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中国陶瓷文化:浅谈陶瓷山水画与陶艺家的艺术修养

2020-11-27 08:00:01
相关推荐

陶瓷山水画对陶艺家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不仅要掌握陶瓷绘画、拉坯、利坯等陶艺技巧。还要了解陶瓷生产工艺流程和釉料、泥料的性质。同时还要提高文学、艺术修养,如果理论修养水平不高,只靠手勤是不能有大作为的。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笔者对陶瓷艺术修养的认识不断加深,现将自己的一得之见,献于读者,以求抛砖引玉。

1、陶瓷山水画的特性与艺术修养

我国的传统陶瓷山水画,顾名思义,是以山水为绘画题材的,以陶瓷材质为载体,以陶瓷的釉、颜料为表现手段,以中国画的技法来表现的一种陶瓷装饰艺术。但是陶艺家并非仅仅以摹山写水为其目的,山水在陶艺家心目中只是一种媒介,他们是透过山水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就是说,山水画是情景交融的产物。陶艺家怀着丰富的感情去观察大自然,开掘大自然的美,使自己的作品洋滋着真情。并以此去感染欣赏者,使欣赏者的心灵与陶艺家的心灵产生同样的互动。

陶瓷山水画并不是现实的一种真实再现,而是追求一种艺术的真实,或者说追求陶瓷艺术家自身心灵中的真实。西方绘画重于真实,西方画家以逼真描绘出物象的空间位置、形体外观、环境色彩为其追求目标。而当代陶艺家在进行陶瓷山水画创作时除了努力表现大自然最具典型性的特征、气氛和整体风貌外,更要追求一种陶艺家自身匠心独运、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是追求一种传神的效果。陶瓷山水画是借描写自然景物来表达作者感情的。既离不开景物,也离不开作者,两者都不能或缺。自然景物是客观存在,思想感情是主观认识,陶瓷山水画是客观世界的景与主观世界的情统一结合的产物。我国传统的山水画从一开始,就显示了借景抒情,主观与客观统一的艺术观。南北朝时代的画论学者谢赫在 ( 古画品录》中提出的绘画六法,把“气韵生动”放在第一位,同样也说明了处理形与神的关系的美学原则。

所谓“气韵”指的是风格和意境。风格自然是陶艺家个人艺术修养、美学趣味的体现。而意境则是陶艺家熔铸于艺术形象中的思想、情操的集中显现,显然也是带有很鲜明的个人特色。在陶瓷山水画的审美过程中,审美对象引起的感觉、知觉、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情感因素,而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想象活动,更推动情感活动的自由扩展和抒发,也就是“情景交融”,这也是陶瓷山水画艺术观的基本点。写景是为了“寄情寓意”、“缘物寄情”。意与景汇,景与情通,情景交融才能产生“意境”,这种师法自然,因心造境,这是由实到虚 ; 在笔墨有无之间创造超出自然的灵奇,这便是由虚到实并进而达到虚实结合的艺术境界。这种艺术境界不仅是陶瓷山水画的灵魂,也是我国国画艺术的灵魂。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陶瓷山水画对陶艺家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掌握绘画技巧只是最基本乃至是最初级的。它要求陶艺家具备充沛而高尚的情趣,慧眼独具的审美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陶艺家才能创作出成功的艺术作品。陆游论学诗“工夫在诗外”,其实学画也一样是“工夫在画外”。而且事实上的陶瓷山水画的“工夫”还远远不止于此,我国山水画一般是集诗、书、印、画为一体 , 是中国特有的文艺形式 , 也是中国传统文人画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中国的文化艺术史上 , 凡有成就的大画家都是人文修养很高的人。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 , 学识修养与才情堪称唐代诗人中的佼佼者。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 , 以“三绝诗书画 , 一官归去来”著称于史。

陶瓷山水画也不另外,象“珠山八友”王大凡、汪野亭、田鹤仙等人的作品就十分讲究画、书、诗、印的结合,认为诗、书、印是陶瓷山水作品不可缺的组成部分。而现在在我国陶艺界有相当部分的陶艺家注重形式技巧、技法 , 而文化根基肤浅 , 学养不足 , 缺乏文化人应有的较为全面的素质等现实问题。陶瓷山水画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艺术体现和独特的画种 , 无论如何求新求变 , 也无论怎样注入新的时代特色 , 作品自身特有的文化底蕴与美学品质 , 以及绘画人应具备的相应的人文修养与艺术功力 , 是不应该忽略或改变的。在景德镇常可以看到一些画作水平较高的青花山水或粉、新彩山水作品。这些作品往往构图简练,用色讲究 , 但就题款时那几笔书写 , 便着实令人看后难得美感 , 至于吟诗作文的修养与才情则往往更无从谈起了 , 这无论如何都是很大的缺憾。因此如何提高陶艺家的文化和艺术修养就显得特别重要。

