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通知:从现在起你该读书了

2020-11-27 01:40:01
相关推荐

一、

问:你第一次觉得自己该看书了是什么时候?

答:

多年前,当我感觉到自己“无知透顶”的时候。

二、

问:你最初是因为哪一本书而爱上阅读的?

答:

小时候因为不爱学习,父母因此觉得给我买书纯属浪费钱,不过可能为了我作文能多考几分,先后买过几本作文书,《优秀作文》《满分作文》之类的,我大概是从这些书开始爱上阅读的。

三、

问:看书看不懂怎么办?继续看有意义吗?

答:

看不懂与没看过是两回事

如果你一直就这样认真的坚持看下去,时间会告诉你,它终将能成为你的一部分。

四、

问:怎么样可以爱上看书?

答:

第一步:爱上自己的生命意义

第二步:爱上现在的生活状态

第三步:爱上未来的愿景期待

第四步:爱上未来的理想自己

这样你就会爱上“学习”,从而爱上学习的方式之一“读书”。

五、

问:不读书的人为什么不读书?(身边的不读书的人不读书仍然理直气壮,是什么造成这种现象?)

答:

因为,

他们的思想在井底;他们的自信在金钱;他们的未来在今天。

六、

问:为什么不学习不看书就觉得很慌?

答:

因为你的学习和看书是在逃避一些什么!

所以不学习不看书时会觉得逃避不掉的问题离你更近,让你不得不面对它但你当下又难以解决,这使你焦虑并慌张。

七、

问:我看书很少,但是现在想练习写作,需要看许多书,应该看什么书?先看那系列的书呢?

答:

如果已经明确了写作领域,可以依此主要看该领域的书籍,其次看各大基础学科,最后看前者分支组合的应用学科;如果领域还没有明确或领域涵盖面很广,可从后两步着手。

八、

问:想看书,但是不知道看什么书?

答:

我还好,截至目前没怎么被这个问题困扰过。我一个小百姓,浩瀚书海中还能没有我要看的书吗,如果真没有,说明我应该“写”书了!哈哈,不过很遗憾,这一天至今都没有到来。倒是之前因我窥探到了书海的一角,发现自己是“弱水三千,撑死最多饮一瓢”的主,这一瓢还得喝到我入土那一天,所以有一段时间我为该舍弃哪类书而苦恼过。

首先,如果你真的想看书,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入手:

根据生活或工作需要确定根据兴趣和爱好需要确定根据自己的人生追求确定根据周边的社会环境确定没有根据,单纯的随机看

总之,有根据的看尽量带着过去已发生过的问题、现在正困扰你的问题或你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为出发点,也就是有目的的看;无根据的看可带着发现问题的出发点,也可不带任何目的来看。

另外,看书可分为“单点式”、“系列式”、“系统式”、“框架式”等。

单点式,一本一本的看,上本与下本之间没多大联系;系列式正如字面之意就是一个系列一个系列的看,系列确定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主题、作者、内容、时间、功能;系统式则是按各级学科或专业的划分看;框架式是根据自己主动或被动的需求将各大学科或专业进行结构化了的组合。除了以上列举的之外,你也可以自己开发其他种类。

“想看书,但不知道看什么书?”

这个问题从某种角度可换算成“我想好,但不知怎么才能好,这社会中一眼望去,有通过这条路好的,也有走那条路好的,但我不知该走哪条?”。

说实话,我也无法给你更多建议,分享下我读书的指导思想吧:

我现在是“框架式”的在看,我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了解世界、了解自己以及了解世界与自己的关系”,所以我根据自己目前的认知,将我人生中的学习内容大致定为两段,第一段是“全面的通识”,第二段是“深入的专识”,因为我相信只有识得了大局,才能谋得来小事。

以上是我在第一阶段“全面的通识”要学习内容的一个最基本的“通识罗盘”,以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世界的好奇为初心,以与名利无直接关联的提高自己为目的。

仅供参考

九、

问:为什么在看书的时候,总感觉有些时候灵光一闪的片段比仔细耐心的看完一本书对自己的帮助大?

