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致忙碌的现代人:为什么梭罗能隐居 你却不行?

2020-11-27 11:30:01
相关推荐

最近连续几个朋友和我反馈,你都好久没写极简的原创了。我说是,这周一定写,然鹅......今天22点多忙完回到家,文章还只起了个头。

已经年底了,我花了很多时间反思忙碌这件事,有些新的感悟,与你分享。

去年在《我的2018个人总结》里面写过:

我的理想就是有用最少的时间应对生活必须,然后用剩下大量的自由时间,去做那些可以全情投入地、收获很多乐趣的、丰富自己生命体验的事情(如:阅读、看电影、创作、玩游戏、学习新的技能、与亲密的人在一起.......)。

有人说,你天天这么忙工作,不是和自己的理想背道而驰吗?那我想和你探讨下,怎么理解真·时间自由(零时想到的词,理解意思就行)。

先说个寓言故事,有位渔民嘲笑来海边度假的富人,认为富人需要忙碌大半生才能在海边晒太阳,而自己每天都可以悠闲地晒太阳。

看上去这位渔民拥有很多自由时间对吗?其实不然,那背后的真相是:

可能随便一次小的天灾就会让这位渔民的生活陷入窘境。或是等老了,因为没有足够的保障生活落魄。没有什么自由是轻松就可获得的。

就像真正的极简生活不是乞丐般的生活一样,极简生活者的家里或许很简单,但每件物品,都是经过摸索,对自己而言最心动最好的。

那个区别在于你要拥有选择权,你要拥有摈弃复杂选择简单的能力,没有这些的简单生活,更像是迫于生活无奈的将就。

当然选择简单未必需要很多金钱,看个人对生活的理解和追求。

最好的例子就是,很多的极简文章会用到乔布斯这张照片,来说明乔布斯的生活很极简:

但在这张照片里,彼时乔布斯27岁。照片上,落地灯是Tiffany的;唱盘是 MK1 GyroDec,现在的价格约 2500 美元;音箱是 Acoustat;放大器是 Threshold 公司的 FET-One,二手售价约 1200 美元;以及同为 Threshold 出品的功率放大器 STASIS-1,2000美元。

我现在的忙,除了是为自己可以拥有更多选择在努力。还有一方面是我在工作就做着我有乐趣的事情,所以2019年看上去变得更忙碌了,但我距离自己理想的生活更近了。

另外,前天晚上看《日和手帖》,看到他们采访日本禅式美学大师枡野俊明,他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最值得尊敬的100位名人之一。

我发现,原来境界修到这么高的禅学大师,也依然会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和家人相处。

可见人生从来不是过上理想中完美的样子,而是一个不断与自己、与世界、与时间探索和相处的过程。

《日和手帖——找到属于你的活法》

最后,介绍下今天要推荐给大家的文章。《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想必每个喜欢极简生活的读者都会听过他的大名。

对于《瓦尔登湖》,我一直没能读进去。看了今天的解读文章,似乎又燃起了我的阅读兴趣。或许没有极简日常那么实用,但也许可以可以给同样想要在精神极简突破的朋友一些启发,希望你喜欢。

P.S.文章中的有些观点我并不完全认同,大家也可以带着辩证的眼光阅读。就这样,真的很晚了,大家晚安,或者早安,哈哈。

///

文/兰川

我相信每个阅读《瓦尔登湖》的人,没读几页就有想要像梭罗一样远离尘嚣隐居山林的冲动,这是梭罗预见到的。

似乎是为了预防人们有此举动,他事先声明,别学我。

这听上去是有点故作姿态,我代表吃瓜群众表示不服:为什么你能隐居,我们不行?

然而,在我看到他用足足四页纸写三只蚂蚁大战的时候,彻底服气了。至少,我不能学他,硬学,也学不来。

常人卸载个微信都像是失去了整个世界,更别说到一个信息完全封闭的所在。向往山林生活的我,也不过五分钟的矫情。

梭罗看蚂蚁打架能想到1805年拿破仑歼灭俄奥三万多人的德累斯顿大战,所以才看得津津有味——

康科德之战又算个啥!爱国者一方有两名捐躯,路德·布朗夏尔也挂了彩!为什么在这儿,每一只蚂蚁都是一位布特利克——“开火!为了上帝,开火!”——成千上万士兵都面临着戴维斯和霍斯默的命运。这儿没有一个是雇佣兵。我毫不怀疑,他们酷肖我们的祖祖辈辈,是为道义而战……

一个蚂蚁打架背后就有这么深厚的文化,你还敢隐居吗?反正我不敢。我没有那个文化水平支撑我去耐心观看蚂蚁一个下午,还能洋洋洒洒写上四页纸。

只有梭罗这样的人,才能在山林呆得住。

可能会有朋友心存这样的疑问:那些土生土长的村民不也在山林呆的好好的吗?