要提高自身修养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提高文化修养,经常阅读我国文学、历史方面的书籍,如《诗经》《唐诗三百首》《千家诗》《宋词选》《中国通史》等等。二是阅读有关的艺术理论方面的书籍。如《艺术概论》《中国工艺美术史《》西方美术史》等。三是涉猎有关姐妹艺术,并力求尽可能的了解其发展脉络和技法,如篆刻、水粉、水彩、油画、剪纸等,这样才能在创作过程中相互借鉴,融会贯通。此外,作为一个从事陶瓷山水创作的陶艺家,了解陶瓷生产工艺,了解与陶瓷相关的化学知识是必不可少的。阅读一些陶瓷方面的书籍,如《陶瓷工艺学》《景德镇颜色釉》《陶瓷三百问》《陶瓷史》《青花技法》等,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掌握一些坯料、釉料配方和烧成方面的知识、技巧。只有这样靠平时的广泛涉猎和学习,才能在今后的陶瓷山水画创作中,使作品的画、书、诗、印达到完美结合,相得益彰,相互辉映。总之,只有提高自己的综合艺术水平,培育文人的情感,养成哲学家的思辨能力,炼就科学家的毅力,才能取得较高的艺术成就。

2、师法自然—写生中创造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创造是艺术的灵魂。陶瓷山水画也是如此,作为陶瓷山水画学习者,走进走入色彩纷呈,气象万千的大自然是最佳途径,在大自然中对景写生,可以认识万物的形态和生长规律,了解山石、树木、云水、流泉、房屋等的存在状态、形体结构及它们之间的依存关系,能培养我们深入细致地观察对象和表现对象的能力。生活是创作的惟一源泉 , 我们要创作出好的作品 , 只有通过写生的不断深入,要知道写生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对自然景物的描摹和形色的把握 , 而是要“外师造化 , 中得心源”( 唐张语 ),就是说通过对大自然长期的观察、体味,领悟大自然的精神,完成自然物态与笔墨结构的转换。这也是陶艺家步人艺术殿堂的阶梯,通过写生来积累素材,锻炼技艺。不仅可以从形象上取得大自然的滋养,还可以从思想、情感、气质上获得大自然的陶冶和营养。这对从事陶瓷山水画的陶艺家来说,尤其重要。

陶瓷山水画写生与意念:写生对于陶瓷艺术家来说,不只是要解决创作的素材问题,更要解决创作中的意念问题,它是把握并进而表现自然美的重要手段之一。只有先作大自然的学生,以师造化,而后才能成为大自然的主宰,造化在手。陶瓷山水画的描写对象虽然是无穷无尽,极端复杂的,但复杂中寓着简单,变化多端中隐藏着规律,对自然界的规律反复观察、研究,使其印在脑里,烂熟胸中,而后才能倾泻而出,任意挥洒,才能“泄露造化秘”,达到“随心所欲不逾规”的自由天地。体会中华大地,无山不美,无水不秀的境界。写生的目的不仅只是为了描绘或刻画客观景物,而是为了领略和感受客观景物。通过审美感受,会触发创作热情,在此基础上又激发出创作的灵感。灵感产生之后,重新观察客观的景物,探求自己所需要的物象,这时候,陶艺家心中便已形成了创作的理念和形象。这个酝酿创作的过程,便是陶艺家的情感和意念得到抒发的过程。

陶瓷山水画在构图上也是根据陶艺家的主观意向,表现出了较大的灵活性。西方绘画受客观事物的固有规律限制较严格,画面的布局有着严密的逻辑性。而我国的传统陶瓷山水画则较少受这些规律的制约,更强调独出心裁地处理虚实、主次、繁简、疏密、藏露、参差等各种关系,以达到表现陶艺家主观意图的目的。比如在透视上,陶瓷山水画同国画一样多采用散点 ( 或称“多点”)透视的方法,即完全打破视角的局限,根据需要随心所欲地移动观察点和视角。一幅中国山水画从中部到顶部,有无穷无尽绵延起伏的众多山峰,古人把这称为“收敛众景”。这是中国画在构图上的最大特色。我国传统的山水画的构图是在平面上进行的,而陶瓷山水画则不仅在平面上进行创作,而且要在器型各异瓷瓶的曲面上进行,因此,陶瓷山水画往往更强调构图的作用。讲究物象间主次、前后配搭的“起承转合”,强调构图布势的“自然天成”不露人为处理的痕迹。首先都要结合造型,由于艺术陶瓷往往是花瓶、钵罐等立体造型较多,因此,对这类器型的构图,既要讲究装饰本身的艺术情趣,更要结合器型特点。

