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好好学习:6个临界知识的底层逻辑 帮你打造高效的知识管理体系

2020-11-28 05:40:01
相关推荐

本文字数5412,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阅读使人充实,分享使人愉悦。文章结尾附有思维导图,帮你梳理文中脉络精华。欢迎阅读,你离知识又近一步。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好好学习》。

本书作者成甲,罗辑思维“得到”App的音频节目《成甲说书》主讲人。在与罗辑思维合作的过程中,入选了罗辑思维评选的“中国最会学习的人”,而2016年“得到”年终盘点全年销量TOP 10的节目中,《成甲说书》占了三成。

主业是景区设计咨询,2009年联合创办了北京京都风景生态旅游规划设计院,并担任常务副院长。

这本书为你解开学习迷思,讲授“学习的方法”,帮助你将零碎的知识体系打造为高效的知识管理体系,让所学知识真正变成你的资产,让学习成为你财富积累的过程!

01、理解临界知识

了解临界知识之前,首先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是知识?在作者的定义里只有能够改变你行动的信息才是知识。

也就是说如果你看了一篇文章之后点头称是,然后生活照旧,那么这篇文章和其他所有类似文章一样,都只是一个信息。

只有你看完一篇文章、了解一个观点之后,受到启发,改进了思考问题的方式或者做事的方法,这个信息才是知识。

换一种角度看,衡量你的学习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是:学习之后,你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否得到了改变。

1、临界知识

知道了什么是知识后,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临界知识。知识与知识也是不一样的。有些知识要比另一些知识能够更加深刻地改变我们的行为。

比如,你知道从山顶上滚下的石头速度会越来越快,因此你懂得利用这一信息,当遇到泥石流的时候就会往山体两侧跑,而不是试图顺着山谷与石头比赛。石头会越滚越快,这对你便是一个有用的知识。

但如果你懂得牛顿第二定律F=ma,你就不仅仅能够解释为什么下落的物体速度越来越快,你甚至有可能想办法造出火箭。

像牛顿第二定律F=ma这样能够更广泛、更普遍地指导我们行动的重要而基本的规律,称为“临界知识”。

所谓“临界知识”,便是我们经过深度思考后发现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或定律。

而我们在这里所说的临界知识,就是这本书的核心内容。

2、认知深度

作者说 ,在海量信息即时获取的时代,我们拼的就是对于知识的认知深度。

我们都对“知识改变命运”耳熟能详,然而改变命运的不再是知识数量这一维度,更重要的是认知的深度。

我们必须对知识进行管理,而管理知识最重要的并不是大多数人以为的对知识进行收集、分类、保存。

而知识管理的核心实际是通过管理知识提升我们的认知深度,进而改变我们的行为模式。

什么是认知深度呢?有深度的认知能力就是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能够跳出问题本身思考更普遍的情况;在寻求答案的时候,能够根据理由可信度判断是否接受这个结论。

作者说,提升认知深度,就要学习像执行能力、专业能力和结构能力。但是,我们大多数人投入80%的时间学习执行能力,投入20%的时间不完全地学习专业能力,而几乎没有投入时间提升结构能力。

然而,二八定律告诉我们:20%的知识决定80%的结果,你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结构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学习上,通过掌握临界知识做到游刃有余。

02、临界知识的底层思维与方法

对于学习临界知识而言,首要掌握的是底层思维和方法,其次才是具体的知识和技能。想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首先要跳出“低水平勤奋的陷阱”。

“低水平勤奋的陷阱”意思是说,读书的方法太原始。

从上学开始,老师教给我们的读书方法似乎就是:把一本书从头读到尾,遇到有启发的句子就画线或者摘抄。我们读书的过程就是不断记录新知识的过程。

可那些摘抄下来的名言警句,让我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听过了无数大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在原始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努力,就是低水平的勤奋。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摆脱“低水平勤奋陷阱”呢?

1、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

很多人总是觉得自己读过的书总是记不住,无法把知识内化成能力。

作者说,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阅读+画线/摘抄的读书方法是把一本书拆分成了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

在这种方法的引导下,我们读书的目的,就成了理解和记住这些孤立的知识点。而理解和记忆一个个孤立的信息,可不是我们大脑擅长的高效行为。

事实上,大脑的记忆,靠的是将信息与旧经验联系起来。

举个例子:

英国的莱斯特大学曾做过一个实验来研究人们如何记住事情:他们让实验对象观看一些名人的照片。比如,成龙、张信哲、刘德华,然后在这个时候监测他们大脑中哪些神经细胞受到了刺激,然后再把这些名人在不同地方的照片拿给测试者观看。科学家发现,当实验对象看到同一个人出现在另一张照片里的时候,相同的神经细胞会受到刺激。也就是说,我们的大脑在看到新照片时,没有为它单独开辟空间,而是调用以前的回忆,形成新的记忆。换句话说,我们记住新知识更好的办法是和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