这你就误解我的意思了。

土生土长的村民呆在山林有着和梭罗完全不同的原因。

同样是提及农事,梭罗想到的是存在于古代诗歌和神话中的作为神圣艺术的农事,而在村民眼里,农事的目标不外乎丰收、酬金、酒宴。在农事面前,梭罗供奉的是谷神刻瑞斯,村民供奉的是财神普鲁托斯。

这些村民,一旦见识过现代城市的幻彩迷离,就只剩一个念想——逃离村庄,到大城市去。跻身那些为了一所房子奋斗终身的人群,目标是得到一所跟别人一样的房子。

人们已经成为物的奴隶,不只是房子的囚徒,凡是可以用金钱衡量的物,都是我们的主人。

而梭罗的独居世界,看起来孤寂,却住满了更值得去接待的人物——荷马、埃斯库罗斯、维吉尔、柏拉图……与大人物们在一起的体验,是通过阅读经典获得的。

要真正隐居山林吗?先去阅读经典。正是阅读经典使得隐居山林的梭罗与整个世界命脉相连,无论他隐居得多么深,他的思想是世界性的。

这样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孤寂,不会无聊,所以他能隐得住。

在梭罗眼里,没读过什么经典的人就是文盲,连他自己也不例外。他说:

柏拉图的《对话录》,包含着他的不朽思想,就搁在书架上,可我从来还没有读过它哩。我们是教养不良,粗俗无知的文盲;文盲有两种:一种是我镇上目不识丁的老乡,一种是只读儿童作品和适合极低智力读物的老乡,这两种文盲究竟有什么现住区别,我承认,我还看不出来。我们应该像古代圣贤一样优秀,但我们首先要知道他们是如何优秀的。(《瓦尔登湖》)

所以,千万别被梭罗的独处和隐居迷惑了,他何尝独处过?何尝隐居过?他不过是离开常人,走到了一个更充实的精神世界,那个世界里都是值得交往、值得学习的伟大人物。

他和他们对话,领教他们的优秀,让自己从文盲的世界抽离,过上阅读生活。一个人,完全可以因为一本好书而走进不同以往的生命新时代,虽然,那可能是一个老去的时代。

我喜欢老去的时代——古老的新时代。所以我曾坦言几乎不读活着的作家写的东西。这听上去是句狂语,其实是谦卑——为所有今人表达在前人面前的谦卑。“我们不得不踮起脚尖去阅读,把我们最警觉、最清醒的时光奉献给阅读。”(《瓦尔登湖》)

经典值得我们踮起脚尖费力仰望,谁若不舍得在这个地方费力,就永远做个精神的矮子吧。这样的人,生活也不会高到哪里去。

当然,生活远不止阅读。就像可以从一个圆的圆心画出许多半径一样。但生活必须有阅读,尤其是经典阅读,因为再多种多样的生活方式,也还是要有一个值得围绕的核心,有一个可供放射的原点。在我看来,阅读经典就是这样一个原点。

历来隐居的人,大都经过经典的熏陶,所以我们称他们是隐士。

为什么梭罗能隐居,你却不能?如果你在探索大自然之前,已经探索过自己的内心世界,像哥伦布一样,发现内心世界的新大陆,你也能。

别以为这很简单,一个敢于发现内心新大陆的人,要比哥伦布更称得上英雄。毕竟他有水手、仆役,而你单枪匹马、前路难卜。

探索心路,会有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自我折磨的时候。也唯有如此,才能走出舒适区,找到新的可能。就像竹子要长高必须历经竹节超拔的一阵痛一样。

1847年9月6日,梭罗最终离开了瓦尔登湖,继续上路。每一次离开,都值得感慨——谢天谢地,这里并不是整个世界。

梭罗能够安于隐居的另一个原因我想与他喜欢简朴生活有莫大关系。

好像有这样一句名言——一个人有没有钱,要看他敢不敢花。有人花钱大手大脚,也有人因为重重顾虑,一到花钱时候就畏首畏尾。这倒也无可厚非,毕竟人生在世,有不少事情要通过金钱解决。单就维生来讲,所需要的金钱可能并不多。

梭罗就试探过人类物质需求的底线。

1845年4月中旬,梭罗在老家康科德城瓦尔登湖边林中买下一座小木屋,开始着手改建。紧锣密鼓的改建工程完成后,7月4日,他住了进去。

梭罗很得意自己的手艺。木屋的木板紧密相扣,防雨不存在问题。而露天做饭对他来说,更加便利。在这个过程中,他有了一套自己的“生活哲学”——“有谁知道要是人们都用自己的双手给自己造住房,简单而又朴实地为自己和家人提供食物,那么,富有诗情画意的才能就会得到普遍发展,这好像鸟儿忙活时引吭高唱、响彻云霄一模一样。”

