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中国丧葬文化:明清(3)

2020-11-27 09:55:01
相关推荐

85岁高龄仍然写作,反复训诫子孙,只是为了死得其所

前面两期文章小编分享了明清时期几种常见的丧葬礼仪,本期文章小编要与读者们分享的是明清时期士大夫的丧葬观。

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已进入晚期,在这一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这些直接推动了唯物主义与无神论的发展,反映在丧葬文化中便是反厚葬思想的活跃。其中,以黄宗羲、陈确二人最具代表性。

黄宗羲画像

黄宗羲(1610-1695年),字太冲,号南雷,又号梨洲,浙江余姚人。他是清初杰出的思想家,著作主要有《明夷待访录》、《南雷文集》等书。

黄宗羲在著述中,首先对社会上的厚葬风俗进行了激烈的抨击和批判,他在《明夷待访录》中说:“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皇帝大大虽然减轻了百姓的赋税,但是老百姓仍然富裕不起来,因为习俗未去,那什么是习俗呢?“丧之含敛也,设祭也,佛事也,宴会也,刍灵也。富者以之相高,贫者以之相勉矣。”有钱的人为了炫耀财力大肆举办丧事,而贫困之家为了举办丧事更加贫困,这就是习俗。黄宗羲指出了厚葬的危害性,厚葬习俗的风行,会导致僧、巫横行,有害于整个国家和天下万民的“财计”,使国家和人民处于贫困之中。因此,要救世弊必去厚葬。他说:“今夫通都之市肆,十室而九,有为佛而货者,有为巫而货者,有为倡优而货者,有为奇技淫巧而货者,皆不切于民用,一概痛绝之,而庶乎救弊之一端也。”市面上出售的货物全是与百姓生计无关、与厚葬有关的东西,应该全部禁止出售,这样就能革除厚葬的弊端了。

《明夷待访录》书影

那么,具体怎样做才能铲除社会上盛行的厚葬恶俗呢?黄宗羲明确指出,要从根本上铲除厚葬之恶习,就必须使民间吉凶等一切人生大事遵从儒家礼仪,特别是当时社会上通行的《朱子家礼》,除巫去僧,以明儒家之教。

为了表明他与当时社会上厚葬陋习作斗争的决心,他在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筑造生圹时,撰写了《筑墓杂言》,谕令其子黄百家及族人、弟子:“吾死后,即于次日至圹中,敛以时服,一被一褥,安放石床,不用棺椁,不作佛事,不做七七,凡鼓吹、巫觋、铭旌、纸钱、纸幡一概不用。”此外,他还作七绝《示百家》二首,告谕儿子黄百家千万不要循俗厚葬,违背父亲的意愿。

《朱子家礼》书影

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黄宗羲已是年届85岁高龄的老人,久病不愈的他,自知不久于人世,于是写了《梨洲末命》一篇,再次遗命薄葬:“吾死后,即于次日之蚤,用棕棚抬至圹中,一被一褥,不得增益;棕棚抽出,安放石床。圹中须令香气充满,不可用纸块钱串一毫入之,随掩圹门。”黄百家与族人商议后,深感遗令难行,特别是“不用棺椁”更难奉行。黄宗羲知道后,又作《葬制或问》一篇,以释家人弟子之疑。他在《葬制或问》中,极力椎崇古人赵岐、杨王孙等人的薄葬行动,指出“不用棺椁”虽然与“送死者,棺周于身,椁周于棺”的古今通义有相异之处,但并不违背孔子制定的儒家礼仪,并再次重申了“不用棺椁”、“不循流俗”的坚定决心。

最终,黄宗羲的丧事均按他的薄葬意愿而行。据《黄梨洲先生年谱》和《宗谱》记载,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享年86岁的黄宗羲逝世后,其子黄百家“从《末命》,即于卒之次日舁至化安山生坊中,即闭塞圹门”。此外,根据当地百姓所说,黄宗羲的墓在十年动乱中曾被挖掘,墓室中仅出土书籍一部、笔一支、砚一方。这些证据更有力地说明了黄宗羲反厚葬的思想,身体力行,践行薄葬。

《南雷文集》书影

陈确(1604-1677年),宁乾初,浙江海宁人。他曾与黄宗羲同学,也是明清时期一位著名的薄葬论者和唯物主义思想家。

陈确的丧葬观主要集中在《葬书》,此《葬书》非郭璞所著彼《葬书》。在《葬书》中,他作有《俭葬说》一文,主张丧事应量力而行:“贫有贫之养,则贫亦有贫之葬,俭葬是也。”他还明确区分了俭葬与薄葬,俭葬不是薄葬,俭葬是指,儒家礼制禁止做的事情不做,力所不及的事情不强为。

