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申论就是这个感觉——揭开申论的神秘面纱

2020-11-30 12:05:01
相关推荐

申论就是这个感觉

——揭开申论的神秘面纱

谈《申论》是个沉重的话题。很多参加过公考的朋友,都不愿意谈申论。为什么?考分低——伤自尊,用琼瑶的一句歌词来形容,往事一幕幕,伤心一幕幕。很多正在备战公考的朋友,也不愿意谈申论。为什么?申论难——伤自信,用一句边塞诗来形容,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申论,真的如此恐怖吗?

江湖上流传两种感觉:一是神一般的难度。申论考试的平均分很低,国考难度大一些,平均分40分以下,省考难度低一些,40分左右。跨越40分,不简单、不容易,岂不是个神话。二是非一般的折磨。申论全是主观题,不像行测有标准答案。考生在备考过程中,作答对不对,心里压根没底,即便错了,错在哪里,参考答案也不能指明方向。对的时候对的稀里糊涂、错的时候错的一塌糊涂。是对是错,只待最后考场分数才知道,这就是非一般的折磨。

申论,真的如此冰冷吗?我在这条冷板凳上已坐了10多年了,冒过冷汗,出过虚汗,流过热汗。先介绍一下我的破冰之旅。

我与《申论》的相遇,几乎像恋爱一样。毫不隐瞒地说,《申论》不是我情窦初开时的梦中情人,我曾也没有把公考最为第一选择;但她却是我千挑万选后遇上的幸运女神。大家知道,公考必考《申论》和《行测》两门,进入公务员队伍后的遴选考试必考《申论》一门,所以我也是被迫爱上《申论》的,因为我要考公务员,而且我要不停的考。从2007年以来,我先后参加了乡镇机关、县委机关、市委机关、省直机关公务员四次大考,是这些考试将我与《申论》捆绑在一起,不知不觉已整整过去11年了。4000多个日夜以来,我始终坚持以考促学、以学促进、以进促胜。市场上能买的辅导书籍、视频课件我都细读深思。比如中公教育李永新、华图教育钟君、粉笔公考张小龙等江湖名师之作,从07年到18年连续11年不同版本的书我都一字不落地读;腾讯课堂、YY语音、千聊教育、淘宝线上的名师讲座我都一个不漏地看;公考培训的讲坛新秀和人气天王的视频我一点不剩地啃。多少次头昏眼花、多少次孤灯清影,多少次拍手称绝、多少次茅塞顿开。于是,我和《申论》从素不相识到萌生爱意、再到情投意合,终于产生了爱情的结晶。可以说,是《申论》改变我的命运和考运。十年来,我做过乡镇机关的“智囊”、县委机关的“秀才”、市直机关的“笔杆子”、省直机关的“文秘”。今天看来,在这些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虽然谈不上人生成功,但考场顺利,绝对是一大幸事。毕竟过五关暂六将的公考不是一条平坦的大道,常常是千里单骑、刀光剑影,走上钢丝绳、穿过独木桥,我有幸闯出来了、活下来了、挺过来了。客观地说,《申论》是我唯一有战斗力的杀手锏和护身符,我在考场的旗开得胜、逢考必胜,得益于对《申论》的系统学习、深刻总结、全面反思。

正是这段特别的经历,给我留下了美妙的记忆。正是这些美妙的记忆,让我对申论有不一般的感觉。我心中的申论感觉是什么呢?

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申论如戏,全靠演技。

用一句诗词来说,申论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用一句名联来说,申论是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第一种感觉:申论如戏,全靠演技。

申论考纲明文规定,申论考试是具有模拟公务员日常工作性质的能力考试。以公务员日常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命题,以此考察考生是否具备公务员的潜质。申论就是一种典型的情景模拟题。

那么,在做题的时候考生的身份是什么?当然是公务员。这个问题讲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有差距。很多考生把自己当“局外人”,表现在试卷上,就是写了很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废话,比如建议政府做什么、请求政府做什么。应该改为我们要做什么、我们必须做什么,因为你是政府的公务员,你的言行代表政府。有的考生写外行话,比如建议县人民政府加快立法,显然错了,一是政府没有立法权,立法权在人大,县级人大也没有立法权,省级人大才有。更为严重的,有的考生像境外媒体,一味指责政府、抱怨政府。忘记了这是你工作中的事,你要设身处地地解决问题。你是公务员大家看你的,你都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看清自己的角色,就是没有入戏,这场戏怎么演下去呢。

