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如何让小学生背下《出师表》 再也不担心孩子的古文理解了

2020-11-28 16:20:01
相关推荐

今天看到了作家马伯庸的教子经,马伯庸先生的孩子还在读小学二年级,但是已经能够背诵高中教材上的课文《出师表》了。沈老师仔细看了马伯庸先生的经验,认为十分有效,分享出来,给头疼孩子古文理解分数的家长,以及考试时古文失分严重的学生一个良方。

全文如下:

在漫长的隔离期里,一个朋友向我求教,她家有个初中生,孩子别的都还好,就是文言文不成。她跟我说,现在古诗文在语文占比大幅提高,特别拉分,必须得把握好。

我告诉她:古文和英文有点像,你背再多的语法都没用,重要的是语感。而语感的磨炼,只能来自于大量阅读。但是,对大部分孩子来说,阅读古文并不是一个舒服的过程,所以只能强行要他们背诵。

古代蒙学极讲究诵习功夫。虽然背诵的内容如今已不适合,但“背诵”本身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我中学时代背古文背得痛不欲生 ,每次看到“朗读并背诵全文”就眼前一黑。但现在回过头来,所有我张口就背的篇章,比如《出师表》《捕蛇者说》、《岳阳楼记》、《曹刿论战》等等,都是在那个时期形成的肌肉记忆。你提一句“叫嚣乎东西”,我立刻接“隳突乎南北”;你说“衔远山”,我立刻“吞长江”;你说“肉食者鄙”,我立刻能对“未能远谋”;你说一个“苟”字,我立刻能对……呃,“全性命于乱世”。

我走上社会之后,再没有一篇文章我能背诵得像中学课本一样熟极而流。

所以说,古文要拿高分,没有取巧之道,只能靠平时积累,水磨功夫,没法临时抱佛脚。比如你给他讲“动词使动”,孩子未必能明白。但只要背熟《陈涉世家》,一提“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他自然知道生气的是谁。哪怕你不理解“动词使动”也无所谓,语感有了就好。

我朋友见我帮不了她 ,失望而去。但她也不是全无收获,我放下电话,也变得焦虑起来。虽然这会儿距离马小烦小升初还早,可得未雨绸缪呀。这会儿基础不打好,以后可就来不及啦。

虎爸的火苗,开始在我胸口烧灼起来。

马小烦之前也接受过一些传统文化教育。主要是他妈妈教的一些诗词,我教他背了点《声韵启蒙》、《渔翁对韵》,幼儿园里学了一部分千百三。他们本来还打算教《弟子规》,被我严防死守顶回去了。

那时候,我定了个原则。第一,教孩子审美,不教规矩。让他感受到汉语的韵律之美,不能像这德那德班似的,灌输一堆陈腐道理;第二,背诵兼讲故事。死记硬背是必须的,但家长不能脱开责任,要给孩子讲解背后的故事,这样有助于记忆,也可以触类旁通,了解更多知识;第三,不强求,真不想背就算了。竹条和戒尺省下来,以后留到数学课用。

其实还有个第四,不在客人前炫耀背诵……呃,这个另说吧!

出于焦虑和远见,我觉得可以考虑接触一点正式的文言文了。琢磨了一番,我决定从《前出师表》试试看。

说实话,《前出师表》挺难的,拿它当第一篇入门,门槛有点高。不过马小烦一直在听《三国演义》的评书,对三国背景很熟悉,而且他超喜欢诸葛亮,多少可以弥补一点背诵的痛苦。当然,我也另外准备了《两小儿辩日》、《愚公移山》、《狼》、《李寄斩蛇》、《宋定伯捉鬼》一些怪力乱神的短篇章,万一出师表推不下去,就拿这些试试。

我跟马小烦一商量,他还挺感兴趣。

于是从一个月前开始,我每天临睡之前,陪他在床边背一段《出师表》,不贪多,就一两句。第一天背“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第二天背“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一天一天累计。

他一边背,我会一边给他讲解,从字、词到历史背景:

烦烦你知道“先帝”是谁吗?就是刘备。刘禅你还记得吧?被赵云在长坂坡救出来的那个小娃娃,刘备死了以后,他当了皇帝,所以刘备就叫做先帝啦。不过这个词不光用来形容刘备,只要是上一代死了的皇帝,都可以叫先帝……不,不,你不能叫爸爸先帝。

你知道益州在哪里吗?就是现在的四川,出熊猫的地方。三国时候的蜀国就在那。来,我拿手机地图,你可以自己指一指。(10分钟后)你指够了没有!你只是想趁机看手机吧!还给我!