将这一原理应用到极致的是记忆宫殿法。记忆宫殿法,可能是目前人类发明的最为强大的记忆方法。

它的基本原理是,构想一个我们熟悉的场景,把需要记忆的事情放到已经熟悉的场景当中。

比如,你想记住“B6”,最好的办法不是直接背“B6”,而是动用生物本能,想象一位大胸(像B)、有6块腹肌的美女。

大脑这种通过已有知识学习新知识的特性,除了能够帮助我们记忆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将新旧知识构建成知识网络。

通过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网,我们便能够从不同角度和领域对同一个知识进行分析,从而加深我们的理解和认识。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原始的读书方法是:花很多时间去阅读一本新书,去记录新的名言警句,却从不花时间去加工这些信息,将其和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

我们看似节约了很多加工整合的时间和精力,以便能够读更多的新书,但却是买椟还珠,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把最有价值的工作放弃了。

2、放慢速度

读书一定要花时间、耐心和思考力,将获得的新知识和已有的知识进行网络状的联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才有可能内化知识,形成新行为的暗示。

对于这一点,我有一个小技巧分享给大家,就是做思维导图。一本书的观点只要那么几个,把作者的观点提炼出来做成思维导图,然后通过补充思维导图来对以往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关联。

这个时候可以发挥自己的大脑,想到什么都写下来不要怕错,等把所有的想法都写完后,自己在重新整理。

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记笔记,还可以记忆知识,复习,做会议纪要等等,非常方便和实用。

3、从读书到发现临界知识

作者认为,读书的时候把新知识和我们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会更有效。也就是前面我们所说的临界知识。作者运用这一点就非常好。

作者写公众号文章的时候,他会在不同的文章中讨论不同问题时运用到复利、概率论、边际收益等概念与模型。

这其实就是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有意识地和已有的模型进行联系,看看它们背后是不是有关联。这样一思考,常常会发现过去没看到的规律。

因此,作者的做法是:当要解决某个问题的时候,主动去寻找可能会讨论这个问题的文章和书籍,去观察。

问问自己,用什么样的思路解决问题?在这个解决方案背后,是否有我熟悉的知识?我还能把这个解决方案的原理,应用在什么领域?

作者还提到了,在学习临界知识的时候需要具备两个心态:

1、绿灯思维

很多人认为,读书学习是受基因的影响。但作者说这是错的,最大的原因是我们受习惯性防卫的影响。

什么是习惯性防卫呢?就是当一个观点不是自己认为的时候,本能的会进行抵抗。这种心理就是习惯性防卫。

举个例子:

作者在春节回老家,碰到一个亲戚大哥,就聊读书学习这个话题,这位大哥说:我们家的人就是没有读书的基因。当年读书就不行,我家儿子现在也不行,还是你们这种有读书天赋的人厉害。”刚说到读书学习这种事情跟天赋基因关系不是很大的时候,大哥放下举起的酒杯,立刻反驳道:“你看,那电视上《最强大脑》里面的那些人,看一遍就记住那么多,问人家天南海北的事情都知道,人家看一遍就全记在脑子里。我们这种人,看了电视剧过几天就忘了演的啥了。”

作者对这段对话一直印象深刻。我们相信什么,我们如何看待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效能。

这次对话对我们理解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心态有一个重要启示是:更高效的学习,来自更合理的学习方法假设。

但即便作者告诉他一个可能更合理的理论假设,他此时考虑的也不是观点是否合理,而是他的尊严是否受到了挑战!

如果他承认了提出的观点,那么就意味着,他过去一直对外宣称的理由“自己学习不好是因为基因问题”站不住脚了,这会让他的处境更难堪。

为了避免陷入这种窘境,他的大脑会开始说:警报,警报,准备战斗!

在这就涉及到一种现象,当一个问题出现在别人身上的时候,我们习惯把这个问题归因于别人,是那个人自身有问题。

而当同样的问题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我们就不这么想了,反而会把问题归因于外部因素。这在心理学中称为“基本归因偏差”。

别人出事儿,都是人品问题;自己出事儿,就是外部环境问题。这个现象反过来也成立。

比如,当别人取得成就的时候,我们就觉得这小子又走狗屎运了;而当我们自己取得成就的时候,我们肯定觉得,这可是我辛苦努力应得的结果!说我走狗屎运的,你们都是诽谤!

而打破这种思维就需要我们建立绿灯思维了。什么是绿灯思维?