在进行作答的时候,你的身份就是一个公务员。谦虚、准确地说你是准公务员,戏剧、形象地说,你扮演的角色是公务员。

这个不难理解。正如求职应聘,程序员、设计员、销售员、服务员,不同岗位的要求就不一样。以后工作中碰到什么问题,招考时就考什么问题;工作中需要什么能力,招考时就考查什么能力。确保选择合适的人来做合适的事,做到因事选人、人岗匹配。申论考试为什么这样考,为什么考查这些能力,完全是工作的需要。

考上公务员后,你还不是一名运筹帷幄的指挥官,而是一名身处一线的工作人员。你每天都会收到很多的材料。有来自基层群众的材料,有来自同级部门的材料,有来自上级单位的文件,还有报刊杂志等其他渠道的信息。你的职责就是向领导报告综合情况,找准问题根源、寻求工作对策,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把好关口。

套用大家非常喜欢的一部电视连续剧《神探狄仁杰》。我们新入职公务员的角色就是李元芳,领导的角色就是狄仁杰。狄大人问李元芳,“元芳,今天有什么情况?”此时,李元芳就要把他看到的情况,高度概括的禀报狄大人。这个禀报就是考验申论考试的阅读理解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综合概括能力。狄大人听后捋一捋胡须,说出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那句话,“元芳,你怎么看?”此时,李元芳就要立即回答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这就是申论考试里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狄仁杰听了李元芳的分析,又捋一捋胡须,“好一个李元芳,分析得丝毫不差,赶快把大家叫来,我有话要说,你帮我起草个讲话稿”。那么这里就是申论考试的提出观点、说服表达的能力。

穿越到了唐朝,现在回来。请记住,我们的身份是公务员,这是我们的角色。我们必须认识清楚,把准角色,快速入戏。你是“局内人”,代表的是政府,你的职责是公务员。综合情况时,你是一个情报员;分析问题时,你是一个调研员;提出问能时,你是一个参谋员;解决具体问题时,你是一个操作员;阐明问题时,你是一个宣传员。这就是你在申论答题中要演的角色。

申论考试的问题每年都在变化,就像演员的剧本总在变化。一个演技精湛的演员,什么戏都能演好,演什么像什么,演什么火什么。我们无法预料、也不必预料每年的申论考什么主题,但一定要明白,考的就是我们的技能,靠的就是我们的技能。只有努力提升归纳问题的能力、阅读理解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表达问题的能力,才能提高我们的申论成绩。

朋友们,人生如戏、你是主角,申论如戏、你是主角,戏幕开启,你的精彩,正在上演。

第二种感觉:申论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申论考试时间很紧,任务很重。时间一般150分钟,国考180分钟,材料8000字左右,题目4道以上,字数要求2000多个。在考场上,很多有感觉的考生,从头到尾都是头昏眼花。很多没有感觉的考生,就像打了麻药,做答时麻木不仁,走出考场才领悟到痛啊。

根据这些年的阅卷和辅导经历,我总结申论得分低主要有三大病症:有根有据的无血无肉,有血有肉的无筋无骨,有筋有骨的无气无魂。所谓“有根有据的无血无肉”。申论的答案确实来源于材料,在备考过程中,很多老师和书籍都要求考生尽可能多抄,不能留空白。是的,我也多次讲过“申论最大的技巧就是答案能在文中找”。但找和抄还是有区别的。很多考生回答申论问题时却只会照抄照搬,不懂得对原材料进行选取、归纳和分析。抄出来的要么是七零八乱的碎片信息,要么是毫无用处的大段原文,结果是捡来一堆皮毛,没血没肉,后果就是抓不住采分点,得分很低。所谓“有血有肉的无筋无骨”。有些考生能够抓住材料的重点、要点,有血有肉,但缺筋少骨,不能用恰当的语句把它们有机串联起来,进行巧妙组合,形成规范、系统的表达。这样的答案得分也不高。所谓“有筋有骨的无气无魂”。这类考生能够全面提取要点、顺畅表达观点,见筋见骨、像模像样,但只会僵化地使用模版作答,答案教条,千篇一律,思想苍白。尤其是分析题、对策题和大写作题,由于缺乏理论储备和语言积累,流于喊空口号,喜欢记流水账,不符合申论语言的风格,不能上升到理论高度。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高难度的考试,需要高强度的训练。其实,大部分考生考前书没少看,题没少做,字没少写,苦没少吃,但成绩却不高。这到底是为什么?难道申论真的不需要准备吗?申论备考真的无效吗?答案是否定的!