创业你知道什么意思吗?开创事业,就是要做一件很大的事。还记不记得李梓曦的爸爸?中班的时候他是开奔驰去接李梓曦,大班就改高尔夫了啦。他就是在创业,你现在能理解什么叫危急存亡之秋了吧?

我们的节奏是,头天晚上讲解一个新句子,熟读即可,不求背诵。第二天早上,趁着热乎劲背诵,背好了以后,加上之前诵熟的段落,连着一起背。这样一来,每天都可以温习前面的全部——反正也没开学,有大把时间来消磨。

我一直在密切观察,生怕马小烦会不耐烦。我可不想变成一个强迫孩子达到自己梦想的熊爹。出乎意料的是,马小烦居然兴致很足。虽然每个句子都那么诘屈聱牙,但他居然坚持了下来,并没什么不情愿。(当然,中途我充值了一盒新乐高和两个变形金刚。)

读着读着,我惊讶地发现。因为要逐句甚至逐字讲解,不光他在探索新世界,连我对《出师表》也有了新的感悟。

比如说吧。为了方便孩子背诵,我会对长句子进行拆解。“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这一句,我拆出几组对仗:“侍卫之臣”对“忠志之士”,“不懈”对“忘身”,“内”与“外”。孩子背对仗效率很高,背完在前面加一个“然”,中间加俩“于”,后面加一个“者”,就背得了。

还有一个更高难度的句子:“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我是这么拆的: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这样一来,主干变成了四字一句,节奏分明。孩子先把主干背下来,再添加“若有”、“及”、“使”、“也”等虚词,很快便可以推过去了。

通过这种拆解方式,让我发现了诸葛亮的一个小秘密。

我中学时代特别中二,整天写文言文,偏偏又写得极拙劣。老师天天批评,我不服气,觉得他们在扼杀一个文学天才。后来老师想了个办法,让我站到讲台上当场朗读《出师表》,再读一段我的。

我发现前者我能一口气读下去,呼吸绵长不断,而我写的那些狗屁玩意儿,没读上几句,上气不接下气。

从此以后我就知道音律之美的真实意义。好的文章,不止是文气通畅,呼吸也是通畅的。

中文的性质决定了,四字与六字交替出现能呈现出一种近于音乐的美妙韵律,再加上内容上的对仗,即所谓“骈四俪六”。这种文体非常优美,朗读也铿锵上口,极适合吟诵。

不过骈俪体有一个缺陷。它适合抒情,但不适合说事。你要说明白一件事,还得先满世界给它凑对仗去,凑来凑去,句子工了,正经事却偏了。后世韩愈之所以要搞古文运动,就是嫌骈文这种东西太迁就句式,以辞害意,形式干扰内容表达。

汉末魏晋之际正值骈文兴起,《出师表》虽然是一种表,里面同样也有骈俪痕迹。这不算什么发现。但我在带孩子一句一句背诵时,读出了诸葛亮文笔上有一个小特点,或者说小技巧。

需要抒情时,诸葛亮能立刻来一大段华丽骈文,把读者感动得不要不要的。诸如“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但一旦涉及到具体的事情,他能立刻收回文笔,改回朴实明白。

这种朴实明白的长句子,并不是真的土鳖,而是用骈文巧妙地改装过,且不露痕迹。

还是举刚才的例子:“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把虚词连词什么的剥掉之后,我们会发现,句子的主干可以很轻松地断成四字一句,而且文意相对完整。再加上诸葛亮对平仄的处理很巧妙,抑扬顿挫形成一种暗示。我们在背诵之时,会不自觉地每四个字停顿一下,节奏感登时就出来了。不信你读一下,你想不按这个节奏都难。

