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南征北战》:两帅一将认可的老经典 全歼74师 谁能想到呢?

2020-11-28 08:15:01
相关推荐

《南征北战》、《地道战》、《地雷战》被称为“老三战”电影,1952年上映的《南征北战》排在首位,是“红色经典电影阅读”系列之一。当时的华东军区兼第三野战军最高首长陈毅观看四幕话剧《战线》的演出后给予了很高评价,他说:

“这个戏基础很好,如果拍摄成电影,就可以更广泛地宣传人民战争思想了。”

52版电影海报

1951年初,军区文化部接到上级指示:将四幕话剧《战线》改编成电影剧本,这就是后来的电影《南征北战》。此时,中央电影局和上海电影制片厂恰在筹备次年“八一”建军节献礼片,各路人马便水到渠成地聚焦到这部影片,使它成为当年“一支独放”的准拍片。

影片以华东战场上一次大歼灭战为背景,片中大量经典段落和台词至今仍为人所津津乐道,被近年许多战争影片致敬,诸如:

“张军长,看在党国的份上,伸出手来拉兄弟一把”“军座,不是我们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我倒要看看,共军的两条腿,能不能跑得过我的汽车轮子”“请你们坚持最后五分钟”

和1952年的创作背景类似,1974年成荫导演再次背负起革命任务,时隔20多年,他又一次拍摄《南征北战》,可惜未获得和老版一样的良好口碑。

72版电影海报

相较于前作,技术上的进步显然以彩色胶片、服装、道具等美术层面最为直接抢眼,拍摄中也增加了大量的蒙太奇手法运用,但就故事情节的再度创作而言,少有变动。然而在“文革”时期这一特殊社会环境下,影片中的细节不免烙下了深深的时代印痕。

1、相隔22年,同一导演手下两版《南征北战》对比

52版影片开始是我军部队行军的画面,并且交代:

1947年冬,国民党军队对我华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我华东部队于苏北七战七捷后,为彻底歼灭敌人大踏步后退……

电影主题是反映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战争片,它的剧本初稿很长,囊括了华东战场三年来的全部重大战役,以及重庆谈判等重大历史事件,设置了主力部队、敌后武装、地下工作三条主线。剧组虚心听取陈毅、粟裕、林彪等诸位将领的意见,剧本经历多番修改,最终呈现给大众的是以“运动战”、“人民战争”为主线的故事片。

在故事结构方面,陈毅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要从鲁南撤退写起,写到莱芜战役为止。不要什么都写,什么都写内容就不够深刻、主题也不够突出。

虽然这一版影片在很多人看来足够优秀,但江青对它不太满意,她挑剔的认为,我军指导员的帽子和衣服上没有缀红领章和红帽徽,穿着也土气邋遢,太有损我军的形象。她想找机会重拍一遍,使其“更加圆满”,这才有了1974年重拍的彩色版《南征北战》。

74版电影海报

74版影片删去了“大踏步后退”的前情提要,翻拍主要是在1973年后,当时长影的《青松岭》、《战洪图》、《平原游击队》,上影的《渡江侦察记》、《年青的一代》,八一厂的《万水千山》,连同北影的《南征北战》一共7部重拍片,力图打破“样板戏一统江山”的局面。

此次重拍彩色片,正值“文革”时期,稍不留神出点偏差就会被扣上“反革命”的帽子,而前版更是在文革中未被批判的极少数几部影片之一,对于重拍,成荫导演说:

“凡是上头说过老影片不好的地方,不管哪个方面都要改正,肯定了的或没说要改的,仍按老影片原样不动。”

成荫导演

在影片开头,52版是骑马奔跑在左,队伍行进在右,张军长坐在车后座的左边;74版则有意将其修改为队伍行进在左、骑马在右,张军长坐车后座右边。影片中出现许多左右位置调换的镜头,以求最大程度上保证影片在对相关政治概念的隐性解读中万无一失。

左:52版;右:74版

与此同时,由于地理环境和人文气候的不同,74版在影片台词上化先前的南腔北调为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在我看来,反而不如原先带着点方言口音来得令人印象深刻。南腔北调本身就属于一种个人标签,说话的那一瞬间就能大致猜到对方是哪里人,即使新版演员选的再漂亮,也不如旧版那一口方言来得朴实、深入人心。

整部影片最明显的区别莫过于军装上的变化,52版解放军的着装是1950年5月1日换发的历史上第一套全军统一制式、统一标准的军服,简称50式军服。首次装备有大檐帽,在夏服、冬服上衣左胸统一佩戴“中国人民解放军”胸标。

50式军服

74版官兵的服装是1965年6月1日换的65式军服,也是江青念念不忘的那一款。这是我军历史上装备时间最长的制式服装,一直延用到1985年,我们现在看到的国内战争影视也是采用这一款军装居多。

65式军服

影片在剧情上的改动不多,台词上做了很多细微的改动,恰恰表现了时代的特色。 52版本在国军将领人设的塑造上,文艺工作者们采纳了陈毅元帅的意见:

