管理报告》,及时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D. 诗词协会第一次活动时,刚毕业的大学生说:“今天群贤毕至,我忝列其中,重在学习。”

3.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 两条平行直线般的友谊,无论彼此距离怎么近,拉得怎么长,终合不拢来成为一体。

B. 父子之间争执不休,父亲撂下一句“我这辈子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便拂袖而去。

C. 参加完运动会,他很疲劳,睡了一晚就觉得身体里碎屑卷成的疲倦都给睡眠熨平了。

D. 夏夜月光照不到的黑处,几星萤火飞来飞去,忽明忽暗,如同孩童的眼睛眨呀眨的。

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生活的教科书决不像学校的课本那样单纯,它教人成长的方式往往是严酷的。生活往往是不平衡的,它常常让人丧失一些最宝贵的支撑。但生活又往往是平衡的﹣﹣当人们失去一些东西后,说不定又有新的东西从另外的地方弥补。

A. 生活的教科书教人的东西较真实

B. 学校课本的内容不利于人成长

C. 失去和弥补对成长有特别的意义

D. 生活常常由不平衡到平衡的状态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书姜次生印章前

周亮工

姜次生正学,浙兰溪人,性孤介,然于物无所忤。食饩于邑,甲申①后弃去,一纵于酒,酒外惟寄意图章。得酒辄醉,醉辄呜呜歌元人《会稽太守词》。又好于长桥上鼓腹歌,众环听,生目不见,向人声乃益高。每醉辄歌,歌文必《会稽太守词》,不屑他调也。

方邵村侍御为丽水令,生来见,谓侍御曰:“公嗜图章,我制固佳,愿为公制数章。正学生平不知干谒,但嗜饮耳。公醉我,我为公制印。公意得,正学意得矣。”侍御乃与饮,醉即歌《会稽太守词》。于是侍御得生印最多,侍御署中酿亦为生罄矣。

一夕,漏下数十刻,署中尽熟寐,忽剥啄甚。侍御惊起,以为寇且发,不则御史台霹雳符也。惊起询,则报曰:“姜生见。”侍御遣人谢曰:“夜分矣,请以昧爽。”生砰訇曰:“事甚急。”侍御以生得他传闻意外也,急趋迎之,执手问故。曰:“我适为公成一印,殊自满志,不及旦,急欲令公见也,事孰有急于此者乎?”遂出掌中握视之,侍御乃大笑。复曰:“如此印,不值一醉耶?”于是痛饮,辨明而去。去又于桥上歌《会稽太守词》。桥侧饼师腐家起独早,竞来听之,谓此君起乃更早,遂已醉耶。生意乃快甚。

生无妻,无子女,常自言曰:“曲蘖吾乡里。吾印必传,吾之嗣续也,吾何忧?”别侍御返里,年八十,卒。

辛亥秋,侍御以生所为印示余,予入之谱,复隐括楼冈太史述生事,录之于前。侍御曰:“每展玩生印,觉酒气拂拂从石间出。生歌《会稽太守词》声,犹恍惚吾耳根目际也。”

(选自《虞初新志》)

注:①甲申:指1644年。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然于物无所忤 忤:发怒

B. 侍御署中酿亦生罄矣 罄:完、尽

C. 急趋迎之,执手问故 趋:快步走

D. 别侍御返里 里:故乡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姜次生本是一个读书人,朝代鼎革后,他放弃了读书仕进之途,刻章、喝酒、醉歌成了他生活的主要内容。

B. 醉酒之后,姜次生喜欢在长桥上鼓腹而歌,人们围着听他歌唱。他眼睛不好,只能向着有人声的地方高歌。

C. 姜次生自信刻章技艺高超,他以此要求跟方侍御换酒喝。方侍御答应了他,从而成了得到姜次生图章最多的人。

D. 姜次生“寄意图章”,是将生命熔铸其中,他认为他的印一定会传之后世的;后来他的印被周亮工收入印谱。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正学生平不知干谒,但嗜饮耳。

(2)我适为公成一印,殊自满志,不及旦,急欲令公见也,事孰有急于此者乎?