答:

假设你的感觉是对的

请别忘了,在翻开一本书之前你并不知道于你而言所谓“灵光一闪的片段”具体是哪段,你需要在读它的过程中发现。

另外,整本书的结构宏伟、因素多元,它在围绕主题编织一张大网来充分表达作者立意;但片段于整体而言的表达相对更具体明确,容易像“针”一样激活大脑使你产生认同,唤醒你脑中与之关联的一切,在此基础上可能会产生出新的东西,这份“新”让你感到灵光一现。

但片段终究是整体的一部分,并且那些没有使你感到灵光一现的内容可能一直默默在铺垫能使你灵光一现的基础,就像幕后工作人员的作用一样。

希望有解答到你的疑惑。

十、

问:为什么很多知识即使一段时间不学/不复习,也会感觉对其的理解越来越深刻,甚至豁然开朗?

答:

通常这一类知识都是原始概念(不是具体知识),这类概念特点就是生命周期长、边界范围广、抽象程度高等。而咱们个体对自己、世界以及自己与世界关系的认知也在随着年龄增长(在一定阶段内),所以作为个体在自己生命中的不同阶段对这些概念有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和越来越简的理解,就再自然不过了;“豁然开朗”是对概念的认知由混沌表象到明晰本质这一过程中的临界点刚过去的主观感受,是“量变诱发质变”后的表面现象。

十一、

问:读书是反复把书读还是多读新书呢?

答:

反复读一本与读新书这两种方式的目的是统一的,都是为了更多的学到东西。

旧书重读会有新发现,引发新思考;读新书也会有新内容,引发新思考。

如果将反复读一次旧书所获的价值与读一本新书所得的价值相比,可以是哪种方式价值来的大就选哪种,因为生命有限,但你拿什么标准来衡量哪份的价值大,好多思想新的与旧的交织混沌在一起,你怎么分别和操作……所以,这价值大小没法算。

几乎所有的书其指导思想到最后都停留在那几个层面,通过反复读与读新书这两种方式都能够到达,两者皆可,如果你已经到达了或没打算到达,是想获取具体的新知识,那可以选择多读新书。

旧书读到索然无味了,你自然会停止,新书读一次感觉新瓶装旧酒了,你也不会想反复读。建议你别被限于外在形式,根据自己的内心需求来选择。

十二、

问:读书真的可以令人成长吗?(当读书时只看其中的故事,书是成长过程中必读的吗?)

答:

“体验”真的可以令人成长

生活经历是一个人体验的最佳源泉,体验量越大越多元丰富,感受就越多,就越有东西可沉淀,沉淀越多其当中对人类生存起指导作用的成分可能也越多;但生命有限且分身乏术,还会受到主客观各种条件限制,现实难以满足你必须体验以及你想要体验的那些体验,这时读跨越时空的书便是最低成本的体验方式,目前看来也是最可行的。所以读书只是令人成长的手段之一而已,而体验才是真正的核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十三、

问:看书的本质是什么?(看书这种操劳活动的过程 就存在而言其本质是什么)

答:

看书就存在而言其本质:生物性+社会性两方面。

生物性:帮你意识到自己的存在状态和帮你建设你理想的存在状态以及敏感他们的变化及他们之间关系的变化。

社会性:帮你在社会更好的(生)存(存)在,以生物性为基础。

如不谈存在,单纯的说看书的本质,答案是“激发大脑思考”。

看书的过程中至少发生两种活动,第一种就是“输入信息”;以大脑识别这些信息为基础通过思考来建立知识结构、整合大脑内存和联想在你大脑看来与之相关联的各种信息等是第二种活动。这第二种活动使“书”与“你”真正发生深度关系,所以,一般看书后能留下的都是你思考过的那些东西,当然,这个“思考过程”并不会随着“看书完毕”也结束,延续“它”的可能是你之后看的其他书和你的生活体验。

但某一本具体书给你带来的思考点或角度可能在一定时间内也有其唯一性、至少也有其独特性,这是于你而言所谓的有价值的书,也是某本书对你的整体思考而言的价值。

十四、

问:当能力配不上自己的野心的时候,我该怎么办?

