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现在是最好的创作时代 如何写出悬念丛生 扣人心弦的小说?

2020-11-28 00:35:01
相关推荐

前两天,我有感而发了一个微头条:“写作吧!你值得被看见

写作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重要,又这么平常;这么高端,又这么普及。 自媒体时代,写作者既是平台,也是客户,既是捉笔者,也是出品人。 身怀宝藏,厚积薄发,各显神技。”

这的确是自媒体写作人的心声,我们遇上了一个最好的创作时代,只要言之成理、逻辑清晰、观点鲜明、字顺意通,就可以成一家之言,然后变现赚钱,粉丝追棒,蔚为大V。

有人因此说,纯文学已经没落,小说以及小说家已日益边边缘化,读者寥寥无几。但我始终认为,只要只要人类还有想象力,只要人类基因中的故事元素还没消失,我们就没法割裂文学,就仍然需要小说。

所以,今天,我想以一个从写小说起步的作者身份,来说说小说创作的二三事。

一、钟情文学的全职太太

多年前,一位从哈佛大学文学系毕业的硕士生,结婚生子后辞职做了全职太太。因为对文学的热爱,特地雇了个钟点工保姆,一周来两次,每次两小时,替她照顾孩子,以便她能在地下室(洗衣机和烘干机放在那)洗衣服时,可以写点东西。

她这么处心积虑挤时间写作,写些什么?育儿知识抑或心得?鸡汤?鸡血?还是干货爆款文?当今中国众多宝妈,就是靠写育儿心得经验吸睛又吸金。

她写的是诗。这位女诗人一边写诗一边生娃。到第三个儿子出生,她已崭露头角,并开始写小说,同时在大学里谋得一份创意写作的教职。自此开启边创作边教学的作家兼写作教练生涯。

她的成绩格外突出。出版了多部短篇小说集和长篇小说,作品广受好评,多次获奖。并且积多年心得写成了一本文学创作技巧及教学经验谈,写成一本《写作课》。她就是年近八十岁的美国女作家,艾丽斯.马蒂森。

我觉得,每一个有志写作小说的人都应该读一读《写作课》。你会获得很多启发,你会从中认识到,原来长篇小说的创作是很讲究方法的,写作之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写作过程中要鼓足勇气坚持写下去直到完结;

原来写作也是一种技能,完全可以通过有素的训练来掌握和提高,天分在其中只占很小的因素;

原来在大洋彼岸,仍然有很多人钟情于纯文学的创作,大学里开设有写作课,也有许多人参加写作培训班。

二、作家如何创作出好小说

艾丽斯现身说法,提名解读了超过36部名家名作。其中绝大部分是十九、二十世纪的长篇现实主义小说,以刻画人物、再现社会风貌为主。

她重点分析了《米德尔马契》《白鲸》《妈妈走的那一年》《给我猜个谜》《魔山》《太阳照样升起》《科尔特斯岛》等九部小说,条分缕析好作品由萌芽、构思、提纲、初稿、修改等整个流程;

作为22年教龄的写作老师,她细致入微地剖析学员的作品,用具体例子分析;

她以一种尝尽酸甜苦辣的过来人的平和态度,将写作技巧、短篇与长篇的区别、写作常见误区等内容媚媚道来,有时令人会心一笑,有时让人深以为然,有时叫人茅塞顿开。

她教写作技巧,写作思维,还教最基本的构思、框架,起草及修改。因为作者也是从初学者一路走来,真切地感受到学员的困惑与症结,并给出中肯的批评和改进意见。

贯穿全书始终的,是一种专业的态度,专业的精神,和对基本功的孜孜以求。

可以说,研读书中精辟的举例,独到的见解,借鉴作者提到的成功与失败的案例,你就相当于为自己找了一个写作老司机。

这位写小说的老司机可以从三方面给予我们深刻启示:

01基本技能

不可否认,写作讲究灵感、参悟。但也需要规则、章法。小说也不例外。

技能一: 具象化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文坛一度盛行意识流小说,模仿西方现代派,很多当时风头正劲的作家都有所尝试。 但它始终远离大众视线,成不了主流。

因为大众的趣味是追求活生生的人物,有情节有故事。几千年以来,故事作为人类的基因代代传承。

而故事靠什么承载?靠场景,靠人物行动、语言来承载来呈现。人物行为只有具象化才有画面感,才独具个性。

小说叙述的要义在于将人物情绪及感受呈现为某种行为,使之具象化。

技能二:“虐待才智”

这是艾丽斯独具创造性的观点。

芸芸众生,日子大多是平凡单调的,所以人们喜欢窥视别人的生活,看小说就是主要的窥视方式。

试想,如果你过度呵护你的主人公,总是把TA放在温室中,如果小说中人物什么也没发生,没有好事也没有坏事,谁还去看呀?