(3)吾印必传,吾之嗣续也,吾何忧?

8. 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姜次生形象的主要特点。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菩萨蛮·宿水口

南宋·洪瑹

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

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

9. 古典诗歌描写景物时常“以画入诗”,简析词的上阕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10. 词的下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_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2) 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3) 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4) 至人无己,_____________,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

(5) 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6) _____________,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7)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___________,今其智乃反不能及。(韩愈《师说》)

(8) 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信誉之花

尚书华

城市不大,不足百万人口。

小区亦小,只有十几栋楼房。

罕见的是在西北角,紧挨供热站的地方,有两间简易平房,每天早晨6点至8点,门口常会有十几个人排着队。干什么呢?买豆腐、豆浆的。

这就有点新鲜了。若说四五十年前城市里买豆制品需要排队,很正常,那时供应不足。可如今,寻寻常常一块豆腐,让人家排队等着买,这豆腐得好成啥样?

别说,还真就有人把这个豆腐坊比喻成了一朵花——信誉之花。

老住户都记得,十九年前,这个小区刚刚建好,就有一对年轻夫妇背着行李拎着提包住了进来,租用了供热站废弃的一个材料仓库,月租一百五十元。

她的出现,如一缕春风,荡漾在小区各个角落。

闲聚在楼头的大叔大妈富有生活经验且眼睛最尖,一眼就看出她卖的豆腐跟市面上的不同。那豆腐实而不老、嫩而不囊,上面有一层薄薄的黄色油脂,说明制作加工时,大豆所有的营养成分都凝缩在豆腐里,让人看见就有想尝一口的欲望。于是,你买一块,他买一块,各自拿回家“火力侦察”去了。一品,果然好,久违的口感,豆腐本真的味道。

豆腐好,卖豆腐的人亦好。爽快,嘴甜,大叔大妈、大哥大姐,凡是买豆腐的人,个个被她叫得心里甜滋滋的。没用多久,人和豆腐在小区都赢得了好声誉。

有热心善良的大妈给她出主意:闺女,你的豆腐这么好,不放添加剂,不揭豆腐皮,原汁原味,谁吃都觉得可口、放心。可你跟那些没有正味的豆腐卖一个价钱,太亏啊!得涨涨价,哪怕一块豆腐涨两毛钱。别人卖一元钱一块,你卖一元二角,优质优价,公平合理。

她听了嘿嘿一笑,说,谢谢大妈。涨价是要涨的,可现在不行。您想啊,我这豆腐才卖不到仨月。小区这么多人家,没尝过我家豆腐的多得是,若现在卖得比别人的贵,谁还肯买我家的。我慢慢来,让越来越多的人不但知道我家豆腐好吃,还得让他们知道我家豆腐是怎样做出来的。

她们家的豆腐可以出来卖,而豆浆只在豆腐坊卖。这样一来,想喝豆浆的人只有到豆腐坊来买,顺便也就把她家制作豆腐的过程看了一遍。两口子要的就是这个参观率。

去过豆腐坊的人得出一个共同结论:干净、卫生、传统工艺、货真价实。

让人更看好更放心的还不止这些。聚在楼头休闲的大叔大妈还发现,每天下午三四点钟,总会有一辆农用三轮车停在豆腐坊门口。开车的人从车上吃力卸下几个装满水的大塑料桶,然后再从屋里抱出几个装满豆腐渣的塑料袋,装上车,突突突,开走了。有好奇的大叔骑上摩托想看个究竟。出城来到郊区,大约走两三公里,拐进一个山沟,车在一个叫珍珠村的地方停了下来。大叔一看,什么都明白了。