答:

给你三条路:

1. 提升能力让其配的上自己的野心(但需要注意野心是欲望,难有尽头。)

2. 降低野心让其配的上自己的能力(但需要注意能力靠积累,需有压力。)

3. 提升能力并同时降低野心使两者和谐(但平衡难找,容易各自倾向。)

十五、

问:突然发现自己有某些靠努力也很难改变的缺点,形成和他人的差距,该怎么办?(比如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理解能力。)

答: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由于先天基因差异(生物性)、后天成长环境差异(社会性)以及这两者所构成的大环境对开发一个“人”维度和程度不同的差异,使每个人在外貌、体格、性格、气质、能力和三观等决定一个人特质的主要成分都变得独特,因为这份独特让我们每个个体的存在都有了意义,因为有差异也使我们每个人都不尽完美,一定的差异是客观事实,也有其必然性。

关于“优点”和“缺点”

这种定义有些非黑即白,大多特质难以单纯百分百归为哪一边,即使承认他们划分的正确,也只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当中的某一/几阶段,“划分标准”是会随着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变化而改变的,换句话说就是这个世界从来不存在客观的绝对优点和绝对缺点,有的只是多数人的集体主观判断标准。虽然人的生命短暂到可能赶不上划分标准的完全变化,但微妙变化你是有机会看到的,当你80岁时可能在50年前困扰30岁时的你(和你有类似缺点的同类人)的所谓缺点,在这时的社会已经不是缺点了,所以,不必被其绑架,也不要太依此给自己或他人下绝对定义。

说到这里,我希望你可以返回头重新思考几个问题:

1.你所说的那些是否真是你的缺点?

2.你所认为的差距真的存在吗,如果是,真的是因为这些缺点造成的吗?

“你与他人的差距”

上述两方面造成的所谓差距是个体不可控的,难以随个人意志转移,所以在这个层面努力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因为那既定结果无法被你的努力改变,不必在此徒劳。

“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

你提到的这两种能力我不认为完全无法通过个人努力提升,这些差距是可以后天做一定弥补的。

“学习能力”就是获取和接受信息的能力,能否获取到信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动机”,而能否接受信息除了动机之外还取决于你“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对这些信息的兴趣程度”。一般功利性的动机持续性差,并且会降低兴趣程度;兴趣的初始生命周期也短,必须通过对一件事物的内在美的挖掘才能延续,而这又需要动机的支持。“理解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以学习能力为基础的,但在此之上还要再加一个条件“持续性的思考能力”。

把握好动机和兴趣就可以提高学习能力,从而提高认知,而认知的提高会强化理解能力。

说到这里,我希望你可以再重新思考一个问题:

你真的为改变这些缺点努力到尽头了吗,努力的方法是科学正确的吗?

生活中的所有理解都取决于你对自己、对世界以及对自己与世界关系的认知,它决定着你的理解深度与广度的边界,如果你以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世界的好奇为初心,以与名利无关的提高自己为目的,作为它们副产品的这些能力也就自然随之提高了。

最后,祝福你!

问题来源:知乎

作文:音顽童

作图:公子乾

编辑:桑小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最难忘的事1000字作文 改过自新的作文 介绍萝卜的作文 作文心愿500 童年趣事作文开头 关于苔的作文 小学作文类型有哪几种 英语电影作文 初中中考作文满分作文 植树节作文二年级100字 信仰作文素材 华丽转身作文 初中满分作文开头 行走在什么作文 下雪的早晨作文 绑架美女mm作文 我发现了100字作文 小学作文一封信 精彩的作文题目 我经历过这样一件事600字作文 作文《盼》600字 小学六年级作文爱 我不再怕黑作文 写事的作文题目大全 介绍贝壳的作文 以信任为话题800字作文 文明之花处处开作文 吹泡泡作文怎么写 作文提纲图片 学包粽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