问题不在于你读了多少书,还在于你读了哪些书,读得怎么样。其实求学和求医一样,治病不在于吃了多少药,还是吃了多少对症见效的药。读书方向不明,就是病重乱投医;复习重点不准,就是吃错了药;应考思路不对,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水有源头树有根,追本溯源,方为上策。申论的主题,不管怎么变,都是行政管理领域的问题。要想快速把准问题,就得从根本上提高行政管理技能,只有懂行政管理的门道,才能把准脉象、开对药方。申论的材料,不管从最初的3000字,到现在的8000字,都是阅读理解,要想快速读懂就得掌握阅读理解、归纳概括的技巧。申论的试题,不管难度有多大,都是要求在行政管理能力支配下,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写作。因此,寻求提升申论的治本之策在于政治和语文,借用毛主席《沁园春长沙》里的名句来说,只有考前学会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才能考试时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学好政治,才能指点江山。

申论主题就是社会问题、行政管理中的问题。为什么很多考生,看不懂问题、抓不住关键,就是缺少应有的政治理论基础。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要快速地把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要学习一定的政治理论知识,练就明察秋毫的政治判断力。政治理论是个大范畴,要学习的内容很多,针对申论考试,主要是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马克思主义哲学、行政管理学。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有两卷,是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权威读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在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集中展示了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通过这套书,我们可以全面了解我国的发展道路和走向,了解我国的改革发展进程,了解我国的政策主张。读懂这书,很多难题就会迎刃而解。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党和政府的工作,就是增进人民福祉,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一切工作都要从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去思考。

李克强总理曾在一次会议上,讲了一个经典故事,痛斥某些政府部门。说的是一个公民要出国旅游,需要填写“紧急联系人”,于是填写自己母亲的名字,结果有关部门居然要求他提供材料,证明“你妈是你妈”!总理话音刚落,会场顿时笑声一片。更惊讶的是,这个让市民难以破解的“世纪难题”,居然在给旅行社交付60元钱后,有关部门就不再需要他继续证明“你妈是你妈”了。你认为问题主要出在哪里呢?实际就是某些部门存在官僚主义作风。把责任和担当当成了踢来踢去的“皮球”。哪里是为人民服务,完全是为人民币服务。在申论题材里“证明你妈是你妈”的笑话还不少,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有意设置弹簧门、玻璃门的事情还存在。这些问题,就是一些干部没有真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为什么要学点行政管理呢?申论命题的题材都来自行政管理领域,熟悉行政管理学知识,能够见微知著、未卜先知。有句俗话,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个经典难题就是行政管理学的任务。“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情况之所以发生,是因为缺乏有效的制度调动挑水的积极性。如何保证三个和尚有水喝?可以通过思想教育、抽签抓阄、轮流分工、奖励惩罚等办法解决。在行政管理领域,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大家都有购买面包的经历,市场上面包房到底归哪个部门管?答案并不是唯一的。如果从事面包加工,就属于质监部门管理;如果生产的面包再放到前店销售,这就属于工商部门管理;如果店子里再放几张椅子,为顾客进食提供方便,就属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管理。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工商、质监、食药监合并成市场监管局一个部门,就是针对这种多头管理、职责不清、执法环节多、推诿扯皮的弊端,采取的有力举措。这种“十几顶大盖帽,管不了一个破草帽。”“九龙治水”的现象,在城市管理、环境监察、商务、交通等领域同样存在。我们碰到这种情况,答案就在行政管理学里面找。

