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著名学者与作家齐聚杭州师范大学 梳理七十年文学发展的“互动相生”

2020-11-30 02:30:02
相关推荐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孙雯

新中国成立以来七十年的中国文艺创作与批评发展的历史经验,应该如何进行深层次的梳理和阐发?

11月30日,自南京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苏州大学、上海大学、宁夏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与来自北京老舍文学院、上海市作家协会、江苏省作家协会、天津市作家协会、上海报业集团、杭州市文联等专业领域的著名作家,为这一议题齐聚杭州。

“互动相生:新中国文学创作与批评七十年”学术研讨会开幕

由杭州师范大学“文艺批评研究院”与《浙江社会科学》杂志社联合主办“互动相生:新中国文学创作与批评七十年”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召开。会议由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洪治纲教授主持。

在开幕式上,浙江省社科联陈先春副主席和杭州师范大学陈永富副校长分别致辞,欢迎各位专家和作家齐聚杭州,共同梳理中国当代文学70年发展的丰富经验,为弘扬中国话语、彰显文化自信展现大家的独特智慧。

浙江省社科联陈先春副主席致辞

会议围绕“互动相生:新中国文学创作与批评七十年”这一核心主题,从“新中国文学的历史传统与经典化”、“新中国文学的外来经验与国际化”、“新中国文学批评的话语建构”、“新中国文学创作与批评的互动相生”等几个维度,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七十年的中国文艺创作与批评发展的历史经验进行了深层次的梳理和阐发。

与会学者和作家,从历史传统、外来经验、话语构建等宏阔视角,审视了七十年以来“文艺创作”与“文艺批评”这两股当代文学发展的根本性推动力量互相激荡的内在理路,并希望以此为基础,为今后中国文艺创作与批评的持续互动发展找到新的方向。

历经七十年的发展,新中国文学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经典架构与鲜明的历史传统。如何对其进行阐发并汲取经验,指导今后的文学创作与批评活动,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来了很多学界大咖

南京大学吴俊教授特别关注新世纪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之中渐成气候的“史料学转向”。他认为,新世纪以来,有关史料的运用及一般认识的提高,特别是在批评活动中融入、发挥史料的价值作用,对当代文学批评的整体价值的实现显然具有积极的影响。

新中国文学的历史传统的生成,离不开对当代文学制度的深入关照。

西南大学王本朝教授指出,中国文学的“现代”和“当代”自有其连贯性,也有其阶段性。社会主义的当代文学制度的建构是中国文学史的重大事件。他认为,当代文学与社会主义文学并非是固定不变的,而有历史建构的特质。当代文学及其文学制度是当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生产机制,它开展文学秩序的重建,文学批判和文学斗争,确立文学价值和方向,创造了新的文学生产方式。

作为形塑当代文学生态的主要力量,新中国文学批评的话语建构及其演进轨迹,也是与会专家们重点关注的议题。

华东师大朱国华教授敏锐地察觉到,较之既往时段“理论”与“创作”的紧密互动,当下的“文学理论”与“文学实践”却呈现出“渐行渐远”的趋势,对这种趋势的内在动因的深入探索,于我们认识新中国文学批评话语的内在演进,具有相当的意义。

苏州大学王尧教授则主张从微观视角切入当代文学研究,以求明察其内在肌理,深入发掘当代文学中的“真问题”与“新答案”。

也有专家从当下批评屡见不鲜的“能量乏力症”出发,指出重新发挥批评“干预现实”的功能,必须回到批评的“原点”和“初心”。

浙江大学吴秀明教授认为,批评有必要克服“学科”带来的焦虑,避免用学术逻辑完全取代审美感知。在他看来,批评的发展一方面要注意与当下现实问题对接,即批评的及物性,不能太书斋味、太知识化;另一方面在借鉴和运用现代后现代理论时,要警惕其中的“非人化”倾向,将着力点放置在以实体性为表征的人身上。

上海报业集团王雪瑛编辑则认为:文学批评必须关照现实,同时要兼具文学史研究与及时性阐释双重视野。唯有兼具关注现实,及时性阐释,文学史视野的文学评论,才能兼顾作家作品研究和对整个文学生态的认识。

著名作家齐聚杭州

较之学者专家们对文学制度与历史传统的关注,作家们则不约而同地将注意力集中于对新中国文学的外来经验与国际化这一议题的探讨。

作家晓风从自己“高校三部曲”的创作经验出发,表达了对于文学与时代关系的深入思考,他认为,“互动相生”精当地阐述了作家和批评家之间的关系。

著名先锋作家孙甘露与鲁迅文学奖短篇得主朱辉都认为,审视当代文学必须同时具备“外”与“内”两重视角,建立起一套“内外贯通”的双向循环意识。不仅要看到外来经验的“冲击——反应”,更要看到我们的作家是如何将外来经验注入创作之中,最终实现对其的真正“内化”的。而这种“内化”的产物,又将如何为外国的写作者和读者所接受。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张楚则从自身的阅读经验出发,以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对余华、苏童、莫言为中心的“先锋作家”群体创作的影响为切入点,将外来经验对新中国文学的影响具象化。

在张楚看来,福克纳首先从“地域构建”上深刻地影响了三位作家,这种基于故乡风貌与精神骚动的地域虚构启发了他们对故乡的深入关照;其次他认为福克纳对“家族故事”的迷恋也在余华、苏童和莫言的小说中得到了某种传承和张扬。最后他还指出福克纳常用的脱胎于音乐结构的复调叙事,在余华、苏童和莫言,在小说的叙述方面继承了福克纳的技巧,尤其是对复调结构的使用。

这七十年历程中,文学创作与批评如何协作以互相成就,又如何产生种种冲突,也是与会专家和作家重点关注的问题。

中国传媒大学张鸿声教授以萧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在共和国初期文坛的坎坷命运为例,阐发了文学机制是如何对作家的日常性叙事进行约束的,进而以此为基础勾勒共和国初期文学批评的作用与特征。

著名散文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周晓枫则以自身的散文写作经验为起点,细致地比对了不同时态下,散文形态、内容、侧重点的更迭,试图从叙事学的角度阐发时态与文章体式之间的紧密关联。

来自上海实力派作家路内则以自身的创作经历,全景式呈现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的互动过程,为我们了解两者之间的微妙关联提供了相当有价值的印证。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初中亲情作文600字叙事 介绍徐州家乡的作文 榜样的力量作文500字 关于伤心的作文600字 带着希望出发作文 细节见人品作文 我的小台灯作文 被忽略的爱作文 小学开学第一天作文 怎样学习英语的英语作文 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大全 你是我的太阳满分作文 毕业了作文600字 关于诚信友善的作文 难忘的教诲作文 保护大熊猫的英语作文 以看见为题目的作文 美丽安徽作文 我喜欢中秋节作文 作文小事不小400字 美丽的什么作文600字 描写天门山景色的作文 那件事真让我什么作文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作文 享受友谊作文500字 观察食物的作文 学骑车作文400字 爱国是一种责任作文 吃亏是福的作文 走出困境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