诸葛亮在说事理时,虽然写的是散句长,但会有意无意处理成四字或六字一组,再拼装到一块,形成一个貌似朴实的长句。他的高明之处在于,句虽有节奏,内容却不刻意追求对仗。这样一来,既不影响表达,同时又保留了骈文的声律调谐。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却不会流于华丽浮夸。

比如诸葛亮的遗书里有一段:“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大体四字一句,但不追求对仗,因为这是在交代遗产情况;然后画风一变:“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你看,到了抒情部分,稍微点缀了一句对仗,情绪立刻就出来了。真是收放自如。

这个技巧在汉末魏晋的很多文章里都能见到,但诸葛亮运用得最为纯熟。

不信大家可以对比同时期的曹植。曹植的文才,是诸葛亮没法比的,他给曹丕写过一封信,主动表态要上阵杀敌,他是这么说的:

“若东属大司马,统偏舟之任,必乘危蹈险,骋舟奋骊,突刃触锋,为士卒先。虽未能禽权馘亮,庶将虏其雄率,歼其丑类,必效须臾之捷,以灭终身之愧,使名挂史笔,事列朝策。”

你说文才斐然不斐然,辞藻华丽不华丽,用典妥帖不妥帖?

相比之下,《出师表》是这么说的:“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同样是请战表决心,曹植是浮在半空,满世界忙着对仗,没一句落在地面上行。而诸葛亮早已经把北伐的必要性、客观条件、主观因素说得清清楚楚。

这就是文人和实干家的区别。

搞明白诸葛亮这个文风特点,再来背诵《出师表》,就轻松多了。很多长句子这么一分拆,带节奏带到飞起,马小烦也背得飞快。当然,这个拆分方式只是为了方便记忆,其实有点割裂文意,大家要注意。

我从2月28日开始让他背,今天是3月22日,差不多一个月。他已经顺利推进到“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一句,胜利就在眼前。

昨晚我问他:“我们快背完喽,你觉得诸葛亮这个人忠心吗?” 马小烦的回答出乎我意料:“我觉得诸葛亮像爸爸你。”

“是因为智慧?相貌?还是两者兼有?”我很高兴,催促他详细说一说。

“你每次送我上学,在车上也是这么讲话的。”

“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因为《出师表》里好多诚宜啊、宜啊、不宜啊——这不就是,你应该做什么和你不应该做什么吗?跟你一样。”

“…………”

从前我看《出师表》都是一扫而过,未及细思。听他这么一说,我回头自己读了一遍,忽如醍醐灌顶。

《出师表》号称“千载一表”,但严格来说,它是最不像表的一份奏表。表是什么?是臣给君写的报告,姿态自下而上。

而《出师表》里诸葛亮对刘禅的种种规劝,完全不像是一位臣子劝皇帝。就像马小烦指出的那样,诸葛亮一直在说这个”宜”,那个“不宜”,大到朝政用人,小到言谈举止,简直像是在宣读小学生行为规范手则。所以历代一直有人说,诸葛亮霸道,是权臣,居高临下对刘禅指手划脚。

但再多读几次你会发现,事情没这么简单。

就拿人事来说吧。

换了曹操上出师表,只需说一句“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就够了——皇上,这都是我的人,你好好任用,别多问哈,后面不用说了。

而诸葛亮是怎么说的?

他推荐完这些人选之后,不放心地补了八个字:“宫中之事,悉以咨之。”

按说这八个字精炼得很,已经把核心意思说透了。可诸葛亮还没完,他生怕刘禅看不明白,赶紧又添了几句。

“宫中之事”后面,接一句“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后面,补一句“然后施行”。最后想了想,又加了一段:“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这哪里是霸道,这分明是絮叨啊!

这语气我太熟悉了。我送马小烦上学,一路上就是这么絮叨:“你上厕所记得跟老师主动说,别害怕。厕所知道在哪吗?撒尿时记得离池子近一点——但别太近,不要把尿溅身上。尿完得洗手啊。”

罗里吧嗦,没完没了,恨不得把每一个环节都叮嘱到。你们品品,是不是跟前面那段出师表的画风有点相似?