原来小区里做豆腐那对年轻夫妻就是这个村的人。这个开农用车的是男人的表弟。自从表哥表嫂去城里开了豆腐坊,哥俩便有个口头协议:表弟每天负责从村里那口老井装五桶水运到豆腐坊;表哥把每天的豆腐渣无偿送给表弟。表弟用这些豆腐渣喂了几头本地品种的黑毛猪,还未长到百斤重,就被本村开农家宴山庄的老板看好,全部包收。

怪不得这豆腐、豆浆的味道与众不同,如此鲜美,原来用的是山里的井水。大叔大妈个个都是“小广告”,消息口口相传,不胫而走。没多长时间,不用走街串巷吆喝,豆腐坊变得门庭若市。

陡然一天,豆腐涨价了。一块从一元钱涨到一元二角,一袋豆浆从五角钱涨到六角。奇怪的是顾客并没有因为涨价而减少,倒是不断增加,连外小区的人也来买。

豆腐坊火了。周围小区的居民少有不晓。

小两口倒是不温不火,淡定如初。每天一百五十斤豆子,重复着同一样式的劳动。顾客从豆腐坊进进出出,一天天数点着日子。表弟的农用三轮车在城乡之间往往返返,运送着岁月,驮载着憧憬和希望。

人们看到的是,夫妻俩的生活渐渐有了变化。他们有了孩子,孩子一天天长大,入托、入学、住上了小区的取暖楼。

伴随着生活变化的还有涨价的豆腐。别人卖一元五角一块时,他家卖一元八角;别人卖二元一块时,他家卖二元五角——比别人卖得稍贵一些。可大家都买账,依旧顾客盈门,供不应求。

有人向夫妻俩建议:豆腐、豆浆在小区内外已经形成了品牌,可以扩大一下加工规模,增加人手,多创造些利润。两个人听了都直摇头。男人说,若往大了整,闹不好会砸饭碗的。女人连忙随着说,可不是咋的。这些年多亏邻居们的支持、帮衬、照顾,成全了这么个生意。让俺在城里买了楼,供孩子上了大学,老人也可以时不时从乡下来城里住几天,享享福,俺心里挺美的。俺两口子不是不想把这豆腐坊做大,是觉得没那本事。一旦大了就难免会走样,一走样就啥也不是了。这豆腐、豆浆若想好吃,不但豆子得好、水得好、技术得好,最重要的人心得好。人心若不好,只盯着赚钱,什么坑人的事都干得出来。

近二十年光景,一切都在悄然变化。男人的背略微有些驼了。女人的眼角生出浅浅的皱纹。没变的是:春夏秋冬,凌晨3点,豆腐坊准时点亮的灯光;早餐时,那条排在门口的长队;还有那辆往返于城乡来去都不空载的农用三轮车……

(摘自《人民日报》2018年07月02日)

12.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每天早6点至8点,门口常会有十几个人排着队。干什么呢?买豆腐、豆浆的”运用倒叙的手法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 “她的出现,如一缕春风,荡漾在小区各个角落”运用比喻的手法,以“春风”作喻,形象地刻画了女摊主的美好形象,表达了对“她”的赞美。

C. 卖豆腐的夫妻一干就是二十年,男人的背“驼了”,女人的眼角也有了“皱纹”,这些细节描写突出了夫妻俩的艰辛,也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同情。

D. 本文用普通市民的视角去观察生活,选取生活中常见的小商贩作为对象,故事平常却蕴含着美好,“变”和“不变”的对比彰显了人物的品质。

13. 小区中的热心人和卖豆腐的夫妻的两次对话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4. 小说为什么以“信誉之花”为标题?请结合作品要分析。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我正在哪里”的文学观照

①“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三个经典的哲学命题始终萦绕在世人的脑海中,引发阵阵沉思。其实,在这三个命题之中,还蕴含着另外一个命题,那就是“我正在哪里”。“我从哪里来”,是要理清自己的来路,寻根溯源;“我要到哪里去”,是对未来走向的一种前瞻性思考,展望自己的去路;“我是谁”试图解决“我”的本质性意义,是人向内用力,对自身进行拷问。而“我正在哪里”,是从外部的角度,让人确立自己的坐标和支点,对所处的时代、时空进行精准的定位,摸清楚自己所处的外在环境,对人自身进行更为透彻的审视。在某种意义上说,文艺领域提倡现实题材创作,就是期待作家艺术家围绕“我正在哪里”的命题进行艺术化的回答与阐释。