“表现敌人也应该采取现实主义的手法,不应该把对手写得不堪一击,写成草包笨蛋,敌人也应是有性格的。”

52版影片,张军长出场之前有一小段电台播放:

这几个月来,华东路国军进展神速,共军在我全面攻势下失城失地,节节败退,吾人深信国军在美国盟方帮助之下,在前线战士浴血苦战下,今后三个月,即将华东共军部队全部消灭在山东境内。

紧接着镜头转到张军长身上,他拿着军事地图分析说:

参谋长,共军主力正向大沙河以北撤退,我们无论如何要在明天拂晓,度过河,占领桃村……他们的脉搏我已经按到了,至少共军正面这个部队它是逃不了,目前共军正向山东败退,我们必须趁他们立足未稳,给他们全部歼灭。

72版那段电台播放则被删除,张军长由分析军事地图改成了手里夹着烟卷,台词也耐人寻味:

参谋长,我们无论如何要在明天拂晓,度过大沙河,占领桃村……他们的脉搏我已经按到了,共军向来是以多胜少,择弱攻击,现在我们重兵逼近,使共军无懈可击,只有放弃苏北,败退山东,我们必须趁他们立足未稳,给他们全部歼灭。

项堃(老版);王培(重拍版)

一位曾担任过国民党军官的政协委员看过样片后,找到成荫他们开玩笑似的说:

“看你把‘国军’糟蹋成什么样子了,要真是那样,还用得着解放军打呀?再说那些‘解放军’也不大对头,太假啦。”

52版的台词在朴实中彰显意味深长,打破了角色塑造上的概念化模式,冯喆饰演的高营长卸下了军人角色严肃的常规脸谱,说话轻声细语,更儒雅的同时让人倍觉温暖;就连敌方李军长最后一句“请你看在党国的份上,赶快伸出手来拉兄弟一把”的苦苦哀求也充满了人性的感动。

高营长:冯喆(老版);张勇手(重拍版

旧版确立了“搞通运动战思想,不是听一次报告就通了的,是要经过斗争实践才认识到的”的理念,体现在影片中就是让战士对“运动战”思想的不理解随着战事的胜利最终达成理解。

新版改动后的台词凸显时代特色,剧情中增加了桃村百姓较以往更美好的生活状态,着重军民平等的细节,强调“思想”问题,对“运动战”思想理解这个问题上带了些许焦躁感,人物远不如旧版的印象深刻,导致很多人只知黑白版不知彩色版。

74版电影截图

值得一提的是,伴随着国家建设,原外景地“凤凰山”、“摩天岭”一带连同弥河沿岸由于修筑水坝早已不再是原来的荒芜,村庄里也纷纷盖起了新房。破败的将军庙火车站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装扮一新的人民群众,仿佛剧中年代也跟着现实生活的脚步携带了时代的气息。不论我们对其艺术成就上的是非功过如何评说,以《南征北战》为代表的这样一批老经典重拍片都以其独特的美学倾向和史学意义,成为被尘封的10年中划开黯淡的一抹亮色。

52版影片以在大踏步前进、大踏步后退中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毛泽东运动战思想为主线,以军爱民、民拥军,人民战争为剧情支线。74版的则在此基础上热情歌颂毛泽东军事思想和人民战争、人民军队的伟大胜利,积极回应当时民众在朴素的阶级观念下爱憎分明的观影心理。同一导演手下的同一部作品,在不同的时代下呈现出不同的风貌,从中窥见那时代人物的精神面貌,越对比越发觉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52版电影截图

2、两帅一将认可的老经典

自1947年3月起,国民党统帅部开始有计划地调整战略部署,变“全面进攻”为“重点进攻”。山东地区是蒋介石挑选的与解放军展开主力决战的区域之一。因为它靠近国民党统治核心区的长江下游地带而尤为蒋的“心腹大患”。蒋介石表示:

“山东地当冲要,交通便利,有海口运输,我们如能消灭山东境内匪的主力,则其他战场的匪部就容易肃清了。”

1947年5月中旬,国共双方在鲁中展开大战,张灵甫所率之整编74师在进攻中途突遭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优势兵力反击,被团团包围于孟良崮山头之上,经三日苦战,最终全军覆没。

国军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

当时,国民党74师,辖51、57、58三个旅,共三万人,全副美械装备,拥有各式型号的重武器,成为了国军中屈指可数的战斗力极强的精锐之师,被认为是“主力中的主力”,国军将领李延年曾称:

“有十个七十四师,就可以统一全国!”

得知孟良崮战役中我军彻底歼灭了国民党74师,毛泽东问:

“全歼74师,你们知道谁没想到吗?”

