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交出精彩答卷 看西秀区如何做好高质量发展大文章

2020-11-29 05:35:01
相关推荐

实施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168个,完成投资194.29亿元;治理石漠化面积24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29.2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52.44%;决战脱贫攻坚全面推进,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彻底解决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

旧州中药材产业园示范园区 袁琴书摄

一份提振精气神、温暖人心的漂亮“成绩单”,见证着西秀区2019年高质量发展的足迹。 去年,西秀区坚持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2019年,该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3.33亿元,同比增长8.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02亿元,增速5.6%;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别为9%和10.1%。转型升级: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走进西秀产业园,一幢幢厂房里,机器轰鸣,贵州翰瑞电子有限公司、虹轴轴承有限公司、安顺油脂集团等上百家企业卯足劲赶生产,一条条生产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等生产线快速运转,汇聚成工业经济发展的美丽音符。 工业产业正绿色转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安大锻造、翰瑞电子等36家企业通过“千企改造”实现技改升级;乾辰谷材等多个高科技企业建成投产;恒航华盛、西南特钢等“民参军”企业发展壮大,军民融合产值首次突破3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有色冶金行业、装备制造业占比分别提高到27%、16.5%、12.5%。

西秀区山京现代高效茶产业示范园区生机勃勃 张燕摄

农村产业革命有声有色。按照“八要素”要求,以坝区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培育形成辣椒、蔬菜、林下养殖、“稻+N”等种养殖基地,产业蓬勃发展。引进四川翠宏、南山婆等一二三产融合企业4家,所有行政村实现“村社合一”模式全覆盖,西秀区获评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县。产销对接迈出新步伐,与230家生产企业和910个省内外市场建立供销关系,全年销售农产品38万吨,实现收入49.3亿元。2019年实现农业增加值41.26亿元,同比增长5.8%。全域旅游“井喷”,金鸡农庄农旅主题园、安顺1382等一批新兴旅游业态亮相,引进梅旗·萤火谷文创农场等一批精品旅游项目;半山酒店、青安大厦等一批高品质住宿餐饮企业投入运营;安顺游客服务中心、平桥游客驿站建成使用,“云游西秀”上线运营,“屯年”“骑行去明朝”等旅游品牌不断壮大,荣获“2019年避暑旅游十佳城市”称号。

贵州虹轴轴承有限公司车间全景 张燕 摄

转型谋发展,改革添动力。西秀区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16项,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办理率达98%,企业印章刻制实现全免费,营商环境不断优化。3个省级科技成果应用项目建成,新增科技创新平台4个、高新技术企业6家,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1.34亿元,安大公司“复杂薄壁环件精确辗轧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区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达93.5%。招商引资结硕果,围绕大健康产业、旅游业、智能终端等重点产业,引进厦门如意情集团、紫安公司等一批建链强链补链企业项目,全年新增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36.11亿元。项目引擎: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石

2019年,西秀区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抓住项目“牛鼻子”,以项目带动发展,坚持不懈补短板,项目引擎凸显。 围绕“六网会战”项目,全年实施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168个,完成投资194.29亿元。组织重大项目开工7次,开工项目65个。要素保障更加健全,执行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区领导包保责任制,全力开展双重服务行动,收储土地6045亩、报批3673亩、挂牌出让3858亩,争取上级资金11.42亿元,项目资金、用地等要素得到有效保障。

大西桥蔬菜产业园

基础设施提级补短板,完成X415旧州至陇灰大修工程、S314新场至炭窑灾毁恢复工程,“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工作通过省级验收。雨棚水库、干沟水库加快建设,新场河水库下闸蓄水,推进12个乡镇连片供水工程。累计完成农网升级改造102.47千米,电网供电可靠率达99.15%。30户以上自然村4G网络覆盖率达90%以上。

双堡镇大坝村300多个蚂蚱养殖大棚,成为该村又一经济增长点 振洋 摄

城市建设内外兼修,武当片区、中华西路二期等棚改项目改造面积达47.5万平方米;启动龙家湾、大小龙潭等片区安置房建设,消化棚改存量2480户;安顺万达广场城市综合体项目顺利开工;新增城市绿地面积60.3公顷,新建和改造城市雨污管网17.2公里、星级公厕14座,新增城区公共停车位600个;推广“一分三向”安顺新型城镇化模式,旧州旅游古镇、蔡官工业小镇等一批特色小城镇不断升级,新增“8+X”项目23个,镇村联动覆盖率达93%,引导3.72万名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该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2.38%。美丽乡村展露新颜,以“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西秀”活动为抓手,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推进366个污水处理站点建设,新建和改造农村厕所20916个,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6.9%。大西桥镇九溪村、蔡官镇格来月村、刘官乡大寨村成功列入第五批国家传统村落名录,双堡镇大坝村荣获“全国生态文化村”称号。决战脱贫:全面小康路更宽

发展的红利逐渐释放,一项项民生工程,增强百姓的获得感。

大西桥镇现代高效蔬菜产业园王兴文 摄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围绕“四个不摘”,开展新一轮“五个专项治理”,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该区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易地搬迁对全部搬迁劳动力进行就业培训,有劳动力搬迁家庭实现每户至少一人稳定就业;2100余名搬迁适龄儿童实现就地就近上学,各安置点标准化卫生服务室全部建成使用;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基层党建更加巩固完善。就业扶贫致富来,建成西秀区农民工综合劳务市场,劳务派遣实现就业3550人;打造“就业扶贫车间”8家,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个,带动933人就业;“一村七岗”、就业援助等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贫困人口1697人。发放教育资助资金4604.79万元,惠及学生6.6万余人次,1535名贫困户家庭子女通过“绿色通道”入学。发放健康扶贫医疗救助资金2713万元,救助贫困群众1.5万人次,三重医疗保障补偿5114.23万元。农村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实现全覆盖。深化东西协作,选派52名干部、138名专业技术人才到青岛市市北区、莱西市挂职锻炼和交流学习。通过消费扶贫方式与市北区总工会等75家单位、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实现销售收入2.1亿元。

贵州翰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线加速生产 薛峰 摄

脱贫攻坚捷报频传,民生事业温暖人心。教育事业普惠均衡,开展两免一补、营养改善计划、全面改薄,新增各类教育机构和幼儿园61所。普通高中教育、中职教育、特殊教育协同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医疗服务健全完善,医共体建设、分级诊疗、医养结合等工作稳步推进;18个乡(镇、办)远程医疗会诊室投入使用;西秀区人民医院“5+2”重点学科建成,新增10个乡镇卫生院特色专科,新建中医馆16个,该区医疗机构床位数达3997张。文体生活丰富多彩,新增布依族抵杠、屯堡银饰制作等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新224个农家书屋图书,区、乡、村三级文化活动场所向社会免费开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杨小友

编辑 向淳

编审 胡丽华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描写植物的作文 我长大了作文500字 作文题材 我长大了作文600字 收获作文 我学会了作文 小标题作文 温暖 作文 爱的作文 介绍春节的英语作文 我的假期英语作文 春游作文 想象作文 初二作文 高考作文题目 写事的作文600字 形形色的人500字的作文 童年往事作文 托物言志的作文 宽容作文 写人写事的作文 关于理想的作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作文 文化自信作文 中国传统节日作文 书信作文 我的心愿作文400字 我的同学作文300字 春节作文200字 作文我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