②书写过往,一头扎进历史的故纸堆,有时看来是一件颇为快意的事,因为路径可能是现成的,可以轻松上路,再运用好一些刚面世的新资料和现代化的新思维、新手段,总是能留下一些新的发现或者新的思考,区别在于多与少、深与浅。

③书写未来,天马行空的想象是一种无羁绊的放纵,竭尽全力地搅动自己的脑容量,去对世界进行私人化、个性化的观察与开拓,只要无限地忠诚于自己大体上可行了。尽管“未来已来”,但更远的未来还在路上,还是可能歇口气的。

④而书写现在,却是一件棘手的事。大家都在场,都身处其中,绝对的“零距离”,稍有偏差和不符,就容易冠之“不真实”“太离谱”的罪状。好不容易把事情梳理得纹路清晰,但发展中的事实陡然拐弯,有了新的轨道,于是一切努力可能会显得有些陈旧,甚至有可能成为一个笑话。

⑤“我正在哪里”的现实题材创作是难的。现实生活的话语方式、言说姿态已经发生了截然不同以往的变化,再一味搬弄那一套“老古董”,纯属无效劳动,甚至成为反面教材。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偃旗息鼓、败下阵来,作家艺术家必须要有切实的行动,要有专业的敏感,而走走过场,无异于隔靴搔痒,难有真收获、大收成。直面现实,直面人生,直面时代,是作家艺术家的使命,也是宿命。

⑥自然,现实题材创作不是对现实进行简单的搬运,而应该是一种创造,一种具有包容性的创造。孙犁说过:“为人生的艺术,不能完全排斥为艺术而艺术。你不为艺术而艺术,也就没有艺术,达不到为人生的目的。”现实题材创作不是单向的,而是复合的,要有大的气度和胸襟。同时,有必要明确的是,现实题材创作本身并不意味着“高级”,简单化地滑入“题材决定论”,以为只要是现实题材创作就有“豁免权”,就天然地“高人一等”。现实题材创作就是好的,这是一个伪命题,而以为篇幅长的、规模大的就好上加好,更不是一种好风气。文艺创作是有水准要求的,是有自身发展规律的,是有一套完备的价值评判体系的。任何文艺作品,都要经过这套评判体系的衡量,才能得出真正的斤两。

(有删改)

15. 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正在哪里”蕴含于三个经典的哲学命题之中,更强调从外部环境着手,确定自己在时空中的位置,从而透彻地审视人自身的问题。

B. “书写过往”强调翻出新意,“书写未来”强调个体发挥,而“书写现在”则具有不可预测性,一味原样照搬,极有可能产生无效劳动。

C. “我正在哪里”现实题材创作是一件棘手的事情,因为现实生活随时在发生变化,创作者稍有偏差和不符,很容易被人冠以各种罪状。

D. 进行现实题材创作,是艺术家的使命,只要围绕“我正在哪里”进行艺术化的回答和阐释,艺术家们就一定能够创作出更多的传世精品。

16.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①段通过与三个经典哲学命题的对比,指出“我正在哪里”命题的本质特征,引出现实题材创作要围绕这个命题来回答和阐释。

B. 第②、③段导出“书写过往”和“书写未来”两个概念,揭示其特点并加以完全否定,与下文“书写现在”的困难形成鲜明对比。

C. 第④、⑤段指出“书写现在”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并分析其产生的深层原因,提醒艺术家要直面现实,切实行动,完成使命。

D. 第⑥段进一步论证现实题材创作应该是一种包容性的创造,要符合文艺创作自身的发展规律,要经得起其价值评判体系的衡量。

17. 进行现实题材创作要注意哪些方面?请简述。

七、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材料一:

40年前,提起红枣,还只有“桑枣人家近”的山东大枣。现在提起红枣,食客们可选择的还有新疆和田枣、陕西狗头枣、山西板枣、甘肃临泽小枣;2018年,河北省优质强筋小麦、中药材种植面积分别达到298万亩、265万亩,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优势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68.3%,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升;广东省深入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工程,有望到2020年建成3000个农业特色专业村,旨在用差异化推广、全域化部署打造高质量产业品牌,形成发展合力,助推乡村振兴。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业从传统走向现代,产业形式从单一向多元化发展,农业生产技术装备不断升级,农业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得到大力发展。2017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5%,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达96%以上,全国大中型拖拉机670万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7%。这些年,随着科技创新发展在农业领域运用的不断深耕,农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我们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都更为丰富、健康、多元。

(摘编自“央视网”2018年11月24日网文)

材料二:

罗霄山脉脚下的湖南省浏阳市北盛镇,自明代以来就是江南著名“粮仓”。如今,“北盛仓”农事变化令人眼花缭乱:水稻播种就像用印刷机“印刷”;病虫害防治,专业防治公司用无人机“飞虎队”统防统治;水田里不光种水稻,还养鱼、养鳖、养青蛙……北盛镇党委书记李斌说,现在,种的粮食更好了,农民的腰包更鼓了。

(摘编自“新华网”2019年2月23日网文)

材料三:

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工业化与城镇化不同步,工业化走在了城镇化前面。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到2017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8.52%。按照目前发展趋势,到2020年、2030年城镇化率还将进一步达到60%、65%,到2050年可能超过70%。我国以城镇为主的人口分布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城镇化发展迈入中后期转型提升阶段。观察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历程,各国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普遍遇到了乡村衰退问题,一般要到城镇化率达到70%以后,城乡矛盾才能逐步得到解决。因此,在我国人口加速向城镇聚集的大趋势下,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的同时,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避免出现乡村衰退问题,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把乡村建设成为与城市共生共荣、各美其美的美好家园,是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要求。

(摘编自《求是》2018年第6期)

材料四:

据统计,从1995年到2004年的10年中,美国农作物保险行业的赔付率为95%。截至2013年,美国农业保险项目涵盖的农作物品种已超过100种,参与各种农业保险的农业用地面积占全部农业用地面积的比率为89%。在保费方面,联邦政府对投保的农场主给予相当于保费50%-80%的补贴,使农场主只需支付很少的保费就能参加农业保险。

现阶段,全德近40万农民中,90%都是德国农民协会的注册会员。全德范围内,德国18个联邦州有超过300个德国农民协会的分支机构。协会新闻发言人米歇埃尔·洛泽说,德国农民协会主要负责维护农民的利益、为农民当法律顾问、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和开拓市场的服务等。该协会重视农业产业的整体利益和农民的政治、社会权益,适时将会员的具体意见反映至立法及行政机关,在政府与农业企业和农户间扮演着协调、沟通的角色。

(摘编自前瞻产业研究院《乡村振兴:看看国外是怎么做的》)

1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发展,我国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农产品更为丰富、健康、多元。

B. 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如今江南著名“粮仓”浏阳市北盛镇农业发展更快,粮食更好,农民更富了。

C. 2017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8.52%。按照目前发展趋势,到2050年我国城乡矛盾必将得到解决。

D. 美国农作物保险行业的赔付率高,保费补贴丰厚,保险项目涵盖的农作物品种多,参与保险的农业用地面积广。

19.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业从传统走向现代,生产技术装备不断升级,农产品产量快速增长都离不开科技对农业的支撑。

B. 要把乡村建设成为与城市共生共荣、各美其美的美好家园,乡村衰退问题无法回避也不容忽视。

C.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近年来,我国加快推进城镇化,城镇化发展迈入后期攻坚转型提升阶段。

D. 现阶段,德国绝大部分农民都是德国农民协会的注册会员,协会在保障农民权益、提供技术服务、协调各种关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请综合以上四则材料,谈谈你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