也许举我奶奶的例子更合适。我奶奶烙羊肉馅饼,每次端上桌,她都来一句:“赶紧趁热乎吃。” 我还没动筷子,她总会补一句:“要烫你就先吹吹。” 我每次都暗笑老人唠叨。这不废话嘛,真烫我还不知道等会儿再吃?

她过世之后,我再也没吃过那么好吃的羊肉馅饼,再也没听过“要烫你就先吹吹。” 我从那时候起,才逐渐明白奶奶藏在这些废话里浓浓的关爱,可惜树欲静而风不止。我爹妈现在也变得絮叨了,我一点都没不耐烦——好吧,其实还有一点——但更多的是珍惜。他们在用这种废话在爱我。

这次背书,我发现《出师表》里这种“废话”特别多,诸葛亮恨不得把每一件事都叮嘱一遍。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情感,活脱脱是一个行将出远门的老父亲,担心傻儿子在家里吃不上饭,忧心忡忡,拉着手反复叮嘱。

“陛下啊,我烙了好些饼,可都套你脖子上了。你饿了就吃,不饿就不吃,吃完眼前的,别忘了再转一下啊。有座你就坐着,没座你就站一会儿……”

他要真是个霸道权臣,真心不用操心到这地步。

《出师表》里诸葛亮对刘禅体现出的感情,绝非单纯的君上臣下,也不只是传统观点赞扬的拳拳忠心。在我看来,那是一种无限接近于父母对子女的关切。距离我第一次读《出师表》已经过去几十年,直到有了孩子,才体会到这种情绪,而我这时也已经老了。

文章的最后,分享一些小八卦。

马小烦第一次背这么长的文言文,纵然有我讲解,背得也很吃力。他总会犯一些哭笑不得的错误。

比如他总会把“疲敝”和“崩殂”记错位置,背成:“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疲敝,今天下三分,一周崩殂”——好嘛,刘备也真惨,拖了七天才死。

再比如他会把“志虑忠纯”记成“志虑清纯”。郭攸之、费祎和董允三个蜀汉大臣瞬间变成了SH48……

他前期碰到的最大困难,有一句“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这句确实很拗口,而且这里的“遗”要读成“喂”,他总忘。我说你可以用联想记忆法。第二天他果然倒背如流,一边背还一边狂笑。

我问他为啥笑,他说我是这么记的:“先帝捡粑(粑)以喂陛下……然后想象那个画面,就再也忘不了啦。”

行吧……只要刘禅不给你托梦就行。

这个教育方法,对于学生相当有效,尤其是小学生,可以打下坚实的古文基础,以后学习古文、诗歌,会倍加轻松,各位也可以运用起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3)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2-04-12 09:25假如削骨为笛[福建省网友]IP:3397322315
    这个肯定能帮到很多家长和孩子古文不再是难题了!
    顶1踩0
  2. 2021-04-08 10:57叶颠[香港网友]IP:737379137
    到这个我觉得自己也可以尝试提高自己对古文理解能力。
    顶1踩0
  3. 2020-04-04 12:30妖三七[广西网友]IP:1744486514
    这个方法太棒了我小候就觉得古文特别难背现在有了这个方法真是羡慕小学生。
    顶0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国歌的作文 初三语文作文800字 花作文500字 青岛景色作文 使我快乐的一件事作文 成功的作文400字 一次难忘的家长会作文 关于母爱的作文300 有关选择的作文素材 二年级短作文 中考英语作文多少分 鼓浪屿的作文300字 春天写景作文 初一期中考试语文作文 关于旅游的作文800字 诚信伴我成长作文400字 读水浒传有感600字作文 台儿庄古城作文300字 描写布达拉宫的作文 小事不小作文开头 保护环境的作文四百字 全国卷二语文作文 干农活作文400字 再给我一次机会作文 回味的作文 我的家风作文500字 我的学校作文700字 五年级作文漫画老师 绿水青山图作文 闲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