为什么要学哲学呢?申论要求全面、客观地看待事物,考生必须有一定的哲学基础。日常生活中,人们分析问题时,很容易把问题简单化、片面化、情绪化。比如,谈恋爱时,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一切都是优点,感谢天感谢地,感谢命运让你我相遇。闹矛盾时,无情眼里出白痴,仇人眼里出僵尸,一切都很扎眼,怨恨天怨恨地,怨恨眼睛不争气。这是感情用事,没有客观地看人。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事。观察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得出的评价就不一样。很多考生在分析问题时,容易走极端,看到问题就忽视成绩,肯定成绩就忘记问题。在很多考生的文章里,一说到生态环保、经济发展、干部作风就只见问题,不见成绩。对待新生事物更容易意气用事。比如网络购物、共享经济,不能由于存在质量问题、诚信问题就一概否定。所以,我们要学习哲学的辩证法。

学好语文,才能激扬文字。

语文也是个大范畴,针对申论,主要学习阅读理解、写作表达。申论给定的材料8000字左右,这是大部分人见过的最长的阅读理解,所有的题目都是主观题,也是大部分人做过的最多的写作题。

在申论做题中,真正用于阅读的时间只有40分钟左右,要阅读8000字的材料,既要有一目十行的速度,也要提头知尾的能力。很多考生掉进文字堆里,被材料淹没了,好像黑暗中被蒙面大侠打了一棍子,根本就没有清醒过。这8000字的材料,虽然不是一篇逻辑严谨的文章,但它具有文章的基本特性。每篇文章都有中心思想,申论材料看起来很杂乱,其实也有明确的主题,所有材料都是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抓住主题就能纲张目举,理解全文。每篇文章都讲究起承转合,每段话都有关键词语、重点句子,把握这些重点就能理解全段意思。申论考试的题目都是主观题,每道题都要用文字把它表述出来。申论的写作虽然跟我们传统的作文有区别,但最根本的还是作文,只是写作要求不一样,侧重点不一样、行文风格不一样。我们在语文里学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基本功,完全可以在申论上有用武之地的。很多考生写的文章词不达意、语句不通、文不对题就是语文基础的短板所致。很多考生一篇文章写下来,不是议论文,不是记叙文,不是说明文,自成一家的四不像文体,自己都不知道写了些什么,评委当然更加不知道了。记得小学刚学写作文时老师都会反复叮嘱大家,不要下笔一言、离题万里,过了这么多年,还是不幸被启蒙老师言中,这种情况在申论试卷里比比皆是。申论最后一道题,要求1000字左右,一般适合写议论文。议论文分为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引论就是提出问题,本论就是分析问题,结论就是解决问题,这与申论中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谋而合。议论文最基本的三个要素就是论点、论据、论证。旗帜鲜明地提出问题是议论文的基本要求,有些考生的文章看不出到底支持什么,反对什么,态度模凌两可。有理有据是议论文说服人的关键,有些考生的文章里,既没有用事实做论据,也没有用道理做证据,让人不明不白。议论文的说理方法灵活多样,有比喻论证、类比论证、演绎论证,但在一些考生的文章里,议论不像议论,叙述不像叙述。这样的文章是没有说服力的。所以在平常的申论备考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加强语文基本功的训练。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好的标题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就要学会如何取一个恰如其分、形象生动的标题。申论的核心是研究问题,如何快速提出明确、正确、新颖的观点,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片文章的基本架构就完全出来了。学好开头的方法,学好阐述的方法,学好结尾的方法,掌握申论语言的风格。根据我的经验,最后这道高达40分的大题,只要训练有素的话,完全可以30分钟以内拿下33分以上,前面几个小题目总分60分,只要超出60%的得分率,考生的总分就是70分以上。