八、作文(7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枚石子投入水中,会在水面上荡起圈圈的涟漪;一句话语投进心里,会在情感上荡起脉脉的涟漪;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会在社会上荡起层层的涟漪……

很多时候,涟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消失;但有时,涟漪也可能随着作用力的加强而化作惊涛骇浪……

请依据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

1、D(甩手掌柜:指光指挥别人,自己什么事也不干的人。也指只挂名,不负责,也不做事的主管人员;后台老板:指背后操纵、支持的人或集团;尸位素餐: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以次充好;明哲保身: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现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斗争的处世态度;独善其身: 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现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

2、D(A.“海涵”一般用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和书面语言中;B.“承蒙”是敬辞,表示心怀感激地接受;C.“责成”,动词,指定某人或某机构办成某件事)

3、B(不是比喻,其他是比喻。)

4、C (材料中是“说不定”)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参考译文:

姜次生,名正学,浙江兰溪人,他性格耿直方正,不随流俗,但从不与人为难(抵触)。在乡里以廪膳生补贴为生。甲申之变后他放弃了廪生资格,听凭自己放纵于酒,此外只寄情于图章。他喝酒就醉,醉后就呜呜地唱《会稽太守词》。

他又喜欢在长桥上鼓腹而歌(拍击腹部,以应歌节),众人围绕着听他唱歌。姜次生闭眼不看,(只是)听到人声后,唱得更加响亮。每每喝醉必定唱歌,每次唱歌必定唱《会稽太守词》,认为其他的歌都不值得唱。侍御方邵村任丽水知县时,姜次生前来求见,他对方侍御说:“你酷爱图章,我刻制的印章很好,愿意为你刻几枚章。我生平不知道为了自己来求见(官员),只是喜欢喝酒罢了。你给酒让我喝醉,我为你制作印章。你满意于我的印,我也会满意于你的酒。”

姜次生醉后就唱《会稽太守词》。因此,方侍御得到姜次生的印章最多,而方侍御官署中的酒也为姜次生喝光了。一天晚上,漏壶中的水滴了几十刻(指已夜深),官府中的人都睡熟了,忽然响起了很急促的敲门声。方侍御被惊醒了,以为是强盗来犯,或者就是御史台来送紧急文书。侍御惊起询问,手下通报说:“是姜生求见。”方侍御派人谢绝说:“已经夜半了,请天亮时来。”姜次生大声说:“事情很紧急。” 方侍御以为姜次生从别人那儿获得了意外的紧急消息,急忙快步上前迎接他,握着他的手问他原因。

姜次生说:“我刚刚为你刻好一枚印章,自己很满意,来不及等到天亮,急着想让你一见,有什么事能比这更紧急的呢?”于是伸开手掌让方侍御看印章,侍御放声大笑。姜次生又说:“有了像这样好的印章,难道不值得一醉吗?”于是痛快淋漓地喝酒,天亮才离开。离开官署后又在桥上唱《会稽太守词》。桥边只有做面饼、豆腐的人家起得早,争相来听,说这个人居然起得(比我们)更早,就已醉了。姜次生(听后)心情更加畅快。

姜次生没有妻子,也没有子女,常自言自语说:“酒乡就是我的家乡。我的印章一定会传之后世,那就是我的后代,我又有什么可担忧的呢?”(后来)他辞别方侍御回到家乡,年届八十去世。辛亥年秋天,方侍御把姜次生所刻的印章给我看,我把它们收入印谱,又依照楼岗太史讲述的姜次生事迹,将它们记录在《印谱》之前。方侍御说:“每次赏玩姜次生的印章,觉得酒气从印石中满满地散布出来。姜次生所唱的《会稽太守词》歌声,还仿佛在我耳根眼前响起。”

5.A抵触

6.B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我生平不知道为了自己来求见(官员),只是喜欢喝酒罢了。

(2)我的印章一定会流传(后世),那就是我的后代,我又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3)我刚为您刻了一枚印章,自己很是满意,(我)等不到天亮,急着想让您看看(印章),还有什么事比这事更重要的呢?