《葬书》郭璞著

陈确认为“葬之所须,无先于椁”。椁也可以省掉,则自椁而下,都是徒具形式而已,于人亲毫无用处,完全可以去掉。至于为厚葬而破家,以骗得人们的称誉,“苟涂人目",这是一种愚蠢的行为,难以理解。厚葬对于死者来说不仅毫无益处,甚至还有“大损”——“重宝殉葬,盗贼生心,文石树表,倾压可畏,罗城周环,水之所淤,动费千金”,凡是明智的人,是不会干这种蠢事的。

陈确的这种俭葬观,是针对当时的世风而发的。他曾同友人吴仲木同游山阴(今浙江绍兴),有感于“倪鸿宝先生之丧久而未举”,质责其子,其子说“举此须二千金以上,故难之”。陈确对此话感触颇深,为此,他又作了《养生送死论》下篇,系统地阐述他的生死观。在当时厚葬风行全国之时,陈确能对这种世风进行尖锐的抨击,有如石破天惊,令人倍生敬慕钦佩之心。

除了对厚葬大肆批评之外,士大夫们还把炮口对向当时盛行的阴宅风水说。

张居正画像

比如明万历年间位至首辅的张居正,他曾著《葬地论》,极力痛斥风水迷信。在文章中他摆事实、讲道理,对阴宅风水说的主要论点一一作了辩驳。人死后精神消散,剩下的只是一具尸体,如同“枯木朽株”,是无知无觉的。因此,即使将他葬入“吉壤善地" ,也不能通灵,保佑他的子孙。

地之美好是因为它能生长万物,但将“枯木朽株”栽植于其上,是无法使其起死回生的,更不能使其枝叶繁盛。如果风水先生们硬要说什么葬地的好坏可以决定人的祸福,那么他们为什么不找块好地保佑自己的后人呢?如果说先人凭借“吉壤善地”就可以为子孙造福,那么这些风水大师们为了子孙的幸福就应该早日去死,选择一个“风水宝地”埋葬,又何必贪生恋世呢?如果说灾祸的到来是必然不可逃避的,那么他们何必干方百计地追求所谓的“吉壤普地"呢?这些论点可谓言简意赅,很有说服力。

袁枚画像

除了张居正之外,明清时期的王延相、唐顺之、袁枚、王贞仪也曾纷纷发文抨击过社会上一些封建陈旧的思想,他们的某些观点,或许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显得并不十分正确,但是他们简洁有力的文字,闪耀着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我们国家的每一个时代,都需要这样的思想家,为了人民百姓而奔走呼号的思想家。

感谢大家的阅读,我是作者良木,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我们的百家号苏家酒窖,每天都有最有趣的文化资讯~也欢迎评论留下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哦!如果你有想进一步了解的传统文化内容,也欢迎留言告诉我们,小编会为你“定制”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3)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2-03-24 07:54静夜听雨[广西网友]IP:974235008
    文章对明清期中国丧葬文化进行了简要介绍很有意思期待能够深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顶0踩0
  2. 2021-03-08 09:58零落雨[广西网友]IP:3407236806
    完这篇文章对中国明清期丧葬文化有了更深入了解令人过目不忘。
    顶9踩0
  3. 2020-02-21 12:01五物[国外网友]IP:2942719926
    哇对于中国丧葬文化还真是窍不通能够了解到明清期情况真是颇有收获。
    顶10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英语四六级作文万能模板 我的家风家训作文600字 外国人写的中文作文 把快乐分享给别人作文 礼赞新中国作文 同学自画像作文 我的烦恼写一篇作文 小学英语作文六年级 我的理想作文500字老师 我是一个听话的孩子作文400字 豆芽长成记作文 碎片化阅读作文 秋天作文600字写景 过年作文结尾 勇气让我走出困境作文 祖国在我心中作文800字 盼望长大的作文 有关司马迁的作文素材 身边人的作文 赞扬学校的作文 高考二卷作文题目 八公山豆腐作文 家乡的变化作文三百字 描写火车站的作文 庆祝建国70周年作文 令我感动的一个人作文 我的遗憾作文600字 城市和农村的区别作文 mytravelplan作文 美为主题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