故事要跌宕起伏,就必须有麻烦有冲突。

有一种作者,总是写些老好人的故事,从来不敢让TA的人物遭遇险恶,致使人物呆板无味。

艾丽斯在长期的写作教学中,发现只要学员勇于表现,让人物不断经历艰难险阻,作品往往都不会太差。

小说主人公身陷困厄,麻烦不断,才会激起读者的同情心与好奇心,欲罢不能,非要追看下去不可。

技能三:设置巧合

跟现任闹别扭,周末独自一人去看电影,坐在你前排的恰巧是:

A 前任

B 小学同学

如果让你来写,你选择A还是B?

此情此景,遇见前任算不算得巧合?是否更利于故事突破单线结构,形成多层发展?

艾丽斯提倡巧合要合理,既不要夸张到有违常理,又不致弄巧成拙。两件没有因果联系的事情同时发生了,这就是巧合的本质。

最佳的巧合往往极尽离奇,却又在情理之中,显得独具匠心,充分地凸显人物的性格特质,促进故事的翻转。

技能四:代入感

这世界上,需要代入感的职业并不多,除了演员,就数作家了,它真的可算得上作家的一种专业特质。

这种专业特质是决定一部作品高下的重要因素。

福楼拜创作《包法利夫人》时,有一天,痛苦到极点,以致昏厥倒地。佣人救醒他,问他怎么回事,他哽咽着说:“她死了!包法利夫人死了!”

他在写作时真正注入了自己的情感,把自己当作了笔下的人物。

02短篇与长篇

艾丽斯在《写作课》里花了很大篇幅论述构成短篇与长篇的主要元素,并就长篇的写作前前后后诸多问题反复举例,作了深入阐述。

这部分可以说是全书的亮点,对有志于写长篇的人极具价值,同时,它也解开了困惑我许久的一个问题,即如何从容完成一部长篇小说?

短篇主要靠事件支撑

大多数人看短篇小说,最大的期待是要有一个完整的故事。不需要太多的枝枝蔓蔓,只要两三个事件,一个接一个,然后,一个戏剧性的场面,就如神翻转,意料之中也好,意料之外也罢,高潮出现的同时,故事嘎然结束。

简洁明快、干脆利落的结构比较符合短篇这个体裁。

如何从容完成长篇

艾丽斯首先举的例子,是美国女作家蒂莉.奥尔森没有完成的一个作品。奥尔森是上世纪美国的共产主义者,三十年代因支持码头工人大罢工而入狱。兰登书屋给了她预付金和很高的版税与她签约,约定出版一部关于她自己政治生涯的长篇小说。

但这位写出了《我站在这儿熨烫》等著名短篇小说的作家,却终其一生也没能将这部已签约的长篇小说写出来。

作者紧接着用乔治.艾略特写《米德尔马契》的做法,详细解读一部长篇从构思到完结的整个过程。这过程是一种非常极致的做法,简直是伟大的创举,伟大的工程。

艾略特为写《米德尔马契》这部煌煌巨著,有一个专门的笔记本,名叫“采石场”,将这部作品的构思与情节提纲做了最为详细的笔记。

按《牛津英语词典》释义,“采石场”是以开凿和爆破等方法获取建筑及其他用途石材的露天开采场地,艾略特一定是把写作《米德尔马契》看作探索一座充满宝藏的矿山。

《米德尔马契》的酝酿时间比较漫长,“从有点头绪”到写简介,中间隔了六个月。

这期间她做了什么?我觉得每个想写长篇小说的人都应该好好地看看。

在动笔之前,艾略特在三个方面花了大量时间:

首先做调查研究,丰富夯实各方面的见识,获得洞察生活的视角;

其次对人物涉及到的相关领域作深入而全面的阅读,助其做出精准专业的描写,并借此构思出故事情节;

最后做了详细的笔记,包括提纲、人物关系列表、事件列表、场景列表、分章概述、动机列表、人物生平履历、 情节概述等等。

03如何将故事讲得更动人

作为写作教练,艾丽斯一再强调,写作是可以训练的,天赋再好,如果做不到经常读经常写,天天写,天天琢磨,日积月累的,估计也不会写出优秀的作品。

那么,从哪些方面入手训练呢?