8.行为怪诞(1分);痴迷于刻图章(1分);胸怀家国之痛(2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9.古典诗歌描写景物时常“以画入诗”,简析词的上阕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5分)

①构图上由远及近,由远处的彩虹、万山,到近处的短亭、丹枫、酒旗,层次分明。②色彩上绚烂明丽,词人选取了彩虹、紫中带翠的山岭、青旗、红枫等意象,织就了一幅灿烂美丽的画面。

10.词的下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①羁旅愁思(思乡思亲)。前两句,描写了词人旅途奔波,一事无成,“浮生”一词意为漂泊不定的经历,表示了对羁旅漂泊的厌倦。

②孤独寂寞。结尾两句更透出了羁旅夜晚、黄昏来临、空屋寒灯的凄凉,表达了词人孤独寂寞。

(其他分析合理亦可)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

(1) 寄蜉蝣于天地(2) 奈何取之尽锱铢(3) 官盛则近谀(4) 神人无功(5) 金就砺则利(6) 驽马十驾(7) 君子不齿(8) 辩乎荣辱之境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12.

C项,“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同情”说法错误,从文中来看,这一处细节描写主要表现的是夫妻两人做生意时间很久,但依然秉持初心,表达的是对他们的赞美。故选C。

13. 小区中的热心人和卖豆腐的夫妻的两次对话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①第一次对话的内容是关于豆腐涨价的问题,从女摊主的回答上可以看出夫妻俩不涨价是为了让自己的豆腐更有知名度,说明他们具有商业头脑;②第二次对话的内容是不愿扩大豆腐坊,要保证豆腐的质量,突出他们讲诚信,重信誉的品质;③两次对话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丰富了人物形象,有助于表达小说的主旨。

14. 小说为什么以“信誉之花”为标题?请结合作品要分析。

①文章的标题“信誉之花”是卖豆腐的夫妻优秀品质的象征,以此为题,表达了对他们的赞美之情;②全文围绕诚信卖豆腐展开,“信誉之花”是文章的线索;③“信誉”是社会一个永恒的话题,以“信誉之花”为题,表达了作者对“信誉之花”开满大地的期盼。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2分)

15.

D(“现实题材创作”与“传世精品”没有必然联系。)

16.

B(没有完全否定,只是用来作对比,强调“书写现在”困难的特点。)

17.进行现实题材创作要注意哪些方面?请简述。(6分)

(1)创作要直面现实中的变化,有切实的行动和专业的敏感。(2)创作要是一种具有包容性的创造(或现实题材创作要有大的气度和胸襟)。(3)创作要禁得起价值评判体系的衡量。(每点2分)

七、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18.

C项,把“或然”说成“必然”,“到2050年我国城乡矛盾将逐步得到解决”不正确,根据材料三,只能说“有望逐步得到解决”。故选C。

19.

C项,“中后期”。

20.①发展农业特色产业;②坚持科技创新,推动农业快速发展(或“农业现代化”);③推广生态立体种养模式;④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融合发展;⑤推行扶农惠农的农业保险制度;⑥成立类似于“农民协会”的组织服务农民。

八、作文(70分)

参考2019年江苏高考评分细则执行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写李白的作文300字 感激妈妈的作文 秋天的金色作文 英语作文家庭 我要当一名老师作文 游记作文300字左右 小学生写植物作文评语 云南省中考满分作文 想起来就开心600字作文 横式作文 成长过程的作文 借景喻人作文 美好的作文600字 我的同学作文100 我的朋友350字作文 鼋头渚的作文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作文 写特产的作文 遇见外星人作文 养花作文100字 一件事的启示作文300 初中英语自我介绍作文 家庭趣事作文500字 家乡的小溪作文400字 农民伯伯种田的作文 我的六年级计划作文 观察作文350字 英国作文 青春无悔作文300字 描写游戏的作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