像我一样在大城市买不起房,宁愿租房也不要在农村里买一套房的人,被梭罗称为“贫穷的文明人”。

这类人早在19世纪初的美国就十分常见了。“在现代文明社会里,居有其所的家庭却不到一半。在文明特别发达的大城市里,拥有住房的人只占全体居民的极小一部分。绝大多数人为这件遮蔽身体的外套每年都得支付房租。

不管寒来暑往,那是不可或缺的,而这笔钱原本可以买一个村子里头的印第安人棚屋,如今却让他们一辈子挨穷受苦。”

比起贫穷的文明人,梭罗更喜欢做一个林中生活的富人。

林中生活让他知道了人类最低限度的需求是什么,他说,是保暖。无论获取食物、穿衣或寻求住处,都是为了保持机体热量。热量像是人这个机器得以运作的燃料,没有了燃料,机器瘫了,没有热量,人就死了。

人离开热量不能存活,可热过头了,也不是个事儿。梭罗说:“奢侈的富人不只是得到令人舒适的暖和,而是热得太过反常……就奢侈和舒适来说,最聪明的人的生活,甚至比穷人过得还要简单、朴素。”

“简朴、简朴、简朴!”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淡定的梭罗也忍不住了,谁让人们那么奢华拖沓。

简朴不是说不讲究生活品质,简朴是舒适的另一种说法,是低调的奢华。但凡有些审美的人,都会认同这样的观点:真正的奢侈品往往不动声色,从不夺人耳目。

前几日,和朋友到几处旧式民居建筑看了看,其实不能叫看,是参观。因为一路带着惊叹。出来后,惊叹渐渐平息,我才想到小时候住过的房屋,大体和那样的民居相似。屋上椽檩都可见到,甚至,会有攀缘其上的小虫子偶尔失了平衡迎着炕上睡觉人的脸掉下来,引起铺天盖地的一阵躁动。

那时的半木结构的房子,现在看来,是令人惊叹的所在。让住惯了高楼大厦的都市人禁不住连连声称:这样的房子,我得来一间。

或许经过了繁冗,自然就开始向往极简。不过,古代哲学家们比我们更早地看清楚了这一点。

古希腊哲学家第欧根尼就似乎从未把财富放在眼里。据说他的所有物,除了用来居住的木桶外,就只有一件斗篷、一支棍子、一个面包袋。

一天,亚历山大站在他的木桶前问:“你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第欧根尼说:请走开,你挡住我的阳光了。亚历山大事后感慨,“如果我不是亚历山大,我就做第欧根尼。”

据说,苏格拉底也因自己的不务正业游手好闲而被妻子嫌弃。

这些伟大灵魂深知人生不止脚下的六便士,还有头上的月亮。不止六便士,是说在金钱之外,总有些更重要的使人之为人的东西存在。吃饱穿暖之后,即便吃得更好、穿得更好,仍不能让生命在另外的层次得以伸展。就像一棵树,生了根发了芽,就要向上超拔,展现卓越之姿。梭罗说:“人既然那么牢牢地在大地上扎了根,为什么就不能同样恰如其分地升高到天空中去呢?”

到林间居住之前的梭罗,曾在杂志社做编辑。他写的稿子从未被人认真对待过。写得好的人多了去了,还轮不到他。有件小事让他悟出一套“编篮子哲学”:一般编篮子的人都会在如何编出好篮子这件事上下功夫动脑筋,实在不行,编点儿别的。梭罗说,“我琢磨的,不是如何让人感到值得来买篮子,我琢磨的是如何避免篮子编好后非卖掉不可。人们赞赏并认为成功的生活,也不过是生活中的一种罢了。”

在梭罗看来,真正懂得编篮子哲学的人,将编篮子视为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他对编的过程在意,对编的结果满意,至于卖不卖得出去,是附加而来的,不做强求。他的生活就在编篮子这件事情里展开了。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编篮子大概也像庖丁解牛一样,不再是单纯的技艺问题,里面还有着玄之又玄的道。不明白梭罗这一套编篮子哲学的人,只能是“贫穷心苦多无兴,富贵身忙不自由”。

梭罗将他在湖边的劳动视为真实且高贵的生活方式,为此不惜牺牲读书的时间。他不再是那个稿子不受重视的小编辑,而是一个享受自然生活的建筑师、木匠、厨师、农夫、徒步旅行者、打工仔。对以前的生活,他毫不吝惜地做了舍弃。他认为,一个在外旅行的人,最要不得的就是各种手提箱、大小包裹,这些“破烂玩意儿”的最好归宿就是火堆。