万丈高楼平地起,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耳熟能详。很多考生一味看高大上的辅导书、看所谓的名师大家的视频、听所谓的保过班的核心课程,完全没有对自己的基础知识查漏补缺,其中主要原因是他们不知道在哪里抓基础。很多培训机构不重基础,一开课就讲社会问题,课堂上老师有讲不完的问题、学生有听不完的新鲜话题,好像听故事一样,爱听耐听。而讲基础知识,很考验老师的功底,很多培训讲师有水平,也有些培训老师自己都没有参加过申论考试,即便参加也得不到60分。凡此种种,导致了考生的申论基础不牢,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申论分数上不去的原因了。

政治和语文从来都是治国理政的基础。三国文学家、魏国开国皇帝曹丕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历史上的政治名人,都是文学大家。李斯的《谏逐客书》、诸葛亮的《出师表》都是千古名篇,宋朝改革宰相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等政治家、也都是文学家,他们既能干出惊天动地的事业、也能写出如雷贯耳的文章。也许我们成不了大人物,但他们的成功告诉我们申论的根基在哪里。古人说一部《论语》走天下,今天的申论考试,完全可以依靠政治和语文得高分。

第三种感觉:申论是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申论备考很广泛,要看的多,要记的多,我们不仅要“两眼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专心致志,打好基础;还要“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关心时政,拓宽视野。

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历年的主题都与社会热点紧密结合,所以,关注时事热点累积时政素材,可以提升剖析材料的深度,增加写作的素材,为文章增分添色。

相比时政要闻,大家更喜欢看娱乐八卦、幽默段子。因为看这些东西,“吃瓜”“看热闹”,不需要动脑子,欢快轻松,还能找到茶余饭后的谈资,作为朋友之间的共同话题。锦鲤、杠精、佛系、确认过眼神、官宣、土味情话、皮一下、燃烧我的卡路里等网络语言用得出神入化。而主动谈时政的年轻人不多,有些还错误地认为谈论时政是管得宽、不合群。

关心时政是读书人的职责。我们要关心时政要闻,熟悉大政方针,关心社会焦点、难点,与时代同频共振。学而优则仕。通俗地讲当公务员就是的“从政”“入仕”。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郑板桥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古人情真意切的从政情怀,启迪后人,光照千秋。

今天,我们的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们的公务员就是党和人民的勤务员。我们现在关心时政,更要有“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为政情怀。主动把思想情感摆进去,做个有温度的读书人,事事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把工作职责摆进去,做个有风度的工作者,处处站在公务员的立场上寻求答案。

一要有恒心,养成习惯。时政新闻天天见、天天新,不能心血来潮,朝三暮四。要养成每天关注新华网、人民网等权威网站,阅读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权威报刊的习惯,及时关注当前发生的热点事件,了解事件发展的过程及结果。每天的时间可长可短,浏览要闻可详可略,对天下大事,了然于胸。备考申论时有用,以后考面试也有用。

二要多用心,深思熟虑。热点分析是基础,提出对策是根本,要努力吃透“热点”,避免囫囵吞枣不知其味。要能够从问题、原因、影响等不同角度全面剖析热点事件,提升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多阅读评论型文章,尤其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评论员文章,把握评论方向,避免剑走偏锋。

三要常留心,积累语言。申论是“官样文章”,机关用语是申论语言的标配,累积常用排比、短语、动词、名词、形容词等,对提升申论作答的规范度和格局至关重要。每日温故知新,久久为功,定会下笔有神。要累积当下热词,如“新常态”“新时代””乡村振兴”等热词,尤其是篇幅量大的政策方针文件,更要通过热词的方式,抓政策重点、亮点。要善于引用“妙语”,尤其在文章的标题、开头、段首句等关键、醒目位置加以引用,可以美化申论语言,提升表达内涵。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只要我们将心比心,入情入境,就能成为洞若观火、明察秋毫的申论达人。

备考的过程,风雨兼程,有风声、有雨声、也有读书声。合起来就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但有三种声音,需要大家注意。