让我们先看看和绿灯思维相对的概念:红灯思维。红灯思维就是一听到不同的观点就消极处理,准备防卫:“你不了解情况。”“你先听我说!”这是我们在红灯思维下大脑所处的状态。

比如,一个习惯了粗暴沟通的老板,听到了咨询顾问给的建议:你和员工沟通的时候,要先倾听,理解员工意见之后再发表你的观点。不要没听完就做判断……这时候,老板多数情况下的第一反应是:“你懂啥?你根本不了解我们公司的情况!”“我时间很紧张,哪有那么多时间听?”“你根本不知道,如果你不强硬,这帮人就不动,根本无法推动工作!”“去去去,别拿书本上的东西说教,不接地气。”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红灯思维:遇到与自己不一致的观点,第一反应是找理由反驳。

而绿灯思维是,当我们遇到新观点或不同的意见时,第一反应是:哇,这个观点一定有用,我应该怎么用它来帮助自己?

比如,同样是这个老板,他听完咨询顾问的意见后,可以这么想:“嗯,这个观点虽然和我过去的做法不一样,但是仔细想想,一定有有用的地方。比如,如果我能够先倾听再沟通,就能让员工充分表达意见,可能产生新的创意;而且,充分沟通,也能避免我们讨论了半天才发现大家说的不是一回事儿;还有,理解和倾听,也是和员工建立信任的过程,能够增加团队的凝聚力。”

2、以慢为快

我们遇到新观点时能够用绿灯思维来积极面对,就为快速成长打下了第一个心态基础。

可是,想要快速成长,仅仅有积极的态度还不够,还要解决另一个问题:具体执行中的心态。

作者说,快速学习首先要,结硬寨,打呆仗。

“结硬寨,打呆仗”这六个字是曾国藩带领湘军打败数倍于己的太平天国军的要领。所谓“结硬寨”,是指湘军到了一个新地方以后马上要扎营。

选好关键要地后,无论寒暑,要立即修墙挖壕,且限一个时辰完成。而且在战争中,不论敌人看起来有什么漏洞,有什么可以追击的诱惑,曾国藩都不为所动,一定会让部队死死守住关键要地。

我们想要快速提高,努力的方向应该是花大力气打通那些知识阻塞,而不是追求看起来很花哨的新方法、新技巧。

3、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

其实还是二八原理。我们要以慢为快,其实是把80%的时间,花在20%的重要问题上面。

如果把我们的时间平均地、慢慢地花在每一页上,那才是真的效率很低,赶不上这个时代的变化。

比如,作者认为学习一门外语,就应该花不成比例多的时间研究最基础最核心的环节:什么在影响你的沟通?然后在这个环节下硬功夫死磕。

一旦这么做,你很快就会发现,把最基本的环节打通之后,再有新知识就能在这个基础上生长,只要把新知识中的阻塞打通,就能够和原来的知识融会贯通。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用临界知识?

那就是运用刻意练习。刻意练习我们学到的临界知识,是我们真正掌握它的关键。

所谓刻意练习,不是说我们像做练习题一样,对同一类问题不停地记忆。恰恰相反,刻意练习至少有两方面的重复:

第一,在不同的场景中,重复应用同一个临界知识;

第二,在不同的时间里,重复应用同一个临界知识。

刻意练习我们需要注意两点:

1.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训练;

2.大量地持续练习。

最后的话:

世界是如此复杂,我们用临界知识做基本趋势的预测是没问题的。但是仅凭此,要做实战级的应用是不够的。

由于每个专业领域已经够复杂了,而我们的认知能力和范围又有限制,所以我们只能尽可能多地掌握临界知识,综合地实践应用,才能在我们的能力圈范围内做出正确的、重要的决策。

学习临界知识的过程,本身就是深度思考的过程。对于学习临界知识,最方便的教材,其实是复盘我们每天的生活:复盘每一天的决策都是在什么样的假设下做出的,又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

我们要追问问题的过程,而不仅仅是自己事后解释为什么。只有这样做,我们才能够知道自己过去的假设是否正确,并考虑应该如何改进,以便在未来以更正确的假设指导自己的决策和行为。

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底层方法:

1.反思;

2.以教为学(教给别人);

3.刻意练习。

持续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技巧:

1.记录;

2.定期回顾;

3.付费购买(买时间)。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赶集的作文 第一次月考之后作文 我的学习生活作文300字 写青春的作文 同学吵架作文 5年级300字作文 赞扬老师的作文 辩论会作文开头 六年级作文好词好句 我为什么喝彩作文400字 保护动物的英语作文带翻译 普通话口述作文 大学生心理问题英语作文 德的作文 毕业旅行作文 一篇写人记事的作文 作文的英语 我的幸福 作文 初中作文怎么教 我身边的小动物作文 作文题目可以写什么 快速作文法 的暑假作文600字 赞扬父母的作文 夏天的海边作文 点赞中国作文 互相关心作文 关于红色革命的作文 常见作文题目 2006年高考作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