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做好“品质”文章 四川通川不断提升在“万达开”区域的影响力

2020-11-28 18:10:01
相关推荐

通川区双龙镇乡村晨曦

封面新闻记者 曾业

通川,通川,通江达海汇百川。通川区,是四川达州的主城核心区,也是助推达州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主阵地。近年来,通川区各项事业全面进步,高质量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实现了“率先突破、领跑达州”,通川发展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

“万达开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通川区带来了新机遇。为不断提升在“万达开”区域的影响力,该区定下新目标:2025年经济总量冲刺800亿、2035年城市规模建设双160,为建设“品质通川”、助推“达州创副”而不懈奋斗。

通川城区一角

“小通川”装下“大梦想”

“通川,自建区以来,历届区委坚韧求索、艰难奋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战胜了一次又一次挑战,‘小通川’装下了‘大梦想’。”4月23日,在通川区五届五次党代会上,区委书记张杰在作报告时说,特别是第三次行政区划调整以来,通川区委以“双核双带六区”发展战略为统揽,开启了追赶跨越、突破领跑的大好局面。

本次大会,晒出了通川区过去一年发展的“成绩单”: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1.5亿元;增长7.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1.7亿元,增长12.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4%、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7364元、19110元,分别增长9.3%、10.3%,增幅均居全市第一。

通川区领导调研指导重点项目建设

站上新起点,谋划新未来。“紧紧围绕2025年经济总量‘冲刺800亿’、2035年城市规模‘建设双160’目标任务,大力实施‘一轴两翼七支点’发展战略,为建设‘品质通川’、助推‘达州创副’而不懈奋斗。”本次大会,为通川区未来的发展定下了目标。

“目标承载希望,方向引领未来。”着眼未来,通川区细化发展目标措施,明确了“136”发展规划。

“1”即一年打基础。力争经济总量达350亿元,城市规模新增6平方公里、6万人。“3”即三年上台阶。力争经济总量达500亿元,城市规模新增15平方公里、15万人。“6”即六年见成效。力争经济总量达800亿元、城市规模建成“双100”,“品质通川”基本实现,成为达州“创副”核心支撑和“万达开”有影响力的城市主城区。到2035年,“双160”全面实现。

通川区复兴汽车产业园

通川将成为城市发展“主轴”

为早日实现“品质通川”、助推“达州创副”,通川区提出,坚定实施“一轴两翼七支点”发展战略。

一轴:即城市主轴。以凤北大道为轴线,围绕凤凰山加快沿线空间规划、产业布局、景观打造,实施北向出口大通道建设,使其成为城市发展“主轴”。 “轴的南端”,即中心城市核心区,涵盖老城、西外片区,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疏解非主城核心功能;打造“川东北品质城”。“轴的北端”,即经济核心增长极,以通川经开区为主体,涵盖蒲家、东岳、罗江、双龙等部分区域,加快建设百亿级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百亿级医疗健康产业园、百亿级智能制造产业园、百亿级公铁物流园(蒲家)和国家级川菜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魏蒲新城成为达州新的城市组团。

两翼:即东西两翼。“东翼”,为品质宜居新城区。规划建设“柳家坝—穿犀牛山—连磐石片区—接达川三里坪”城市新区骨干道路,构筑“万达开统筹发展示范区”通川桥头堡。“西翼”,为产城融合示范区,充分依托环凤产业大道,串联辐射复兴、双龙、东岳、罗江等区域。紧盯“智能装备、数字经济、现代物流”等新兴业态,加速构建“以城促产、以产兴城”的产城发展新格局。

通川区建材工厂生产车间

七支点为碑庙、江陵、北山、梓桐、青宁、金石、安云等七个乡镇,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为通川发展提供“生态环境、发展纵深、土地指标、基层治理、传统文化、现代农业、文旅融合”等七大支撑。

“品质通川”迈上新征程

“人有人品,城有‘城品’。”建设“品质通川”、助推“达州创副”,通川区明晰了具体路径——把通川建成“有颜值、有活力、有温度、有秩序、有底蕴”的核心主城。

有颜值,就是要疏解老城,繁荣新区,加快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并坚持绿色发展、提倡低碳生活,革除城市顽疾、做靓城市景观,建设生态舒适宜居城市。

充满发展活力的通川区工业园区

有活力,就是要大力激发城市内生动力,充分挖掘城市发展潜力,鼓励创新创造,拓展新兴业态,不断增强城市经济动能。并立足中心城市区位优势,坚持用开放的视野和思维聚集资金、招引项目、吸纳人才,不断提升开放合作水平。

通川区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有温度,就是要坚持和而不同,倡导和美与共,以包容凝聚智慧、创造价值、促进和谐。并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着力推进底线民生、普惠民生、质量民生,让城市更温暖、人民更幸福。

有秩序,就是要大力弘扬法治精神,牢固树立法治思维,持续改进执法方式,以法治维护秩序、管理城市。并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强化市民主体意识,不断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有底蕴,就是要坚持以文化人,突出以文兴城,传承传统文化,弘扬现代文明。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倡导崇德向善新风尚,提升市民素养,提振城市精神。(通川融媒供图)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生活中的二三事作文 美丽家园作文 作文表格怎么做 作文600字我的妈妈 游三游洞作文 珍惜作文素材 打屁屁作文1000字 进入初三作文600字 保护眼睛的作文怎么写 寻找生活中的美作文 十一假期英语作文 禁毒优秀作文 我的小学作文400字 告别过去作文 快乐写作文期刊 简短的作文素材 人人生而平等作文 如何制作电子版作文 关于吃亏的作文 做有用的人作文 收获作文怎么写 作文父爱400字 初一英语自我介绍作文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英语作文 桂花开了的作文 求助信英语作文 我爱读书250字作文 写假期的作文 我爱好什么作文 美丽的海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