第一种声音:后台决定成败。有人说,前台公考必须后台撑腰。有些考生和家长,总认为没有“靠山”决胜无望、前程渺茫,寄希望找关系、走捷径,于是四处打听小道消息,精心动员一切资源,千方百计寻找最亲近的“蜘蛛侠”、最可靠的“奥特曼”。殊不知,公务员考试越来越严格、越来越规范。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方向发展,管党治党的篱笆越扎越紧,“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氛围已经形成。很少有人愿拿相依为命的“金饭碗”,来赌你充满玄机的“未知数”,即便自己的父母,手握“大权”也不会铤而走险。也许,身边有人会说亲眼目睹“暗箱”,亲身遭遇“黑手”,其实,有些是自持过高的失败者有意无意的借口,因为面子需要,或是对分数的底子不明;有些是事先“打点权贵”的成功者无知的经验,因为别人根本“使”不上力,全是自己“登”上去的。

第二种声音:押题决定成败。考试固然需要有高人指点,但再厉害的教练都是建立在学生实力的基础之上。很多考生和家长本末倒置,就像追求奢侈品一样,相信“贵得有理由”的天价培训班,寄希望投靠“孙悟空”一样的老师,不费吹灰之力,就能降服通往公务员大道的“妖魔鬼怪”;拜读独家研究的“武林秘籍”,就能武功盖世、力压群雄。一些培训机构固然有一些独到的研究成果,但要擦亮双眼、货比三家,尤其不要“烧钱”。所谓的“押题班”“保过班”无非是紧抓考生“病重乱投医”的心理。相传三个秀才进京赶考,路过一座寺庙,恳请和尚推算是否能考中,和尚双目微闭,思索片刻,伸出一个手指表示答复,没说话。三个秀才不懂一个手指是什么意思,和尚摇摇头说:“此乃天机,不可泄露,日后自知。”这个和尚就是押题大师。和尚伸出一个手指,无论秀才赶考结果如何,他推算得都对:一个手指表示考中一个,表示只有一个没考中,表示一个都没落榜,表示一个没中。一些培训机构举办的保过班,就是以押题为诱饵,学员缴纳昂贵的费用,最后加几天课,神神秘秘给大家发几页纸、做几套题,美其名曰密训。最后考题,确实就是这几天讲过的。考完后,机构立即对外发布,某某大师押中申论试题。考生无不称赞,老师真是天人。通过笔试的学员,几万元巨资就被机构笑纳了。没有通过的学员,按照协议领取退款。这个神秘的押题,其实大家都会。不但老师能押中,考生也能押中。明天天气怎么样?估计就是晴天、雨天、阴天、雪天四天中的一天。申论题材考什么?无非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这五个领域中的一个。老师从每个领域中点几个热点,怎么押不中呢?“城里套路深,我想回农村”。保过班,与其说是“保证分”的“保”,不如说是“保管钱”的“保”。

第三种声音:听课决定成败。朱熹说,读书有三到,眼到、心到、手到。申论备考既要多听多看,更要反复操练。但大部分学生,喜欢一饱耳福,希望老师不停地讲,即便是老师布置的试题,都在等老师讲答案,可谓“君子动口不动手”。申论课堂上,喜欢听老师讲社会问题,而不善于思考问题、分析总结;喜欢听老师谈人生百味,而不是专注考点各个击破。大部分考生,听得多、看得多,做的少,尤其不喜欢作文。很多考生备考时,没有真正用心写几篇文章、改几篇文章,也有些人竟把考场《申论》当做自己的“处女作”。

备考是门体力活、技术活,需要科学的方法、顽强的毅力、适当的培训。就像开锁,方法是钥匙,找对了就登堂入室,没找对此路无门。也像健康,勤于健身才身健,依赖保健品恐怕难保健。

更多内容请加关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高考作文素材名人名言 myweek英语作文5句话 关于植物的作文300字左右 国庆小记作文 游白帝城作文 c位现象作文 古筝考级作文 晚霞的作文300字 普通话作文 美丽花园的作文 学期计划作文 会动的植物作文 优秀作文结尾摘抄 关于元宵节的作文400 寓言故事作文200 校园里的记忆作文 读西游记有感450字作文 小康社会作文 早春作文400字 欧阳修论作文翻译 我真快乐作文450字 课间趣事600字作文 爱国故事作文400字 总分总结构的写景作文 读着作文 写麻雀的作文400字 我的学校生活英语作文 重拾友谊作文600字 以排比句开头的作文 攻克难题的作文