蒋介石大家都猜得到,而另一个人谁也没有猜出来。最后毛泽东指了指自己,说:

“还有一个人就是我。”

这场传奇的战役可以说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它的改编自然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华东军区的大力支持,该片演员和刚从朝鲜战场回国休整的志愿军部队组成了一个有四五千人的大型摄制组,这在当时算得上是头一份。对比1950年石挥导演拍摄的《我这一辈子》,他想要一个声势浩大的解放军入城式作为结尾都难以如愿,可谓是天壤之别。

解放军入城

据沈西蒙等人回忆,陈毅十分重视《南征北战》的剧本,他主动邀约作者及其他几位文艺工作者一起座谈、交换意见。陈毅指示说:

“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有些地方我们不得不忍痛放弃,这种放弃实际上等于没有放弃,而是为了取得最后胜利,必要的撤退可以成就前进的条件,这也是毛主席战略思想的精妙之处,应通过具体的军事斗争的故事,表现出毛主席的运动战战略思想。”

1952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南征北战》时,朝鲜战争正在进行。由于影片取材于山东战场,自然而然的得到了粟裕大将的关注,他将导演成荫召到北京,在办公室摊开地图,从1947年2月的莱芜战役说起:

这次大规模运动歼灭战总共打了63个小时,俘虏了4万多敌人,加上被击毙、击伤的人员,共歼敌5万多人,而我方伤亡6000余人,一举解放了13座县城,使渤海、鲁中、胶东解放区连成一片,粉碎了国民党军南北夹击的计划,为夺取全国解放积累了宝贵经验。

莱芜战役略图,国军白色箭头、解放军黑

这一仗打得传奇又精彩,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王耀武曾不解地说:

“5万人3天被消灭光,就是放5万头猪叫共产党来抓,3天也抓不完呐!”

粟裕大将说:

除部分兵力结合地方武装牵制南线各路敌军外,首先集中53个团的兵力,解决国民党第73军和第12军1个师。而后部队立即转移,直奔新泰,火速拿下敌人的第46师,并向胶济线进攻。2月19日,我军在侦察得知敌第77师正南下归建的情况后,即先以2个纵队、4个师的兵力进至和庄附近地区隐蔽,趁敌在运动中一举将其歼灭。第二天夜里,又发起全线进攻,集中了21个师的优势兵力对付李仙洲集团的7个师。在歼灭李仙洲集团时,部队同样采取了集中兵力、运动歼敌的战法。在此之后,指挥部集中了6个纵队、16个师的优势兵力,在莱芜以北设伏,布成袋形阵地。23日,向北突围之敌进入了我军预设的“口袋”后,我方即拦头断尾、两翼夹击,迅速将该敌歼灭于运动中。四五万敌人拥挤在东西六七里、南北三四里的狭小区域内,阵形无法展开,在我炮火杀伤后,他们更是乱作一团,建制被彻底打乱,无法组织像样的反击。很多俘虏就是在这里被俘获的。集中优势兵力,以伏击手段,在运动中逐个歼灭敌人,就能保障战役的速决和全胜,使我军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在谈话中,粟裕也讲起了在中国战争史上堪称奇迹的孟良崮战役,他还特别强调了阻击部队在孟良崮战役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当时,我们打阻击的部队,死死顶住炮火,打退一次又一次敌军的冲击,不让对方前进一步。敌人的增援部队和74师相距只有一两公里,但我们硬是让他们无法会合,这才确保了全歼整编74师的重大胜利。

1947年5月12日,孟良崮战役前国共两军

粟裕大将说的这些情节被剧组忠实地融入了正在修改的剧本《南征北战》中,完整的呈现在影片当中。片中国民党军李军长,影射的原型是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副司令官李仙洲,张军长的影射原型则是国民党王牌74师中将师长张灵甫。对国民党将领人设的建立也并不是一味的降智打击或丑化,而是更客观的展现他们失败的原因,除了内部的腐败、互相倾轧,更重要的是“失民心者失天下”

3、总结

《南征北战》问世已经68年了,这部红色经典至今仍然受到广大电影观众的喜爱。它以恢弘的气势、众多的人物群像在中国电影史上开创了先河。某种程度上来说,电影也是在以另一种方式记录时代的变迁,讲述过去那些应该被铭记的历史。

这是我第一次观看《南征北战》,“老三战”三部影片,我最熟悉的、小时候反复观看的是《地道战》。《南征北战》演绎的“运动战”战略看的太烧脑,需要反复多次琢磨再加上地图、历史背景考究才能理解到位,不得不赞叹,七战七捷不断撤退的舍是一种大勇气,大舍才有了全国解放的大得。

以上截图来源于网络,侵权删。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去过的地方英语作文 文星网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 观察螃蟹作文 写狗的作文600字 作文小学生 写秦始皇的作文 童年的作文350字 写乡村的作文400字 我的妹妹作文350字 一张难忘的照片作文400字 关于读书的作文初三 精彩的课间作文 借月抒情的作文 阅读照亮人生作文 中学生作文500字 童话作文的题目有哪些 写秋的作文100字 回顾六一儿童节作文 抹不去的思念作文600字 爱国作文开头结尾 人生如考试作文 观察植物作文200字 老师真好400字作文 思念妈妈的作文 青蛙音乐会作文 我的办法多口头作文 以时间为话题的作文 盼望长大作文600字 为自己努力作文 阳光作文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