首先,要清楚作家的首要创作目标是什么

是仅仅为了满足自己的创作欲望,即自嗨,还是给读者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

毫无疑问是后者。那么,不管你写何种类型的小说,你都必须磨砺文字功夫,精心设计故事情节,用适宜的方式叙述出来,是直接叙述还是间接叙述,都需要与你的主题、情节相吻合,让读者畅快无碍地阅读下去。

其次要有信息量的句子

很多人推崇描写,有人尤其欣赏“白描”的功夫,认为那才是一个作家真正的文字功底。

但是只管描写,而对关键信息一再隐匿,让读者看得满头雾水,也是一种缺乏勇气与担当,更缺少责任感的行为。

“具有信息量”的陈述更简洁,令人印象更深刻。

再次要有悬念与省略

这是关于悬念的一个秘诀:事先列出一份“谜底表”,我觉得也可称为悬念列表,即在设置悬念之前把谜底想清楚,然后一个接一地揭开它们。

关于省略,省略的事实越多,想象的空间越大,如果小说写得节制,隐忍,则爆发力、冲击力更强。

三、自媒体时代,还有多少人看小说?

01人性需要文学的熏陶

网络上有些风行一时的爆款文,蹭热点、标题党,为了吸引眼球无所不用其极。当然,它们最终会遭到读者的唾弃。

而对有些人来说,那些鸡汤故事、鸡血逆袭,开心时要读,懒怠时要读,迷茫时更要读,好像戒不掉的毒瘾。

而迎合了读者的需求,提供有价值、有启迪的干货,会使明智的读者心生欢喜。但却也有个别人则渴望读了就像服用仙丹,马上见效。

也许要应对飞速变化的信息世界,光靠虚构作品已经跟不上趟了,就像饥肠辘辘的人,光上蔬菜沙拉、饮料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上硬菜、上干饭。

有知识、有价值,最好像操作手册一般的清单式,拿来即能用的文章,便应运而生,渐成主流。

纯文学因此一再后退,已退至边缘,只留下一小块根据地。

其实,不管科技如何发达,时代如何流转,人性却是不变的,情感也是。现实主义作家还是有许多创作的空间。

而文学,特别是现实主义文学,对一个人的熏陶,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不容低估的。

小说或许不会教你解微积分,列化学分子式,不会给你证书,不会教你经世致用的知识,但它却在你日复一日的阅读中,让你成为一个健全的、有品味的、富于洞察力的人,给予你饱满丰盛的人生。

02“小说是我们的第二生活”

日本有个说法,看过《源氏物语》与没看过的人,人生厚度是不同的。

同样的说法也可用于中国人之《红楼梦》。白先勇在《细说红楼梦》里认为:“念过《红楼梦》,并且念通《红楼梦》的人,对于中国人的哲学,中国人处世的道理,以及中国人的文字艺术,和完全没有念过《红楼梦》的人相比,是会有差距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红楼梦》已成绝响,包括《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卡拉马佐夫兄弟》《悲惨世界》《米德尔马契》等等,也都成了绝世之作。

深究其原因,不仅仅是因为那样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现代社会急功近利、喧嚣浮躁、倦怠焦虑、快餐速食式的生活难以产生波澜壮阔的史诗;

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再也不会出现曹雪芹、托尔斯泰式的旷世奇才,既有天赋,又能苦心孤旨、呕心沥血、千锤百炼。

这是现代人的幸还是不幸?

这个时代,还有多少写作的人将自己定位为“小说作者”,或“小说家”呢?

现实无法令人乐观。

但是,每一个对世界、对人生抱持乐观主义的人,都应对小说有信念。

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就有这样的信念:

“小说是我们的第二生活”

“小说的写作与阅读是人类伟大的乐观主义行为之一”

因此,我相信,一定还有人在坚守,坚守在现实主义文学阵地上。

我也相信,一定还有深具情义情怀之人,希望用文字去影响他人,去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结尾的话

尽管已经边缘化,

尽管越来越小众,

尽管世事变迁,科技横扫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人们陷入了一切追求利益追求快捷追求直截了当的怪圈,

但是,只要人类还有想象力,

只要人类基因中的故事元素还没消失,

还渴望在某个凄清月夜,某个冬日早晨,某个雨后黄昏,静静地与自己相处,

还渴望放飞心中的梦想,

渴望慰藉平庸生活下不安宁的心,

渴望安抚重压之下疲惫焦虑的神经------

只要这一切还在,小说就不会消亡,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也将是最忠实的粉丝。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快乐的一天400字作文 我的目标作文600字 人物描写作文600字 我很感激她作文 植树节作文300字 自由与束缚作文 我的假期作文300字 好作文的开头和结尾 中考满分作文亲情类 短作文50字 自然感悟类作文 家里来了客人作文 元宵节的作文500字 以创新为主题的作文 写景的作文250字 作文怎么写才能得高分 以味道为题的作文 钓鱼作文450字 什么触动了我作文 我的心愿作文300字 这里也有乐趣作文 中考满分作文700字 吃团年饭作文 青春梦想作文800字 写动物的作文500字 在困难中成长作文 圣陶杯作文大赛 我的兴趣爱好英语作文 以童年为题的作文 写小狗的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