在进行构图设计之前,要看看该器型适合哪些形式的装饰,该装饰哪些部位,怎样构图,使造型与装饰达到和谐统一、有机结合,使之成为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在此基础上开始“立意”,要有中心主题,也就是说要表达作者一定的思想感情,你想表现什么,有什么意象,通过一定的主题唤起人的美感,赋予作品以人格化的力量。因此,画面的主题始终要处在突出的位置,主题定好以后,其次就要考虑立骨定位。由意境构思进人具体的构图设计。陶瓷山水的构图,因不受空间程式的局限,画面有较多的空白余地可供形式变化,故陶瓷山水画的构图着重在形式美上,因而构图也更加丰富多彩。在进行陶瓷山水画构图时,要依据器型的需要,根据主题的要求,考虑所要表现的山、水、树、亭台楼阁、人等形象和动态的整体骨架格局,来确定构图的大势。陶瓷山水画构图往往有“主”有“次”。“主”就是主题,“次”就是陪衬。在构思时,要考虑到陪衬的东西不宜过多,以免主题不突出,影响艺术效果。为了使画面主题更加突出,在具体运用时,根据主题的需要,有时山为主,水为次,也有时水为主,山为次等使画面形象互相呼应,井然有序。

才能充分体现画面的形式美,使构图完整。陶瓷山水构图要穿插得体,纵横适宜,穿插是为了远山近水等有前后层次和它们之间互相掩映衬托,使画面层次丰富,富于变化以上讲的当然只是其荦荦大端,细致之处更加微妙。宋代画家郭熙就提出过“三远”的透视与构图方法。他认为,从山下仰视山上叫“高远”,这个可以“以泉高之,”;从近山眺望远山叫“平远”,可以“以烟远之气从山前而窥山后叫“深远”,可以“以云深之”。这不仅讲了透视、构图,连形象构思都讲清楚了。此外,陶瓷山水画的构图还有一系列独特的法则。古人讲创作山水画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而写生正是实践这条规律的途径。前面讲过,为了画好山水画,必须通过写生广泛地积累素材去领略大自然,并从中得到感悟。通过写生首先提高审美能力,从而掌握选择表现对象的诀窍,把那些使自己感受最深、最足以表达自己意念的形象选入自己创作的范围内,而其余可有可无的则尽量割舍。南宋画家夏王圭的《西湖柳艇图》笔墨酣畅淋漓、挥洒自如、情趣盎然,作品局部描写细致精当,而整幅画面疏密得宜,取舍有法,留有不少的空白,显示了作者选材方面出众的才能。

通过写生还能体会中国画多点透视的构图方法,培养人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在观察和表现自然的优美境界时,既培养了眼的观察力、脑的感悟力,也提高了手的表现力。在眼、脑、手逐步协调的配合当中,学习者的艺术修养得到了提高,并为以后的创作打好了基础,准备好了条件。总之,常常深入生活,观察、体验、感悟,通过手写心摹的方法去写生时 , 最重要的是用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去发现新鲜的意境、美好的形象和艺术形式。从中可以发现新意境、创作新形象、选取新构图、创造新手法、表达新感受,加深所学的传统笔墨技法与实景的区别与体验 , 从而使笔墨技法和对自然景物的表现力同时提高 ,并对山水画的意境营造有着直接的感悟和体验,并逐渐在陶瓷山水画创作及艺术表现上形成个人风格。在不断的理论学习和姐妹艺术学习的过程中,使自己的创作水平,艺术风格不断完善。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困难作文500字 有趣的事三年级作文 小学作文怎么批改 父子情作文 我最熟悉的人老师作文 苹果树的作文 本来我可以什么的作文 生活作文100字 中秋纪事作文 作文家庭趣事300字 提升高度为话题的作文 月亮的作文借景抒情 写环境保护的作文 关于新闻作文 军训作文600 学包饺子作文500字 给我一个微笑作文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作文 游公园的作文 与生活有关的作文 写一篇放风筝的作文 我的亲人的作文 学习中文的英语作文 作文相逢是首歌 大庆精神作文 自己的小传作文 张家界旅游英语作文 去动物园作文 自己努力的作文 阅读引领我成长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