笃定了简朴的信念,生活不会有苦楚,而是一种随兴所至的消遣。

即便在吃上,梭罗也认为越简朴越好,一小块面包、几片土豆足矣。过多过好的食物,不过是在喂养体内的馋虫,培养口腹之欲,无益于身体和精神健康。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一个人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就可以了,追求太多的感官刺激,只能让人心放荡发狂,不再有人的样子。

相反,简朴的生活,更有益于专注。过多的选择让人心不在焉。曾子曰:“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意思是,心不在焉的人,看不到眼睛所看的东西,听不到耳朵所听的声音,嘴里吃着食物,却不知食物的真正味道。选择余地多了,真是奢繁得贫瘠。而身无长物,就不会有那么多乱人心智的干扰项。

在自然之中,做个无爵位、无官衔、无职称、无派别的黎庶常人,或者是朴素无饰天然自在的出世逸人,或许可以使一个人变得超脱起来。梭罗大概可以称得上超脱了——以简朴的理念生活,让身心健康丰富、摆脱庸俗,唤醒卓异。

当然,简朴与否并不是一个人是否超脱的衡量标准,只是,一个生活简朴的人不至于奢华贪婪,也会通过简朴的生活磨练心性。甚至,还会改变一个人的样貌和状态。

一位朋友有过一段戒肉的经历,过了给自己设定的戒肉期后,他的身体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他说他感觉到了自己像被重新洗涤过了,换了一个样子。

把繁冗生活适当简化,也许是获得新的状态的开始。不仅现实生活需要简朴,人的心灵层面的负担也可以不那么多,能简就简。就像梭罗所说的,一个人重要的事情也就两三件,最好十个手指数得过来,至多加上脚趾。再多,就不能好好生活了。一个人在意的人也不必多,多了就累着心,无法做事情了。

总想戒了朋友圈,为的是让生活简单些,轻便些,不因过多的事或人把生活拖垮。当我意识到自己羽翼纤薄的时候,除了让它丰满起来,没有别的办法去承受太多人事的压力。

以前,我总把自己想得很强大,后来,我渐渐意识到那是自以为是、妄自尊大。现在,我天天像蚂蚁一样爬行,步伐再快,也不能使我同时扛起两粒米。

简朴、简朴、简朴!多余之物都统统不要,留一片冰心,在玉壶。

既然选择简朴,判断什么东西能简、什么东西不能简就尤为重要了。

梭罗认为,人身上兼有神性和兽性,就像希腊神话中长相是半人半兽的神,例如农牧之神福纳斯,是半人半羊的形象,森林之神萨梯也是半人半羊的形象。后者喜欢嬉戏,且好色,这都是兽性的体现。而兽性日渐消亡、神性日渐增长的人,是大福之人。也就是说,人的兽性可以简也应当简,而人的神性则多多益善。

梭罗有一段太过精彩的比喻来描述游离在兽与神之间的人:

每一个人都是一座寺院的建筑师,这寺院就是它的身体,按照纯属他自己的方式向神顶礼膜拜,即使他去雕凿大理石,也离不开自己的寺院。我们都是雕刻家和画家,我们使用的材料就是我们的血肉和骨骼。崇高的品行使人的风貌立时变得高雅,而卑劣或者淫荡则又会使人立时沦为禽兽。(《瓦尔登湖》270页)

兽性是人本性的一部分,要它日渐消亡,意味着要节制。而节制的方法之一,便是劳动。在劳动中避免不洁和一切罪孽。体力劳动也好,脑力劳动也好,都是节制欲望的良好方式。隐居生活恰好让梭罗既从事了体力劳动也从事了脑力劳动,实现在兽性方面的极简。

一眨眼,梭罗离世155年了,距离他在瓦尔登湖边买下小木屋已经过了172年。

近两个世纪以来,不断有人追忆他,践行他简朴的生活方式。太多人知道他隐居的事实,却不知道他之所以能如此的原因。

///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摔了一跤漫画作文 借秋景抒情的作文 微笑作文题目 经历是一种收获的作文 也是一种幸福作文 一件事的作文600字 我爱母校作文600字 打屁股作文女贝网 让座作文500字 人蚁大战作文 我的同学作文外貌描写 桃花作文200字 别了我的童年作文 关于教师节的作文300字 全国学生作文大赛 秋作文100字 我喜欢这样的生活作文600字 生活中发生的事的作文300字 必修一语文作文 记事文作文600字 数学老师的作文 关于打扫卫生的作文 我最喜爱的玩具积木作文 关于文明出行的作文 小学开运动会的作文 三年级的作文书 写景游记作文500字 我梦想的学校英语作文 关于关爱的作文结尾 我就要毕业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